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各工序茶样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并与传统工艺条件下的炒青绿茶的品质成分变化对比分析,探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对品质形成与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在制过程茶叶各工序失水均衡,失水率在1.18%~23.29%范围,加热、除湿和造型同步进行,有利于保持干茶和叶底绿色,叶绿素保留率较炒青绿茶传统制法高10%左右;同时,多酚类保留率较蒸青绿茶制法降低了约8%,茶叶滋味醇和,涩味下降。这表明,自动化生产线可改进炒青绿茶品质,提高炒青绿茶质量,同时实现清洁化加工。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摘期对信阳毛尖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信阳毛尖茶不同采摘期鲜叶样品的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和成品茶感官审评,分析了不同采摘期信阳毛尖茶生化成分含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期信阳毛尖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审评存在差异,即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迟,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氨基酸、茶氨酸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咖啡碱含量表现第二批﹥第一批﹥第三批,儿茶素含量表现第一批﹥第三批﹥第二批;信阳毛尖茶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和综合品质呈逐渐下降趋势;三个批次采摘的信阳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3.02%~45.53%、16.24%~18.78%、3.87%~4.32%,均在名优绿茶规定的范围内,氨基酸的含量范围在2.20%~3.45%之间,这一范围与名优绿茶的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3.
蒸青绿茶起源于中国的唐代,传人日本后沿用至今,目前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和连续化加工。近几年,浙江等茶区为了扩大对日本绿茶的出口,已从日本引进蒸青绿茶成套生产线,按日本工艺加工蒸青绿茶(煎茶)并销往日本。国内也成套仿制了日本蒸青绿茶生产线,用于加工出口日本蒸青绿茶。  相似文献   

4.
2种审评法对山东日照绿茶滋味品质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佳佳  丁立孝  梁青  丁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4-13526
[目的]为不同季节山东日照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春、夏、秋不同季节山东日照绿茶滋味相关的主要生化组分含量,并采用滋味化学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法2种鉴别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且对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2种审评方法均能对不同季节山东日照绿茶的滋味品质进行比较吻合的评定分级,春、夏、秋绿茶经化学鉴定法得分为107.1、85.5、91.0,经感官审评法得分为96.68、1.6、86.0,结果均是夏季绿茶滋味品质次于春、秋绿茶。夏季绿茶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分别是31.31%、4.56%和11.22,均高于春、秋绿茶,且存在极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含量2.79%,低于春、秋绿茶的4.40%3、.49%,存在极显著差异。夏、秋季绿茶口感苦涩醇厚,滋味品质明显次于春季绿茶。[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山东日照茶资源及茶产业的增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茶树新品种川茶2号的主要生化成分及绿茶的适制性,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川茶2号茶树新品种进行了芽叶性状、营养芽物候期、主要生化成分以及绿茶品质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萌芽较早、茶芽匀齐直立等优良性状,适宜采制名茶原料。分析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含量,其内含物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47.89±0.04)%~(49.42±0.03)%,氨基酸总量范围为(3.68±0.11)%~(6.67±0.12)%,其中,2015年春茶茶氨酸比照福鼎大白高46.58%。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5.65±0.21)%~(18.02±0.05)%,较对照高0.53%~22.08%,但酚氨比低于对照,咖啡碱含量与对照相当。儿茶素总量低于对照,但儿茶素品质指数比对照高8.37%~11.96%。从感官审评结果分析,川茶2号所制烘青绿茶、卷曲形绿茶和直条形绿茶的品质均优于对照。综上所述,川茶2号具有萌芽早,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点,春梢尤为突出,可生产出外形多样、滋味鲜爽、甘甜苦涩味低的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6.
周继荣  秦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55-4157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其他杀青方式的杜仲绿茶;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杜仲绿茶干茶和茶汤的亮度(L*)值最高,而炒青杜仲绿茶最低;4种杀青技术的干茶色相角(Ha*b*)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炒青>蒸青>烫青;而茶汤色相角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烫青>蒸青>炒青。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b外,不同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的绿原酸、黄酮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微波杀青效果较好,炒青和蒸青次之,烫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古茶树资源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各种优质基因,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探明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及不同工艺对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制成茶品质的影响,为开展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创新工艺共4种不同加工工艺试制茶叶,分析比较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总糖、酚氨比及儿茶素等生化品质成分和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结果】蟠龙镇古茶树茶青水浸出物含量44.17%~53.58%,茶多酚含量28.45%~34.98%,咖啡碱含量2.43%~3.36%,氨基酸总量2.19%~5.35%,可溶性总糖在4.50%~6.58%,酚氨比6.54~14.64。各主要品质成分大致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的趋势,感官审评得分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工艺制作的茶样感官品质最佳,较协调地保留了生化品质成分;绿茶创新工艺制作的茶样茶香气最好,且各品质感官审评得分和生化品质成分含量仅次于绿茶工艺。【结论】蟠龙镇古茶树主要适制绿茶,初步确定绿茶工艺为古茶树的最佳加工工艺;绿茶创新工艺也适合蟠龙镇古茶树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川西茶区引进的4个黄化品种御金香、黄金芽、金光和黄魁的绿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以四川选育川黄1号品种为对照,分析了4个品种春季制作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及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感官品质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个供试绿茶样的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15.72%~57.74%,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分别低14.26%~22.37%和16.44%~23.42%,且酚氨比显著低1.72~2.51;另外,4个茶样均检测出39种香气成分,其中碳氢化合物类香气物质含量较对照高9.37%~13.24%,含氮化合物类香气物质低1.29%~12.12%。而且,4个供试茶样感官品质均优于对照,具良好的绿茶适制性,但是否适宜在四川茶区推广,还需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300目、800目茶粉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两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的茶粉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氨基酸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两种贮藏方式下从最终结果来看降低量不大;300目超微绿茶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但常温贮藏及800目低温贮藏对叶绿素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0.
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3,3(7):33-35
为筛选提升绿茶品质的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对山东茶区近几年引进的10个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进行化验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特点,分析其酚/氨比值。‘中茶108’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全年平均为2.89%,春茶含量高达4.04%,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值最低,平均为5.85,‘中茶108’是适制绿茶最好的品种,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引种重点推荐‘中茶108’。  相似文献   

11.
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槠叶齐为试材,分析测定了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主要内含成分随加工进程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绿茶品质风味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时期采制茶叶的变化规律近乎一致.  相似文献   

12.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日照球形绿茶加工过程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日照球形绿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组分(EGC、C、EGCG、EC、ECG)等含量的变化。同时还对日照球形绿茶与日照绿茶及南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日照球形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组分变化不明显;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成品茶酚氨比为4.68。[结论]研究可为指导日照绿茶生产、提高日照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茶树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白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白茶的萎凋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但成品毛茶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鲜叶;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减小;黄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儿茶素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在萎凋32 h至成品茶的加工过程中减幅较大;儿茶素组分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减少最多,其次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D,L型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丹桂加工的白茶香气清鲜,滋味醇爽,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柔软,总体品质较好,且春茶品质比秋茶好.可见,丹桂较适宜加工白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石阡苔茶群体品种鲜叶和成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石阡苔茶群体品种鲜叶中,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Vc的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鲜叶,其中B样点鲜叶中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高于A、C样点,A样点Vc含量最高达1.13%;成品茶茶多酚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而咖啡碱、水浸出物、Vc含量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说明作为贵州地方又一群体品种,石阡苔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贵州省黔陶乡古茶树品种及相同栽培条件的福鼎大白茶品种成年茶树(12年生)秋茶为实验材料,制作绿茶样,测定并分析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主要品质成分,结合感官审评方法分析其品质特征。结果显示:古茶树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分别为茶多酚占31.45±0.77%、氨基酸占2.98±0.05%、咖啡碱占3.40±0.05%、水浸出物占45.34±0.06%,均高于成年茶树茶。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古茶树茶综合评分高于成年茶树茶。综合结果表明:古茶树茶主要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得分均高于成年茶树茶,表现出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峨眉问春和川茶2号在四川茶区的产量及鲜叶品质,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翠屏、沐川、名山茶区的峨眉问春和川茶2号的芽叶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地的峨眉问春芽叶较长较重,发芽密度与对照相当;其春、夏梢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川茶2号芽叶较重实,发芽密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春、夏梢的水浸出物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及酚氨比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其春梢的茶氨酸、鲜爽味氨基酸含量及儿茶素品质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峨眉问春和川茶2号在三地均表现出高产潜力及较好的适应性。川茶2号具有鲜爽、苦涩味轻的生化物质基础,可开发高档名优绿茶,可在四川全省茶区推广。峨眉问春鲜叶品质不及对照,可在川南早茶产区进行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18.
做形温度和投叶量对机制条形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做形温度(分别设置为50,70,90,110℃)和投叶量(分别设置为50,100,150,200g)对机制条形名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投叶量的增加,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则呈下降趋势,名茶外形条索的紧结度和弯曲度都增加,低温和高温做形有利于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积累,但过高的温试行 色泽变色和香味的高火味、根据条形茶品质要求,并结合制茶工效,机制条形名茶做形温度控制在70-90℃,叶量控制在每槽10-150g为宜。  相似文献   

19.
叶色变异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外界环境因子和遗传因素共同调控。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叶色是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且易于观察和利用的表型性状。芽叶颜色变异茶树品种是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其新梢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茶多酚类、氨基酸类、咖啡碱和花青素等重要的生化成分含量与普通正常绿色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抗逆性、适制性及茶叶品质等均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目前茶树芽叶颜色变异类型、生化成分差异、变异机制、种质资源鉴别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树芽叶颜色变异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四川边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组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边茶加工过程中内含物成分变化最明显的阶段在渥堆阶段,原料样经过渥堆水浸出物、氨基酸和总糖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四川边茶中氨基酸总量以渥堆样最高,为1590.00mg/100g,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加工工序的进行在不断降低。与原料样相比,渥堆样中各微量元素的浸出率都有明显提高,成品样与原料样相比浸出率Se增加了2.98%,Mn增加了7.62%,Zn增加了19.34%,Mo增加了8.64%,Cu增加了6.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