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从雨崩上村可达神山卡瓦格博和蓝绿色的冰湖,下村则可到神瀑。当地藏民相信,但凡被神瀑之水从头淋到脚,不仅能洗清罪孽,还能祛病防灾、延年益寿。
  村民们遵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轮流接待来到村子的游客。在他们看来,这里绝美的景致是大家共有的,所以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也应该共享。
  通往雨崩的路上安放有许多垃圾筐,并按照距离村子的远近写上了编号,成为独特的“路标”;而名为“泡面屋”的休息站,其墙面竟是用桶装泡面碗做成的,极富创意。
  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习俗,如兄弟共妻,子女们会把生父及其兄弟都当作父亲,不分亲疏,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2.
璀璨的钻石,给卡曼斯科带来了盛极一时的繁华与荣耀:非洲第一辆有轨电车开始在这里运行,南半球历史上的第一台X光机也开始在这里运作。
  卡曼斯科在经历短暂的繁华之后,又迅速走向衰落,20世纪50年代,随着最后一批德国移民撤离,卡曼斯科彻底成为一座“鬼镇”,慢慢被沙漠吞噬……
  那一座座建筑物,大都完好地伫立着,那气派的德式风格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显示着这里曾经是人声鼎沸的繁华小镇。  相似文献   

3.
垦丁有中国最独特的热带海岸林,这里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幸运的话,还可以在此见到神奇的“落鹰”景观。
  兰屿岛因盛产蝴蝶兰而闻名于世,岛上的达悟人被称为“飞鱼部落”,他们认为飞鱼是“天赐神鱼”,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飞鱼祭”。
  雨林中的绿岛监狱曾关押着众多政治犯和黑道人物,其严酷的封闭环境,令外人噤若寒蝉,称之为“台湾的恶魔岛”。  相似文献   

4.
希特勒曾亲自下令,让探险家海因里希?哈勒带领党卫军秘密前往西藏的“沙姆巴拉”--即冈仁波齐神山,他相信神山中隐藏着世界的轴心,可以让纳粹德国拥有不可一世的“不死军团”。
  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是一对颇具诡异色彩的“双生花”:藏民们认为,玛旁雍错的湖水是圣洁的,可以洗去恶习和罪孽;拉昂错在平面图上看着像一张剥开的人皮,代表了黑暗,会给人带来厄运。
  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色雄都会举行神圣的换经幡仪式,据说那些在神山下挂了一年的经幡皆可以消灾减难,人们会在经幡柱放倒后蜂拥而上,倾刻之间将经幡抢光,拿回家供奉起来。  相似文献   

5.
旅行者
  此刻的时光,是一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慢车
  落寞被穿越,荒凉被穿越,甚至
  无尚荣光的太行山大峡谷
  面对一株消瘦的红杉树充满柔情
  “此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真想多采撷啊,红豆散落在悬崖下
  隐约的一簇簇的红,灼热北国的这份相思
  此刻的岁月,是一辆随时可拎起来的单车
  遇到舍身忘死的爱
  我同样会奋不顾身
  而这灯红酒绿的城,我就不看了,
  这里一样也有羸弱和颤抖的心灵
  而这眼花缭乱的风景,我也不看了,
  浓妆艳抹的文明多么的粗鲁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苗王庙内的苗王身份一直是高悬千年的历史之谜。
  榕江的苗王庙堪称是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苗王庙。
  被称作“苗王”的“芦笙王”,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把24管的芦笙。  相似文献   

7.
楼兰,如同少女的名字,仅仅从名字上看,这里优美而令人向往。
  实际上,它仅仅是丝绸之路上一座历尽沧桑,最后凋零在罗布泊荒漠中的古城。
  从19世纪初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至今,楼兰被视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在公元3世纪后,这座曾盛极一时的丝路重镇就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保持着“谢幕”时的姿态,同时,消失了的楼兰古城留下了无数谜题,始终被岁月的面纱笼罩,答案未见分晓。古代的楼兰人建造了太阳墓地;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在罗布泊定居?他们是如何消失的?为什么留下了一座座葬在沙海中的船形棺木和谜一样的墓地?  相似文献   

8.
《畜牧市场》2000,(5):18-19
一、黄河、长江源区森林资源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它具有保持沙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防止水、旱、风、沙等灾害的作用,森林这于江河源区更是“生命之源”。因为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之地,这里生产的水量占长江、黄河总水量的一半和澜沧江的1/4,因而可称为我国的水塔之省。两江一河的水这所以源远流长,就完全依赖于源区天然林资源水源涵养,沙土保护,防风固沙等重要作用。但曾几何时,这片幽静的林区上空也响彻电锯声、斧子等砍伐声,一辆辆满载木头的卡车从这里开出,就这样长期年复一年、日…  相似文献   

9.
青海,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纬31°39′—39°11′,东经89°25′—103°04′),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高度在2500—50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境内地势高峻,山脉绵亘,河流纵横,自然风貌雄伟瑰丽,动植物资源丰富奇特。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汉、藏、回、土、蒙古等民族,自古以来一直经营着独具特色的高原畜牧业。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寒草场(占总面积的56.13%),有号称“高原之舟”的牦牛,有以生产“西宁毛”而著称的藏羊,有敏  相似文献   

10.
●在黄河两岸之间拉上钢索,用滑轮挂上可乘几个人的铁篮,就是一条过江索道。
  ●居住在这里的撒拉族人聪明、低调,讲信用,是“说话很算话”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触摸一条河流的最好办法大概是漂流。
  但现在正是水库蓄水的河流枯水期,我们选择了沿河而行,从上游的阿拉尔市出发,行程一千多公里,到达下游尉犁县的大西海子水库。
  同行的汤奇成先生已73岁,早在1958年,他就成为中国科学家中首批漂流塔河的几人之一。几年后,他出版了《新疆水文地理》一书。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塔里木河。汤老站在阿拉尔的塔河大桥上,凝望开阔的河道和平静的流水,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他的白发似乎闪烁着一条河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13.
这次珠江漂流考察,和我以往所有的户外探险都不同,我总觉得它就像灵魂深处的一束光,大幕拉起,灯光熄灭,这其中,我所有的发现都成为了我的拥有. 这份拥有,又带着一股沉闷的疼痛.它刺伤了我的某种幻想,迫使我撕开那些绚丽的纱帘,去直面事实,独立思考.2500公里的流光幻影里,有快乐、有悲伤、有愤怒、有害怕……  相似文献   

14.
当我决定进行珠江2500公里漂流的时候,并不知道迎接我的会是什么,但我认为,正因为这种未知,才更值得期待,因此,即便是在不太适合漂流的季节,我也依然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相似文献   

15.
从珠江源出发,漂流了21 天后,我进入了广西境内,随后沿着南盘江进入红水河段.一个人的漂流有些枯燥,也有点寂寥,但沿途遇到善良的渔民,总会给我带来最真实的感动.对沿途那些壮丽秀美的风景,我总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而对那些淳朴的渔民,我同样抱以真挚的尊敬. 这段流域的风景,如同一张展开的巨型水墨山水画,在烟雾缭绕间让人心旷神怡.坏天气仍然时不时会降临,但没有造成大麻烦.在天峨,一帮艇友赶来,陪着我漂了一段,一行人漂流在景色优美的江面上,说说笑笑,倒也轻松自在.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三江源地区8个地点的12个样地不同退化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草地退化与土壤草土比、物理粘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层的加深,草土比值逐渐减小;不同地区不同退化梯度的草土比值以0~10cm土层变化最大,草土比极值变化为1/28.07~1/5068.77;随着草地演替度的减小,草土比随之减小,草地退化程度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17.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构想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江河源区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24%,占全球土壤碳库的1.06%~1.20%左右,生态价值巨大.江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植被盖度下降了2.252%,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11.454%,土壤CO2年释放量仅下降了9.165%,表现了土壤从碳汇转化为碳源的趋势.而草地面积减少是使土壤从碳汇转化为碳源的主体因素.特别是过度放牧引起的高寒类型草地面积减少559.03 km2,致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了750 070万t,占14年来(1986-2000)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总量的39.03%,是使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主因.从维护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在江河源地区建立特色草地农业生态耦合系统,将江河源区分为4个功能区,即自然保护核心功能区、自然保护过渡区(狩猎采集保护区)、自然保护生态-生产功能区、常规居民区.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把这4个功能区与草地农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理论相衔接,构建2个层次的系统耦合,即江河源区内部4个功能区之间的系统耦合;江河源区与外区的系统耦合.通过2个层次的系统耦合,将实现江河源头的生态服务功能与下游受益地区的物质与能流的合理交换,以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草地畜牧业是江河源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方式,在系统回顾和总结江河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畜牧业对环境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游牧空间、畜群数量、畜群结构、草地的自我恢复能力,建立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对其生态环境演变作用的机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游牧和固定放牧2种模式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黄河不只是两个简单的汉字,也不仅仅代表一条河流,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孕育的民族,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