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根据2011年5-11月舟山沿岸小型建网及定置张网的渔获物数据,结合2种作业渔具结构原理,分析其对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幼鱼资源的损害程度。结果表明,张网网目尺寸较小,对幼鱼资源的损害程度较大,小型建网渔具结构设计较合理,对资源更具友好性。建议相关部门对2种渔具科学化管理,正确引导,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5,(7):60-63
<正>禁用渔具是指因对渔业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破坏性较大,而禁止使用的渔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相关规定,农业部已经制定了我国海洋禁用渔具目录,内陆地区的禁用渔具种类,由各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目前,北京市常见的对渔业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破坏性较大的渔具主要有张网、拖网、河湖延绳钓(包括空钩延绳钓)、地笼、迷魂阵、鱼晾与鱼叉,共7种。其中,地笼、迷魂阵较为多见,其余5种主要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水域使用,如鱼叉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归纳南海各渔业区的渔业资源特点及国内渔业管理现状,提出了当前南海渔业资源及其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南海为我国渔业资源最富饶的海域之一,然而南海北部渔业区重要经济种类正面临资源开发过度的严峻形势。南海外海开发潜力巨大,但迫切需要及时丰富和优化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和手段。有关南海目前的渔业管理现状,休渔制度的实行使得开捕后的多种主要经济物种资源有所恢复,但效果有限,仍需未来更多的研究和调查数据来论证休渔制度的效果。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及海洋酸化、资源评估手段较为单一和落后等问题,为南海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养护带来巨大挑战。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措施,开展持续的资源调查以及引入合适的资源评估手段,对实现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网是一种沿海和内陆水域的重要渔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选择性差和对资源的破坏性,对张网性能的评价尤为重要。运用模糊层次方法,在渔业专家问卷数据的基础上,按照隶属度原则确定张网作业性能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以及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对指标权重进行了调整,确保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模型,运用实例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今后的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1 研制机织架子网的目的 架子网在我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主捕毛虾、兼捕小杂鱼的定置张网类渔具。仅我国渤海就有13万件,从事该项生产的渔船几千艘,最高年产10.5万吨。传统架子网网目较小,且能捕上大量经济稚幼鱼,同时,一直沿用手工织网,化费大量劳力和工时,制作周期长、网价高,不适应近海张网渔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渔民希望有新的网具取而代之,不少水产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古以来 ,渔业活动一直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为从事捕鱼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就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在 1 9世纪中叶以前 ,人们认为渔业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1 ] ,这是因为当时人口的压力不大以及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有限 ,没有超过渔业资源的自然增长率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干扰程度也很有限 ,作业海域局限在沿海水域 ,捕捞工具主要为被动性渔具 ,如剌网、钓钩、笼壶和张网等渔具 ,小型的拖网渔船也只能在近岸水域作业[2 ] 。但是从 1 9世纪后半期起 ,由于动力在拖网渔船上的应用 ,渔船实现机械化 ,新…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 ,渔业活动一直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为从事捕鱼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就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在 1 9世纪中叶以前 ,人们认为渔业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1 ] ,这是因为当时人口的压力不大以及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有限 ,没有超过渔业资源的自然增长率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干扰程度也很有限 ,作业海域局限在沿海水域 ,捕捞工具主要为被动性渔具 ,如剌网、钓钩、笼壶和张网等渔具 ,小型的拖网渔船也只能在近岸水域作业[2 ] 。但是从 1 9世纪后半期起 ,由于动力在拖网渔船上的应用 ,渔船实现机械化 ,新…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2009年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29°30′~31°00′N、122°00′~123°00′E)进行监测所获得的资料,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鱼类的季节变化、时空分布和重要经济种类生物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第一、二、三季度共有优势种8种,第四季度优势种7种。将调查的10个作业点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黄大洋、嵊泗区共出现优势种6种;普陀区和岱衢洋共有优势种5种;杭州湾有优势种3种。对黄龙点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测定和分析得出,本次调查主要经济鱼类带鱼、小黄鱼、银鲳等平均体重较历史上有较大变动,群体组成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9.
浙江北部沿岸海域的虾类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虾类中有些种类是近海张网的主要捕捞对象。通过长期张网渔获物调查,可以了解它们的资源变动情况。关于海洋虾类的研究,五十年代末董聿茂、刘瑞玉等对虾类的分类和区系进行调查研究,七十年代后期我院的林锦宗、八十年代初周松亭等及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地区水产研究所的有关同志先后对东海和浙江北部沿海的虾类资源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1-2015年南海海域灯光罩网渔船捕获的鸢乌贼样品,利用Fisat II软件对南海鸢乌贼群体的生长死亡系数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南海没有大型群鸢乌贼个体,且雌性个体(12.05cm)比雄性个体(10.91cm)大;南海北部和南部的鸢乌贼均呈正异速生长,胴长和体质量关系b值分别为3.470~3.605和3.379~3.773;生长参数K反映了南海北部更适合于雄性鸢乌贼生长;南海南部海域鸢乌贼雌性(1.84)和雄性(1.76)总死亡系数相差不大,开发较为均衡;南海北部海域鸢乌贼雌性(0.60)总死亡系数远小于雄性(4.83),显示该海域鸢乌贼未能充分开发。从渔业资源开发的角度,渔业政策偏向于开发南海南部鸢乌贼资源,使得北部鸢乌贼资源未能充分开发,不利于南海鸢乌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相似文献   

12.
灯光罩网是近年在南海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渔具,沉降性能及网具作业时所具有的形状是影响灯光罩 网渔获效率的重要因素,总结了下纲载荷网衣材料缩结系数及海流各因素对渔具沉降性能的影响,目脚水动力特 性与水动力系数研究和网渔具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了延绳钓网片及围网近年在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方 法与成果针对灯光罩网特点提出利用弗里德曼CN90 公式和松田皎建立的C0公式,以及田内公式中任意冲角平面网 片阻力系数,借助曲面积分的方法建立灯光罩网阻力计算公式。数值模拟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求解时间步长建议尝试 网格矩阵及分散算法进行各质量点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13.
对1998~2005年东海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数量分布及其捕捞规模进行调研,研究认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为日本鲐、澳洲鲐、竹筴鱼和蓝圆鲹等,且尚有一定的资源量。东海区的灯光围网近年来规模发展迅速,对上述鲐鲹鱼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可持续利用资源角度出发,对其应实施规范管理,其措施为:(1)确定大型机轮围网、机帆船灯光围网的规模数量、渔船吨位、马力、网具规格等;(2)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3)成立全国灯光围网协会,配合农业部渔业局对灯光围网制订有关措施,进行专项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值模拟的单锚张纲张网水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开展单锚张纲张网渔具结构优化、渔获性能评价研究,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水动力特性和形状进行模拟。根据田内准则将中国东海近海渔业生产中常用的单锚张纲张网(230 m×180 m)按大尺度比为25和小尺度比为3.95缩小,然后使用集中质量法对模型张网进行离散化处理,并对网目进行群化。建立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单锚张纲张网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网具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时间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当流速较小时,网口水平和垂直扩张较好,随着流速的增加,网口两侧网衣垂直扩张逐渐减小,上、下纲中部高度未见明显减小,但后坠程度逐渐增大,网具纵向拉伸逐渐增大,网口的宽度明显减小,而网口高度略有下降;网具各部分网衣的缩结系数从网身到网囊逐渐减小,且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网具的总阻力(F)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流速(v)呈F=480.1×v1.722的关系;网具上纲和下纲两端结附网线张力载荷较为集中,且随着流速的增加,集中载荷分布趋势愈加明显。研究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网具的总体扩张和阻力,掌握张网网具各部分网衣和纲索的张力载荷分布,以及随流速的变化情况,分析网具的受力均匀性和结构合理性,了解各部分网衣的横向扩张情况,这对于分析网具整体选择性、滤水性和渔具的导鱼性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阐述了我国远洋渔业中几种主要渔业的渔具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远洋渔业渔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4年舟山市1-8月份帆张网作业捕捞产量占捕捞总产量的40.35%,帆张网作业仍然是目前东海区海洋捕捞的主要生产作业方式之一。依据2014年秋季帆张网渔船渔获物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渔获物种类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本次调查帆张网渔获物共30种,其中鱼类18种,虾类7种,蟹类5种,其中带鱼、小黄鱼、银鲳、虾蟹类分别占捕捞总产量的47.83%、24.78%、2.42%、19.44%,其他鱼类品种较多,总共占5.53%,在随机抽取的4 409个样品中,鱼类质量占总质量的91.12%,虾类占1.37%,蟹类占7.52%。经过计算分析,调查海域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但是从带鱼和小黄鱼幼鱼所占比例来看,帆张网作业对幼鱼资源仍有较为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压减捕捞渔船总体规模,在结构上重点压减小型渔船,适当保留大型渔船规模,同时应进一步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减小型渔船拖网、刺网作业,积极发展钓捕,适当发展围网和深水拖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舟山浪岗山附近接连发生多起重大人员伤亡和失踪事故,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我们对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成因与对策进行探索研究。本文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围绕船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各要素中与事故相关因素的归纳和分析,探索消除这种危险和危害的可行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或减少该水域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