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倒春寒”和模拟冻害条件下茶树鲜叶中酶活性与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倒春寒”发生时茶树实际受冻害和模拟冻害的新梢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冷冻胁迫时间下茶树鲜叶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β-葡萄糖苷酶(β-GC)酶活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5℃冷冻4~6 h的条件下,模拟冻害的鲜叶外形最接近实际受冻情况。随着冷冻时间的增加,鲜叶中PPO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OD酶活性整体趋于稳定,而β-GC酶的活性整体呈现降低趋势。此外,在冷冻过程中鲜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这些研究可为茶树遭受冻害时鲜叶质量评估与再利用,以及茶树响应“倒春寒”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11,(4):24-24
2月22日至3月12日,山东日照综合试验站会同示范区县东港区、岚山区、莒县和五莲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对今年日照市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涉及23个种茶镇137个种茶村(企业),凋查茶园总面积42670亩。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日照市茶树受冻范围广、面积大,冻害程度是197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在茶树新梢响应"倒春寒"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利用人工模拟"倒春寒"条件,分析了茶树新梢萌发至鱼叶期、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变化,证实MAPK介导的乙烯信号和钙离子信号是茶树新梢  相似文献   

4.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众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受寒风和持续低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日照市茶树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为了解茶树冻害情况,笔者于2月14—21日深入到全市14个重点产茶镇的36处茶园,对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6.
日照茶区严重干旱和冻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茶区是我国的次适宜茶区,由于气候干燥,土层较薄,降雨偏少,冬季寒冷,茶树冻害一直是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日照市是山东省种茶最适宜的地区,也是我国"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今年日照市因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茶树遭受了种茶45年来第9次、也是继2007年冬至2008年春冻害后第3次严重的冻害。为全面调查了解在大旱之年茶树冻害情况,2月14日至2月25日,日照市农业局会同各区县业务部门对今年全市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7.
茶园"倒春寒"是指春天气温回升,茶芽萌动生长后突然遭遇低温寒潮,从而导致幼嫩新梢受冻的天气现象。"倒春寒"对名优茶生产及其经济效益影响巨大。对茶树"倒春寒"的防控需从冻害前、冻害中和冻害后3个阶段实施。平时强调科学选址、品种合理搭配、改善茶园小气候、强化基本设施建设和茶园管理,提高茶树应对低温冻害的能力;冻害来临时及时采用防冻风扇、喷灌和覆盖防霜等紧急应对措施;晚霜冻害过后通过加强肥培管理、留养新叶和树冠整形等技术尽快恢复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倒春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广东茶区“倒春寒”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广东茶区早春时节发生的茶树"倒春寒"霜冻的调查,分析了此次冻害形成的原因,建议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相应的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9.
茶树冻害的发生及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耀平 《中国茶叶》2008,30(1):30-31
进入冬季到第2年春天茶叶开采之前,是茶园管理工作相对较少的一段时间。但这一时期的冻害,尤其是早春倒春寒的发生,却会给茶园带来最严重的损害。浙江茶区2005-2007年连续3年的倒春寒使不少茶农吃足了苦头。茶芽刚萌发,气温骤降或下雪,即将到手的收益化为乌有。不少茶农在新茶园建设中,想引进早生品种,但又怕茶树受冻,左右为难。因此,广大茶农迫切期望能找到一种有效防止茶树受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2月 1 5~ 1 7日 ,日照市农业局组织茶叶技术人员 ,对全市茶树的受冻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 ,这次冻害是自1 98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市有 31 6 hm2树龄在 2 0年以上的投产茶园春茶绝产 ,占同类茶树的 47.4% ,有 6 0 0 hm2 一年生茶树地上部青枯 ,占新建茶园的 30 %。1 茶树冻害原因1 .1 持续低温市气象局的资料表明 ,去冬连续 3次降温 ,使日照市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 1 4℃ ,低于零下 1℃的持续天数 ,莒县 1 4d,东港区1 1 d,是近 1 6年冬季最冷的一年。可见持续低温是造成茶树冻害的主要原因。1 .2 人为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是一种喜温暖气候条件的植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低温已经成为影响茶叶生产、茶树生长和地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轻者减产,重者茶树死亡,尤其是"倒春寒"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每年给茶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低温冻害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限制气候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茶树对低温冻害响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应对技术及未来的研究重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中泽  谢继金 《茶叶》2005,31(2):95-96,112
春茶开采期与乌牛早相当或比乌牛早迟1~2天,属于特早TG茶树品种;单位面积树冠的春茶芽叶萌发密度和产量略高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春茶的茶多酚含量低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是加工扁型和单芽名优绿茶的优质品种."香山早1号"茶树品种对倒春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日照市茶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开始实施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后 ,农残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 ,为了进一步了解日照市茶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为制订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提供依据 ,特进行了此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观察和咨询相结合的方法 ,共调查了 1 1个乡镇的 2 0个种茶村约 3 0余人。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1 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据调查 ,我市种茶 3 0多年来 ,茶树病虫害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病虫害防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1 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通过调查发现 ,随着种茶时间…  相似文献   

14.
辛崇恒 《中国茶叶》2008,30(4):38-39
山东日照市引种茶树始于1966年,经过40年的努力,到2007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已达12万亩,茶叶产量5500吨,产值4.5亿元。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达210余家,涉及茶农6万余户,茶业已成为该市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日照市已成为山东茶叶主产区和我国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5.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16.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有力地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我国出台了《茶树种苗》等一系列茶树种苗标准。然而茶树种苗的质量与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不协调,茶树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和质量管理基本缺位。建议采取茶苗生产经营许可,加强茶树种苗市场监管,加快茶苗检测机构建设,完善茶树种苗标准体系,推广应用茶树种苗标准等措施,有望从种业源头上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倒春寒”冻害对不同品种茶树新梢转录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茶园“倒春寒”发生时受冻害和未受冻害的龙井43和中茶126新梢为研究材料,对两组样品进行转录组分析,分别鉴定到1 012个和1 079个差异基因,以及284个共同差异基因。从中选取18个差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转录组数据可靠。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两个品种的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碳代谢和细胞色素P450等代谢进程,说明“倒春寒”对新梢生长发育相关的基础代谢造成了严重损伤,抑制了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随后对284个共同差异基因进行表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中99个差异基因在两个茶树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完全相反,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MAPK信号通路、谷胱甘肽和苯丙烷代谢等,推测这些差异基因与龙井43和中茶126在受到低温胁迫后产生的不同信号传导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郭见早  崔敏  孙霞 《中国茶叶》2010,32(8):19-20
山东省日照市自1966年第2次"南茶北引"获得初步成功以来,经历了1976、1979、1983、2002、2007和2009年共6次较大冻害的考验。前两次较大冻害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日照市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茶园越冬防护和茶树适密适矮"区田"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茶园得到了大面积发展,已成为了我国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日照市现有茶园面积17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5万亩,茶叶总产量7200吨,总产值5.3亿元,已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生产格局,是农民致富奔小康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产业。现探讨减免冻害的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部分茶园地处亚热带、暖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春季常遇倒春寒.从10月份起茶树就进入休眠,休眠期长达5~6个月.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名优茶的开发,争取茶树早发芽已显得非常重要,因比,各地除了选种早芽种外,还采用塑料大棚技术促使茶树早发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调查,在春季,大棚茶园茶树一般可比露地茶园提早15~20天开采.然而,有些地区,由于没能掌握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技术,管理不善,导致亏损或经济效益不高等后果.为此,特总结各地塑料大棚茶园的成功经验,参考其他农作物塑料棚生产技术,以期达到塑料大棚茶园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用化.  相似文献   

20.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茶树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近年来,为提高茶树产量,各地在控制茶树生殖生长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其中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制的新产品“抑花灵”,据介绍有抑花增产功效。笔者做了喷施试验,以探索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1 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石桥茶园内。供试材料为6年生茶树,品种为黄山群体种。每667m2用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制的“抑花灵”165g,兑水50kg,对照为同量的清水。(2)试验设喷施抑花灵液和清水两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30m2。(3)试验于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