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成年鸡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条件和长期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本试验采用改进胶原酶二步原位灌流法分离高活性鸡原代肝细胞,并优化培养液,得到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初步条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活性肝细胞达94%,培养3 d细胞活性最强;贴壁培养时可见到肝细胞较为明显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位二步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5~18日龄的粤黄鸡苗,采用胶原酶原位二步灌流的方法分离肝细胞。对小鸡破坏大脑处死后,打开腹腔,先用PBS液对小鸡进行门静脉快速灌流,当肝脏呈现苍白略带黄色时改用Ⅳ型胶原酶溶液继续灌流,直至肝包膜与肝组织出现裂隙,即可分离出肝细胞。结果表明:用原位二步灌流法可得到大量活性高且分离较纯的鸡肝细胞。  相似文献   

3.
选用18日龄肉仔鸡作为试验动物,应用半原位酶消化法分离鸡肝细胞。在获取鸡肝细胞过程中,先用灌流液在原位对肝脏进行灌流,然后取下肝脏用Ⅳ型胶原酶对肝脏进行灌流消化,200目筛网、300 g离心5 min可获得大量的、纯度均一、活力较高的细胞。细胞经形态学动态观察、电镜观察内部结构及对脂类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证明肝细胞具有功能活性。本研究建立了鸡肝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鸡肝细胞脂类代谢的生物学过程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处理1~3 d,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3A1(CYP3A1)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存活率约为95%。低浓度(<1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后,肝细胞CYP3A1的表达随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高浓度(>10μmol/L)黄芩苷对细胞产生毒性,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黄芩苷药物代谢的研究,为探讨其他药物的代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改进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调整灌流液及灌流条件,梯度离心纯化肝细胞.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大鼠肝细胞产量、纯度、活力均较高.该方法为一高效实用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HCA对鸡胚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笔者选用终浓度为0、1、10和50μmol·L~(-1)的(—)-HCA处理鸡胚原代肝细胞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及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HCA处理可促进鸡胚原代肝细胞增殖,10μmol·L~(-1)(—)-HCA处理可极显著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0.01),并提高周期相关因子的mRNA转录。1~50μmol·L~(-1)(—)-HCA处理对鸡胚原代肝细胞线粒体形态、数量和膜电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HCA处理可显著升高原代鸡胚肝细胞线粒体中柠檬酸合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P0.05)。结果提示,(—)-HCA处理可通过调节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而促进鸡胚原代肝细胞的增殖,同时其可通过加速三羧酸循环进而增强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数量多及活力好的原代肝细胞,本试验分别采用原位二步法与半原位法分离鸡的肝细胞.应用MTT法比较了两种分离方法的细胞活力,应用电镜观察了分离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分别在体外培养的第1、3、5天和第7天检测肝细胞上清液的AST、ALT、ALB和GGT,以鉴定鸡原代肝细胞的生化功能.结果显示,采用半原位法分离的鸡肝细胞与原位二步法相比,细胞数量多、活力高、结构完整,可在体外持续培养7d并稳定地保持肝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怀孕大鼠的原代肝细胞,以Aroclor1254诱导肝细胞损伤,用不同剂量的槲皮素分别处理损伤的肝细胞2472h,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CYP450)的表达。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损伤的肝细胞后,肝细胞CYP1A1、CYP2B1及CYP2E1的表达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mg/L Aroclor1254是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肝细胞损伤的最适质量浓度,10μmol/L槲皮素是对损伤的怀孕大鼠肝细胞的最佳保护浓度。结果表明,槲皮素对损伤的怀孕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怀孕大鼠的原代肝细胞,以Aroclor1254诱导肝细胞损伤,用不同剂量的槲皮素分别处理损伤的肝细胞24~72h,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CYP450)的表达。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损伤的肝细胞后,肝细胞CYPIAl、CYP281及CYP2E1的表达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mg/LAroclor1254是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肝细胞损伤的最适质量浓度,10μmol/L槲皮素是对损伤的怀孕大鼠肝细胞的最佳保护浓度。结果表明,槲皮素对损伤的怀孕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猪肝细胞是猪圆环病毒的靶细胞,简单快速地提取猪原代肝细胞对于研究猪圆环病毒病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离体酶消化法,比较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Ⅱ型和Ⅳ型胶原酶混合物提取猪原代肝细胞的效果。结果显示,这4种酶消化法均能获得有功能的肝细胞,其中胶原酶混合物分离的肝细胞数量最多,胰蛋白酶法分离的肝细胞数量较少,Ⅱ型、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的肝细胞排列整齐、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6):115-118
采用半原位灌流法,对40~50日龄的海蓝公鸡进行肝细胞分离,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总数并计算肝细胞实时存活率,肝细胞以5×105m L的密度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3 m L。在CO2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不同培养阶段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力。结果显示每只鸡肝脏分离获得的细胞产量为(4.1±0.2)×108个,肝细胞实时存活率为(95±1)%,培养48 h至144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在低水平下保持稳定,细胞可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达7 d以上。显示该方法可用于分离培养成年鸡肝细胞,分离培养的鸡肝脏细胞可用于研究细胞代谢、基因表达和肝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鸡E.tenella的宿主细胞--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胶原酶Ⅰ法、嗜热菌蛋白酶法、嗜热菌蛋白酶+胶原酶Ⅰ法和中性蛋白酶Ⅰ+胶原酶Ⅺ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团块比例、总细胞产量和细胞团块产量,筛选出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最佳分离方法,并进行了纯化和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嗜热菌蛋白酶消化、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为最佳分离和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方法;分离纯化的细胞接种后分别于第3-5天、第10-11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可存活14 d以上;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鉴定为盲肠上皮细胞,所分离的细胞培养至第4、7、11天时上皮细胞比例分别为81.67%、84.33%和72.00%.用该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亚油酸与亚麻酸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试验共设8个处理,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为0∶0、10∶0、8∶2、6∶4、5∶5、4∶6、2∶8和0∶10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亚油酸与亚麻酸混合物的添加水平为发酵底物干物质的5 %,未添加脂肪酸组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组合均显著降低产气量和甲烷生成量(P<0 .05) ,且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效果增强。亚麻酸比例超过40 %时显著升高发酵液的pH(P<0 .05) ,所有处理对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均未产生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着亚麻酸比例的提高而升高,亚麻酸单独添加显著高于亚油酸单独添加(P<0 .05)。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丙酸比例显著提高。由本研究结果可知,不饱和脂肪酸降低甲烷的生成与不饱和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实验旨在研究TCF21基因在鸡前脂肪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功能。以鸡永生化前脂肪细胞系(ICP1)和体外分离培养的鸡原代前脂肪细胞为实验材料,首先利用qRT-PCR实验方法分析TCF21在ICP1细胞和鸡原代前脂肪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其次利用CCK-8比色法研究过表达和干扰TCF21基因对鸡前脂肪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数的影响,最后利用qRT-PCR实验方法分析细胞增殖过程中标志基因PCNA、cyclinD1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CF21基因在ICP1细胞和体外分离培养的鸡原代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过表达TCF21基因抑制鸡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且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cyclinD1和Ki67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干扰TCF21基因对鸡前脂肪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TCF21可能对鸡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PPARα基因对骡鸭肝细胞PPAR信号通路中脂质代谢基因的调控作用,试验以16日胚龄的骡鸭为材料,用Ⅳ型胶原酶法分离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经形态学观察、糖原染色和白蛋白(ALB)检测鉴定后用于后续试验;构建4对干扰PPARα基因的siRNA,分别转染骡鸭原代肝细胞,转染12 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转染48 h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质分泌情况,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qRT-PCR检测该siRNA干扰PPARα基因后PPAR信号通路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Ⅳ型胶原酶法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活性较好,ALB的分泌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糖原染色发现大量细胞存在双核和多核状态,干扰效率最高的PPARα-1344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质分泌量减少,原代肝细胞中LPL、FABP、FAS和ACBP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SCD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PO-A1、CYP7A1和CPT1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纯度好、活性高,PPARα基因可能促进脂肪在肝脏中沉积,与骡鸭的肥肝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围山微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纯化、培养、鉴定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技术分离纯化出云南大围山微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诱导分化等手段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RT-PCR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两步酶消化法适用于微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和获取,此法分离得到的微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卫星细胞特异的标志基因Pax7。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可融合成肌管。该试验方法对研究家禽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和骨骼肌生长、发育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具有一定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30∶70,添加底物干物质的量5%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对照组不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试验组亚油酸和亚麻酸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和100∶0,每组5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结果 ...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内毒素(LPS)和恩诺沙星(ENR)联合诱导鸡原代肝细胞损伤机制以及复方甘草酸单铵(CAG)的保护作用,采用改良二步灌流法分离鸡原代肝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且筛选出LPS联合ENR(LPS/ENR)致鸡肝细胞损伤的最佳剂量和CAG的保护浓度,收集细胞上清液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细胞凋亡率,RT-qPCR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Caspase-9、细胞色素-C(Cyt-C)、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ENR的最佳浓度为(30+80)μg/mL;与对照组相比,上清中ALT(P0.01)和AST(P0.01)极显著升高;流式细胞计数显示LPS/ENR处理后早期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在CAG处理组,早期细胞凋亡率成浓度依赖性降低;LPS/ENR组Caspase-3(P0.05)、Caspase-9(P0.01)、Cyt-1 C(P0.01)、Bax(P0.0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明显降低。结果表明:LPS/ENR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凋亡实现的,CAG能够预防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分离、培养高纯度原代小鼠肝实质细胞,并鉴定其纯度及生物活性,试验采用原位两步循环灌流法及多次低速差速离心法分离纯化肝实质细胞,促贴壁培养基原代培养,台盼蓝检测其存活率,PAS反应检测其糖原合成能力,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细胞中CK18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每只小鼠可获取约1.5×10^6个细胞,存活率>97%;镜下发现细胞在接种后6h开始贴壁,72h贴壁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胞体变大、不规则,细胞间相互靠拢呈岛状或条索状连接;肝细胞出现成片紫红色糖原颗粒,CK18在细胞中均匀分布;糖原反应联合CK18免疫荧光显示细胞纯度在90%以上。说明该试验所用方法分离出肝实质细胞数量和存活率高,促贴壁培养基培养的肝实质细胞纯度高,为细胞代谢、细胞毒性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人胎儿肝脏中分离、纯化肝干细胞并进行鉴定。采用改进Seglen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胎儿肝干细胞,计数并测定细胞活性,光镜、电镜对其形态进行观察,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CC)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所分离细胞活性率为90.80%±2.04%,细胞平均为(2.74±0.77)×107个/肝(n=10),光镜、电镜下观察其具有肝干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特点,ICC染色,AFP、CK19、CK8及CD34等呈阳性,原代培养可形成肝干细胞集落。研究结果为人胎儿肝干细胞的存在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