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嘉陵江黄颡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仕梅  罗莉 《畜禽业》1999,(6):65-67
用配合饲料Ⅰ、配合饲料Ⅱ、白鲢肉、泥鳅肉、猪肉和田 肉等六种饵料,在室肉循环水簇缸内饲养黄颡60d,试验结果表明:①六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为:配合饲料Ⅰ、白鲢肉〉田螺肉、猪肉〉泥鳅肉、配合饲料Ⅱ。各试验组的增重效果表现出与前者一致的关系。②胃、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啬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③在水温21℃,黄颡钱耗氨率为144mg/h.kg,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在0.  相似文献   

2.
用配合饲料Ⅰ、配合饲料Ⅱ、白鲢肉、泥鳅肉、猪肉和田螺肉等六种饵料,在室内循环水簇缸内饲养黄颡鱼60d,试验结果表明:①六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为:配合饲料Ⅰ、白鲢肉>田螺肉、猪肉>泥鳅肉、配合饲料Ⅱ。各试验组的增重效果表现出与前者一致的关系。②胃、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加,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③在水温21℃,黄颡鱼耗氧率为144mg/h.kg,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在0.309mg/L,与养殖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黄颡鱼进行人工养殖是可行的,加之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2005,30(7):27-28
由于这个阶段黄颡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因此,要保持池水的肥度,当透明度大于40cm后,适时追肥。为了保证黄颡鱼在成鱼阶段能良好地利用人工配合饲料.从这个阶段起,可以适量投喂海大黄颡鱼鱼种的粉状饲料.将粉状料拌水捏成团,投放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早晚2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由于黄颡鱼喜集群摄食.因此不要到处乱投,避免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黄颡鱼的池塘集约式养殖在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地区都有较快的发展。本文就池塘标准化养殖无公害黄颡鱼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配合饲料适宜蛋白含量及动植蛋白比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淡水鱼类养殖品种的增多,肉食性淡水鱼正逐步形成养殖规模。然而,淡水鱼类营养需求及人工配合饲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有关淡水肉食性鱼类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报道较少。黄颡鱼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肉食性淡水鱼,养殖规模日渐扩大,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成为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的必要环节。但是,关于黄颡鱼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及合理配比方面尚未见系统报道。本实验旨在通过基础营养研究手段的运用,明确黄颡鱼配合饲料制作中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动植物蛋白含量比例,为开发黄颡鱼经…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料对黄颡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乔慧  黄成  王喆  潘建林 《淡水渔业》2007,37(1):58-61
将40尾成熟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分成两组,分别饲喂高蛋白的幼鳗人工配合饲料和低蛋白的鲤鱼人工配合饲料50 d,每10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取3尾做消化酶测定。结果显示:幼鳗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肠中淀粉酶比活力变化不明显,而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鲤鱼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内和肠内淀粉酶比活力均呈上升趋势,而蛋白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比活力与蛋白酶比活力的比值(A/P值)比较显示:高淀粉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下可以使黄颡鱼体内淀粉酶相对含量上升,并且出现食性转化的现象;高蛋白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不能使淀粉酶相对含量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7.
和民  欧阳敏 《水产养殖》2004,25(1):46-48
黄颡鱼的营养研究现阶段主要体现在食性分析、肌肉营养成份的测定等基础研究上;而营养需求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配合饲料配方上的饲养试验,对于确定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研究还未见报到;在黄颡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诱食剂的应用、投饵方式、投饲量的确定等,为进一步研究黄颡鱼的营养和配合饲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红头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在江浙一带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己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试验。近年来,黄颡鱼苗种繁育技术的成熟、专用膨化饲料的开发应用、餐饮以及外贸市场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黄颡鱼的养殖发健,2007年浙江省的黄颡鱼养殖面积就超过了20万亩。  相似文献   

9.
以均重12.91土0.71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采用定量投喂的方法在池塘网箱中(1.0m×2.0m×1m)进行了62d的生长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配方成本的黄颡鱼膨化料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鱼体成分、形体指标的影响。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配方成本分别降低4%和7.8%,饲料系数分别上升0.8%和4.8%,这一结果为配方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不同饲料对黄颡鱼的鱼体成分和形体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黄颡1号是黄颡鱼属内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体形与黄颡鱼极为相近。体色橘黄色,颜色鲜艳,生长速度快,耐碱性强,肉质鲜嫩,可与黄颡鱼媲美。经驯化,喜食人工配合饲料。齐齐哈尔市金三角有限责任公司于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1个蛋白质水平(35%)X5个脂肪水平(4%,10%,16%,22%,26%)X2个肉毒碱水平(0mg/Kg,150mg/Kg)的10种配方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0.0±0.6)g的黄颡鱼,进行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影响的研究。经100d饲养表明:饲养中添加150mg/Kg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没有影响。在黄颡鱼低蛋白配合饲料中,体重增长率最大,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较好的是最低的脂肪含量组(4%)。高脂肪含量对黄颡鱼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2.
三种野生江河鱼类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黄颡鱼、斑Hu和光倒刺Ba肌肉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三种鱼的含肉率均较高,营养成分亦破为丰富,其中以黄颡鱼尤甚。  相似文献   

13.
年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味道鲜美、经济价值较高的中高档水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格外青睐。特别是黄颡鱼肉质细嫩,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在市场上更是受到人们的欢迎。黄颡鱼含肉率67.53%,与鳜鱼、尼罗罗非鱼等名优鱼类相近。黄颡鱼的价格高且平稳,不少养殖户在池塘中套养黄颡鱼,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如:2007年,东河渔场18亩池塘套养黄颡鱼鱼种2000尾,纯获利1360元;梨丰东林渔场12亩池塘套养黄颡鱼鱼种1500尾,纯获利1020元。  相似文献   

14.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1],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3]。黄颡鱼营养价值较高,含肉率达67.53%[4],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可达10.72%[5]。另外,黄颡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在黄颡鱼体表黏液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抗菌肽[6]。全雄黄颡鱼是通过人工手段培育出YY型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的XX基因型黄颡  相似文献   

15.
水库小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aco(Richardson)〗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又名黄嘎、黄腊丁等,是我国重要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而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30~36元/千克。为了调整网箱养殖品种结构,探索黄颡鱼养殖技术,笔者2000年在水口电站西滨库区进行了小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水域环境试验地点在水口电站西滨库区内,水面宽阔,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透明度为0.6~1.5米,pH值6.2~6.8,底质平坦,水深4.0米以上。1.2网箱设置网…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评价   总被引:102,自引:11,他引:91  
黄峰  严安生 《淡水渔业》1999,29(10):3-6
本文报道了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生化成分的测定结果。黄颡鱼含肉率平均为67.53%。鱼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5.37%和1.61%。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19%,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gy%。必需氨基酸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超过WHO/FAO提出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4.34。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它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市场上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量日益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30—50元,这给黄颡鱼人工养殖带来了机遇。从目前情况看,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其潜力巨大,黄颡鱼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名优鱼类品种。 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鱼苗培育,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第  相似文献   

18.
野生的黄颡鱼具有亮丽的黄褐体色,但随着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鱼类摄食天然饵料的机会越来越少,鱼类体色通常发生变化,而配合饲料本身类胡萝卜素含量低,造成养殖鱼类体表或肌肉色泽变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黄颡鱼体色呈青灰色,价格较消费者青睐的黄褐色黄颡鱼低,其商品价值受到影响。在黄颡鱼的养殖中,可以适当添加鱼类着色剂,在提高黄颡鱼体色的同时,也提升了黄颡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养殖在南方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和膨化饲料的应用。人工繁殖技术解决了苗种供应的难题。膨化饲料解决了规模化发展所需饲料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黄颗鱼摄食配合饲料的问题。黄颡鱼饲料过去一般选用动物性饵料和硬颗粒饲料,前者来源受限,供应存在问题,后者沉降速度快,黄颡鱼形不成集群,影响了对配合饲料的摄食。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为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该鱼属底栖杂食性、小型淡水经济鱼类,肉质鲜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目前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殖黄颡鱼。2006年,松溪县水技站在南门鱼场进行了5亩池塘使用浮水性配合饲料养殖黄颡鱼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