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影响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因素 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线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哺乳母猪管理饲喂得好,母猪断奶后易于发情,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舍易于饲养,为提高育成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饲喂不好时,母猪过肥或过瘦影响下一次发情,延长了空怀期,仔猪生长不良,转到保育舍后难于饲养管理,育成率低,从而影响整个生产.  相似文献   

2.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改善 ,包括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等 ,而营养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了恰当的养分供应 ,才可以让母猪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性能潜力充分表达出来 ;准确估算母猪在不同繁殖阶段对主要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是保证养猪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 ,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 ,哺乳母猪管理饲喂得好 ,母猪断奶后易于发情 ,能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 ,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舍易于饲养 ,为提高育成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饲喂不好时 ,母猪过肥过瘦都会影响下一次发情 ,延长了空怀期 ,仔猪生…  相似文献   

3.
<正>养猪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深受母猪繁殖效率影响,且遗传、疾病、环境、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等均可能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为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养猪户应分析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笔者以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因素为出发点,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1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繁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促黄体素(LH)  相似文献   

4.
初产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关系密切。哺乳期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体脂和体蛋白损失是导致初产母猪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分娩前体况和发情前后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养殖过程中,母猪有时会因非遗传性因素引起发情迟缓、受胎率低下、产仔成活率降低等,致使养殖户收入下降。下面就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的母猪繁殖障碍主要有:青年母猪初情期延迟,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或发情延迟,多次配种不孕,隐性发情,卵巢及子宫疾病等等。1初情期迟缓发育正常的外来品种后备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的,达到性成熟后仍不发情的后备母猪,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1.1原因1.1.1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养期间营养水平不合理,造成后备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之间关系。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母猪的繁殖性能不断提高,这给母猪的营养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1维生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控维生素是维持母猪健康、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给母猪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可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保证胚胎和新生仔猪的良好发育。1.1维生素A维生素A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offey等发现,在断奶、发情及发情后7d给经产母猪注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可使窝产仔数增加0.6~1.5头。Whaley等报道,初产母猪在配…  相似文献   

7.
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猪种改良使其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大大增加。遗传改良、选择和高效管理技术的采用使母猪体格更大,瘦肉率更高,生长速度更快,饲料效率更好,并大大增加了产仔数和泌乳力。过去20年中,随着可遗传生产性能的改进,对育种猪的饲养方案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母猪饲养的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繁殖周期、不同阶段应提供适宜的营养需要,才能获得终身最大的繁殖力。初产母猪因营养因素所受的影响比成年经产母猪要大。最近有关母猪的营养研究都表明,在母猪培育过程中营养能改进其遗传容量。另外,在养猪业中影响繁殖性能的重要参数是母猪年均产仔数和饲养时间。 日粮因素也能影响与母猪繁殖力有关的参数,如初情期、每胎分娩年龄、母猪寿命、出生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及断奶体重。  相似文献   

8.
养好母猪是养猪业发展的基础。为维持母猪繁殖力的最佳状态,根据母猪的潜力,提供最适当的营养直接关系整个养猪业的发展。本文就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措施做以下综述供参考。1 蛋白质和氨基酸研究表明,妊娠母猪日粮中蛋白质(CP)和氨基酸水平过高或过低能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对于良种猪,妊娠期日粮中的CP和赖氨酸(Lys)水平在14.0%和0.60%左右,便可维持良好的繁殖性能。泌乳期间的营养不足,对断奶后繁殖性能的影响包括断奶至再次发情时间延长甚至不发情,降低胚胎存活数及下一窝产仔数等。King提出,哺乳期CP供给应不低于700g/d…  相似文献   

9.
<正>母猪的生产性能是决定猪场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管理和营养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Henman,2006)。近年来,遗传选择提高了母猪的生产力,增加了窝产仔数,但在实践中常因营养搭配不合理,使母猪泌乳性能、断奶再发情率和断奶-发情间隔等受到很大影响。改善泌乳母猪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饲养管理后备母猪,对整个养猪生产流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影响后备母猪发情配种的主要因素及掌握促进后备母猪发情配种的主要措施,对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营养因素维生素A、D、E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很大,母猪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分泌不足或减少,甚至完全停止。给后备母猪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明显提高和改善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滥用性激素和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母猪繁殖机能障碍,引起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明显、不孕症、流产、难产、阴道脱出、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等产科疾病,严重影响了母猪的繁殖潜力。每一种产科病的发生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因此针对致病因素,逐一排除,对症治疗,才能取得效果。本期我们将邀请有关专家为您详细解析有关母猪产科疾病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定时输精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养猪生产中,养殖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正在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尤其是大中型猪场越来越多。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群繁殖性能的好坏,而衡量母猪群繁殖性能的核心指标是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仔猪数,它受断奶至发情间隔和窝产活仔数影响。当繁殖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非生产天数增加,影响繁殖效率[1]。母猪的定时输精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白母猪配种前的状态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按配种前的状态分为正常发情配种母猪组(仔猪断奶7 d内发情配种)与异常发情配种母猪组(仔猪断奶7 d后发情配种、流产后再发情配种、妊娠后复发情配种),比较2组母猪的繁殖记录,分析正常发情与异常发情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种前大白母猪的发情状态对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无显著影响(P>0.05);正常发情配种母猪产木乃伊胎数高于异常发情配种母猪,差异显著(P<0.05);异常发情配种母猪产死胎数有增多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通过对正常发情和异常发情母猪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初步了解了母猪配种前不同发情状态下的繁殖性能,为大白猪的繁殖管理、特别是配种前发情状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均密切相关,其中环境因素,特别是热应激,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根据180头母猪断奶后发情时间与气温关系的观察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80%的4-10月。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比例仅为70%;而月平均气温20~C以下,相对湿度60%的10月至翌年3月,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比例则为9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单妹 《广东饲料》2007,16(6):15-16
繁殖效率的高低,除受品种和管理因素影响外,营养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改善营养水平可提高高产母猪的繁殖能力。近年来,随着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新热点,其中采食量及理想的营养水平作为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就营养对后备母猪各个繁殖阶段繁殖性能的影响作一简单论述,希望对养殖生产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场效益、扩大养殖规模的有效手段。母猪繁殖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先天遗传因素、养殖方式、营养和养殖环境等。1影响母猪繁殖功性能的营养因素分析1.1粗纤维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依据有关实验报告得知,假设养殖户在母猪妊娠阶段,如果在母猪饲料里加入粗纤维,可以起到加强母猪进食量以及泌乳能力的作用,从而保证充分提高母猪哺乳仔猪的能力。1.2维生素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作者探讨短期限饲对初情期前母猪和初产母猪繁殖机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当体重和脂肪与肌肉比例无变化,短期限饲影响初情期前母猪卵巢繁殖功能。葡萄糖和胰岛素在初情期前母猪繁殖机能中有重要作用。胰岛素是营养与繁殖之间的一个媒介。无内源性激素影响时,短期限饲调节卵巢繁殖功能。在限饲期间,促性腺激素在白天出现明显节奏性释放。短期限饲通过胰岛素影响初产母猪卵泡发育、断奶后发情间隔和排卵率。胰岛素是营养与胚胎存活率之间的介质。短期限饲由于限饲时间不同对初产母猪胚胎存活率影响也不同。分析营养与繁殖机能关系,调节营养使母猪发挥最大繁殖潜力,促进养猪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繁殖效率的高低,除受品种和管理因素影响外,营养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改善营养水平可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近年来,随着养猪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新热点,其中采食量及理想的营养水平作为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就营养对后备母猪各个繁殖阶段繁殖性能的影响作一简单叙述,希望对养殖生产者有一定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迟兰  薛忠  朱广琴 《中国猪业》2021,16(3):40-43
本文旨在讨论影响断奶母猪发情率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断奶母猪发情率的因素有营养、膘情、胎次、环境控制、霉菌毒素、光照、诱情、生殖系统感染、断奶日龄、卵巢囊肿以及一些疾病因素。根据这些原因对母猪发情的影响,讨论其应对措施。在仔猪断奶前后应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根据母猪膘情合理饲喂,做好母猪生活环境的控制工作,提早预防母猪生殖道疾病。因此,合理控制母猪舍的光照时间,做好母猪的诱情、查情等工作,合理控制好断奶日龄,定期做好疾病的预防。为提高断奶母猪发情率,增强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母猪发情行为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环境因素中,气候因素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最大。本文利用红外行为传感器监测系统对中国和比利时的两个猪场共200多头母猪的发情行为进行监测。结果表明:①母猪活动量变化趋势与其是否发情有明显差异;②可以根据母猪断奶后的天数来确定配种时间;③猪舍环境温度对断奶母猪的发情行为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