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TMEM219基因3种剪切体在不同重量鹿茸尖端的表达规律及TMEM219基因表达对鹿茸重量的影响,以期探究TMEM219基因对鹿茸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TMEM219基因及其3种剪切体在同一重量组鹿茸的不同组织及不同重量组鹿茸的同一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并比较不同产茸量梅花鹿的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结果表明,TMEM219基因的3种剪接体在梅花鹿鹿茸的间充质及前成软骨组织(RP)、过渡组织(TZ)及软骨组织(C)中均有表达,TMEM219-918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TMEM219-1005与TMEM219-1960基因(P<0.01),TMEM219-1005与TMEM219-1960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重量组TMEM219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低重量组(P<0.05);同时,高重量组个体血清中IGF-1浓度显著高于低重量组个体(P<0.05),而IGFBP-3浓度显著低于低重量组个体(P<0.05)。结果提示,TMEM219基因高表达可能会促进鹿茸的生长,增加鹿茸重量;推测其可能的机理是TMEM219竞争性结合IGFBP-3,减少与其结合的IGF-1,加强IGF-1与IGF-1R的亲和力,进而提高IGF-1对鹿茸生长的促进作用。TMEM219基因可能成为影响鹿茸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为提高鹿茸生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冷诱导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基因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分析了民猪的IGF-Ⅰ、IGF-Ⅱ、IGF-ⅠR和IGFBP-3基因在骨骼肌中冷诱导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IGF-Ⅰ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IGF-Ⅱ和IGF-ⅠR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而IGFBP-3冷诱导前后表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骨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重量鹿茸的尖端表达规律,以期深入研究鹿茸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机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7个基因(MMP14、COL11A1、PHOSPHO1、RHOA、COL1A2、SPARC、CTNNB1)在不同重量鹿茸尖端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骨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鹿茸重量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目的基因是否存在关联和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重量组鹿茸尖端上述7个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都显著高于低重量组,且均与鹿茸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生物信息分析表明,骨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互作,MMP14、COL11A1、COL1A2、SPARC、RHOA、CTNNB1共同参与骨骼发育及软骨内骨化。结果提示,高低重量鹿茸的尖端组织中MMP14、COL11A1、COL1A2、SPARC、RHOA、CTNNB1、PHOSPHO1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骨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影响鹿茸的重量。  相似文献   

4.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雌性大鼠体内促性腺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选取40只SD雌性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GEN低(L)、中(M)、高剂量(H)组及阳性对照(PC)组,每组8只,NC组灌胃花生油(其他组灌胃试剂以此为溶剂);L、M、H组分别灌胃15、30、60 mg/(kg BW·d)GEN,PC组灌胃己烯雌酚0.5 mg/(kg BW·d)。试验期3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卵巢IGF-1、IGFB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NC组比较,试验组血清中FSH、LH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作用效果与PC组一致;试验组血清IGF-1含量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PC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IGFBP-1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PC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卵巢组织中IGF-1、IGFBP-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其中M、H组显著升高(P0.05),与PC组变化一致。由此可见,GEN能够提高雌性大鼠血清FSH、LH含量、降低血清IGF-1含量、提高血清IGFBP-1含量,同时提高卵巢中IG FBP-1、IG F-1 mRNA的表达水平,这些指标协同作用于卵巢,能够促进卵泡的成熟,调节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GnIH对鸭颗粒细胞周期、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GnIH(0、0.1、1、10和100 ng·mL~(-1))处理体外培养的鸭颗粒细胞24 h(n=3),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通过流式细胞术和EdU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并用qRT-PCR方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CDK6、CyclinD1、IGF-2、IGFBP-2、p27~(kip1)的表达。结果显示,各浓度GnIH处理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形态正常,细胞轮廓清晰,组间死亡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0.1和1 ng·mL~(-1) GnIH处理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随着GnIH处理浓度的增加,EdU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降低;在0.1和1 ng·mL~(-1) GnIH处理组,颗粒细胞中CDK6、CyclinD1、IGF-2、IGFBP-2、p27~(ki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在10和100 ng·mL~(-1) GnIH处理组中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有所上升。研究表明,在体外培养的鸭颗粒细胞中,GnIH能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并降低EdU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和下调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颗粒细胞增殖来影响动物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个不同体重(90、110、130 kg)的川藏黑猪和DLY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CFBP-3)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藏黑猪和DLY猪血清中GH、GHRH、IGF-1和IGFBP-3含量在同品种不同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猪种间,除110 kg体重GHRH、IGFBP-3含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川藏黑猪的GH、GHRH和IGFBP-3含量均显著低于DLY猪(P0.05),而IGF-1水平在90、130 kg体重差异不显著,在110 kg体重极显著低于DLY猪(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猪血清中GH、GHRH、IGF-1和IGFBP-3含量均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除IGFBP-3外,其余3种细胞因子均与肌纤维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显示,这4种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血液对猪肌纤维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C)基因在梅花鹿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以梅花鹿茸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T-A克隆,以获得MEF2C基因的cDNA序列,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梅花鹿茸不同生长阶段(前、中、后期)顶端茸皮组织层MEF2C基因的表达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的梅花鹿MEF2C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全长为1 302 bp,共编码433个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13.4%;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6 898.44,理论等电点pI值为8.69,脂肪系数为65.77;分子式为C_(2011)H_(3210)N_(600)O_(654)S_(20),总原子数为6 495,不稳定系数为51.83,亲水性平均值为-0.662,MEF2C基因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为细胞核内;通过Blastp功能对比显示,梅花鹿MEF2C基因与马鹿的同源性最高,为99.54%,与牛、羊的同源性也都超过99%。实时荧光定量结果分析表明,MEF2C基因在鹿茸生长不同阶段的顶端茸皮组织中都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中期表达量是前期表达量的3.210 6±0.183 5倍,后期表达量是前期表达量的3.620 1±0.195 1倍,且前期与中期的表达量、前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中期与后期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研究精氨酸(Arg)对氧化应激仔猪内分泌及生长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寻Arg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选择24头健康PIC断奶仔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试验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基础饲粮+注射Diquat(氧化应激组)、基础饲粮+0.8%Arg+注射Diquat(0.8%Arg组)、基础饲粮+1.6%Arg+注射Diquat(1.6%Arg组)。在试验第8天,各试验组仔猪腹腔注射Diquat溶液(10 mg/kg BW)诱导氧化应激,对照组仔猪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正式试验期共11 d。结果表明:1)氧化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应激后24 h的血浆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浓度(P0.05),补充1.6%Arg显著增加了氧化应激仔猪应激后48、96 h的血浆IGF-Ⅰ浓度(P0.05)。2)氧化应激对仔猪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仔猪肝脏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P0.05);补充1.6%Arg可显著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肝脏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降低(P0.05)。3)氧化应激可显著降低肝脏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而对肌肉中这3个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补充1.6%Arg可显著增加肝脏IGF-Ⅰ、IGFBP3及肌肉IGF-Ⅰ、IGF-ⅠR和IGFB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Arg通过促进胰岛素、IGF-Ⅰ的分泌进而上调生长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是其缓解仔猪氧化应激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试验在精料营养水平一致的前提下,研究饲喂不同方法发酵的EM菌对雄性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60只生茸期5岁成年公梅花鹿,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混合精饲料+不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玉米面与秸秆的混合发酵饲料。记录鹿茸生长时间、测量茸重、茸尺,并进行鹿茸的等级评定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鲜茸重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60.90 g,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156.84 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比试验1组的平均茸重高95.94 g,差异显著(P0.05);在鲜茸品质方面,试验组优等茸比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由于试验组产茸量提高,试验1组、2组比对照组收入分别增加27.61%、40.99%。因此,本次试验表明,EM菌发酵秸秆饲料可以提高梅花鹿的适口性,对梅花鹿的增茸效果显著,可以在梅花鹿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发育模式的联系。选用20头体况相近的环江香猪母猪,分娩后从每窝挑出1头体重最大(定义为正常出生重,NBW)仔猪和1头体重最小仔猪(定义为IUGR),分为NBW组和IUGR组,每组20头。分别于0、7、14和21日龄时,从各组随机选取5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浆,检测IGF-1浓度;采集肝和背最长肌样品,检测IGF-1、IGF-1R、IGFBP-3和IGFBP-5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NBW仔猪相比,0~21日龄IUGR仔猪体重和血浆IGF-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14日龄IUGR仔猪的体重逐渐增加(P<0.05),而21日龄IUGR仔猪的体重与14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0日龄IUGR仔猪肌肉IGF-1R、IGFBP-3和IGFBP-5、肝IGFBP-5的表达显著高于NBW仔猪(P<0.05),7日龄IUGR仔猪肌肉和肝的IGF-1表达均显著低于NBW仔猪(P<0.05),21日龄IUGR仔猪肌肉IGF-1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BW仔猪(P<0.0...  相似文献   

13.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后的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GF-Ⅰ受体基因(IGFIR)、IGF-Ⅰ结合蛋白-3基因(IGFBP3)、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和κ-酪蛋白基因(CSN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IGF-Ⅰ添加浓度的增加,β-酪蛋白基因(CSN2)、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ACA)、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基因(FABP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上调(P<0.05)。提示,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49-155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鹿茸软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分别添加IGF-1重组蛋白、IGF-1受体抑制剂(PQ401)和IGF-1重组蛋白,同时构建IGF-1过表达载体并合成siRNA,转染鹿茸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去分化标志分子ColⅠ表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IGF-1重组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增加,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下降,添加PQ401后,IGF-1抑制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减弱;转染IGF-1过表达载体后,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转染IGF-1siRNA后其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果表明,IGF-1可能在鹿茸软骨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基因在山羊出生后不同组织的发育性表达模式.在出生后0、15、30、60、90和120 d共屠宰36只南江黄羊羔羊(公、母羔羊各18只),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背最长肌、半膜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样品以抽提RNA,进行克隆及荧光定量PCR分析.山羊IGFBP-1基因的ORF(Open reading frame)长792 bp,共编码263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反刍动物(牛、绵羊)之间远大于其它物种.羔羊肝脏IGFBP-1 mRNA表达量最高(P<0.01);肺脏、脾脏、心脏表达水平中等;肌肉中最低且在4种肌肉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出生后尤其是60 d内羔羊IGFBP-1mRNA丰度变化很大,且明显呈现持续下降(肝脏)、先升后降(心脏)以及下降-上升-下降(脾脏、肺脏和肌肉)3种模式的变化.结果提示,IGFBP-1基因CDS区在物种间保守性较强,肝脏是山羊合成IGFBP-1 mRNA的主要部位,IGFBP-1基因在出生后羔羊的早期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其mRNA发育性表达模式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及肌纤维面积(CSA)。结果显示:藏猪血清中IGF-1含量及CSA均极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IGFBP-3含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CSA与IGF-1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IGFBP-3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IGF-1对猪背最长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IGFBP-3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4,(6):1005-1011
为了研究卵巢摘除对布尔山羊杂种母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g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receptor,IGF-1R)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将体质量相近的5月龄布尔山羊杂种母羊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试验开始时摘除处理组母羊的卵巢,对照组不摘除。饲养50d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肾周脂肪中IGF-1和IGF-1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卵巢摘除后母羊背最长肌和肝脏组织中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6.19倍和6.01倍(P<0.01);IGF-1R基因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86倍和9.96倍(P<0.01)。处理组母羊股二头肌中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IGF-1R基因是对照组的4.86倍,且差异显著(P<0.05)。在肾周脂肪组织中,处理组母羊IGF-1基因和IGF-1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卵巢摘除可以上调背最长肌和肝脏中IGF-I和IGF-IR基因的表达以及股二头肌中IGF-I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腿肌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对獭兔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生长激素受体(GHR)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肉品质的调控作用及适宜用量.选取(43±2)日龄断奶、体重为(1.15±0.05)kg的健康白色獭兔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兔(公母各占1/2).对照组喂饮生理盐水;试验组(Ⅰ~Ⅳ组)喂饮植物乳杆菌菌液,其水平分别为104、107、1010和1013 CFU/mL.每隔1d喂饮1次,每次10 mL.预试期7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的失水率分别降低了4.49%和2.27%,差异显著(P<0.05).各组獭兔肌肉的pH、剪切力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2)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Ⅰ组IGF-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Ⅱ组GH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IGF-1R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在饮水中添加乳酸菌能提高獭兔生长性能,促进肌肉IGF-1、GHR mRNA的表达,并改善肌肉的系水力.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7 CFU/mL,推荐添加水平为104 ~ 107 CFU/mL.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IGF-1基因在滩羊不同部位肌肉组织样本(背最长肌、后腿肌、尾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滩羊背最长肌、尾脂的IGF-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后腿肌(P<0.05),背最长肌与尾脂间的IGF-1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