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1株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的产纤维素酶特性,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和液体摇瓶发酵法,对供试菌株的培养特性和产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ITS-rDNA分子鉴定,供试菌株初步确定为Thielavia hyalocarpa,供试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对不同的碳、氮源利用能力不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对5种碳源的利用表现为:葡糖糖>糊精、麦芽糖和淀粉>蔗糖菌株,H对5种氮源的利用表现为:蛋白质>硝酸钠>尿素>硫酸胺>磷酸胺;菌株H产的纤维素酶在pH 5.5和50℃下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产的木聚糖酶在pH为5和55℃温度下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一株来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真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参试的pH范围均能生长,并且在pH7.08的环境生长最快;供试菌株具有一定的耐盐和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对不同的碳、氮源利用能力不同,在供试的11种碳源和12种氮源中,乳糖和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碳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俄罗斯木霉(Trichoderma rossicum)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0℃;菌落在pH值为5.0~12.0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pH为7.0时,生长最快,pH值为8.0时产孢量最大;营养生长最好的碳源为甘露醇,产孢量最好的碳源为葡萄糖;营养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在供试的7种氮源中,培养6d未观测到该菌株产孢;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8℃,10min。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蒙古马耐粗饲料的优良特点,试验以蒙古马盲肠内容物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分离出高效的蒙古马源纤维素分解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酶学特性分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和摇瓶发酵法分离菌株并鉴定菌株类型。最后,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分析菌株在不同pH、温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酶学特性。研究从蒙古马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到具有较高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3)。菌株H3分泌纤维素酶的最适p H为4.8,在p H 3.0~8.0范围内,其酶活力相对稳定;在温度为65℃,酶活力最高,当温度为40~50℃时,该酶活力维持在80%左右,稳定性强。此外,H3发酵所需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2%的蛋白胨+酵母粉复合物(1:1),它具有相对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有深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酶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酶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 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 CMCase 酶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 pH 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 CMCase 酶活达到454.69 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 CMCase 酶活,且酶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芒果链格孢叶斑病菌的致病力差异和生物学特性,以便为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离体叶片法评价了采集自云南省和四川省的14个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差异,发现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显著,以菌株109致病力最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对不同致病力、不同采集地的6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8~32℃、较适宜生长的pH为7、能广泛利用供试的9种碳源、氮源中的硝酸钾和L-天冬氨酸有利于菌丝生长,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这说明芒果链格孢叶斑病菌能适宜较高的环境温度、广泛的酸碱环境和多种碳氮源。  相似文献   

7.
山羊瘤胃内容物菌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T15,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进行优化。对菌株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进行优化时发现,6 g/L的葡萄糖为碳源和5 g/L的牛肉膏为氮源时,产生酶活力达到最高。培养基中添加0.03 mol/L的Ca~(2+),对菌株产生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在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基础,对菌株T15的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pH条件和接种量等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该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最优发酵条件:以9 mL为接种量,培养基pH值7,培养温度35℃和培养时间40 h,其产生酶活力达到26.76 U/mL;其中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基酸碱条件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影响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8.
钟少林  王华荣  史娟 《草业科学》2011,28(6):946-950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温度、水分、pH值、光照、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对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宁夏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假盘菌宁夏菌株在5~30 ℃、pH值4.0~10.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 ℃,最适pH值为5.0~6.5,该菌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生长受到抑制,能利用固体培养基上不同的碳源,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利用较好。除尿素抑制病菌的生长外,该菌能不同程度利用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菌落直径和生长速率基本一致,差异不明显,但菌落数差别较大,无机氮源优于有机氮源。供试的4种盐溶液除KH2PO4没有菌生长外,其余3种生长量基本一致,但4种盐溶液下生长的菌落均不产生子囊盘。叶片表面的游离水及游离水保持的时间可影响孢子的萌发,且叶表游离水保持3 h以上,孢子才能萌发。  相似文献   

9.
梅花鹿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XN1904E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培养温度37 ℃、半乳糖为最适碳源、鱼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此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为235.41 mg/L;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水溶液(0.2 mg/mL)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7.54%,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酵母粉蛋白胨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初始pH、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枯草芽孢杆菌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GJ222最大产酶量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6.6,接种量2%(V/V),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粉0.5%(m/V),蛋白胨1.0%(m/V),NaCl 0.5%(m/V),三梨醇1.0%(m/V),MgCl20.5%(m/V)。在此条件下,菌株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达到11456.4 Miller,比基础培养基的表达量(860 Miller)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3.
一株放线菌对丝素纤维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到的放线菌(C3菌株)对丝素纤维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C3菌株在28~37℃范围内对蚕丝纤维均具有较强的降解活性;培养基中的碳源能抑制C3菌株的降解活性,而氮源基本无影响,即在缺乏碳源和氮源或单独缺乏碳源的培养基中降解活性增强。在以丝素粉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色氨酸培养基中,C3菌株在28℃下培养6 d左右降解速度最大,并延续至第12天左右。电镜观察表明,培养基中接种C3菌株14 d时,菌丝体已经大量繁殖,丝素纤维出现降解凹陷,部分丝素纤维出现断裂;培养42 d时,丝素纤维已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4.
类植物乳杆菌L-ZS9分离自发酵肉类食品,作为益生菌制剂和发酵剂在乳品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为实现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高密度培养,以MRS培养基为基础进行培养基的优化,并优化培养条件。以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培养基中所用的碳源和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出培养基成分与培养条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经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水平,再通过响应面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拟合出菌体密度与因素水平间的方程,从而确定优化后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所用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经过验证实验得到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李亚  谈重芳  王雁萍  李宗伟 《草地学报》2012,(2):368-372,377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6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2%,蛋白胨1%,酵母膏1%,硫酸镁0.058%,吐温-80 0.2%,30℃培养24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2%。乳杆菌8-6优化后效价为1825.56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15%。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健康桑树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L144,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病原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定名为Bacillus subtilisL144。该菌株已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EU118756。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33℃,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  相似文献   

18.
4种暖季型草坪草币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武  刘国道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5,24(1):124-131
2011-2013年对海南省多个高尔夫球场及校园绿化草坪进行调查期间发现一种类似于草坪币斑病且可严重危害4种暖季型草坪草的草坪病害。根据科赫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分析的结果,确定引起海南省币斑病的病原菌为Sclerotinia homoeocarpa,这是我国首次报道S. homoeocarpa危害杂交狗牙根和地毯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S. homoeoparpa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4~6,最适pH值为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10 min;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S. homoeoparpa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碳源测试中,对可溶性淀粉利用率较高,对D-甘露醇和D-阿拉伯糖利用率较低;氮源测试中,病菌对硝酸铵、磷酸二氢铵的利用效果最佳,对脲利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A strain of highly cellulolytic decomposing bacteria was obtained by the congo red flat plate straining and shake flasking method screened from the ox dung which named N12. It had been identified as Bacillus which belonged to Bacillus pumilus sp. by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bservation,physiology and biochemical experiment and also 16S rRNA genetic analyze.The conditions of producing cellulase on strain N12 were also been studied in this test.When the content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were 0.5% maizena and 1% yeast powder,and also the nitial pH was 3.0,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was 42 ℃,at the same time the fermentation time was 54 h,it had the highest enzyme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