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文石 《北方蚕业》2006,27(4):29-30
由细菌寄生柞蚕引起的细菌病,主要有柞蚕空胴病、柞蚕败血病、柞蚕中毒性软化病和欧文氏软化病。这些病害在我国柞蚕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东北三省调查,年年因细菌病的发生,少收蚕茧上万吨、经济损失达亿元。给柞蚕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细菌病大发生的原因是卵期和蚕期  相似文献   

2.
柞蚕空胴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58年以来,柞蚕空胴病对辽宁省柞蚕生产的危害逐年严重,很快蔓延全省蚕区,据l960—1963年间对全省重点蚕区的调查,该病对柞蚕的为害率达30—40%,重者达70%以上,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四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柞蚕空胴病病原、病征、病变的研究 从辽宁省重点蚕区采集软化病蚕作供试材料,从病毒和细菌两方面进行病原的研究。通过试验证明:本病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由柞蚕链球菌寄生引起的。病菌侵入蚕儿中肠以后,首先寄生围食膜,然  相似文献   

3.
柞蚕脓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因之一。该病在吉林省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年份造成减产5%~20%左右,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卵面消毒技术在全省推广后,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柞蚕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气候变暖、蚕期降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中,获得重组质粒DNA,与ApNPV 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 cynthiam)培养细胞Pc-01后,用末端稀释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将该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P在柞蚕蛹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柞蚕蛹感染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后6 d,EG-FP就有明显的表达;感染后12~18 d,蛹体液中的EGFP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EGFP标准样品定量分析EGFP在柞蚕蛹体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于1 mg/mL;感染后30~39 d仍可以检测到蛹体液中EGFP的表达,而且蛋白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作表达载体,可在柞蚕蛹中高效稳定地表达EGFP,并且EGFP在雌雄蛹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刚志锋 《北方蚕业》2006,27(4):34-35
柞蚕种微粒子病毒率的高低,决定下代蚕种质萤,影响蚕种场的效益和信誉,关系着放养柞蚕的经济效益和柞蚕生产的兴旺发达。方城县是河南省主要柞蚕基地县之一,现有柞坡3.4万hm^2,年产柞蚕茧100万kg。前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微粒子病严重回升,1997年全县保种茧三万kg,基本没有合格种茧,微粒子病毒率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发展。面对微粒子病严重事实,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强化种子基地建设,狠抓蚕种源头,加强种子管理,规范操作技术的柞蚕种子工程,严格质量标准,狠抓落实,蚕种质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柞蚕肠道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的诱导活性进行了比较;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上述诱导源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初步表明:1.柞蚕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均能诱导柞蚕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但其活性差异显著,2.上述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不同组份的相对量和活性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有明显差异,3.同一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不同组份不是同时产生的.也不是同时消失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致病性.柞蚕1、2、3龄分别感染非包涵体病毒,发病率分别在80.85—99.2%、73.54—85%和50.83—74.19%测定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LD50在10~4·85左右.测定了该病毒的增殖曲线,看出,接种后72—96小时为潜伏期,120小时开始增殖,216小时达到毒力高峰,其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辽宁部分地区柞蚕脓病暴发的原因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兴宏 《北方蚕业》2006,27(1):26-27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该病在我省蚕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由该病造成的损失在20%左右,重的年份可达50%以上。自柞蚕卵面消毒技术在我省蚕区推广应用以后,柞蚕脓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蚕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柞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玉泉 《北方蚕业》2006,27(1):28-29
近年来各蚕区每年都有一定把数因脓病的发生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了脓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第,也摸索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下面谈谈自己对柞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的认识:1柞蚕脓病的病原柞蚕脓病的病原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原属杆状病  相似文献   

10.
柞蚕病害种类多、病因复杂,根据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根据致病病原物的种类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如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空胴病、柞蚕白僵病和柞蚕微粒子病等。非传染性病害指生理性病害和由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症等。柞蚕病害是影响柞蚕茧  相似文献   

11.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载体表达系统的建立,使数百种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的表达.该系统的产业化开发如大量培养昆虫细胞,存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pNPV)载体表达系统,是利用柞蚕蛹为宿主进行外源基因表达.我国柞蚕资源丰富,柞蚕的蛹体大,以蛹滞育越冬,能够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求.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3个不同亚株,本实验研究了ApNPV A株系[简称ApNPV(A)]对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种的柞蚕蛹的感染性,为利用柞蚕蛹表达外源基因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家禽疾病一般可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非传染病的危害仅限于患病个体,危害相对较小;传染病主要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会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对相关疾病的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13.
柞蚕脓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脓病俗称"老虎病"或"黄烂病".它是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生后,其病毒能够迅速传染、扩散,导致大面积蚕儿发病.不仅影响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制约柞蚕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和研究柞蚕脓病发生机理,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降低柞蚕脓病发生机率,提高柞蚕脓病防治效果,夺取柞蚕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柞蚕脓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现提出如下防治方针、原则及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原因分析 猪发生腹泻的整个过程涉及问题很多,比如强应激、气温突变、圈舍过于潮湿、营养变动造成猪的耐受能力下降等,从而给予病毒或者细菌等致病因素入侵或繁殖的机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柞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部分生命力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是危害柞蚕的主要病原。以柞蚕部分现行品种、杂交种及引进品种为材料,研究柞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部分生命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稚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普通孵化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而与5龄壮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及自然发病率无显著相关关系;5龄壮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5龄壮蚕感染ApNPV后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研究结果表明,柞蚕品种的抗ApNPV病毒性能应依据稚蚕期和5龄壮蚕期2个发育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性进行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16.
需氧菌和柞蚕软化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内其它研究单位的报道及我们研究得知,柞蚕三种类型的软化病均属细菌所致.本试验从研究病、健蚕中肠内和柞叶表面的细菌种类及致病性着手,试图分析作蚕软化病发生原因.本试验应用22种不同种类培养基,在病、健蚕中肠及柞叶表面共分得227株需氧菌.经鉴定表明,三者之间菌株的种类及检出株数有明显不同.测定这些需氧菌株的致病性,只有七株较强,而且表现对稚蚕致病性强,壮蚕致病性弱.单一菌株的致病性与添菌量成正相关,单一菌株引起的病征多变.另外还表现出混合菌株添食致病性比单一菌株强.从而,我们认为:柞蚕软化病似乎是和蚕体内菌群失调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蚕体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柞蚕抗病、稳产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纯种选育和杂交组合评选,育成了强健性柞蚕新品种抗大并组配抗大×8821.8822杂交组合。新品种抗大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5.62倍和大三元的5.58倍,对柞蚕链球菌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6.76倍和大三元的4.37倍。杂交组合抗大×8821.8822在秋季的千粒种茧产量为226.9 kg,较对照品种大三元增产10.9%,并且具有发育整齐、营茧集中、耐粗饲料、稳产性好的特点,已在二化性柞蚕区大面积放养。  相似文献   

18.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2和pe-3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酸,并且内部含有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和亮氨酸拉链。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ie-2和pe-38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较高,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都很低;在分子进化方面,这2个基因的保守性不强,出现大片段缺失,是研究分子进化及物种关系比较典型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正>猪的高热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混合与继发感染多种病毒及细菌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其病原有病毒、包括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及链球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病等,饲养管理中稍有不当,即可造成疫病暴发。  相似文献   

20.
运用柞蚕抗病、稳产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纯种选育和杂交组合评选,育成了强健性柞蚕新品种抗大并组配抗大&#215;8821&#183;8822杂交组合,新品种抗大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5.62倍和大三元的5.58倍,对柞蚕链球菌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6.76倍和大三元的4.37倍,杂交组合抗大&#215;8821&#183;8822在秋季的千粒种茧产量为226.9kg,较对照品种大三元增产10.9%,并且具有发育整齐、营茧集中、耐粗饲料、稳产性好的特点,已在二化性柞蚕区大面积放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