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是从健康人肠道分离出的1株乳杆菌,是人类研究最广泛的益生菌之一[1].近年来,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证明,LGG能够耐受动物消化道环境,在人和动物肠道内定植,起到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腹泻、排除毒素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2].目前国内并无LGG应用于幼犬的报道,为此本试验通过研究LGG在幼犬肠道内的存活率及肠道主要菌群的变化,探讨LGG对幼犬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发酵乳是益生菌的重要载体,可保护菌株免受环境影响。鼠李糖乳杆菌是目前国际上文献记载最多、应用最广的益生菌之一。该菌耐酸性强,可在人和动物肠道内定植,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腹泻、排除毒素、预防龋齿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发挥的作用及功能的研究和资料相对匮乏。综述了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作用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探索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属于乳杆菌属,是肠道重要的益生菌,对维持胃肠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发酵食品与医药行业。但在饲料生产和养殖业中应用报道较少,为了探讨嗜酸  相似文献   

4.
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李糖乳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共生菌,其肠道黏着率高、定植力强。在仔猪饲粮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不仅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等问题,还可以改善仔猪感染性腹泻,促进其生长。本文就鼠李糖乳杆菌调节仔猪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免疫稳态、参与宿主营养物质代谢和改善仔猪腹泻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鼠李糖乳杆菌在动物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属于乳杆菌属,是肠道重要的益生菌,对维持胃肠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发酵食品与微生态制剂。在20世纪末,世界各地就开始了对嗜酸乳杆菌的研究和开发,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目前乳酸菌家族中极为重视研究与开发的益生菌之一,被视为第三代酸乳发酵剂菌种。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Probiotics)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对宿主有益的一类活性微生物,能够促进宿主肠道有益益生菌生长、提高宿主免疫水平,并且发挥有益活性有益微生物。能够用于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益生菌有很多种,主要集中于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限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我国也加入了禁抗的行列,各种对畜禽动物有益的单一益生菌剂及多种益生菌复合产品替代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食品、生命健康、工农业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感染的防御作用,本实验拟利用鼠伤寒沙门菌诱导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采用鼠李糖乳杆菌对肠炎模型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小鼠的肠道病理变化、器官指数、沙门菌的组织荷菌数、盲肠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泌水平及小鼠体重和存活率,明确鼠李糖乳杆菌对沙门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能显著改善沙门菌造成的肠炎损伤,抑制沙门菌向脾、肝脏等器官的转移及分布,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抑制炎性因子NO、IL-12的分泌从而缓解肠道炎症,并能提高感染沙门菌后小鼠的体重和存活率。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在防御沙门菌感染及改善肠道损伤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与目标益生菌是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s)的一种主要替代品。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饲料补充物,它们可通过提高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给宿主带来积极影响。益生菌能够以几种微生物为基础如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双歧杆菌属、肠球菌或酵母菌。在这些微生物中,由于芽孢杆菌属益生菌是产孢菌类,因此它们耐热、耐  相似文献   

9.
美国Sherwood Gorbach和Barry Goldin于1983年从健康人体中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并将其命名为LGG.1985年Sherwood Gorbach和Barry Goldin为LGG申请专利,1987年芬兰维利奥有限公司与两位学者达成协议,由该公司负责LGG的研发和生产,并用于LGG的全球惟一授权[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对早期断奶成华黑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体重为(7.54±0.19) kg的28日龄断奶成华黑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鼠李糖乳杆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6 mg/kg鼠李糖乳杆菌,使每千克饲粮活菌数达到2.78×10~9CFU。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乳杆菌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肉料比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乳杆菌组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 0.05)。3) 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显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断奶仔猪盲肠内容物菌群中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鼠李糖乳杆菌组盲肠内容物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Allo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1.00倍和3.79倍,而盲肠内容物普雷沃氏菌属9(Prevotella_9)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4.54%和70.62%。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鼠李糖乳杆菌能够提高早期断奶成华黑仔猪平均日增重和肉料比,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性能,提高盲肠内容物乳杆菌属和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降低盲肠内容物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健康,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是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菌群,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自然放养的牛、马、山羊和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肠道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16S rRNA鉴定,并对38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耐酸性、模拟胃肠液转运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乳酸菌纯培养物96株,包括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四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数量最多,为所有分离株的82.29%;乳杆菌属中罗伊氏乳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48.10%。益生特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MAU10240、IMAU10230和IMAU10256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胃肠液和胆盐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行进一步的益生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饲喂益生菌对动物肠道健康有一定作用,但是有害菌与有益菌具体作用方式还有待研究。同样,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但是抗生素如何促进动物生长我们并不一定清楚。下面将通过几篇高水平的论文综述,与大家共同分享未来可能的优化肠道菌群的一些方法。人体大约有10万亿个细胞,但人体却有100万亿个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人体有2万个基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是乳杆菌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益生菌,被广泛运用与工业、乳制品,肉类和植物发酵等领域,然而在肉鸭养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以出雏樱桃谷肉鸭为研究对象,饮水添加LP(5×106 CFU/ml)至42d出栏。检测体重、腹脂重,收集肠道内容物检测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AM)的DNA拷贝数。结果表明:饮水添加植物乳杆菌LP显著降低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增加AM在回肠、盲肠和结肠的DNA拷贝数,并且AM的定植与肉鸭腹脂率成反比。以上结果提示:植物乳杆菌LP促进嗜粘蛋白阿克曼菌肠道定植,从而降低樱桃谷鸭的腹脂率。  相似文献   

14.
水产动物益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益生菌是指能够在生物体内存活,对宿主的生命健康有益的一类微生物。益生菌的应用是对水产养殖业现存问题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目前已有报道的水产益生菌有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弧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硝化菌、光合菌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已作为饵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动物,起到很好的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作用;光合细菌对水质改良的作用十分显著,已在美国、东南亚等地得到广泛应用。益生菌制剂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论文就其种类、作用机理、应用等方面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鼠李糖乳杆菌与三种细菌共培养的细菌数、抑菌圈直径,并测定了细菌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共培养后三种细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与三种细菌共培养后,细菌对数生长期明显滞后或未出现对数生长期;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对三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全菌裂解液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上清液(P0.05)。说明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全菌裂解液的抑菌效果优于上清液。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索益生菌对雏鸡抵抗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通过牛津杯试验和细菌黏附抑制试验,初步得到体外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良好的3种益生菌及它们的等比例混合菌液,分别为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丁酸梭菌HYCB和混合菌制剂X。连续30 d向7日龄SPF雏鸡分别灌服各益生菌及它们的混合制剂,并在灌服的第26~30天每天感染1次大肠杆菌XT-13,记录雏鸡存活率和体重变化。利用相同的灌服与感染方案,分析混合益生菌组雏鸡感染XT-13后的心脏、肝脏以及大肠的剖检与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和肠道的大肠杆菌载菌量。另外,为了分析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后雏鸡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非致死剂量的XT-13感染雏鸡,分别在感染后第4、8和14天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肝脏中禽防御素-β1(AvBD1)的水平,并测试感染后14 d血清的杀菌能力。最后,评估混合益生菌制剂对O78血清型大肠杆菌AV006感染雏鸡的广谱保护力。结果表明,各益生菌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效果明显,益生菌混合后可降低XT-13对DF-1细胞的黏附率(P<0.05);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雏鸡的增重效果优于单一益生菌,且对雏鸡感染XT-13后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存活率达到87.50%;混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雏鸡肝脏和大肠的XT-13载菌量,减轻病理损伤,调节机体血清IL-10和IL-17以及肝脏中AvBD1的水平,并提高血清的杀菌能力;大肠杆菌AV006的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益生菌制剂还可降低雏鸡感染O78型大肠杆菌的死亡率。综上,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和丁酸梭菌HYCB的混合制剂可促进雏鸡增重、减少载菌量、降低组织病变程度并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对禽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为抗禽大肠杆菌病益生菌制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曹要玲 《广东饲料》2012,(11):33-35
在胃肠道中居住着超过1800种非常复杂的细菌群落。其中大部分细菌相互作用,并且很多细菌被划分成共生菌,因为他们对宿主机体都产生有益作用。产乳酸细菌就是此类常见细菌种类,它能帮助人体对乳糖的吸收。这些产生有益作用的菌种经常被统称为“益生菌。绝大多数的益生菌都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从腹泻仔猪的小肠内容物及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16 S rRNA测序及生化特征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该菌具有溶血性及较强的致病性,感染小鼠3 d内死亡率达95%.该菌株的药敏试验及益生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左氟沙星、链霉素、四环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表现出耐药性,对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呋辛、氯霉素和庆大霉素表现为敏感,且对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表现为高敏感.在小鼠治疗中使用复合乳酸菌的治疗效果与抗生素治疗效果差异不大,说明益生菌在防治仔猪腹泻、替代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健康牛和乳房炎患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差异性,本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对采自内蒙古的10头健康牛及10头患病牛粪便中的细菌、乳杆菌属及纤毛虫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相似性分析及PLS-DA分析可知,健康牛和患乳房炎牛肠道微生物菌群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健康牛相比,乳房炎患牛肠道中乳杆菌和纤毛虫多样性明显较低。PCR-DGGE技术直观全面地分析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为后续益生菌治疗疾病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研究益生性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对体外培养的鸡小肠上皮细胞β-防御素-9 (AvBD9)表达的调节作用.选用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对体外培养的鸡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刺激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从mRNA水平研究刺激后上皮细胞AvBD9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105、2×106、2×107 cfu· mL-1)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均能上调AvBD9mRNA的表达,且在不同细菌浓度之间AvBD9 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热灭活鼠李糖乳杆菌LGA亦能上调AvBD9基因表达,且上调值显著高于活菌(P<0.05).鼠李糖乳杆菌LGA刺激上皮细胞后AvBD9表达存在时间依赖关系,12 h时AvBD9的表达达到峰值.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LGA刺激后的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AvBD9蛋白表达,表明AvBD9蛋白可以分泌到细胞外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益生性鼠李糖乳酸杆菌LGA与鸡肠道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鼠李糖乳酸杆菌LGA能够促进上皮细胞抗菌肽β-防御素-9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益生性乳杆菌可能通过促进肠道上皮抗菌肽的表达而发挥其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