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ZO-1蛋白在MDCK细胞的表达情况,为研究MDCK贴壁细胞内源性蛋白表达及功能作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的方法对MDCK细胞进行染色,观察Z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ZO-1蛋白在胞核及胞质中均有表达,胞核为强阳性,胞质为弱阳性。结论:ZO-1蛋白于MDCK细胞中强表达,可能与其至瘤性存在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
SQSTM1/p62为一种泛素结合蛋白核自噬受体(sequestosome 1,SQSTM1),有调节NRF2、mTOR和NF-κB的作用,这些因子则在肿瘤信号通路中较为重要,SQSTM1的异常积聚提示自噬缺陷,已知乳腺癌、肺癌等疾病也发现了这种异常聚集小体的存在。本研究为探讨SQSTM1不同成瘤性MDCK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培养不同成瘤性的MDCK细胞,通过RT-qPCR来检测SQSTM1在不同成瘤性MDCK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SQSTM1在不同成瘤性MDCK细胞中存在差异,在高成瘤性细胞株MEDK-A和MDCK-B中表达高,在低成瘤性细胞株MDCK-C中表达量低,说明该蛋白对MDCK细胞的成瘤性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QSTM1在不同成瘤性MDC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中国斗鸡λ噬菌体cDNA文库为模板,克隆了DJ-1基因,并构建了pGEX-4T-1-DJ-1原核表达载体和pEGFP-N3-DJ-1真核表达载体,前者用来研究DJ-1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优化表达;后者用来转染成纤维细胞系,研究DJ-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建立转DJ-1基因的细胞模型。试验成功克隆了DJ-1基因的CDS区,并将其定向插入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和pEGFP-N3真核表达载体中。IPTG浓度梯度诱导原核表达结果显示,在0.8mmol/L时DJ-1蛋白表达量最高;时间梯度结果显示,在8h时DJ-1蛋白表达量最高;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脂尾羊成纤维细胞后48h阳性率最高,DJ-1蛋白在细胞核和胞质中均有表达,但胞质中居多。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已经建立了稳定的DJ-1蛋白的真核、原核优化的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DJ-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中国斗鸡λ噬菌体cDNA文库为模板,克隆了DJ-1基因,并构建了pGEX-4T-1-DJ-1原核表达载体和pEGFP-N3-DJ-1真核表达载体,前者用来研究DJ-1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优化表达;后者用来转染成纤维细胞系,研究DJ-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建立转DJ-1基因的细胞模型。试验成功克隆了DJ-1基因的CDS区,并将其定向插入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和pEGFP-N3真核表达载体中。IPTG浓度梯度诱导原核表达结果显示,在0.8 mmol/L时DJ-1蛋白表达量最高;时间梯度结果显示,在8 h时DJ-1蛋白表达量最高;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脂尾羊成纤维细胞后48 h阳性率最高,DJ-1蛋白在细胞核和胞质中均有表达,但胞质中居多。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已经建立了稳定的DJ-1蛋白的真核、原核优化的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DJ-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索VEGF及其受体(VEGFR2)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的分布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VEGFR2)分布特征并通过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统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不同年龄段牦牛睾丸中,VEGF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以及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强表达于长形精子,小血管内皮细胞见强阳性表达,肌样细胞未见表达;其受体VEGFR2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及Sertoli细胞,且Leydig细胞内强表达,小血管弱表达;牦牛幼龄期至性成熟期,睾丸中VEGF表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性成熟期达到最高水平,进入老龄期后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其受体VEGFR2表达量性成熟前期最高,进入老龄期下降不明显。因此,牦牛睾丸中VEGF及其受体随年龄增加存在差异性表达,幼龄期随增加明显,性成熟期趋于稳定,老龄后下降显著,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牦牛生后睾丸发育的各个阶段,且与高原牦牛睾丸血管发育,生精及其低氧适应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1 d、30 d和90 d雏鸵鸟睾丸内黄体生成素(1uteinizing hormone,LH)和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R)的分布进行定位,结果显示:LH阳性细胞胞质或胞膜出现棕黄色,胞核无阳性反应;MR阳性反应颗粒呈棕褐色或棕黄色,位于胞质、胞膜或胞核,呈散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绵羊卵巢组织中的免疫定位。方法:选取绵羊的卵巢组织作为研究样本,制成切片,通过HE染色来观察其卵巢的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绵羊卵巢中VEGF的表达分布。结果:VEGF在绵羊卵巢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中可检测到VEGF强阳性表达信号。结论:VEGF广泛表达于各级卵泡中,主要集中定位于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的胞质中,进而推测出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分泌的VEGF可能促进了膜细胞层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29-1534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9B(heat shock 70 000protein-9B,HSPA9B)在牦牛早期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关系。在正常生理条件下,采集青海高原牦牛卵巢,捡取质量良好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采取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SPA9B在不同时期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差异及其蛋白分布。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HSPA9B在2~4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在桑椹胚和囊胚中的6.693 4、5.227 4倍,HSPA9B在4~8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在2~4细胞期胚胎、桑椹胚和囊胚中的1.136 8、9.089 7和5.937 2倍。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2~4细胞期胚胎、4~8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中,胞核HSPA9B的相对表达量较胞质弱,在囊胚中胞核HSPA9B的相对表达量较胞质强。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基因水平研究,发现HSPA9B在牦牛早期各时期的体外受精胚胎中存在表达差异,HSPA9B在2~4、4~8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与其在桑椹胚和囊胚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性极显著(P0.01),提示:可能是HSPA9B在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蛋白水平研究,发现HSPA9B在2~4细胞期胚胎、4~8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中,胞核HSPA9B的表达量较胞质的表达弱,在囊胚中胞核HSPA9B的表达量较胞质的表达强,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的环境应激条件下,牦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至囊胚时,HSPA9B蛋白的分布可能发生了移位。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在实验室中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的表达,工厂化生产重组蛋白也已开始运用大肠杆菌表达,而且工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先进,可以说已成为生产大量重组蛋白的加工厂,它是许多已使用的表达系统中特性最清楚的细菌。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后有四种定位:即胞质,周质空间,内膜或外膜,和细胞外基质中。目前大多数的蛋白都以包涵体的形式在胞质中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功能缺陷裸鼠异种移植Hela细胞动物模型,检测免疫功能缺陷裸鼠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研究Hela细胞的转移。方法:建立Hela细胞注射裸鼠模型,成瘤后收集并固定瘤体及肾脏组织,对肾脏组织进行石蜡包埋,染色方法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通过HE染色检测组织完整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免疫功能缺陷裸鼠异种移植Hela细胞动物模型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VEGF高度表达,且通过染色及显微镜观察发现肾脏中出现淀粉样变及肾小管自溶现象。结论:VEGF蛋白在Hela细胞裸鼠模型肾脏中肾小管高表达,说明该蛋白于此接种模型的成瘤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2、35日龄滩羊皮肤毛囊的发育特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分布特征,探究出生后滩羊被毛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试验应用常规HE染色及改良Masson胶原纤维染色、Gomori银氨法染色、磷钨酸染色等特殊染色观察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结构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VEGF及VEGFR2在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并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比较,35日龄滩羊表皮与真皮间界限更加清晰,毛囊结构发育完整;毛囊密度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增加,形成网格状分布。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EGF及VEGFR2在滩羊皮肤表皮及毛囊外根鞘、皮脂腺上均有表达。统计表明,VEGF及VEGFR2在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5日龄(P<0.05)。综合上述结果,滩羊毛囊发育过程中,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加明显;VEGF与VEGFR2通路在毛囊角质形成中起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J971 S1基因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EGFP—C2中,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ZJ971-S1。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Vero细胞,借助荧光显微镜在转染后4h观察到S1—GFP融合蛋白的瞬时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结果显示,抗ZJ971 S1D蛋白单克隆抗体和鸡抗IBVZJ971全病毒血清特异性识别了S1基因转染细胞,表明S1蛋白在Vero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ICC均表明,S1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转染细胞的胞浆内,而胞核中未见分布,提示IBVS1蛋白内可能存在与病毒装配相关的细胞定位信号。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笔者实验室新发现的鸭瘟病毒(DPV)dUT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86149)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将产物亚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表达质粒pET32a-DU。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约66.8ku,与预期表达蛋白大小一致。薄层扫描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2%,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纯化后制备兔抗血清,间接EUSA效价为1:409600。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DPVdUTPase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4h的胞质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12h大量点状绿色荧光聚集于胞核;24h后胞核内点状荧光减弱,而胞质点状荧光增强;48h胞核和胞质荧光均显著减弱。本研究为DPVdUTPase基因功能和DP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4.
观察成年牦牛隐睾的组织结构特点,分析高原环境对其生殖微环境的影响。应用HE、Masson’s、Gomori’s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成年牦牛隐睾与单侧正常睾丸、正常睾丸组织结构特点,进而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统计。与正常组睾丸相比,隐睾生精小管管径极显著减小(P0.01),基膜增厚,腔内生殖细胞丢失,散在少数幼稚型Sertoli细胞,胞内线粒体变性且含有大小不等的脂褐素颗粒;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间质/管腔面积比极显著增大(P0.01),Leydig细胞数量减少,胞内线粒体肿胀,间质血管数量减少,管壁增厚皱缩,血管内皮细胞内含大量脂褐素颗粒;睾丸实质部分钙化。单侧正常组睾丸生精上皮细胞为3~4层,Sertoli细胞发育成熟,少见初级精母细胞及精子;间质/管腔面积比与正常睾丸无明显差异(P0.05),Leydig细胞数量较多,内质网丰富呈一定扩张状态,线粒体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及VEGFR2在隐睾组与单侧正常组、正常组睾丸均表达于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偶见表达;隐睾组VEGF表达量较正常组、单侧正常组睾丸明显下降(P0.05),VEGFR2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单侧正常组(P0.05);单侧正常组VEGF及VEGFR2表达量较正常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原低氧环境,牦牛隐睾血管发育受阻,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局部钙化,Sertoli细胞发育异常严重影响生精功能;单侧正常睾丸Leydig细胞数量增加,而其中线粒体数量减少,发育程度较正常组织有所降低,隐睾组织中VEGF与VEGFR2可能参与调节双侧睾丸生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含DENN结构域蛋白1B (DENND1B)对网格蛋白依赖性内吞接头蛋白复合体(AP-2)的β亚基(AP2B1)的影响,本实验利用si RNA干扰技术以及慢病毒包装过表达系统改变DENND1B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以及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DENND1B蛋白对AP2B1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内定位的影响。结果显示:DENND1B蛋白沉默后能够下调AP2B1蛋白的表达,而过表达DENND1B后能够上调AP2B1蛋白的表达,并且干扰DENND1B蛋白表达后能够显著性地改变AP2B1在细胞内的定位(p0.05),使AP2B1蛋白由核周聚集改变为胞质弥散分布。上述结果表明DENND1B蛋白能够调控AP2B1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定位。本实验为研究接头蛋白以及网格蛋白依赖性的质膜内吞途径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Sirtuin 2(SIRT2)是去乙酰化酶Sirtuin家族蛋白的一员,参与细胞的分化、自噬和氧化应激,与生物的衰老、糖代谢、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对家蚕SIRT2基因(BmSIRT2)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效价较高的兔多克隆抗体。对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5龄幼虫的各个组织进行qRT-PCR分析,发现在成虫期和5龄幼虫的性腺中BmSIRT2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高。免疫荧光试验发现,BmSIRT2蛋白主要定位在BmN细胞的胞质中,少量定位在细胞核中,暗示BmSIRT2可能主要参与胞质蛋白的去乙酰化。通过构建BmSIRT2的真核瞬时表达载体并转染BmN细胞,发现细胞内丙酮酸含量会随着BmSIRT2浓度的上升而下降;而向细胞内添加SIRT2的特异性抑制剂AGK2后,丙酮酸含量会随着AGK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BmSIRT2胞内浓度和活性与丙酮酸含量甚至是糖代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BmSIRT2蛋白相关的去乙酰化对家蚕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1943-1947
通过观察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诱导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bovine mammary fibroblast,BMFB)TLR4、NOD2、IL-6、IL-8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BMFB的免疫应答功能。本试验以BMFB为研究对象,分别用100 mg/L lipid A和10 mg/L胞壁酰二肽(MDP)诱导24 h,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TLR4、NOD2、IL-6、IL-8和TNF-α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BMFB可表达TLR4、NOD2、IL-6、IL-8和TNF-αmRNA;与对照组相比,lipid A组TLR4、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胞壁酰二肽(MDP)组NOD2、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BMFB可能通过表达TLR4和NOD2识别PAMP,进而上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究LRP6和VEGFR2在不同年龄段牦牛肺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以及两者对牦牛肺低氧适应性结构形成和可能的调控作用。选取新生(1~7日龄)、半岁(5~6月龄)、成年(3~6岁)和老年(7~10岁)健康牦牛肺组织样品各5头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年龄的牦牛肺组织中LRP6和VEGFR2的表达量和准确分布位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LRP6和VEGFR2在初生和半岁牦牛组之间的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半岁与老年组牦牛的表达量均差异显著(P0.05),成年和老年牦牛组之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LRP6主要分布于肺内支气管和其分支的上皮细胞以及肺泡Ⅱ型细胞,其表达较强;少量分布在肺血管内皮细胞和管壁平滑肌细胞,表达较弱;VEGFR2主要分布于肺内支气管及其分支的上皮细胞、管壁平滑肌细胞和肺泡隔细胞以及肺泡Ⅰ型细胞中,其表达较强;在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也有分布,但表达较弱。综上表明,LRP6和VEGFR2不仅在不同年龄段的牦牛肺组织中表达量具有差异性,而且它们对高原环境下牦牛肺适应低氧适应性的结构形成和维持可能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CBL蛋白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免疫调控、信号传导调节和对多种刺激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真核表达的CBL蛋白对H9N2禽流感病毒增殖及感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真核表达重组载体EGFP-CBL在MDCK细胞内正常表达,qPCR结果证实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的转染EGFP-CBL重组载体的MDCK细胞内病毒滴度明显少;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的转染EGFP-CBL重组载体的MDCK细胞36 h,其凋亡蛋白Bcl-2/Bax比值较大;流式分析结果显示转染EGFP-CBL重组载体的MDCK的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少,暗示CBL蛋白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MDCK细胞的凋亡。该结果表明CBL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9N2禽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的扩增,并且抑制细胞的凋亡,为深入研究CBL蛋白抗病毒细胞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牛磺酸(taurin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奶牛肝脏原代细胞(BHEC)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CON)、牛磺酸组(TAU)、LPS组(LPS)、牛磺酸+LPS组(LT),分别对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核因子κB亚基P65(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水平,磷酸化核因子κB亚基P65(p-P65)、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IκB、TLR4的蛋白水平以及P65在细胞中的定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L-1β、IL-6、IL-8、P65、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P65、p-IκB/IκB、TLR4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P65蛋白由胞浆移入胞核;与LPS组相比,LT组IL-1β、IL-6、IL-8、P65、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P65、p-IκB/IκB、TLR4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65蛋白由胞核转移入胞浆。结果表明:牛磺酸预处理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BHEC中IL-1β、IL-6、IL-8、P65、TLR4的mRNA水平和p-P65、p-IκB/IκB、TLR4的蛋白表达,抑制P65入核,从而抑制LPS引起的BHEC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