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纯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的稳定性,筛选出抗性稳定的野生稻种质,为水稻抗褐飞虱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从46个原生地采集获得的1591份野生稻植株进行褐飞虱抗性分析,并选择具有抗性的野生稻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分析其后代抗性遗传纯合表现.[结果]收集的野生稻材料主要为杂合体,其自交一代的生长习性和芒性等发生明显分离.在1591份普通野生稻中,仅有30份材料对褐飞虱具有抗性,其抗性等级为3~5级,大部分为5级.在11份抗性材料的自交后代中,Z1~Z3均存在褐飞虱抗性分离,部分材料在Z4抗性表现稳定;有5份材料抗性从3级提高到1~3级,有4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1~3级,有两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3级.普通野生稻材料2174花药培养结果表明,6000枚花药经离体培养、诱导,可获得125块独立起源的愈伤组织,分化出8丛双倍体绿苗和两丛单倍体绿苗,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2.0%,绿苗分化率为6.4%.8个独立起源的花培后代中有6个株系抗性等级为5级,有两个抗性等级达到抗的水平(3级),未发现具有1级高抗水平的植株.[结论]普通野生稻通过套袋自交和多代抗虫鉴定,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抗抗源,可以明显提高普通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水平.花药培养有利于加速野生稻抗性遗传纯合,缩短后代筛选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感虫的籼稻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竭稻虱的药用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中1个组合不经幼胚培养获得杂种,F1-F4均有褐稻虱抗性表达,在F4的21个株系中,中抗至高抗的有18个,占85.71%。另外2个组合的幼胚经离体培养获绿苗。并具褐稻虱抗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常规籼稻品种‘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褐飞虱抗性,采用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导入到‘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遗传背景中,选育出了具有‘黄华占’和‘五山丝苗’遗传背景,同时携带纯合Bph14和Bph15基因的新株系各2个。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选出的新株系均表现为抗褐飞虱。产量比较试验、性状考查和米质分析结果表明,新株系的产量、主要性状和稻米品质指标都与受体亲本相似,因此可以作为‘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抗褐飞虱新品系进一步进行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栽野稻杂种后代花药培养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栽野稻杂种后代花药培养效率,几年来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接种302个株系360660个花药,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5.58%,最高诱导率33.33%,平均绿苗分比率为25.11%,最高绿苗分化率91.67%,突破栽野杂交后代F1,F2低世代绿苗分化率低的难关,获得一批带野生稻优异种质的花花绿苗与稳定品系。  相似文献   

5.
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药接种前麦穗置-20℃、10min预处理有利于出愈和绿苗分化。花药接种后37℃、8h培养使出愈率由8.2%(对照)提高到29.0%。在诱导培养基上附加2mg/L的水杨酸(SA)对愈伤组织分化有促进作用,而不影响出愈和绿苗分化。诱导培养基上附加0.02mg/L表-油菜素内酯(epi-BR)能使绿苗分化率由25.7%(对照)提高到47.2%,白苗分化率由31.4%降低到24.3%,当epi-BR浓度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与酯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关系的结果表明,羧酸酯酶抑制剂了TPP对马拉硫磷的增效作用随着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南宁,筛选F2和筛选F3褐飞虱品系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指数依次为13.8、28.3和35.4,TPP对马拉硫磷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1.0、19.0和30.0。随着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水平的提高,具有高羧酸酯酶活性的个体频率也随之增加,并且各品系之间的平均羧酸酯酶活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常规籼稻品种'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褐飞虱抗性,采用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导入到'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遗传背景中,选育出了具有'黄华占'和'五山丝苗'遗传背景,同时携带纯合Bph14和Bph15基因的新株系各2个.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选出的新株系均表现为抗褐飞虱.产量比较试验、性状考查和米质分析结果表明,新株系的产量、主要性状和稻米品质指标都与受体亲本相似,因此可以作为'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抗褐飞虱新品系进一步进行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8.
外界环境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室内、室外条件下从光照、虫口密度及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在短光照、密度为20头/株以下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87.22%以上,利于短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在长光照、密度在10头/株以上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46.67%以下,利于长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室外条件下,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一样,感虫水稻品种上短翅型雌虫褐飞虱比例较高.同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雄虫褐飞虱的短翅率都不是很高,即外界环境条件对雄虫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把处于单核靠边期的桔梗花药接在6种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把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试图得出单倍体植株.结果表明:诱导率最高的培养皋组合是N6+2,4-D0.2mg/L+6-BA1.0mg/L,诱导率为89.6%;在N6+16-BA1.Omg/L+NAA0.5mg/L的分化培养娃上最高分化牢可达58.4%:经根尖胜片榆查染色体数日结果,分化的绿苗中弱小的植株足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0.
聚合回交法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辉  冯锐  秦学毅  张晓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1316-1319
[目的]挖掘和利用稻飞虱抗性基因,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方法]利用高抗褐飞虱的抗源材料HS204作抗源供体,以恢复系明恢65作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进行苗期群体鉴定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抗褐飞虱材料HS204的抗性基因为显性.经聚合回交选育,抗褐飞虱显性基因被成功转育到轮回亲本中,从11个回交组合后代中选择获得4份配合力高、高抗褐飞虱纯合恢复系,其中M204-8-2-3-6-5、M204-8-8-14-9-9均来源于M204-8株系,其新配的7个组合抗性都在3级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结论]采用聚合回交法,通过抗性筛选,用抗性纯合的株系与轮回亲本回交,可加快选育目标性状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和利用稻飞虱抗性基因,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方法】利用高抗褐飞虱的抗源材料HS204作抗源供体,以恢复系明恢65作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进行苗期群体鉴定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抗褐飞虱材料HS204的抗性基因为显性。经聚合回交选育,抗褐飞虱显性基因被成功转育到轮回亲本中,从11个回交组合后代中选择获得4份配合力高、高抗褐飞虱纯合恢复系,其中M204-8-2-3-6-5、M204-8-8-14-9-9均来源于M204-8株系,其新配的7个组合抗性都在3级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结论】采用聚合回交法,通过抗性筛选,用抗性纯合的株系与轮回亲本回交,可加快选育目标性状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几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分泌量的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和中9优1462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中抗,分蘖期分泌的蜜露量也少,田H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也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粳籼89虽然苗期鉴定为感虫,但分蘖期蜜露分泌量较少,田间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最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成株期抗虫性.  相似文献   

13.
硅素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份水稻材料的花药培养中,附加不同浓度硅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硅素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每丛试管苗的绿苗数及绿苗移栽成活率。在所设6种处理中,以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均附加60mg·L^-1硅素的处理效果最好,02428,02428/IR36和IR36/02428经该处理以后绿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3.9%、86.6%和79.6%。仅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硅素效果好于仅在诱导培养基中附加硅素  相似文献   

14.
水稻褐飞虱抗药性发展和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 ̄1990年对水稻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褐飞虱对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产生了4.2 ̄6.0倍的抗药性,对异丙威、西维因的抗性指数达2.5 ̄3.4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快速获得稳定的粳稻品种间杂交新材料,加强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对垦育28和南粳44杂交的F1代进行花药培养,并对获得的花培株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倍性及稻瘟病抗性等鉴定.[结果]接种至愈伤诱导培养基5d后花药开裂,10~15 d可诱导出2~3 mm的黄绿色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20 d后即可诱导出绿苗.有1696个花药可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6.5%;在获得的382份花培再生株系中,单倍体、双单倍体、四倍体株系比例分别为27.5%、70.2%和2.3%,不同倍性株系出现株高矮化、不结实、分蘖数明显降低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明显减少等变异.经抗稻瘟病田间鉴定,获得综合性状好且抗或高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各3份;其中获得综合性状较好、结实率较高(89.6%~90.1%)、株高显著降低且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两份.[结论]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F1代进行花药培养,可快速获得稳定的中间材料,是快速创制抗病等新材料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磁场预处理对花椰菜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磁场预处理提高花椰菜花药培养诱导率,结果表明,磁场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诱导率,在均匀磁场中预处理30min,磁场强度以300mT效果较好,提高诱导率27.33%,经过磁场预处理后两种不同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差异比未预处理的对照明显缩小,即经磁场预处理的材料对培养基的选择性降低。在同一种诱导培养基上,经磁场预处理后产生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比对照高4.1%-13.2%,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差异更明显,M2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比M1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平均高13.4%-28.4%。  相似文献   

17.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作用,6种基因型的平均诱导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分别只有4.49%、14.15%、和0.81%,而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可达10.72%、25.19%和3.20%。但活性炭对水稻花培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花培苗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23.1%、46.7%、93.9%和29.3%.本文还简要讨论了活性炭的作用机理,认为活性炭在水稻花粉植株的生根壮苗培养中可以改进培养基与外植体之间的代谢平衡,从而促进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水稻Lemont/Teqing重组自交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莱蒙特 ( Lem ont)、特青 ( Teqing) 及其杂交后代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 Stal) 抗性的遗传规律,通过苗期抗性的集团测定、独立测定、网室鉴定及褐飞虱的栖息量测定等方法,系统考察了160 个 Lem ont/ Teqing重组自交系 ( R I L) 群体 (第 11 代) 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如下: (1)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平均抗性指数和平均受害等级均呈连续分布, 显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表明该群体及其亲本对褐飞虱的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 (2) 该群体中少数品系经受住了网室内较高虫口密度的攻击, 平均受害等级在3 左右, 显示了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3)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吸引能力也系一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的褐飞虱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杂交籼稻若干组合的苗期,成株期和田间褐飞虱的抗性作了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63等4个组合具苗期搞褐飞民得的能力,协优963等3个组合成株期表现为抗褐飞民得,通过对褐飞虱田间抗性的鉴定,表明协优963田间持抗能力优于汕优10号,建议在大田生产过程中,防治协优963褐飞虱为害的施药次数可比汕优10号减少一次,比较受测组合的成株期抗性与苗期抗性,两者表现不完全一致,采用实用,经济,有效的综合评  相似文献   

20.
以携带有bph2N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