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湖广 《农家顾问》2005,(10):30-31
“处暑”过后,食用菌进入自然气候栽培的黄金季节,而且秋冬又是国内外市场处于国庆、圣诞、元旦、春节“四大”节日,菇品旺销时期。然而今年秋冬菇品市场趋势如何,这是广大菇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里就关于3大类23种菇菌市场行情进行分析,供栽培者掌握、顺应市场变化,因地制宜安排生产,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处暑”过后,食用菌进入了自然栽培的黄金季节,而且秋、冬又是国内外国庆、圣诞、元旦、春节“四大”节日,是菇品旺销的大好时期。然而,今年秋、冬菇品市场趋势如何,应该怎样随行就市发展生产?已成为广大菇农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平泉县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香菇产区,立体层架错季出菇为主流栽培模式,错季优质香菇以其柄短肉厚、朵形圆正、菇质细嫩鲜香、色泽鲜亮而备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但平泉县十几年来,优质香菇只有一个主栽品种“135”,该品种在为广大菇农提供了优质的香菇外,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点,如生产周期长达18个月,跨年度管理:平均单产不过0.4kg,产量偏低:出菇产量不均匀,在整个生长周期中,秋菇少或不出,春菇多。为改善这一现状,笔者经过2年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在北方气候条件下的高效优质香菇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每年“处暑”过后食用菌进入自然栽培的黄金季节,而且国庆、圣诞、元旦等重大节日又正处于秋冬季,菇品销量大增。究竟今年秋冬菇市趋势如何,栽培者应怎样发展生产?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秋冬菇品市场总体趋势看好。今年秋冬食用菌销量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8%~22%,且不同品种的菇价,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栽培香菇过程中,菇农经常发现一些香菇出菇异常,香菇菌筒长出的不是香菇,而是长出有柄无盖的“假”香菇,“假菇”的发生有不少菇农误认为是菌种质量问题或是菌种型号出错所致,放弃了对菌筒的管理,有的甚至把菌筒当作废料处理,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还给菇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本人就香菇“假菇”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为广大菇农提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夏秋是香菇反季节栽培的出菇期,按照一般规律,此时香菇价格高,市场波动大,菇农对夏秋香菇市场也十分关注。笔者近期对几个香菇产销地区进行了调研,对今年夏秋香菇市场作了简要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袋料香菇栽培一直采用春栽秋、冬菇模式,出菇期主要集中在10月至翌年3月,而4~9月为产菇空白期,鲜菇总量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庆元县竹口镇已摸索出一套反季节袋料香菇覆土栽培的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非常适宜菇农规模生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9,(7)
益菇粉系浙江省缙云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研究成功的高效食用菌栽培辅料,1997年通过省科委鉴定,同年10月被浙江省科协等4个单位联合推荐为“省高质量科技产品”。1997~1998年已在全国17个省57个县市食用菌产区推广应用,菇农一致反映使用效果明显,尤其在夏季使用益菇粉栽培香菇效果更为突出。益菇粉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1.特性益菇粉可加快香菇的发菌速度,使菌丝粗壮有力:有利于菇筒转色;能抑制杂菌生长,减少  相似文献   

9.
有关专家指出:今后食用菌生产应该打破香菇一统天下的局面,大力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近两年来,随着“南菇北移”,全国香菇生产量也迅速攀升。规模的盲目扩大导致了效益的急剧滑坡,去年香菇价格只有前年的1/3,花菇形势较好,也只有每千克5元,春菇已降至每千克2元,而每千克香菇原料成本却要1元,菇农损失惨重。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各地不少菇农纷纷放弃种菇.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2005,(10):15-15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秋冬菇品市场总体趋势看好。食用菌销量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8%~22%,且不同品种的菇价略有不同程度的上浮。传统骨干品种香菇,同比上浮4~6元。尤其是3厘米以上出口规格的光面菇货活价扬,白花菇、茶花菇市场平销,价格稳中有升,但幅度不大。黑木耳、银耳是市民菜  相似文献   

11.
"处暑"过后,食用菌进入自然气候栽培的黄金季节,而且秋冬又是国内外市场处于国庆、圣诞、元旦、春节"四大"节日,菇品旺销时期.然而2007年秋冬菇品市场趋势如何,这是广大菇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里就对3大类24种菇菌市场行情进行分析,供栽培者掌握顺应市场变化,因地制宜安排生产,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步入福建省古田县农村,就会看到冬闲田里布满简易菇场(见图1)。菇床上排列一棒棒以木屑或棉籽壳配制成的菇筒,长满一朵朵紫褐色的香菇,这就是我县菇农新发明的田栽高产快速栽培的香菇。香菇人工栽培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沿用段木栽培法,耗材大,生产周期长达二年,而且单产低,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近年来我县菇农,认真总结段木砍花和木屑菌砖两种香菇栽培法,采用塑料袋装木屑或棉籽壳等原料,进行室内育菌,野外脱袋出菇。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2004,(9):37-37
每年"处暑"过后食用菌进入自然栽培的黄金季节,而且国庆、圣诞、元旦等重大节日又正处于秋冬季,菇品销量大增。究竟今年秋冬菇走势如何,栽培者应怎样发展生产?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秋冬菇品市场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香菇栽培发展较快,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香菇不转色甚至不出菇以及出菇畸形的情况。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是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好办法,以下方法仅供广大菇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香菇栽培发展较快,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香菇不转色甚至不出菇以及出菇畸形的情况。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是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好办法,以下方法仅供广大菇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县大规模推广香菇241—4品种,由于该品种菇盖大、菇柄短,菇型圆整,肉质肥厚致密,商品价值高,颇受菇农的欢迎。然而,该品种分解培养料的能力弱,菌丝生长速度慢,达到生理成熟的时间较长,在栽培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常因管理不当而出现烂筒或畸形菇现象,直接影响到菇农收入。作者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总结了一套香菇241—4品种栽培技术,现将该品种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香菇生产已经成为建昌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广大菇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香菇的生产过程中,菇农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困扰,如果防治措施不得当,轻则造成减产,收入减少,重则导致绝产绝收,栽培失败。本文简述了建昌县香菇栽培过程中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以供广大菇农参考,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前,渭北广大菇农引进南方传统的小棚架模式栽培香菇(每棚600-800袋),由于渭北冬春季节寒冷干燥,小棚的面积小,保温、保湿比较困难,只能采用割袋放苗,劳动量较大,限制了渭北香菇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探索出日光温室栽培香菇技术,每棚栽培5000-10000袋,保温、保湿性能好,脱袋出菇,劳动量减少,便于人工调控,适宜规模化经营,还可以进行反季节(夏冬季)香菇栽培.日光温室栽培香菇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将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出菇时间,提高香菇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渭北香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出菇的菌类,反季节栽培香菇(夏菇),因受高温、温差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烂棒"现象,为菇农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严重影响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香菇菌棒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香菇出菇期较长,一般从秋季开始出菇,直至第2年春末,历经秋、冬、春3个季节,约10个月.一般8~9月接种,11~12月出菇,12月份以前生长的香菇叫秋菇.根据河南气候、生产情况,将秋季香菇菌袋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