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987~1994年回归到大洋河中的部分成鱼进行了取样测定分析,主要形态特征为:大麻哈鱼测线鳞127~150枚,鳃耙数17~26枚,幽门垂164~171枚;马苏大麻哈鱼侧线鳞132~137枚,鳃耙数17~21枚.溯河年龄:马苏大麻哈鱼为单一的3年鱼;大麻哈鱼2~4年鱼,以3年鱼为主.平均体重:大麻哈鱼2763g,马苏大麻哈鱼1911g溯河期为:大麻哈鱼7~11月、马苏大麻哈鱼4~5月.  相似文献   

2.
<正> 在大麻哈鱼属鱼类的杂交育种中,进行得比较好的是大麻哈鱼×细鳞大麻哈鱼和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这两种杂交鱼的第一代显示了在生长、成活率和肉质方面比亲本好的杂种优势。但是,到杂种第二代,受精以后的胚胎发育率非常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杂交的两亲本的染色体数相差太大,即大麻哈鱼是74,细鳞大麻哈鱼是52,红大麻哈鱼是58。1967年从美国引进大鳞大麻哈鱼,自1968年与当地的马苏大麻哈鱼一起进行培育,1977年开始进行这两种鱼的杂交。马苏大麻哈鱼、大鳞大麻哈鱼及其杂交  相似文献   

3.
大麻哈鱼系冷水性溯河产卵鱼类,共有六个种:细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gorbuscha)、大麻哈鱼(O.kete)、红大麻哈鱼(O.nerka)、银大麻哈鱼(O.kisutch)、大鳞大麻哈鱼(O.tschawytscha)和马苏大麻哈鱼(O.masu)。这六个种在北太平洋均有分布。大麻哈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都很重视捕捞这种鱼类。它在这些国家的渔业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北太平洋大麻哈鱼渔业的一些有关国家为保护其资源而自1907年以来直至1992年2月11日所签订的一些渔业协定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四个主要渔业国家的逐年对比渔获量等,北太平洋也是我国渔业船队经常性的作业水域,因而本文刊登对我国的渔业来说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人工养殖的可能性,对在吉林、山东、北京等地人工养殖马苏大麻哈鱼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在土池塘和水泥池中均可以养殖,水泥池流水养殖效果较好。水泥池流水养殖24月龄试验鱼规格:吉林(368.54±101.03)g,北京(678.75±78.34)g,山东(846.21±244.81)g,3个地区养殖场出池的马苏大麻哈鱼体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生长速度高于野生种群。引种到山东、北京后,出池规格和单产水平比在原产地养殖明显提高。通过改善生存环境,延长适温生长期,提供良好的鲑鳟鱼饲料,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很高的养殖开发价值,其最佳放养密度和适宜生长水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位于白令海东部美国阿拉斯加州西南部的育空河是海上游来的含脂量丰富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和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溯河而上的著名江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肉虹鲫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为:(1)叙述了肉红鲫栖息地的自然条件。(2)调查了肉红鲫的生活习性。(3)描述了肉虹鲫的体型与体色。(4)背鳍3,16~17;臀鳍3,6;腹鳍,,9;胸鳍,1,16~19。侧线鳞为28,侧线上鳞为5~6,侧线下鳞为5~6。鳃耙数39--48。咽喉齿4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统计分析。试验马苏大麻哈鱼体重209~845 g,平均为(512±206)g;体长17.0~39.5 cm,平均为(26.81±6.53)cm。结果表明,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410~3 075粒,平均为(1 485±79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1.93~3.64粒/g,平均为(2.72±0.47)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23.60~77.85粒/cm,平均为(51.35±17.60)粒/cm;Ⅴ期卵巢性腺指数14.85%~27.93%,平均为(20.97±3.57)%;繁殖力随着体重、体长、性腺指数增加而提高(P0.01)。通过人工驯养和移植培育,改变了马苏大麻哈鱼在自然环境下雌鱼卵巢发育不成熟的现象,而且繁殖力明显提高。移植到北京和山东后,其繁殖力极显著高于原产地(P0.01)。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优势,能够为野生种群资源增殖提供苗种补充。  相似文献   

8.
黄海北部水域及大洋河大麻哈鱼类生存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麻哈鱼类是世界名贵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北太平洋重要渔业资源。八十年代末,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日本四国的年渔获量达80万t,产值占全世界水产品总产值的15%。大麻哈鱼类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寒带海域(北纬33°—37°,东经128°—西经123°),其中马苏大麻哈鱼的分布靠南,日本的岛根县是其溯河的南限,而陆封种在日本九州也有分布,作为特例,分布于台湾的大甲溪。大洋河位于黄海北部的辽东半岛,我们与日本合作在大洋河进行了11年的大麻台鱼类放流试验。本文旨在通过11年的放流实践,结合大洋河的生态环境调查及黄海北部水域的有关资料,探讨大麻哈鱼类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洋河大麻哈鱼类移殖放流及回归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注入黄海的大洋河水系进行大麻哈鱼类移殖放流试验。利用大麻哈鱼类回归母河川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移殖放流方法.1985—1993年从日本移殖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发眼卵共683.9万粒,向大洋河放流稚鱼510.7万尾;在1987—1992年收集到回归大洋河的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成鱼23尾。试验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水域具有大麻哈鱼类栖息、洄游的生态条件和大洋河开展增殖放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马苏大麻哈鱼在我国分布于图们江、绥芬河、台湾的大甲溪中。国内每年人工繁殖洄游型群体进行人工放流,对陆封型群体这一宝贵资源没有充分重视。2012年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成立后,从吉林图们江引进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开展了人工选育、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Brerart),属鲑形目、鲑科、大麻哈鱼属。是北太平洋水域大麻哈鱼类之一,仅分布亚洲一测水域,是大麻哈鱼类中分布地理纬度较低、栖息水温较高的种类。为溯河洄游性鱼  相似文献   

11.
本报道在注入黄海的大洋河水系进行大麻哈鱼类移植放流试验。利用大麻哈鱼类回归母河川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移植放流方法,1985-1993年从日本移植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发眼卵共683.9万粒,向大洋河放流稚鱼510.7万尾;在1987-1992年收集到回归大洋河的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成鱼23尾。试验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水域具有大麻哈鱼类栖息、洄游的生态条件和大洋河开展增殖放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病早在1948年Borg就报道过海水饲养的细鳞大麻哈鱼尾柄部皮肤坏死,与柱状屈挠菌病病鱼患部的征象相似,也查见类似细菌,1954年Rucker et al研究海水饲养的大鳞大麻哈鱼柱状病,分类归之为好盐性粘细菌,本病特征在嘴、体表、尾鳍的表皮坏死腐烂,而鳃、内脏无异常,因此又名腐嘴病(mouth rot)、腐鳍病(fin rot)、烂尾病(caudal rot)。  相似文献   

13.
鲫鱼     
名称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属鲤形目,鲤科,鲫属。上海地区叫河鲫鱼,东北称鲫瓜子,湖北省叫它喜头;古名叫鰿、鲋鱼、寒鲋、(鱼脊)等。形态特征鲫鱼体较高,侧扁,腹部圆。头小,眼大,口端位,无须,背鳍和臀鳍的最后一根硬刺后缘均具锯齿,背鳍鳍条4,15~19,臀鳍鳍条3,5~6,咽喉齿4/4。侧线鳞27~31。鳃耙数的变异范围较大,幼鱼和成鱼之间又有不同,幼鱼的鳃耙外侧一般为29~47,内侧为36~51;成鱼的鳃耙外侧为41~54,内侧为45~62。整个身体呈银灰  相似文献   

14.
大麻哈鱼类是分布在北太平洋水域的溯河性洄游鱼类,以分布广泛、渔获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成为世界著名经济鱼类。北太平洋大麻哈鱼有6种,分布西岸亚洲区域有4种,溯入我国河流境内有3种,即细鳞大麻哈鱼[Oncomyhchsu gorbusha(Walbaum,1792),亦称驼背大麻哈鱼、地方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12日,日本日鲁渔业发表了海上养殖大鳞大麻哈鱼成功,并已开始向全国各主要市场提供商品鱼的消息。今年将出售商品鱼8千尾,价值约3千万日元,予计3年后将出售商品鱼2万尾,价值1亿日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的规格与月龄之间的关系,对2~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的叉长、全长、体质量、头长、体高、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表型性状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2月龄和3月龄中个别性状之间呈现负相关,尤其3月龄眼径与其他各表型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或不显著相关(P0.05),2~6月龄中叉长和全长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第一主成分均为增长、增加质量因子,2~3、5~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早期生长阶段第二主成分均为眼径因子,第三主成分为尾柄因子。整体来讲,马苏大麻哈鱼在增长、增加质量的同时,眼径也在不断增加,尾柄部的生长也在加速进行。通过建立判别函数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马苏大麻哈鱼的规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6.7%,其中2、3、5月龄判别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628尾图们江马苏大麻哈鱼陆封型的一些生物学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鱼群由1—6龄组成,主要是2—4龄。我们首次发现雌鱼绝大多数个体(99.4%)终生不性成熟,性腺滞于Ⅱ期,故他们自繁能力极低。陆封型与洄游型关系密切。他们的产卵期与产卵场环境相同,前者雌雄比为1:1.7,后者为8:1,前者雄鱼参与后者繁殖,其性比恰呈互补,主食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建议保护陆封型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技术简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Brerart),属鲑形目、鲑科、大麻哈鱼属。为溯河洄游性鱼类,幼鱼在淡水生话期间,分化成降海型与陆封型二个生态群体。陆封型群体终生生活在淡水河流中,为大麻哈鱼类中罕见的生物学特性,只有中国和日本有分布。在我国大陆分布于图们江、绥芬河,每年人工繁殖洄游型群体进行人工放流,对陆封型群体这一宝贵资源没有充分重视。2012年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成立后,从吉林图们江引进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开展了人工选  相似文献   

19.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侧:14~23,内侧:19~31;其染色体数为2n=132,核型为34m+30sm+24st+44t,臂数NF=19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6种同工酶谱在齐口裂腹鱼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为使大麻哈鱼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根据中俄渔业混合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乌苏里江、黑龙江渔业资源联合调查的工作方案 ,1999- 2 0 0 0年我们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水域的大麻哈鱼上溯群体进行了调查。上溯鱼群雌鱼平均体重为 3 0 7± 0 89Kg ,多在 2 1- 3 5Kg之间 (占雌鱼总数的 70 2 8% ) ;上溯鱼群雄鱼平均体重为 2 5 9± 0 90Kg ,多在 1 6 - 3 0Kg之间 (占雄鱼总数的 6 8 9% )。末渔期上溯的鱼体较小。检查 15 6尾大麻哈鱼 ,回归个体年龄在 3- 6 (2 +- 5 +)龄 ,以 4龄鱼为主体 ,其中 3龄为 19 2 % ;4龄为 6 6 7% ;5龄为 12 2 % ;6龄为 1 9%。解剖测定 2 1尾上溯产卵个体 ,雌鱼的成熟系数平均为 14 5 % (10 0 - 18 3% ) ,雄鱼为 3 5 1(2 1- 5 0 %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大麻哈鱼上溯群体的生物学特征和群体结构较以往的记录发生了一些变化 ,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大麻哈鱼群体也有一定的差异。另外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游历史上的大麻哈鱼产卵场大多数已多年不见上溯鱼群 ,大麻哈鱼的产卵场面积已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