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牧草与饲料》2008,2(2):F0003
该中心是“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吉林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设有杂交大豆、大豆育种、种质资源、大豆栽培等7个研究室,高级研究人员17人,包括博士6人。  相似文献   

2.
“龙丰”牌精制大豆蛋白粉“龙丰”牌专用面粉和“龙丰”牌三鲜伊面先后荣获世界金奖。目前引进世界一流瑞士布勒公司大豆蛋白粉生产设备,采用东北优质大豆生产的“龙丰”牌原质精制蛋白粉,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工艺特点:一是采用二级水分调节,在不破坏大豆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营养与医学研究表明,大豆不仅是非常优良的营养源,而且因其富含许多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已被誉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库。目前大豆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加以开发。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也把“大豆行动计划”列为重要任务。本文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生理活性功能、制造方法及其开发应用情况综述如下。一、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分布于大豆种皮、胚轴、子叶内,与糖结合成甙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物,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见表1)。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主要为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源,染料木黄酮。表1 大豆各部分异…  相似文献   

4.
《山东饲料》2007,(7):21-23
玉米一代杂交种——枣2044,中早熟水稻——圣稻14,“山宁14号”中熟夏大豆,“天塔5号”玉米杂交种,“泰玉14号”玉米一代杂交种,小花生品种——花育26号,玉米杂交种——谷育178,中熟夏大豆——菏豆15号  相似文献   

5.
张蕊 《饲料广角》2007,(16):22-25
大豆产业的兴衰关联着成千上万的农民的利益。入世之后,中国大豆加工业逐渐被跨国公司控制,大豆种植面积在大幅度减少,大豆总产量在急剧下降,进口大豆在成倍增长。东北大豆产区的“三农”问题日益恶化,豆农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南美种大豆,中国买大豆.美国来定价的产业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膨化加工对大豆中脲酶活性(UA)和蛋白质溶解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大豆中UA和蛋白质溶解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膨化大豆对畜禽生长或生产性能的好坏。当膨化大豆“过生”.即UA〉0.3时。人们会采用再加工的方法来改善膨化大豆的品质以尽可能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等。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是膨化大豆“过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又可能导致部分膨化大豆由于再次受到加热而“过熟”.同样会影响到膨化大豆中蛋白质的利用.如美拉德反应等。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08,29(2):63-63
近10年来,我国大豆生产经历了两轮市场价格的高低转换,大豆种植面积也随之大幅波动。2007年我国大豆减产较多、大豆价格大幅上升,造成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预警”措施,以避免大豆市场再次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国的大豆产业可以归纳为:种植产业的“丰收年”,加工产业的“黄金年”,经贸产业的“效益年”。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对果桑园间作的17个大豆品种的大豆产量、整株干物质产量、百粒重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最高的是“川豆155”“贡春豆25”,均为157.44 kg/667 m2,其次是“贡豆选22-6”“贡夏豆15-2”,分别是137.76 kg/667 m2和127.92 kg/667 m2;干物质产量最高的是“贡春豆25”,其次是“川豆155”和“川鲜豆4号”,然后是“贡豆选22-6”,产量分别为275.52 kg/667 m2、246.00 kg/667 m2和236.16 kg/667 m2;百粒重排名前3的是“贡春豆25”“劲豆11号”“贡豆选22-6”,分别为56.30 g、52.43 g和52.17 g。  相似文献   

10.
《山东饲料》2004,(7):53-53
由于近期从巴西输入我国的大豆中多次检出禁止进境的红色种衣剂大豆,国家质检总局已发布公告和警示通报,暂停了包括国际大粮商嘉吉、ADM和邦基等在内的23家出口商和供货商向中国出口大豆。截止6月18日,已有5船约30万吨的巴西大豆因为查出混有种衣剂大豆而被“禁止入境”。  相似文献   

11.
大豆泌蜜习性的观察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泌蜜习性的观察和利用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132108)薛运波葛英李杰銮大豆起源于我国,早在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就种植大豆了。战国时代,大豆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粮食。三国时期,曹植有诗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说明食豆已是人民生活最普通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2.
超级大豆“绿缘1号”大豆新品系由北京农院和北京赛极限农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培育,该品系现正在参加国家大豆区试。2005年创造了单株最高结荚1929个,单株粒数3800余粒,单株最高产量800g的纪录。被业内同行专家称为“大豆树”、“大豆王”。品系来源:该品种是由“[九月寒”(淮  相似文献   

13.
沈国成 《饲料广角》2012,(23):25+40-25,40
随着国产大豆收储完成,连豆期价政策底部基本尘埃落定,前期在美豆“空”气凝重压力下所上演的独立反弹行情能否延续?笔者认为,由于缺乏资金追捧,“昂首挺胸”走势或将逐渐向“匍匐前进”结构转移,大涨大跌行情可能难现,取而代之的将是底部重心缓慢上移的“暖冬”行情。而随着影响美豆市场利空因素的消散,CBOT大豆止跌回稳会向连豆市场传递“正能量”。并激励A1305合约蓄力上攻5000元/t的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6月6日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后,我国大豆市场受其影响波动较大。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出现涨停板,现货方面进口大豆报价已经暂停。综合来看,对大豆的进口与加工方面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的均为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大豆中主要为转基因大豆。上年度我国大豆产量为1541万吨,同期进口量达到1041万吨,其中54万吨是从美国进口的;本年度我国已进口大豆572万吨。美国农业部3月份报告称,2001年美国播种的大豆中有63%为“生物技术”大豆,高于去年54%的水平。我国进口的阿根廷和…  相似文献   

15.
《吉林畜牧兽医》2013,(12):22-22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发布了《关于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强调严禁收购进口的玉米和大豆,“一旦发现疑似进口的玉米和大豆,暂缓收购,并请有关部门进行鉴别,跟踪来源,严防进口的玉米和大豆进入本次收储环节,违者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6.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8):64-64
国家粮油交易中心7月末公告显示,国家有关部门将通过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其中大豆50万t。消息人士透露,“国豆”起拍价3750元/t。这本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有企业在向记者确认已收到中储粮拍卖通知的同时无奈表示,“国豆”过于矜贵,即使以起拍价成交,企业仍难有利润可言。此外,业内人士亦有担忧,“国豆”最终的流向不排除是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17.
大豆,我国古代称为“菽”,它和三叶草、豌豆、苜蓿有亲缘关系。大豆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人工栽培的大豆。由于来源广泛,营养丰富,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压榨或有机溶剂浸提除去油脂后获得的大豆饼(粕),是畜禽饲料中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用做饲料时具有适口性好、代谢能高的特点。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大豆蛋白质、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有的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改善肉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从而显示出在动物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五项配套技术提升大豆“双高”经农业部有关专家认定,“三垄栽培”、“深窄密”、“大垄密”、“平作行间覆膜”、“原垄卡种”五项系统配套技术成为中国“大豆振兴计划”的突破性措施。据有关部门预测,在五项配套技术推广地区,高产高油大豆平均亩产增产6%,其中大豆“原垄卡种”每亩节约成本20—25元。“三垄”栽培技术具有增温、抗旱涝、蓄水保墒等特点,适应性广。技术要点是垄底深松、垄体分层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大豆市场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紧俏局面,市场争相抢购,各地市场所报价格“涨”声如潮。目前业内人士正密切关注着北半球中美两国大豆收获上市后的市场变化,对今后几个月国内大豆供给能否满足大豆压榨行业的需要,大豆价格是继续上升还是出现回落等问题都普遍关注。下面分别从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及预测。进口大豆:由于受政策和国际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近期进口大豆到岸数量明显减少,价格依然有一定小幅上涨空间。预计9月上旬到10月上旬,进口大豆的成本价格将维持在2300~2400…  相似文献   

20.
《中国畜牧业》2014,(24):9-9
“去年我国进口粮食8400万吨,进口量相当于黑龙江和辽宁两个省的产量,相当惊人。进口粮食里最主要的是大豆,去年大豆进口6383万吨,全球一年大豆产量两亿五千万吨,能用于国际贸易的大豆没有超过一亿吨,也就是说全球的大豆65%是中国买的。除了进口大豆拿回来榨油以外,我们去年还进口了922万吨的食用植物油,进口了450万吨的棉花,进口了455万吨的食糖,此外还进口了180多万吨的乳制品、55万吨的牛羊肉和58万吨的猪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