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蜡样芽孢杆菌Y1和巨大芽孢杆菌BM1259混合培养,结合平板活菌计数、抑菌活性测定及体内拮抗试验,研究其对水产动物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体外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芽孢杆菌均能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NQ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3.74%和56.12%。不同温度下的抑菌活性试验显示,2种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温度分别为32℃和29℃。体内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异育银鲫肠道气单胞菌的数量。提示巨大芽孢杆菌可作为潜在的水产专用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2021,51(3)
为确定连云港市墩尚镇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白头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病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筛选了该病原菌的拮抗菌。从患病泥鳅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W1,经人工感染发现体腔注射浓度为1.6×10~7 CFU/mL 0.1 mL菌液时泥鳅死亡率为80%,在1.6×10~7 CFU/mL浓度下创伤和浸泡感染死亡率为100%。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克肟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不敏感。筛选该病原菌的拮抗菌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8对维氏气单胞菌W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池塘养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中分离筛选出15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拮抗菌,其中菌株S24在平板贴片试验中对供试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具有稳定和较高的拮抗作用。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分子序列(16S rDNA,gyrB)分析,将菌株S24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S24和嗜水气单胞菌(菌株43)的共凝集率为(36.0%±4.3%)。共培养试验可见拮抗菌S24能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43的增殖;共培养18 h时,嗜水气单胞菌43的细胞数量达到最低。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S24适宜作为潜在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4.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产生拮抗物质的一种新类型,有望进一步研制成防治水产病害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产生拮抗物质的一种新类型,有望进一步研制成防治水产病害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泥鳅养殖水体、底泥、健康泥鳅和患病泥鳅肠道等环境中采集样品,从中分离纯化出对凡隆气单胞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57株.在TSB平板上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拮抗实验,筛选出一株对凡隆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MA-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并命名为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CMA-1.菌株CMA-1生长24 h后进入稳定期,36 h时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达到最大.对菌株CMA-1的发酵上清液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测得75%硫酸铵饱和度下的沉淀粗提物抑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解淀粉芽孢杆菌HE活性成分鉴定及抗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E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及抗菌特性,根据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稳定性,用PCR检测脂肽合成相关的基因,再采用UPLC-Q-TOF-MS对活性物质进一步分析;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脂肽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从显微结构上来探讨其抗菌作用。稳定实验表明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对高温、酸、碱和蛋白酶具有一定的耐受性;4对引物的扩增产物经过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HE基因组含有ituA、fenB、sfP、mycB的脂肽合成相关基因;液质联用分析发现脂肽粗提物中含有Surfactin、Iturin和Fengycin这3类脂肽类抗生素;抑菌圈法测定抗菌脂肽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137.97μg·mL-1;显微特征表明脂肽可以导致嗜水气单胞菌细胞膜塌陷和孔洞。该研究结果可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活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对健康斑点叉尾的回归感染实验发现,与原感染鱼发病症状相似,且分离鉴定得到相同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研究还探讨了4种芽孢杆菌对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该病原的拮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鮰)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对健康斑点叉尾(鮰)的回归感染实验发现,与原感染鱼发病症状相似,且分离鉴定得到相同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研究还探讨了4种芽孢杆菌对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该病原的拮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0.
带鱼肠道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带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JFL15,其发酵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美人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查氏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菌株JFL15与暹罗芽孢杆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8.05%,初步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对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进行研究发现,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对酶、温度、酸碱度和紫外线均不敏感,且发酵产物储存较长时间后仍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从齐口裂腹鱼(Sclizothorax prenanti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该菌理化特性为具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其16S rDNA长度为1 443 bp,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F929912,与GenBank中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综合分离菌的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判定该菌株是维氏气单胞菌,从而为气单胞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底泥和鱼体肠道中筛选无乳链球菌拮抗株。对其中1株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LT3-1进行溶血性、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一步对其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的关系、抑菌物质对温度的耐受性、产酶性能、降解亚硝酸盐性能、药物敏感性、安全性试验、攻毒试验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T3-1为枯草芽孢杆菌,无溶血性。液体发酵16 h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30±0.57) mm。随温度的升高抑菌活性下降,但仍然存在,说明抑菌物质有耐高温特性。枯草芽孢杆菌LT3-1具有水解蛋白、淀粉和纤维素的能力。亚硝酸盐降解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液密度为10^5 cfu/mL时,6 h即可将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由2.5 mg/L降至0.03 mg/L,降解率达98.8%( P <0.05)。枯草芽孢杆菌LT3-1对检测的9种抗生素均敏感,罗非鱼接种密度为10^7 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液200 μL后,仍然存活且未有异常表现。动物攻毒试验表明,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粉的试验组罗非鱼存活率提高2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综上所述,筛选自吉富罗非鱼肠道的枯草芽孢杆菌LT3-1能有效拮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可以作为防治当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草鱼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养殖生产中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方法,从广东省清远市某水产养殖场濒死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20160426,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 87×105cfu/g,且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等药物高度敏感,在草鱼养殖生产中可选择这些药物防治该疾病。  相似文献   

14.
齐口裂腹鱼维氏气单胞菌16S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齐口裂腹鱼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学特性。从齐口裂腹鱼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 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具该菌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等。菌株16SrDNA的长度为1443 bp,登录号为JF929912,其和Genbank中多株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结合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可以判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本研究可以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平板划线法或点种法对212株分离自养殖水体和水产动物胃肠道的细菌进行筛选,得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MLS-7。经过生理生化的初步鉴定,该菌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MLS-7上清液抑菌试验和共培养试验表明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进一步对MLS-7抑菌谱进行测定,确认其对鱼源的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薛明洋等科研人员申请的"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YFI-1及在制备水产细菌抑菌剂中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910767184.7。该发明中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YFI-1对水产病原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霉实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地区鱼源气单胞菌不同种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深对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中不同种类气单胞菌流行特征的认识,选取2009年至2014年间我国南方地区70口池塘患病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斑点叉尾和乌鳢等15种鱼类体内分离的14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保守基因gyr B和rpo D的序列测序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143株气单胞菌中有维氏气单胞菌80株,嗜水气单胞菌40株,简氏气单胞菌9株,舒氏气单胞菌10株和水生气单胞菌4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具有较高的种类多样性,其中维氏气单胞菌(80/143,56%)的出现比例最高,该菌主要感染草鱼、鲢鱼和鳜鱼等;嗜水气单胞菌次之(40/143,28%),其主要感染鳙鱼、团头鲂和斑点叉尾等;简氏气单胞菌(9/143,6%)亦常常在感染的草鱼、鳙鱼、广东鲂和锦鲤等鱼类中检出;目前,舒氏气单胞菌(10/143,7%)的感染宿主则较为单一,仅在患病乌鳢中分离得到该病原;水生气单胞菌(4/143,3%)目前仅在患病美国红鱼中发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主要是由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并且常出现这两种菌的复合感染。本研究将为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WM-1的发酵条件,获得抑菌物质产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本实验以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以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菌株WM-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WM-1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0%、牛肉膏1.5%、硫酸镁0.07%、磷酸氢二钾0.0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C、装液量20%、摇床转速210 r/min、培养时间48 h。在最适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菌株WM-1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22.5±0.50)mm,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40.6%。本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材料、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短小芽孢杆菌X93及胞外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婧  王娟  宋增福  贾亮  张永华  范斌  张庆华 《水产学报》2013,37(10):1564-1571
从健康养殖大黄鱼肠道中筛选出对病原弧菌有拮抗作用的潜在益生菌株X93,利用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和16S rDNA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点种法对其抗菌谱进行测定;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盐度、蛋白酶K和Fe3+等因素对其胞外产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GenBank accession No.HM137033);对20株病原指示菌中的13株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谱较广;菌株培养48 h后的胞外产物抑菌作用最强;在pH为7时,抑菌活性最大;达到最大抑菌活性的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8 ℃、5;蛋白酶K和不同浓度的FeCl3均会降低其抑菌活性。该菌对病原弧菌、迟缓爱德华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水产上常见主要致病菌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且具有抑菌作用的胞外产物对温度、盐度和Fe3+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适宜作为益生菌株,有望在实际养殖环境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治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3株不同宿主来源的维氏气单胞菌对37种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养殖中常用的5种抗菌药物对3株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JDM2020、CPA2020和GJ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