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汉平原小麦高产育种选择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偏相关及简单相关,研究了三个典型小麦丰产年区域试验中2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高产育种应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注重提高穗重。提高穗重应以增加穗粒数为主,增加穗粒数要注重多花多实性的选择,熟期与产量,穗数间无必然联系,熟期与穗粒数成正相关,与千粒重成负相关,选择早熟大粒品种较易,选择早熟多粒品种较难,穗长与穗粒数相关不显,江汉平原麦区选育每  相似文献   

2.
以2019-2020年国家冬麦区黄淮北片水地组区试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包括对照在内的14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期为黄淮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小麦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生育期>基本苗>株高>667 m~2穗数>成穗率>千粒重>容重>穗粒数。在山东小麦育种中应注重对生育期、基本苗、株高及667 m~2穗数这几个重要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超级小麦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现状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同品种类型和高产群体结构。从黄淮平原冬麦区来看,选育9000kg/hm2以上的超级小麦,多穗型品种较大穗型品种容易获得成功。可以通过改变株型、叶型来控制群体叶面积指数的过度发展,提高穗叶比、粒叶比来达到增穗增粒之目的。大群体"小叶株型"可能是超级小麦育种的一种模式。大穗型品种在产量上的突破,要打破分蘖力强、成穗率低、穗数少的阈值。并就育种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不同穗型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和探讨及其有关性状的研究,找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证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并提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并对今后黄淮北片麦区小麦高产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小麦新品种宛麦18选育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阳盆地小麦育种工作在保持抗倒、稳产、多蘖、多穗等基本特点的同时,应主攻高产和优质。由此在以后的育种工作当中应当广泛搜集种质资源,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抗逆能力,增加穗粒数,实现抗病性与丰产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试论超高产小麦选育的思路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目前高产小麦育种现状的分析,结合黄淮麦区西部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提出产量再上新台阶,要以资源创新为基础,协调提高产量三因素的量值为思路,利用矮败小麦育种工具和常规超亲育种方法,通过改良小麦株型结构,增强后代选择压力,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达到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并举提高,突出穗粒数,实现产量突破。  相似文献   

7.
聊麦18、聊麦19的选育与超级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超级小麦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其技术路线的实施,选育出了大穗型品种聊麦18、中穗型品种聊麦19。育种经验证明,正确选用创新亲本及骨干亲本对杂种世代突出重点、定向选择是育种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淮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表明,近期育出小麦品种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更加接近,之间的换算系数应以0.95为宜;经对新育出的品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穗数(r=0.3389)>穗粒数(r=-0.3346)>千粒重(r=0.325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数,以穗数与之最大为0.6052,其次是千粒重为0.5198,最小的是穗粒数为0.1988;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数,又一次说明了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负相关性。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黄淮麦区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数,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人工合成小麦育种优势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是拓宽现代小麦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桥梁资源,如何对其高效利用是一个难点。明确人工合成小麦在育种方面的优势及其遗传基础是其育种利用能否成功的关键。[方法]利用P1、P2和RIL群体联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人工合成小麦‘圆网/节18’与西南麦区育种中间材料‘10单568’构建的RIL群体及其亲本的条锈病成株抗性以及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条锈病成株抗性受4对加性基因控制,其抗性位点都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其中第1对和第2对基因的加性效应最大;穗粒数由2对基因控制,其中有1对增加穗粒数基因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其加性效应为3.37;有效分蘖数由4对主基因控制,有3对基因的增效位点来自人工合成小麦,第1对基因加性效应达到1.1;4对控制千粒质量的基因中,只有1对效应最小的基因增效位点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在控制株高、穗长和小穗数的基因中,人工合成小麦不含任何增效位点。[结论]人工合成小麦‘圆网/节18’在育种方面的遗传优势主要表现在提高条锈病成株抗性、增加穗粒数以及有效分蘖数,并且受具有较大加性效应的多个主基因控制,为育种工作者制定育种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群体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利用矮败小麦构建的45个小麦亚群为试材,分析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区产量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蘖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具有较大的遗传力(23.1%~27.0%);通过对这5个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系数联合分析,发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对小麦产量的选择效率较高。因此,在山西省中部地区的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小麦麦瘟病,由梨孢菌小麦专化型(Magnaporthe oryzae, sp. Triticum, MoT) 侵染所致,最早于1985年在巴西发现,随后传播到其他南美国家。2016与2017年,麦瘟病登陆亚洲,相继在孟加拉国和印度暴发,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小麦生产形成了潜在威胁。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麦瘟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小麦麦瘟病病原菌、侵染过程、流行因素和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小麦麦瘟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组研究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水稻来源的稻瘟病菌株(MoO)可侵染小麦引起典型麦瘟症状。笔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麦瘟病发生的报道,但部分地区存在麦瘟病的发病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麦瘟病有暴发的可能,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加快麦瘟病发病机理及小麦抗性基因发掘的研究,以提升我国麦瘟病的研究水平,并为预防麦瘟病的发生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聊麦18号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的特点,探讨了超级小麦选育中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创新、资源合理组配、杂交后代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桃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桃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桃麦间作条件下,距离桃树较近的冠下区、甚至近冠区小麦幼穗分化延迟,分蘖少,成穗率低,籽粒的灌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小麦极显著的减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冠下区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中,穗数较低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 ,小麦秸秆还田可显著促进小麦、花生生长发育 ,提高土壤肥力 ;上年度进行小麦秸秆还田 ,下年度小麦增产 6 .4% ,花生增产 9.2 % ;连续两年进行小麦秸秆还田后 ,花生增产 1 4 .2 % ,土壤有机质提高 0 .0 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矮败小麦与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矮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亚远缘杂交的方法,以多生态环境为选择条件,优质、高产、多抗型和广适性为选择目标,将中间偃麦草的优异抗病基因导入具有丰产性遗传基础的矮败小麦中.育成了强力优质小麦-晋春14号,特异性矮秆小麦晋偃301-11,高产与抗倒性材料91096-1-14-4.  相似文献   

16.
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间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相比较,糯小麦的子粒硬度、容重、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出粉率等品质性状平均值均低于普通小麦,但糯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高于普通小麦。对3个供试的糯小麦比较分析,硬度、沉降值、稳定时间等品质性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电聚焦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微核技术,分析检测了三种激光对小麦L_1代的诱变效应,电冰分析表明:激光确有提高酯酶活性的作用,表现在酯酶带增加、电泳扫描图上反映出峰面扩大且色泽加深;在形态上植株生长健壮;在花粉母细胞分裂间划,微核率比对照增加0.13~1.99%,研究结果还表明,激光能诱发小麦L_1和L_2代性状的变异,对经激光处理后的L_1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使L_2的部份经济性状产生了变异,如出现的高秆突变率>矮秆突变率,以15 W的CO_2激光处理2分钟的诱变效果最好,我们利用CO_2激光辐射处理小麦干种子,选育出了浙娄3号和浙麦4号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快灭灵40DF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快灭灵40DF是美国FMC公司研制的新型禾谷类作物田除草剂。在小麦4 ̄6叶期,喷施快灭灵40DF22.5g/hm^2对麦田新的优质阔叶草种具有较好的防效,对大巢菜和繁缕的防效为80% ̄85%,但是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CHA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并选配强优势组合,经过连续多年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筛选出化学杀雄剂Se2053,可获得相对不育率100%,异交结实率超过80%,杂种纯度达到99.4%的理想效果,它具有喷药有效时间长、杀雄彻底等特点。但不同小麦品种对化学杀雄剂的敏感度有差别,因此施药剂量必须因品种而异,施药时期以雌雄蕊分化早期为宜。在四川生产条件下父本母本行比以2:5最佳。选配出强优势组合C4等,在省杂交小麦区试中名列第一名,平均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15%以上。杂种小麦栽培试验表明,播种量从常规的每公顷用种150kg降至每公顷用种60kg,辅以足量的底肥和科学的管理,产量可达到6276.0kg/hm^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基于根域限制的葡萄小麦套种模式对小麦小气候环境及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葡萄对小麦冠层温湿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小麦冠层整体遮阴程度仅为20%,且根域限制种植不影响小麦的水肥资源。套种葡萄对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影响较低,在小麦区域边缘处每靠近葡萄10 cm,CO_2光合速率下降约0.26μmol/m~2/s,且套种葡萄不会影响小麦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与对照相比,套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15%,净收入提高8.4倍。因此,基于根域限制的葡萄小麦套种是一种对小麦影响较弱,提升经济效益能力极强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