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对多种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显著毒性效果,如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损害脏器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等。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的问题,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霉菌生长及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际上,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损害具有差异性,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适当物质(如蒙脱石和酶制剂等)可有效抑制霉菌毒素活性,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作者详细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合理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毒害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是饲料中危害较大的6种毒素。近年来呕吐毒素、烟曲霉素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种毒素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这些毒素的损害具有普遍性、蓄积性、协同性和隐蔽性。主要损害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造成呕吐及严重的免疫抑制反应,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在食品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给食品行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文章对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造成畜禽免疫的损伤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养殖生产提供更有效控制霉菌毒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畸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毒素、麦角毒素等,对畜禽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经常存在多种霉菌毒素,而且这些霉菌毒素之间存在着协同和叠加的毒性,导致其对动物的危害加重,但又常被人忽视。为了防止霉菌毒素的产生及消除或缓解多种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文章从多种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霉变的防控,以及利用微生物和酶制剂进行霉菌毒素的脱毒和解毒等方面进行论述,为饲料安全及畜禽健康养殖服务。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彦飞 《猪业科学》2017,34(1):138-139
<正>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即发霉的真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霉菌毒素是被霉菌污染的谷物或饲料中,某些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以通过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皮肤组织、繁殖系统、免疫系统等。霉菌普遍存在于谷物等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在谷物田间生长、收获、饲料加工、仓储及运输过程中皆可产生。猪是对霉菌毒素最敏感的畜禽之一。猪群  相似文献   

6.
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粮后,会对其身体机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每年因饲料及其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对霉菌毒素对畜禽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褚曲霉毒素等。霉菌的产生使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赖氨酸和精氨酸水平降低,脂肪迅速变质,使饲料代谢能下降,严重损害动物的健康并降低生产性能,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降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综述了1992—2007年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危害我国饲料安全、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主要霉菌毒素以及控制策略.得出如下结论: (1)由于霉菌的生长受温度和湿度影响.不同霉菌毒素的发生概率和污染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中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镰刀属霉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属田间型毒素)。过去我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而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较高。而镰刀菌属毒素的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则比较低。 (2)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这将加剧毒素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霉菌毒素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机能抑制.导致动物患病甚至死亡.并能通过动物的肉、蛋、奶、内脏进入人类的食品链中,危害人类的健康。 (3)由于加工过程中霉菌毒素的浓缩效应,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 (4)与单一能量和蛋白饲料原料相比,配合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测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 (5)由于我国饲料原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3种镰刀菌属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为田间型毒素.因此预防霉菌毒索对动物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在采购环节控制原料质量和饲料生产中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1霉菌毒素的产生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人类已经发现了数百种,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污染饲料谷物的主要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菌素、蛇性毒素(DAS)、HT2-毒素和T-2毒素。霉菌毒素是怎么产生的?霉菌毒素可在农作物大田收获时形成,高温和干旱环  相似文献   

10.
霉菌毒素可影响细胞DNA、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产生氧化应激状态,从而对细胞造成DNA损伤和氧化损伤。低浓度的霉菌毒素可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损害动物的脏器,高浓度可直接导致动物死亡。不同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损伤不同,在动物饲养时添加适当物质可以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因此本文详细描述了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且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霉菌毒素的降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畜禽饲料原料及其成品中,是霉菌在谷物等饲料中生长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该产物对畜禽有较强的毒性,低浓度的霉菌毒素也会抑制畜禽正常生长,严重者可引起畜禽中毒甚至死亡。霉菌毒素的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  相似文献   

12.
10霉菌毒素?高枕无忧!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可导致人畜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症. 这些化合物的毒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毒素吸收量、接触的时间长短、畜禽品种及其年龄. 饲料在田间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当外界条件适宜真菌生长时,要避免霉菌毒素的产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应用有效的预防策略,霉菌毒素的污染肯定可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者真菌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存在,如不加以重视,必将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下面笔者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同行们在养殖生产中参考。1霉菌毒素污染现状目前所有饲料及原料均存在不同污染,农作物如玉米、谷物、小麦在较高的温度或不适宜贮存条件下均产生霉菌,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对动物和人类有很大毒性的次级代谢物。霉菌毒素种类繁多,常见有黄曲霉素、玉米赤霉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内饲料与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很普遍,霉菌毒素风险防控逐渐得到重视。但尚有部分企业重视度不够,对霉菌毒素的认识不明晰,甚至出现失误,导致养殖收益减损。每年饲料霉菌毒素的流行规律都有所变动,不同批次间原料霉菌毒素的污染差别也很大。通过对各种类别、较大数量样品的检测,我们总结出霉菌毒素污染的大致规律:一般来说,当前猪禽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奶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也是污染较严重的毒素。从原料角度来说,玉米的主要污染毒素是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5.
饲料霉变将产生霉菌毒素,霉变饲料若不作任何处理就饲喂动物后,霉菌毒素在动物体内可能转化为具有更大毒性的物质,引起畜禽生长速度及产品质量下降,更为严重的还会在畜禽体内蓄积和残留,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加强饲料中毒素的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对保证饲料质量,保护人与动物的健康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高毒性,是全球畜禽饲料和人类食品安全的威胁因素,很容易通过农作物和饲料原料进入动物食物链,从而造成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种类、污染情况、对动物的危害及霉变饲料脱毒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蒙脱石及其改性产品控制霉菌毒素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加重了饲料及其原料霉菌的污染。霉菌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物即霉菌毒素。一直以来,人们对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焦点集中在有强致癌作用的黄曲霉毒素,然而近几年来其他霉菌毒素,如单端孢霉烯类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日益加重,随之引起的动物中毒问题也大大增加。动物疾病的爆发,免疫功能的低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Mycotoxins)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既可在田间生长时产生(田间毒素,如镰刀菌毒素)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毒素(仓储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谷物和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作物品种、作物的易感性、霉菌的种类、昆虫或化学物质的破坏、收获时是否用杀虫剂处理、贮存条件以及其他任何后续的操作过程。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常发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导致肿瘤和癌症的发生(主要为肝癌和肾癌),雌激素紊乱综合征,抑制免疫功能,动物性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除急慢性毒性影响外,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不仅损害作物,对各种水平的饲料和食物生产都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健康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疾病和死亡。目前,自然界存在400多种已知的霉菌毒素,共分为6大类: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和麦角生物碱。原料中霉菌毒素源自作物田间及仓贮中,并不断积累,由于此环节时间长、流通环节多,所以相同产区原料在不同地域应用时霉菌毒素的差异都很大。在饲料加工与应用环节,霉菌的滋生也会加重霉菌毒素污染风险。从百奥明公司近几年的霉菌毒素检测和国内科研院所的研究报告来看,当前,国内猪料中主要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为人们所熟知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主要出现在奶牛和鸭子方面,在养猪生产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也存在,其风险程度低于前面的3种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20.
赵华 《中国饲料》2021,1(13):12-17
在当前规模化养殖背景下,家禽饲料及其原料霉变是影响家禽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家禽通过食源途径长时间或大剂量地摄入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后会引起机体多系统的毒性效应,如降低生产与生长性能,损伤肝肾等代谢器官,破坏机体免疫机能等。其诱发毒性作用的机制主要涉及促使氧化还原系统失衡,触发炎性反应,影响细胞死亡或自噬等。可以采取干预家禽霉菌毒素中毒诱发的损伤,抑制霉菌繁殖或产毒,合理脱毒等综合措施防控家禽霉菌毒素中毒。本文就霉菌毒素对家禽的毒性作用与机制及其防控措施等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家禽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霉菌毒素|家禽|氧化应激|免疫功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