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从抗氧化酶活性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揭示氨氮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机体的毒性效应机制,为其健康养殖与水质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挑选规格整齐、体表无损伤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试验,在获得半致死浓度(LC50)的基础上,将翘嘴鳜幼鱼暴露于48.65 mg/L的水体氨氮下,以完全曝气的自来水(氨氮实测值为0.05 mg/L)为对照组,分别于胁迫0、6、12、24、48和96 h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翘嘴鳜幼鱼的96 h-LC50为48.65 mg/L(非离子氨0.47 mg/L).翘嘴鳜幼鱼在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过程中,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脂质过氧化物(LPO)在肝脏中的累积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胁迫96 h时达最高值(0.50μmo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与对照组翘嘴鳜幼鱼相比,经氨氮胁迫后翘嘴鳜幼鱼肝脏IL-1β和I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于胁迫6 h起显著上调,分别于胁迫12和96 h时达最高值;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胁迫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至胁迫96 h时其相对表达量达最高值;IL-1β、IL-8和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胁迫96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至胁迫96 h时,其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氨氮胁迫初期,翘嘴鳜幼鱼抗氧化系统被诱导激活,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至胁迫后期,翘嘴鳜幼鱼抗氧化功能受抑制,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持续上调.说明持续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系统功能受抑制是翘嘴鳜氨氮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层面明确高温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生长及应激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翘嘴鳜幼鱼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月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通过预试验测试高起始致死温度(96 h-UILT50),采用突变升温方法设常温对照组(26.0℃)和急性高温胁迫组(36.0℃),分别于胁迫0、6、12、24、48和96 h后取样,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的表达情况。【结果】翘嘴鳜幼鱼死亡率随水温的升高不断上升,其96 h-UILT50为36.22℃。在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消化酶方面,翘嘴鳜幼鱼胃蛋白酶和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肠道脂肪酶(LPS)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HSP70α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升高-下降的波动式变化趋势,于胁迫12 h时达最高值,在胁迫48 h时出现第2个峰值;HSP90α基因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胁迫24 h时上调至最高值;但至胁迫96 h时HSP70α和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翘嘴鳜幼鱼(P<0.05)。【结论】急性高温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参与高温胁迫应答过程的生理调节,以应对高温胁迫对肝脏细胞的损伤,故可作为高温胁迫应答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将长丰鲢置于质量浓度为(2.0±0.5) mg/L的低溶解氧环境中,分析低氧处理后不同时间(0、3、6、12、24、36、48、60、72、84 h)长丰鲢的血液指标、脑和肝脏的抗氧化酶活指标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持续低氧胁迫48 h,导致长丰鲢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白细胞数显著增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上升;低氧胁迫下,长丰鲢肝脏中GSH–PX活性除36和48 h外均显著降低,且脑中GSH–PX活性在24~60 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长丰鲢肝脏中CAT活性从36 h开始显著上升,而脑中CAT活性从6 h时开始上升,60 h及之后又显著下降;长丰鲢肝脏中SOD活性在低氧胁迫后3 h内迅速下降至最低值,之后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的,而脑中SOD活性从3 h时开始上升,除72 h时外,均与对照组的持平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IF–1α和phd3在长丰鲢脑和肝脏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低氧胁迫下其表达量存在波动,但除个别时间点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可见,在持续低氧胁迫下,长丰鲢通过增加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提高氧气运输能力,而这一生理响应可能受到HIF–1α及phds基因表达的调控,长丰鲢脑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系统被激活,用来抵御持续低氧胁迫诱发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在急性低氧胁迫下的应激响应机制。[方法]将体质量(621.13±63.29)g的黄条鰤置于养殖水槽中,通过药物调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使其控制在(2.0±0.2)mg/L内,分别急性低氧胁迫0(对照组)、2、4和6 h,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黄条鰤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与胁迫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胁迫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急性低氧胁迫后,在黄条鰤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会影响鱼体肝脏和肌肉中的抗氧化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低氧胁迫过程中黄条鰤会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激活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缺氧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翘嘴鲌对低氧环境较为敏感,因此,本研究以翘嘴鲌及其新品种全雌1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溶氧水平对其生理指标、抗氧化酶活性、肝脏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翘嘴鲌及全雌1号从浮头点到死亡点,溶解氧值曲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总体上翘嘴鲌的溶解氧值均略高于全雌1号;且翘嘴鲌及全雌1号在20℃下的浮头点、昏迷临界点、昏迷点显著高于30℃时的相应值。翘嘴鲌及全雌1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均为先逐渐升高,在12 h达最大值,之后下降,至24 h仍高于0 h的值;其中全雌1号SOD指标升高时升高幅度更大,活性下降时下降幅度更小,且总体上全雌1号SOD指标在相同低氧胁迫时间下比翘嘴鲌活性更高。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持续,肝细胞逐渐无序排列,肝细胞间血窦扩张,肝细胞融合等现象愈加明显,且肝组织空泡化变性加剧。即低氧胁迫使肝出现病理学组织损伤变化,且损伤程度随低氧时间的持续逐渐增强。总之,本研究推测全雌1号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可能略微高于普通翘嘴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水中的溶氧,避免长期缺氧对机体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低氧对斑马鱼细胞存活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揭示鱼类细胞低氧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低氧处理斑马鱼胚胎上皮细胞(ZF-4细胞),检测低氧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分析低氧应激下ZF-4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1.0%O2处理可促进ZF-4细胞存活;S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处理24 h时达最高值;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于处理8 h时达最低值;GSH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NO含量和NOS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经0.1%O2处理8 h后ZF-4细胞的存活率达最高值;SOD活性在处理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经0.1%O2处理后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GSH活性则从处理8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极显著降低.[结论]在极端缺氧环境下,斑马鱼细胞主要通过提高SOD和GSH等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细胞的低氧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在氨氮胁迫下的生理应答反应及耐受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预试验确定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96 h LC50)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0、8、16 mg/L)氨氮对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存活指标、肝脏组织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随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8和16 mg/L浓度下,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更低;(2)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肝血窦逐渐增大,局部破损增加,出现肝细胞融合,细胞轮廓与空泡界限模糊的现象增多。低浓度胁迫96 h与高浓度胁迫48 h和96 h均造成肝脏出现较大的病理学组织损伤。(3) SOD活性检测显示,对照组SOD活性稳定,而高、低浓度组则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高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同时,翘嘴鲌“全雌1号”增幅更大,降幅更小,其在相同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下SOD活性较翘嘴鲌高。【结论】翘嘴鲌“全雌1号”较普通翘嘴鲌具有更强的氨氮抗逆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饥饿时间(0、5、10、15、20、25和30 d)对团头鲂耐低氧F_4幼鱼鳃组织的影响,在温度(25±1.0)℃、溶解氧(7.0±0.5)mg/L条件下,以体质量为(30.5±2.6)g的团头鲂耐低氧F_4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研究饥饿胁迫对其鳃组织结构、Na~+/K~+-ATP酶和抗氧化酶的影响。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团头鲂耐低氧F_4鳃组织的Na~+/K~+-ATP、SOD和CAT酶活性逐渐降低(P0.05),恢复投喂7 d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团头鲂耐低氧F_4鳃小片平均伸出长度增加(P0.05),层间基质的厚度减小(P0.05),这种变化导致鳃小片呼吸面积增加和层间基质体积减小(P0.05)。恢复投喂7 d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投喂时的形态。由此可见,在饥饿胁迫情况下,团头鲂耐低氧F_4幼鱼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鱼体主动调整鳃小片呼吸面积适应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氨氮对鲤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氨氮的毒理机制.[方法]以福瑞鲤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0 mg/L)、低浓度(10 mg/L)氨氮胁迫组、中浓度(20 mg/L)氨氮胁迫组、高浓度(30 mg/L)氨氮胁迫组,分别在试验的6、24、48和96h取样,研究氨氮胁迫对福瑞鲤肝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氨氮胁迫6h诱导福瑞鲤幼鱼鳃组织SOD活性迅速显著升高,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氨氮胁迫24h显著升高.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肝和鳃组织中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都呈现降低的趋势,鳃组织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氨氮胁迫过程中,鳃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与SOD活性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说明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与SOD活性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氨氮胁迫诱导福瑞鲤幼鱼肝和鳃组织中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改变,鳃组织中SOD活性可作为监测氨氮毒性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明谷胱甘肽系统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的防御作用,根据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96 h镉的半致死浓度,设置5个染毒组(4.22、8.43、16.86、33.72、67.45 mg·L-1)和1个对照组,处理24、48、72、96 h分别测定鳃与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48 h、4.22 mg·L-1处理组鳃中GSSG含量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外,GSH和GSSG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GSH/GSSG比值在低浓度(4.22、8.43 mg·L-1)处理组先降后升,在高浓度(33.72、67.45 mg·L-1)处理组则逐渐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24 h鳃中GST活性呈梯度型降低(P0.01);在48、72、96 h 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在低浓度组升高、高浓度组降低,呈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鳃中GR活性在48 h、8.43 mg·L-1,72 h、67.45 mg·L-1和96 h、4.22 mg·L-1处理组出现显著性升高。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肝脏中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肝脏中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24 h、4.22 mg·L-1处理组GST活性达到最高。同一时间,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肝脏中GST活性逐渐降低。肝脏中GR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72 h、4.22 mg·L-1处理组浓度达到最高。研究表明,肝脏中GSH含量的变化对镉引起的损伤反应灵敏且发挥了重要作用,GST解毒酶对镉的毒性反应灵敏,且肝脏较鳃的反应迅速。GSH含量、GST活性和肝脏分别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生化指标和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
口山酮是一种特殊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是藏药中含量最高、生物活性较强、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丰富的一类有效成分。目前认为,3-羟基苯甲酸辅酶A连接酶、二苯甲酮合成酶和口山酮合成酶是口山酮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酶。文章对口山酮的结构类型、功能及其在植物中的分布,以及口山酮的生物合成路径与关键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辐照对茶叶中茶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对绿茶茶多酚(TP)、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分析测定了茶多酚总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辐照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辐照对茶多酚总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PO活性在辐照剂量值3~7kGy时较大,POD活性在辐照剂量值3kGy时达到最大,当辐照剂量大于5kGy时,PPO和POD活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芒果皮中的褐变相关酶为研究对象,研究纯化后的芒果褐变相关酶的酶学性质及结构。试验采用榨汁、离心、抽滤、浓缩等方法,从芒果皮中提取出粗蛋白,经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2种同工酶P1和P2。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下测定芒果皮中褐变相关酶的活性,其中P1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0,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该酶的分子质量约为100ku。P2活性极低。圆二色谱结果表明,2种酶分别含有32.1%和19.2%的α-螺旋以及43.4%和80.8%的β-折叠。荧光光谱结果表明,P1最大发射波长在358.4nm处,相对荧光强度为207.9。P2最大发射波长在356nm处,相对荧光强度为164.2,两者的荧光基团均处于亲水环境中。2种酶的粒径分布均较为集中,粒径分别在11.696nm与8.721nm处,强度最大,分别达到29.686%与25.369%。  相似文献   

14.
将购买的新鲜夏威夷木瓜在非气调(大气)和气调(8%O2+3%CO2+89%N2)两种条件下低温贮藏(13℃),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以及硬度的大小,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3℃气调延迟了PG、β-葡萄糖苷酶和POD活力高峰的出现,有效降低了PG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且PG、β-葡萄糖苷酶和POD与硬度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烤烟成熟期多酚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烟叶的成熟,烟株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使烟叶向品质方向发展。为此,研究用液相色谱法等在不同成熟期分别测定与烟叶品质相关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探索其动态与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成熟与衰老进程不断加深,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动态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呈显著正相关,均在适熟时达到最高;抗坏血酸则随成熟进程而提高,其含量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不同品种的多酚积累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量或者活性的值有所差异。根据多酚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可正确把握烟叶的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个脐橙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影响脐橙品种间糖含量差异的关键酶及其作用时期,为脐橙果实品质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罗伯逊脐橙(以下简称罗脐)、纽荷尔脐橙和丰脐为试材,从花后60d开始,每隔15d取1次果实样品,共取样11次,测定其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及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的变化,比较品种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脐橙品种果实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纽荷尔脐橙和丰脐果实糖含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罗脐,主要是由于花后90d后,纽荷尔脐橙和丰脐果实中糖积累的速度比罗脐要快。3个脐橙品种间AI、NI、SS(分解方向)酶活性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差异不显著;花后90d后,纽荷尔脐橙和丰脐果实内SPS和SS(合成方向)的活性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罗脐。【结论】SPS和SS(合成方向)是引起不同脐橙品种果实糖含量差异的关键酶,它们分别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促进糖合成,使脐橙品种间糖含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对胡子鲶血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胡子鲶Claris batrachus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1500、2000mg/kg的维生素C(Vc),于第12、24、36、52d分别测定胡子鲶血清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以研究Vc对胡子鲶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Vc可显著提高胡子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但对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溶菌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烟草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细菌118菌株,对烟草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对4~6叶期烟苗施菌后,抗性相关酶POD、PPO、PAL活性明显上升,第13d时,分别比对照上升29.65、197.01和21.05个酶活性单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采摘时间秋葵果实木质素代谢的特征和规律,进而确定川秋葵的适宜采摘期,对不同采摘时间的秋葵果实木质素代谢及相关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后3~5 d,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大幅度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肉桂醇4-羟化酶(C4H)在花后5 d显著下降,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原果胶、类黄酮在花后4~5 d达到最大值。从果实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和食用品质角度考虑,川秋葵果实最佳采收时间为花后4~5 d。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a~(2+)对盐胁迫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在低盐胁迫下增加不明显.高盐胁迫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及吡咯琳-5-羧酸还原酶(P5CR)活性与其变化趋势一致; 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在盐胁迫下变化不明显;脯氨酸脱氢酶(PDH)活性在高盐胁迫下显著增加;盐胁迫下K~+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明显增加.加入Ca~(2+)后,脯氧酸含量在低盐胁迫下变化不明显,高盐胁迫下显著降低,与可溶性糖含量和P5CR活性变化一致;Ca~(2+)对P5CS活性无明显影响,而使高盐胁迫下PDH活性显著增加;Ca~(2+)明显降低了盐胁迫下Na~+含量,提高了K~+含量及K~+/Na~+.这说明脯氨酸仅在高盐胁迫下显著积累,Ca~(2+)明显降低了高盐胁迫下的脯氨酸含量,这一效应主要与P5CR活性降低、PDH活性及K~+/Na~+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