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中旬,贵州省某养殖场引进的新品种江鳕发病,从患病江鳕肝脏和肾脏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致病性检测,同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测定。回归感染后的江鳕可再次分离到致病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系统学分析,将致病菌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该菌对江鳕的半数致死密度为4.3×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敏感,对哌拉西林、克拉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2021,51(3)
为确定连云港市墩尚镇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白头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病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筛选了该病原菌的拮抗菌。从患病泥鳅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W1,经人工感染发现体腔注射浓度为1.6×10~7 CFU/mL 0.1 mL菌液时泥鳅死亡率为80%,在1.6×10~7 CFU/mL浓度下创伤和浸泡感染死亡率为100%。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克肟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不敏感。筛选该病原菌的拮抗菌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8对维氏气单胞菌W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患病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的病变组织处分离到1株致病菌,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 S rRNA序列分析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该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es)。采用20种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恩诺沙星等9种抗生素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4.
从患出血病的天峡红蛔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得出2株细菌,经过人工感染实验确立H-1菌株为致病菌株,并对该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为豚鼠产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该菌对呋喃妥因,氯霉素,丁胺卡那最为敏感,经过生产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甲鱼穿孔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对患病甲鱼进行了临床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病原菌鉴定(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及细菌生化和分子鉴定)以及菌株毒性试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表明:致病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有明显的β溶血,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菌液浸泡感染黄鳝,也能使黄鳝出现出血病症状。该菌对嗯诺沙星和四环素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低度敏感并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化试验鉴定,药敏试验等方法对江苏海安某养殖场病猪的致病菌进行分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在血平板上有大量针尖样菌落,挑取单个菌落在LB培养基和麦康凯上纯培养后,可见该菌株在LB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麦康凯上不生长。镜检后可观察到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与猪丹毒杆菌GenBank accession no.AP012027有99%的相似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够发酵葡萄糖、果糖、乳糖等糖类,硝酸盐还原阳性,尿素酶阴性。由此判定该致病菌为猪丹毒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痢特灵,菌必治,美洛西林等高度敏感,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从海南工厂化养殖的患病方斑东风螺体内分离得到3株优势菌,经感染实验确定菌株DFL11-01为该暴发性疾病的致病菌,其对方斑东风螺注射感染的LD50为2.6×106CFU/g。采用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DFL11-01进行鉴定,并以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所有3株分离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FL11-01对阿洛西林、利福平等15种药物耐药;对头孢他啶、四环素等3种药物中介敏感;对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头孢三嗪、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以患红头病的全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从其病灶处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及特异性PCR扩增检测等鉴定,以及药敏性斑马鱼人工感染试验,分析其药敏性和致病性。结果显示,从患病全雄黄颡鱼病灶处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为■爱德华菌;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为2.3×105CFU,感染该菌株的斑马鱼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28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啉、克拉霉素、万古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
从湖北荆州江陵县患歪头白内障病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 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鉴定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患病牛蛙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株Mir-N11,经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攻毒试验证实:该分离株对牛蛙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该菌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对米诺环素、哌拉西林、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生长特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能产生胞外蛋白酶,不产生淀粉酶;在p H3.0~9.0范围内、盐度0.5%~2.5%范围内均可生长。该研究为牛蛙歪头白内障病害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利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从患病大鳞副泥鳅的肝脏分离出3株菌(Q1、Q2、Q3),经形态学、生化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用Q1菌株对健康大鳞副泥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菌液浓度为10~8 cfu/mL),并对该3株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Q1为拉乌尔菌(Raoultella),Q2和Q3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Q1对大鳞副泥鳅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Q1对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利福平表现为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表现为不敏感;Q2和Q3对多黏菌素、氟苯尼考等均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利福平等表现为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为民  王宇 《内陆水产》2000,(11):11-13
从患白底板症和肝肿大的病鳖腹水、肝和肠道分离到5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3株为致病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等药物高度敏感;中草药和开发的新药“菌毒宁”能较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2.
从患出血病的天峡红蛔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得出 2株细菌 ,经过人工感染实验确立H -I菌株为致病菌株 ,并对该菌形态培养特性 ,生理生化鉴定 ,确定该菌为豚鼠产气单胞菌。药敏  试验该菌对呋喃妥因 ,氯霉素、丁胺卡那最为敏感 ,经过生产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福建省霞浦县网箱吊笼养殖的患病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呋喃妥因、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生素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引起拉萨裸裂尻鱼患病的病原菌,自濒临死亡的病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LS-01,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结合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同时探究菌株LS-01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LS-01为革兰氏阴性菌,基于16S rRNA和gyr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中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相似率超过99%,结合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综合鉴定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中间气单胞菌LS-01的半数致死密度为3.98×10~6 cfu/mL。药敏试验表明,中间气单胞菌LS-01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对工厂化育苗中患肠道白浊病的牙鲆仔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特性鉴定,从众多患病仔鱼的肠 道中均分离到几乎纯一的细菌,并对仔鱼的分离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检查及理化特性鉴定,结果初步表明所 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为牙鲆仔鱼肠道白浊病的致病菌,测定了对常用抗菌类药 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利福 平等3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6.
从患出血病的天峡红蛔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得出2株细菌,经过人工感染实验确立H-I菌株为致病菌株,并对该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为豚鼠产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该菌对呋哺妥因,氯霉素、丁胺卡那最为敏感,经过生产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泥鳅鳃出血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的易发疾病,自病灶部位分离到优势病原菌JY5,随后自发病泥鳅养殖池底泥分离到可抑制病原菌JY5生长的拮抗菌CJT23。通过对菌株JY5和CJT23进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病原菌JY5为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CJT23为边缘假单胞菌。对边缘假单胞菌CJT2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表现出敏感及中敏,提示在使用边缘假单胞菌CJT23防治泥鳅鳃出血病时应避免使用上述6种敏感及中敏抗生素;拮抗谱试验结果表明,边缘假单胞菌CJT23对病原菌维氏气单胞菌JY5、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创伤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00±0.41)、(17.97±0.21)、(15.93±0.26)、(12.73±0.26)、(12.63±0.17)、(12.57±0.12) mm和(11.47±0.17) mm,而对豚鼠气单胞菌无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可为泥鳅鳃出血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基本材料依据,并为泥鳅的可持续性养...  相似文献   

18.
本对中山市养殖中华鳖暴发的以体表产生白膜病症的一种疫病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自然感染症状明显的中华鳖内脏器官中分离所得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参考实验菌菌落、菌体特征,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科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种(简称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并且,用多种常用鱼病防治药物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实验,以期筛选出对该病原菌较敏感的药物用于指导生产上防治疫病。  相似文献   

19.
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 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出血病病原与防治措施,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出血病的大鳞副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从患出血病大鳞副泥鳅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命名为DLFNQ-1、DLFNQ-2、DLFNQ-3);回归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仅DLFNQ-1对大鳞副泥鳅具有致病性,半致死浓度为2.3×10~7 CFU/mL;生理生化试验表明,DLFNQ-1菌株对葡萄糖、阿拉伯糖、氧化酶、七叶灵等反应为阳性,对柠檬酸、尿素酶等反应为阴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符;DLFNQ-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JN391411.1)的相似度达到99.7%,N-J进化树显示其16S rDNA与其它嗜水气单胞菌的聚为一支。DLFNQ-1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这两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引起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稻田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