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技文摘     
正超干处理对沙芥属蔬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目的:研究超干处理对沙芥属蔬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为沙芥属蔬菜种子耐干性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将沙芥种子(4.5%)和斧形沙芥种子(4.3%)的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测定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生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变化。结果:种子含水量由CK降至1.3%时,斧形沙芥种子活力保持较高水平,而沙芥种子则急剧下降;脱水后3个含水量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均低于CK,细胞膜完整性保持良好;超干处理会使沙芥属蔬菜种子的MDA  相似文献   

2.
以毛乌素沙地沙芥和斧形沙芥为试材,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其根系周围土壤含水量变化、根系分布及水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生境中,沙芥和斧形沙芥1a生植株根系周围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8±0.11)%、(2.50±0.45)%;2a生的分别为(3.13±0.46)%、(1.90±0.68)%。沙芥和斧形沙芥主根垂直,水平根系数目较少、但长度极其发达。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主根长均约为120cm,最长水平根分别为380、400cm,水平根累计总长分别为1 590、3 340cm。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水平根系均在深度40~60cm、距主根0~40cm的空间范围内分布最多,均在40~60cm的土层深度分布最大,因此,沙芥和斧形沙芥主要依靠延长水平根系寻找远距离水源来适应低土壤含水量环境,斧形沙芥比沙芥更能适应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特有种沙芥和濒危种斧形沙芥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控制的6个沙埋深度和4个供水量处理对沙芥与斧形沙芥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不同深度的沙芥、斧形沙芥出苗与供水量密切相关。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6月份平均降雨量的50%(22.5mm)时,沙埋各深度的果实都不能出苗;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6月份平均降雨量(50mm)时,浅层的沙芥(1~4cm)和斧形沙芥(1~2cm)均能顺利出苗;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7月份平均降雨量(100mm)时,沙芥沙埋1~4cm和斧形沙芥沙埋0~6cm均能出苗;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7月份平均降雨量增加50%(150mm)时,沙芥1~8cm和斧形沙芥0~8cm均能出苗。沙芥出苗速率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供水量为135mL时出苗最快,沙埋2cm出苗最快,且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出苗时间推迟。斧形沙芥在供水量90mL出苗较快,出苗时间等于或早于供水量135mL,1cm沙埋深度出苗最快。结合毛乌素沙地降雨特点与该试验结果,沙埋1.0~2.0cm和100mm以上月平均降雨量是沙芥和斧形沙芥自然条件下出苗较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艺文摘》2014,(1):231-236
超干处理对沙芥属蔬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超干处理对沙芥属蔬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为沙芥属蔬菜种子耐干性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将沙芥种子(4.5%)和斧形沙芥种子(4.3%)的含水量分别降至3.1%、  相似文献   

5.
以沙芥属蔬菜沙芥和斧形沙芥叶片为试材,采用感官评价及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丙二酸对沙芥属蔬菜保鲜效果的影响,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了沙芥属蔬菜叶片中各物质与失重率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丙二酸质量浓度为300mg·L~(-1)时,沙芥与斧形沙芥叶片呼吸强度最低,分别为82、67μg·h~(-1)·g~(-1),贮藏第10天的失重率在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7.93%和11.02%;各处理中氨基酸、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但300mg·L~(-1)处理下降幅度较小,且沙芥中上述各营养物质含量均比斧形沙芥高;沙芥属蔬菜叶片中各物质对失重率影响最大的是氨基酸,其次是蛋白质,影响最小的是还原性糖;丙二酸质量浓度为300mg·L~(-1)时,沙芥属叶片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长叶片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6.
超干贮存对豇豆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硅胶干燥处理豇豆种子,将种子含水量降到4.4%或3.1%(湿基),在20℃温度条件下密封贮存8年后,二者具有对照(含水量7.7%,0℃)种子相似的贮存效应,显示其在常温下良好的耐藏性。但含水量3.1%处理的种子贮存至10年时,种子活力下降显著。豇豆种子富脂肪和蛋白质,种子贮藏过程中易失活力,特别是高温多湿条件下贮藏更是如此。因此,如何保持豇豆种子贮藏期间的活力是豇豆种子贮在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不同含水量、不同贮存时间豇豆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为长期安全贮存豇豆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硅胶干燥处理豇豆种子,将种子含水量降到4.4%或3.1%(湿基),在20℃温度条件下密封贮存8年后,二者具有与对照(含水量7.7%,0℃)种子相似的贮存效应,显示其在常温下良好的耐藏性。但含水量3.1%处理的种子贮存至10年时,种子活力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沙芥无菌实生茎尖为外植体,探索了光照强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BA与I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沙芥幼苗短缩茎腋芽诱导和腋芽增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消毒方法对田间沙芥萌动腋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光照强度为3 600lx;最佳诱导腋芽萌发并进行伸长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BA 5.0mg/L,IBA0.5~1.0mg/L,腋芽诱导率达93.3%~96.7%,平均诱导芽数为4.2~4.3;最适宜腋芽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为6-BA 5.0mg/L+IBA 1.0mg/L,丛生芽诱导率达93.1%,增殖系数达3.44;田间的萌动腋芽经70%酒精浸泡3~5s与0.1%升汞震荡10~12min,二者交叉消毒效果最理想,污染率为10%,成活率达到85%,褐化率只有20%,但外植体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增殖率极低,不适宜进行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9.
沙芥花粉萌发特性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培养基发芽法研究沙芥花粉萌发特性;用人工异株授粉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期。结果表明:沙芥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20%蔗糖+0.001%硼酸;花粉能够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8 ℃,最适萌发温度为25 ℃;从花蕾充分膨大期至开花后16 h花粉活力较强,开花后48 h花粉基本无活力;花粉储藏的适宜条件为低温(4 ℃),储藏期为7 d。柱头可授期为开花前48 h至开花后96 h,其中开花后24~72 h可授性强。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超低含水量种子保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种含水量(5%~1%)的大白菜87-3种子,分别在4种温度下(-20℃、4℃、常温、40℃)贮藏3年,其生活力在常温贮藏与在-20℃、4℃下贮藏没有显著差异,40℃贮藏种子生活力明显下降,4℃及常温下超干贮藏3年对大白菜种子生活力没有影响。87-3在常温贮藏的最佳含水量约为3%~2%。  相似文献   

11.
超干燥处理对豌豆种子抗氧化系统酶及热稳定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含水量为12.2% , 11.3% , 8% , 5% , 4% , 3%的碗豆种子置于50℃干燥箱中人工老化,定期测定老化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指标, 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热稳定蛋白。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含水量4%和3%超干燥种子的活力指数、根干样质量显著下降, 而含水量8% , 5%的种子活力指数、发芽率和根干样质量没有出现明显下降。POD活性和CAT活性与种子的发芽率、活力呈正相关, 当老化处理6个月后, 含水量3%和4%的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 但含水量5%和8%的高于对照。超干燥种子中没有发现新的热稳定蛋白谱带, 但含水量为8%和5%的种子其热稳定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超干贮存对番茄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超干含水量、贮存温度对番茄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水量为4. 6 %、2. 4 %的番茄种子在20 ℃下密封贮存13 年后, 发芽率、苗长、脱氢酶活性、SOD 活性与对照(0 ℃、6. 2 %)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但含水量为1. 9 %的种子上述指标却显著下降, 说明含水量为4. 6 %、2. 4 %的超干番茄种子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藏性, 含水量过低(1. 9 %) 不利于长期贮存, 但上述三种含水量(4. 6 %、2. 4 %、1. 9 %) 的番茄种子在0 ℃下密封贮存13 年后, 均有着较高的种子活力、生活力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超干贮藏对苤蓝种子抗氧化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超干处理苤蓝( Brassica caulorapa Pasq. ) 种子含水量由6.6 %降至3.7 %、1.5 % , 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未受到影响, 但抗老化劣变能力显著提高,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产生速率提高, 对丙二醛(MDA) 含量、抗氧化系统则无明显影响。经同等老化处理后, 含水量为3.7 %和1.5 %的超干种子内的O2-自由基产生速率与MDA 含量明显低于含水量为6.6 %的对照种子; 超干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等酶活性保持完好, 一旦吸胀萌动, 迅速表现出活性, 一起协同作用清除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 防止脂质过氧化伤害的发生, 保证了种子正常快速萌发。  相似文献   

14.
"沙珍FJ-1号"斧形沙芥是采用单株-混合选择法培育而成的常规栽培种。该品种叶色深绿、叶基部紫色,营养生长生育期为125 d,生殖生长期为130 d,属中晚熟品种,营养品质好、抗病能力强,产量18 023.6 kg·hm-2,适合在内蒙古等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Q2技术快速检测番茄种子引发后的活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氧传感)Q2技术检测番茄种子经Gentle B、Safe B引发处理后的活力,结合25℃常温、35℃/10℃(昼/夜)温度逆境发芽试验,以评价Q2技术检测引发后种子活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番茄种子经引发后萌发启动时间(IMT)和理论萌发时间(RGT)缩短,萌发氧气消耗速率(OMR)增加,与发芽试验中发芽势、发芽指数反映的结果一致,说明利用Q2技术快速检测番茄种子引发后的活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梨品种果肉石细胞团大小对果肉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路明  曹玉芬  高源  董星光 《园艺学报》2011,38(7):1225-1234
 对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砂梨[P. pyrifolia(Burm.f.)Nakai]、秋子梨(P. ussuriensis Maxim.)、新疆梨(P. sinkiangensis Yü)、西洋梨(P. communis L.)以及种间杂交种,共319个品种的石细胞团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径大于250 μm的石细胞团约占供试品种总体石细胞团含量的75%以上;直径小于250 μm的石细胞团对感官评价果肉质地的影响较小,直径大于250 μm的石细胞团含量是影响果肉质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黄冠’梨为材料,研究了采后热处理(38 ℃热空气24 h),钙处理(6% CaCl2浸果15 min)及热加钙处理(6% CaCl2 + 38 ℃)对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钙形态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清水浸果为对照。结果表明:果胶钙为果实中主要的钙形态,其含量占全钙的49.7% ~ 55.8%,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果实的总钙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2.95和31.58 µg · g-1;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及果胶钙含量的下降,促进了草酸钙含量的增加,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热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G和纤维素酶与果实硬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ME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钙处理、热加钙处理通过抑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化、细胞壁组成成分降解以及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果实软化,其中以6% CaCl2 + 38 ℃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结合表型性状构建寒地梨资源核心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照核心种质构建的原则,采用SSR分子标记手段,对201份砂梨、白梨、秋子梨和西洋梨资源进行分子标记核心种质构建研究,最终确定核心种质36份。其中包括秋子梨26份,占秋子梨原种质的16.9%;白梨5份,占白梨原种质的50%;砂梨4份,占砂梨原种质的21.1%;西洋梨1份,占西洋梨原种质的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