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杏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导法测定15个杏品种花器官在低温胁迫下电解质外渗率,探讨了杏品种抗寒性与电解质外渗率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经一元线性回归,用回归系数b值和常数项a值来对比分析抗寒性大小发现:沙金红、山黄杏、串枝红、苹果杏和兰州杏等品种的这两个数值相对较小。因此得出结论,沙金红、山黄杏等品种在受低温影响时,膜透性变化幅度小,电解质外渗缓慢,抗寒性强。15个杏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沙金红>山黄杏>串枝红>苹果杏>兰州杏>红荷包>鸡蛋杏>麻真核>华县大接杏>猪皮水杏>银香白>软条京>大杏梅>意大利Ⅱ>金荷包。  相似文献   

2.
以杏品种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通过对枝条进行模拟越冬降温处理,研究分析了抗寒性与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AD)、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杏枝条丙二醛含量与抗寒性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疆莎车县5个扁桃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莎车县5个主栽扁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不同扁桃品种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了低温(-15~-40℃)处理,测定低温处理后休眠枝条萌芽率及降温过程中休眠枝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抗寒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扁桃品种在低温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的SOD活性及较低的MDA含量,且恢复生长后其枝条萌芽率明显高于抗寒性较弱的品种,各扁桃品种的抗寒性大小顺序表现为阿曼尼莎11号叶尔羌14号晚丰18号选育品种5号纸皮1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和褐色句句梨两个亲本抗寒性及其对杂交后代的影响,为选育抗寒性强的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1代群体和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一年生休眠枝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不同胁迫温度下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枝条恢复萌芽率。【结果】母本库尔勒香梨、F1代杂交群体及父本褐色句句梨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26.5和-28.6℃。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随后趋于平稳或小幅下降;SOD活性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升高,在半致死温度附近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库尔勒香梨在低于-30℃后,褐色句句梨和F1代杂交群体在低于-33℃后芽体全部死亡。三个群体中,父本褐色句句梨一年生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最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萌芽率和SOD活性最高,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父本褐色句句梨和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1代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抗寒性显著强于母本库尔勒香梨,且F1代群体的抗寒性稍弱于父本褐色句句梨。【结论】抗性较强的父本能够较大的提高杂交后代群体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和综合评价美国核桃和中国新疆主栽核桃品种的抗寒性,为核桃品种的引进栽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5个美国核桃品种和3个中国新疆主栽核桃品种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在-12、-16、-20、-24、-28、-32、-36℃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4℃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供试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核桃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各品种一年生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逐渐升高,升高幅度及达到峰值时的处理温度有着明显差异,核桃各品种抗寒性强弱也不同。【结论】8个核桃品种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新温185、维纳、新丰、新新2号、艾米格、强特勒、哈特利、彼得罗,美国核桃品种除维纳外,抗寒性明显低于中国新疆主栽核桃品种,哈特利和彼得罗不适宜在中国新疆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杏品种资源抗寒性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杏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主成分分析法为手段,用11 个生态、代谢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36 个杏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出了抗寒性大小序列,其中龙王帽、河北银白杏、串枝红抗寒性最强,早红、崂山红、红荷包抗寒性最差,并提出了杏品种抗寒性鉴定模型。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沙金红、鸡蛋杏、猪皮水杏和金荷包等四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揭示休眠期间花蕾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经方差分析表明:①抗寒性强的品种沙金红脯氨酸含量高、增幅大,抗寒性弱的反之;②沙金红的电导率在4个品种中上升幅度最小,表现出对低温更强的耐受力,而其它3个品种相对耐受力小;③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沙金红的回归系数b的绝对值及常数项a值相对较小,表明回归直线的倾斜度比较平缓,即温度的降低对电导率的升高影响较小,对低温有较强耐力。因此得出结论:四个供试杏品种花蕾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沙金红>鸡蛋杏>猪皮水杏>金荷包。  相似文献   

8.
杏品种资源抗寒性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杏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主成分分析法为手段,用11个生态、代谢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36个杏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出了抗寒性大小序列,其中龙王帽、河北银白杏、串枝红抗寒性最强,早红、崂山红、红荷包抗寒性最差,并提出了杏品种抗寒怀鉴定模型。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28-931
以辽东栎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自然降温条件下,枝条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对辽东栎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的含量均与温度呈负相关,4个指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随温度的增高而下降;1月21日,温度降至最低值-20℃时,辽东栎的POD活性达到最大值38.98 U/(g·min);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2种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13μg/g和126.2 mg/g;丙二醛的含量达到最大值(5.01 mol/g)。综合分析得出,辽东栎具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合在榆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杏枝芽内MDA含量和电导率值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5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为试材,在自然休眠过程中,测定枝芽中的电导率值和丙二醛含量,研究它们与抗寒性的关系。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山黄杏抗寒性最强,大杏梅抗寒性最弱,5种试材抗寒力强弱顺序依次为:山黄杏>红荷包>鸡蛋杏>猪皮水杏>大杏梅。  相似文献   

11.
冬季自然条件下4种彩叶植物抗寒生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以4种彩叶植物为试材,对一年生休眠枝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它们与抗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月至翌年2月间,各项指标均升高,3月份略有降低。综合4种因素可以判断出,4种彩叶植物抗寒性强弱依次为:紫叶矮樱>美国红栌>元宝枫>鸡爪槭。  相似文献   

12.
金叶风箱果和紫叶风箱果的抗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风箱果属的2种彩叶树种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的1年生离体休眠枝条为试材对其抗寒适应性进行研究.采用人工低温冷冻法,对其1年生休眠枝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得出金叶风箱果半致死温度为-42.1℃,紫叶风箱果半致死温度为-43.8℃,紫叶风箱果的抗寒性略强于金叶风箱果,与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杏品种抗寒性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15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为材料,在低温胁迫下,通过对一年生休眠枝条的SOD、POD酶活性、蛋白质、脯氨酸以及丙二醛含量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这5个指标与抗寒性大小的关系,用这5个指标对15个杏品种的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SOD、POD酶活性、脯氨酸、蛋白质含量与抗寒性呈正相关;MDA含量与抗寒性呈负相关;杏品种SOD、POD酶活性、脯氨酸、蛋白质含量越高,MDA含量越低,抗寒性也越强。  相似文献   

14.
休眠期内甜樱桃不同品种枝条的抗寒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筛选抗寒性较强的甜樱桃品种,在休眠期内,以4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对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等进行测定,利用它们与抗寒性的相关性探讨甜樱桃品种抗寒性的强弱。结果表明:在4个甜樱桃品种中,‘龙冠’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SOD、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龙宝’、‘红蜜’次之,‘龙丹’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选用3个不同杏品种的花器官进行试验,通过0,-3,-4和-5℃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POD酶活性、相对电导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低温胁迫过程中,杏花器官POD酶活性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升—降—升;3个品种中,沙金红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表现出抗寒性最强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抗冷性株系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抗冷性蝴蝶兰株系,测定了低温胁迫及温度回升对Phalaenopsis ‘Taida Salu爷伊P. ‘Dinghan Orange Anne爷杂交后代4 个不同株系及亲本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用主成分分析对各 指标的变化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抗冷性程度不同的株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随温度降低,差值呈增大趋势;抗冷性强的株系在温度回升到正常条 件时,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漏率能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而抗冷性弱的株系难以恢复。 综合评价排序表明,P6 为强抗冷株系,P4、P3 为中抗冷株系,其他为弱抗冷株系。   相似文献   

17.
观赏海棠抗寒品种(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经低温胁迫处理后,分别对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糖(Soluble Sucrose)、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脯氨酸(Proline)、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研究影响观赏海棠抗寒性的主要生理指标,选择观赏海棠抗寒品种(系)。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LT50;不同低温胁迫下,SOD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不同品种(系)的POD活性差异较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积累;脯氨酸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观赏海棠影响较大的抗寒性生理指标是SOD、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得出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凯尔斯’>T2>#3>T3>‘钻石’>#7>T1>‘绚丽’>‘红丽’>‘王族’>‘草莓果冻’>‘雪球’>‘粉芽’>‘宝石’>‘亚当’。山东本土观赏海棠优系T1、T2、T3具有较好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杨梅种质耐低温生理指标的测定,筛选耐低温杨梅种质,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紫晶、早鲜、早色、迟色、荸荠种、水晶种、深红种、瑞光、早佳、木叶梅、东魁和早大梅共12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集1年生枝条,0 ℃低温处理24 h,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比较低温胁迫下12个杨梅种质1年生枝条各生理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耐低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杨梅耐低温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为可溶性糖含量,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模型为F=0.324F1+0.214F2+0.178F3+0.140F4,12个种质的耐低温能力强弱为荸荠种>早鲜>紫晶>木叶梅>水晶种>早大梅>早佳>早色>深红种>瑞光>东魁>迟色。耐低温能力最强的为荸荠种,可种植范围最广;早鲜、紫晶和木叶梅也具备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在浙北等地域推广种植;深红种的耐低温机制较为特殊,仍需深入研究;迟色和东魁为最不耐低温的品种,应在低温时采取防寒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几种无核葡萄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低温处理4个无核葡萄品种和中国野生葡萄山葡萄。结果表明,经过5℃、0℃、-20℃温度,波尔莱特电解质渗出率值从28.65%上升到42.68%,增加了48.97%,电解质渗出率最高,抗寒性最弱;其次是无核白电解质渗出率值从26.61%上升到31.65%,增加了18.94%,电解质渗出率高,抗寒性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低温处理基本都呈现上升趋势,而在-40℃低温下,各葡萄品种枝条组织的细胞膜遭受的损伤较大。4种无核葡萄品种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值均超过50%,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也达到了最高,不同品种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