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0月8日—11月8日进行绿尾虹雉饲养试验。试验选择8只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4♂(雄)及4♀(雌)],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及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及1♀)。对照组日粮为绿尾虹雉饲养场饲料(玉米+颗粒料),试验组日粮为参照我国雉鸡(环颈雉)种雉休产期营养需要标准配制的全价饲料。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白细胞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葡萄糖、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的生理生化指标。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血液白细胞数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绿尾虹雉的求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属珍稀雉类,仅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部分狭窄地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之中。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自1955年开始饲养绿尾虹雉,1972年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1975年孵出雏鸟,并于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我们从1983年起,在郑作新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承担了“笼养雉类生物学研究”项目,对多种雉类的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就其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5.
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属雉科,英名为Himalayan Monal pheasant或Impeian Monal。体长约700毫米。本种主要特征是:雄鸟的尾纯棕色;冠羽特长,呈金属绿色,羽干裸出而具匙状羽端。雌鸟头具羽冠;下背皮黄色而具黑斑;下体具粗纹。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寒雉类──绿尾虹雉,经过8年的研究在低海拔属于暖温带气候的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成活的技术、条件、方法和饲料等。结果表明:第一年饲养成活率为77%、第二年为76%、第三年为70%、第四年以后为100%。  相似文献   

7.
笼养绿尾虹雉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玉静  陈辉 《野生动物》1999,20(6):12-13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ihuysii)属鸡形目、雉科、虹雉属,为中国特产,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迭部、舟曲、文县,四川青川、北川、绵竹、安县、平武、宝兴、洪雅、大邑、康定、丹巴、泸定、若尔盖、松潘、墨水、小金、南坪、文川、金川、理县、茂汶、峨嵋、九龙、西藏芒康、察隅。栖息于海拔3300~4400m的灌丛、草甸及裸岩处,取食植物根茎、叶、花及昆虫,嗜食  相似文献   

8.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国科学院: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10%以上,其中大熊猫、金丝猴、台湾猴、羚牛、白唇鹿、黑麂、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褐马鸡、雉鹑、黑颈鹤等100多种是闻名世界的我国特产珍贵稀有野生动物。此外,还有丹顶鹤、白鹤、朱鹮、黑鹳、天鹅、黄腹角雉、绿尾虹雉、白冠长尾雉、多种长臂猴、叶猴、毛冠鹿、雪豹、野骆驼等珍稀濒危种类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这项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保护及合理利用这项资源,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开展  相似文献   

9.
1996年《野生动物》杂志总目录遗鸥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白力军王克为等W2)19绿尾虹雉育雏研究程彩云李金录刘凤玲91(3)19褐马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谭玉洁张文元张春颖91(3)22黄腹角雉在部U也区人工繁殖的初步探讨海占春回云萍韩树范91(日历圈养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育数据,其中主要数据与Logistic方程拟合(1—120日龄6只雏鸟的平均值)相关显著,以及1岁龄、2岁龄生长发育的数据与成鸟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11.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属雉科,英名为 Black-necked Bar-tailed pheasant 又叫地花鸡。体长雄鸟为960毫米,雌鸟约500毫米。本种主要特征是雄鸟冠羽橄榄褐色;上背栗色,下背和腰杂以黑白横斑;颈侧铜蓝色;腹和两胁均栗色。雌鸟的喉和前颈均非黑色或棕黄色;体羽一般为黄褐色以至棕褐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从上海动物园棕尾虹雉(Lophophorusimpejanus)体上所采集的鸟虱,经鉴定后,该虫神为头角亚目(Amblycera)短角鸟虱科(Menoponidae)短角鸟虱属(Menopon)一新种,文内对其所具有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图。  相似文献   

13.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中国特有的珍稀雉类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砍伐森林、烧山垦植和农业侵占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造成栖息地的破坏、丧失和片断化,使白颈长尾雉面临着严重的栖息地片段化和生境丧失的威胁。为了保护白颈长尾雉这个中国特有珍稀物种,本文从栖息地、活动区、空间生态学、食性和繁殖学等领域对白颈长尾雉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其致危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建议,以期为白颈长尾雉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禽》2005,27(4):52-52
由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江西省野生动植物研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日前经过对江西省宜丰县的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山鸡”——野生白颈长尾雉进行长达两年的跟踪考察后确认,这里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大白颈长尾雉种群分布地区,存活有1000多只野生白颈长尾雉。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著名鸟类专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平教授告诉记者,野生白颈长尾雉又俗称“野山鸡”,  相似文献   

15.
李晓民 《野生动物》2004,25(1):23-24
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别 名 雉鸡、野鸡、七彩山鸡 分类地位 鸡形目 雉科 利用性质 无限制 环颈雉体长为78厘米(雄),62厘米(雌)。嘴灰色,跗跖污灰;雄鸟夏羽头侧裸部朱红;枕侧有一对闪绿辉羽簇;颈绿有白环;长尾具黑、栗横斑;肩和翼覆羽羽缘锈红;胸橙棕闪金辉;腹黑;跗跖后缘有距。雌鸟上背锈红,余上体(含尾、翼)灰棕杂褐斑;下体棕黄。食嫩叶、芽、浆果、谷类、豆类、昆虫等。  相似文献   

16.
皖南的白颈长尾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是一种珍稀的雉类。体形似雉,尾羽甚长,羽衣华丽,颈项具一白色羽圈,故称白颈长尾雉,为我国特产雉类,已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此鸟数量稀少,分布范围较狭小,由于长期盲目猎捕,  相似文献   

17.
四川血雉     
正四川血雉(Ithaginis cruentus),俗名血鸡、松花鸡等,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血雉属的鸟类。四川血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易危级。四川血雉的额、眼先、眉纹和颊呈黑色,除眼先外或多或少沾有绯红色。头顶上灰色,羽轴灰白色,部分羽毛向后延长成冠羽;头后两侧黑褐色;耳羽亦为黑褐色,具白色羽轴纹,并向后延伸与头顶延伸羽毛共同组成羽冠;颈淡土灰色,具有宽的白色羽干纹;背至尾上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18周龄日本绿雉和美国七彩雉鸡进行体尺、屠宰性能的测定,并对体尺和屠宰性能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绿雉在体斜长、胸宽、胸深指标上优于七彩雉鸡,除屠宰率、胸肌重美国七彩雉鸡高于日本绿雉外,其余屠宰性能指标日本绿雉均优于美国七彩雉鸡。日本绿雉和美国七彩雉鸡在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以325.00~450.00 g的成年笼养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对笼养白颈长尾雉(15♂,17♀)的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颈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颈长尾雉疾病诊断、治疗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红腹锦鸡(Chrysolophzu pictus)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额、头顶金黄色,并延伸成丝状羽冠披覆于后颈上;脸、颏及喉锈红色;后颈围以橙棕色扇状羽,各羽具一细绒黑色横斑和细缘,形成披肩状、覆盖于肩胛部;上背浓绿,羽缘绒黑;下背、腰及较短的尾上覆羽金黄色;腰以上的两侧,羽端转为深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