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单增李氏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该细菌作为实验模型在研究细菌适应性免疫和毒力因子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最近,应用新技术在单增李氏杆菌的基因组中已发现数百个非编码RNA(ncRNAs),揭示了其复杂的转录机制。反义RNA是目的基因互补链的非编码RNA序列。本文,对反义RNA在单增李氏杆菌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进行简要综述,这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RNA介导的基因调控,为诊断技术及抗菌药的研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牛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对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可为研制有效的疫苗和新型绿色药物及其他防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在临床上有效控制牛支原体引发的疾病。论文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牛支原体黏附蛋白的黏附作用;二是牛支原体在黏附基础上其代谢产物对宿主细胞的损伤和相关蛋白介导的宿主细胞凋亡;三是免疫学致病机制,包括黏附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逃避机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及炎症损伤和宿主的抗炎反应及免疫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它能够诱发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本文对DNA疫苗的结构组成、免疫机制、安全性及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述,并提出了今后在DNA疫苗推广应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内容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开展猪瘟和伪狂犬病等猪重要疫病的流行病学、监测病毒的遗传进化、毒力变异和抗原性变化,提出疫苗更新策略;追踪新发和突发猪病疫情,揭示其病因,并研发防控策略。2.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制预防猪瘟、伪狂犬病、非洲猪瘟等烈性猪传染病的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高通量检测技术。3.病毒入侵和复制调控机制及其致病和免疫分子机制研究猪瘟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复制、拮抗天然免疫、宿主抗病毒应答及其调控机制;揭示其致病性和毒力相关基因及免疫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CpG-ODN免疫佐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对核酸免疫学特性的深入了解,人们对CpG特征结构在DNA免疫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了逐步的认识,并在DNA疫苗、肿瘤免疫、病毒免疫等方面进行了临床应用。本文就CpG特征结构的特点、在不同动物中不同DNA序列的CpG免疫学活性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没有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一旦暴发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SFV在和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通过抑制干扰素和炎症反应,调节凋亡、自噬及细胞免疫等多种途径逃逸机体免疫反应促进自身复制,但具体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ASFV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是阻碍有效疫苗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对ASFV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深入分析,筛选病毒的免疫调控关键基因和保护性抗原表位,将在ASFV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与疫苗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SFV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及可能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AS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mRNA疫苗因具有高效、安全、研发速度快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许多修饰策略优化的mRNA疫苗陆续被研发出来并在传染病和肿瘤的防控与治疗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综述了mRNA疫苗分类、结构功能及改进策略、作用机制、给药方式和递送系统及其在传染病和肿瘤防控、治疗方面的应用等,以期为后续研究mRNA疫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来自牛疱疹病毒1和5型(BoHV-1和BoHV-5)的病毒囊膜糖蛋白D(gD)是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并且在疱疹病毒的致病机理中起到关键作用。gD对于病毒侵入细胞是必不可少的,是病毒感染细胞期间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鉴于其在诱导保护性免疫方面的作用,已使用该糖蛋白作为主要抗原开发出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载体疫苗候选物,证明gD具有在宿主中诱导较强病毒中和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以及对宿主进行免疫保护的能力。论文着重介绍了BoHV-1、BoHV-5和一些人类疱疹病毒gD的结构和功能特征,阐述了gD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及gD在新型疫苗设计中的应用,为全面了解gD结构特点及其在疫苗研发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疫苗接种是控制养殖鱼类病害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疫苗通常需要佐剂的辅助来提高免疫效力,传统佐剂(如矿物油)已广泛应用于商业化鱼类细菌疫苗中,但这类佐剂可能产生明显的副作用,且对细胞内病原疫苗作用不大。随着鱼类免疫学和免疫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反应中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功能也逐步明确,为新型疫苗及佐剂的研发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为降低鱼类疫苗的副作用,同时确保免疫保护水平,研究人员致力于针对特定宿主细胞反应和特定病原体,开发无副作用或轻微副作用的疫苗佐剂。文章总结了目前水产疫苗常用佐剂以及新一代佐剂(Toll受体配体或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佐剂的免疫保护功效及其在体内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为理想水产疫苗佐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布鲁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作为布病的病原,布鲁菌能够耐受宿主体内的各种杀菌机制并持续的生存。当布鲁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必须适应抗体免疫的环境,而这依赖于布鲁菌对自身基因表达的巧妙调控。Hfq蛋白是一个RNA伴侣分子,对于介导sRNA的转录后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细菌中,对Hfq蛋白的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该蛋白与细菌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对多种应激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致病菌的毒力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对Hfq蛋白的结构,对sRNA的调控功能,特别是布鲁菌Hfq蛋白调控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在布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为布鲁菌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布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细胞因子的特性、分类及其基因转录和表达调控的机理,介绍了一些细胞因子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作用,对其在免疫学,特别是作为疫苗佐剂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所引起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它是真核生物中基因转录后沉默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这种机制在进化中呈保守趋势,介导对内外源性病理性核苷酸及侵入微生物的抵抗,并在染色质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层次上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基于此机制建立的RNAi技术作为新兴的基因阻抑方法,在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学、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RNAi的作用机制、生物学功能、特点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属于第三代疫苗,具有抗原表达效率高、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强、可编译性强,以及制备工艺简单、易规模化生产和针对病原体变异有效性高等技术优势,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被视作一种革命性的疫苗技术。但mRNA 疫苗稳定性差,传递效率低,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当前及未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证疫苗安全性的前提下,设计先进和可耐受的递送系统,来提高抗原表达和提呈的效率,以及优化mRNA结构,达到延长和控制表达持续时间的目的。本文从mRNA疫苗的分类、作用机制、技术优势、递送系统4个方面,对mRNA疫苗免疫学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mRNA疫苗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疫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1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深入研究中。同时,人们也在筛选特异性的抗原,构建各种疫苗载体及选择免疫佐剂和免疫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类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异质二聚体,在脊椎动物中分布广泛,由于具有能够参与免疫应答诱导和调节的特性,使其成为现代免疫学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猪白细胞抗原(SLA),位于第7号染色体并横跨着丝粒,分为Ⅰ类基因、Ⅱ类基因和Ⅲ类基因,它不仅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而且在多种免疫应答反应中起到调节作用。文章围绕SLA基因介绍了其免疫抗病现状、在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对猪免疫生产的影响、参与病原体调控机制及相关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等免疫相关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作为抗病遗传标记物的SLA基因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认为应该着力探究SLA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在控制免疫相关反应时起到的调控作用、确定特异性抗原表位、鉴定关键的免疫细胞亚群和确切的SLA基因座,并对猪基因组序列和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工具进行更新改良,从而对SLA基因调节的新型免疫相关途径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在机体免疫调节、细胞增长、基因调控、脂质代谢及抗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简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对鸡生产性能、蛋肉品质和免疫机制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畜禽常见传染病发病往往是畜禽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免疫力的降低导致畜禽更易感,进而增加发病率,对畜禽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扶正类中药具有扶正固本,提升畜禽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扶正类中药的使用能够显著增强畜禽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畜禽的死亡率,进而有效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损失。扶正类中药中的多糖是其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物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传导、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激活过程来调控畜禽免疫功能。本文总结了扶正类中药多糖调控畜禽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扶正类中药多糖对提升畜禽免疫力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出了多糖配伍抗生素和疫苗等保护畜禽健康的联合用药思路,为畜禽规模化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科学高效的防控畜禽疫病提供了防控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8年8月7日-10日在哈尔滨举行。会议主题为"动物传染病和人类健康"。本次会议时值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建所70周年华诞,将与庆祝建所70周年学术研讨会合并举办。此次研讨会将围绕动物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的进化、致病机制、结构和功能、复制调控、免疫反应以及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发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乳杆菌是世界上公认可食用的有益菌类,在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乳杆菌在仔猪肠道中发挥的作用,被宿主细胞受体识别及介导的免疫调节信号机制,乳杆菌代谢产物乳酸、乳杆菌肽等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机理等方面系统综述了乳杆菌调控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为畜牧生产上合理应用乳杆菌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疫苗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全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