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CBN刀具磨损形态与磨损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CBN刀具切削灰铸铁和淬硬45号钢时的刀具磨损形态进行了观察,其磨损形态主要表现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边界沟槽磨损和破损。对PCBN刀具的磨损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湿式切削PCBN刀具容易产生热裂纹,裂纹扩展导致刀具急剧磨损,甚至破损;PCBN刀具干式条件下切削铸铁,随切削速度提高,刀具磨损减少,刀具寿命提高,切削力随PCBN刀具磨损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的性能及其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已在切削加工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切削性能,尤其是超硬特性被使用者所熟悉。为此,介绍了PCBN刀具的物理性能、切削性能以及常见的刀具结构形式;从刀具的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使用条件、加工实例等几方面,论述了PCBN刀具的使用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PCBN刀具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PolycrystallineCubicBoronNitride)是立方氮化硼(CBN,CubicBoronNitride)颗粒加结合剂在高温高压下烧结而成的非天然的物质,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和耐磨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是理想的切削铁系金属的刀具材料。根据结合剂种类的不同及CBN含量的不同,PCBN刀具的切削性能也有所不同。为此,介绍了PCBN刀具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切削性能,阐述了PCBN刀具在不同切削领域应用的特点,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PCBN刀具切削淬硬钢时倒棱参数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切削淬硬钢GCr15时,倒棱刃口几何参数(倒棱宽度和倒棱角度)变化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和锯齿形切屑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倒棱宽度的增大,主切削力、径向力和切削温度逐渐增大,但倒棱宽度对切屑锯齿化程度影响并不明显;随着倒棱角度的增大,主切削力、径向力和切削温度随之增大,径向力增加尤为显著,倒棱角为20°时,切屑锯齿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5.
姜河  孙杰  郑贤  黄渝  杨望 《农机化研究》2024,(9):132-137
针对粉垄刀具作业功耗和切削阻力大及耕后表层土块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无叶(螺旋叶片)刀具,采用SPH法建立3种线型新无叶刀具作业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作业性能对比分析,优选一种线型新刀具,并与原刀具进行对比,且对优选新型无叶刀具作业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粉垄刀具相比,新刀具功耗减少了8.4%,表层土壤破碎度减小了43.3%;新刀具作业后土壤表层破碎度较高,主要是由于新刀具耙齿切出细长条的土块后,土块可受到上层外部刀片和相邻刀具的上层外部刀片交错切削;刀具的切削阻力受外部刀片数量和分布、耙齿的宽度及底刀的结构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粉垄刀具减阻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切削加工时刀具——切屑的接触模型,对刀具在切削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坑槽型刀具的断屑特性。研究了微织构刀具的二次切削,以坑槽型刀具为研究对象,分析切屑与微织构刀具接触的阶段,研究坑槽型刀具的断屑机理,并将刀屑的接触和分离分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椭圆状微织构自润滑车刀切削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加工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易磨损区域加工椭圆状微织构,并在微织构中填充MoS2固体润滑剂,制备了微织构自润滑刀具。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微织构对刀具刀尖处应力分布的影响;将微织构自润滑刀具与传统刀具进行了干切削45号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织构的存在对刀尖处的应力分布无显著影响,与传统刀具相比,微织构自润滑刀具能够有效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减小切屑变形,增加切屑卷曲,同时减缓刀具前刀面磨损。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试刀具齿数和不同齿形、刀具内壁表面特征以及刀具直径对去核效果的影响,通过制作不同直径、不同齿数和内壁粗糙程度不同的各种刀具和做对比试验,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去核的影响,得出了3~4齿的圆筒齿形刀具比其他形状的刀具入核效果好、去核能力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刀具管理是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轮式拖拉机柴油发动机箱体、壳体柔性生产线生产的刀具管理需求,分析在线刀具管理流程,实现实时信息驱动的生产管理模式,并以刀具状态信息为核心,集成MES制造执行系统、Kardex刀具柜、条码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开发了刀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刀具的物理位置和状态等数据信息,对刀具进行全生命周期状态信息追踪管理,实现刀具在生产制造环节数据高度集成与共享。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刀具性能的不足,研制了鞭式刀具.同时,在阐述鞭式刀具的结构与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该刀具破茬瞬时的加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刀具作用于根茬时刀头速度大,采用该刀具的还田机既可切碎秸秆,又可以同时入土破茬,并实现了碎茬与土壤的均匀混拌.  相似文献   

11.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大面积种植带来了严重的秸秆处理问题。由于番茄藤秸秆根部表皮较厚,有较多的维管束,具有较强的抵抗外载荷的能力,不易切断,其切割方式、切割刀片及切割参数等对切割性能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番茄藤秸秆专用切割刀片切割力学分析和切割力计算分析研究了番茄藤秸秆高效切割的机理。建立了番茄藤秸秆高效切割模拟模型,运用仿真技术对番茄藤秸秆切割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不同结构参数切割刀片进行切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切割力随着秸秆横截面积的增加,随着刀片楔角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刀片后角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2随着切割速度的增加,刀片切割应力有一定的增大,切割能量损耗加大,仿真分析得到的最大切割应力和理论计算结果在数值上较接近,证明了所推导的刀片切割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验证了秸秆切割模型的合理性;3专用等滑切角(40°)锯齿型刀片与等滑切角平型刀片和普通刀片相比,2 kg的番茄藤切割电能最小,为0.18k W·h,切割时间最短,为2min,切割效率最高,切割后粗细均匀,效果也最好。该研究揭示了采用等滑切角锯齿型刀片对番茄藤秸秆高效切割机理和性能,为研制番茄藤秸秆专用切割机及实现高效切割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数控车床上进行了干式硬态切削淬硬钢,优选刀具材料和切削条件,研究了切削性能和刀具磨损情况。研究表明:采用添加少量的TaC新型硬质合金材料刀具,能阻止WC晶粒在烧结过程中的长大,是合理的刀具材料;改善表面粗糙度应重点从进给量考虑和切削深度考虑,切削速度的影响是比较小;刀具的磨损形态主要特征为月牙洼磨损,刀具的破损主要形式为刀片表层剥落、切削刃的微崩刃。  相似文献   

13.
切割方式与切割阻力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割刀切入茎秆的方向与其切割阻力和功率消耗的关系,从力学试验结果和运动几何分析两个方面说明滑切比正切省力,分析了3种切割方式切割阻力差异,确定了切割方式和切割阻力的相互关系,找到了滑切省力的原因,为以后设计各种各样的切割刀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向日葵茎秆切割能耗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向日葵在收获切割过程中的力学变化较为复杂,现存葵花茎秆收割装置存在切割不完整、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拟采用摆切式切割试验台对葵花茎秆切割能耗进行实验,研究切割速度、滑切角、割刀刃角对切割能耗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切割能耗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切割速度在2~3.8m/s范围内时,切割能耗逐步减小,并慢慢减缓;②滑...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绘制往复式标准型切割器的切割图,对其在不同进距下的割茬高度进行了分析,得出降低割茬的关键在于减小作物茎秆被动刀横向或纵向推移的距离的结论,并进行了论证。据此提出了窄节距低割茬切割器的设计依据。该切割器制作完成后,证明切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芋头压缩和切削力学特性,以山东小芋头为试验样本,利用TMS-PRO食品物性分析仪对芋头样本进行压缩试验,计算得出芋头失效应变和弹性模量等参数。利用定制刀具,对芋头在不同切削厚度、不同刀具刃角、不同刀具滑切角情况下进行切削试验,测得切削过程中最大切削力,运用SPSS软件分析变化规律。试验得出:所选芋头样本失效应变为0.314,抗压强度为1.490 MPa,弹性模量为4.751 MPa;随着切削厚度增加最大切削力增大,且切削厚度>3 mm后增长缓慢;随着刀具刃角的增加最大切削力增加;随着刀具滑切角的增加最大切削力显著减小。对交互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得出切削厚度、刀具刃角和滑切角均对芋头的最大切削力有极显著影响,切削厚度和刀具刃角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切削厚度和刀具滑切角的交互作用具有极显著影响。试验分析结果可为芋头收获和加工等机械的设计、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振动式二维切削土壤减小阻力机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铲刃角振动式二维切削土壤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这种方式减小阻力的原因。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二维振动切削土壤的功率消耗及与不振动时功率消耗的关系,得出了振动时功率消耗远小于不振动时功率消耗的结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降低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首先需要对秸秆进行切割操作。秸秆的切割力是影响切割装置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切割装置优化设计时需要得到农作物秸秆切割过程使用的最佳切割力。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秸秆切割力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LC嵌入式系统对刀片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采用Dijkstra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作为电机控制的条件,调控切割力,并通过反馈调节来控制电机转速,从而降低功耗,提高切割效率。为了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切割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明明:该系统的功耗低,切割时间短,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切割效率,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小型智能叶菜类蔬菜收割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部分叶菜类蔬菜收获作业基本靠人工完成,收割效率低,且对蔬菜损伤较大。针对叶菜类蔬菜收割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功能树对机器功能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小型智能自动化叶菜类蔬菜收割机。该机能够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智能调节收割蔬菜的割幅宽度与割茬高度,并采用了电池直流驱动技术、丝杆升降技术、双向丝杠技术和分级传动技术。该收割机收割效率高,可保证蔬菜的收割品质,满足国内大部分地区叶菜类蔬菜收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