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索梨种子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鸭梨’和‘新高’果实发育期间果肉和种子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种子中ABA和ZT含量变化基本相似,但新高ABA、ZT含量高于鸭梨,鸭梨IAA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处于下降趋势,而新高先升高后降低,鸭梨GA3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先下降后上升,而新高出现两次高峰一次低谷且整体下降的趋势。两个品种果肉中IAA、GA3、ABA和ZT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新高IAA、ABA含量高于鸭梨,70天之前新高GA3含量高于鸭梨,然而随着果实发育,鸭梨GA3含量又高于新高,并且鸭梨出现两次高峰,果实发育到80天后,新高ZT含量高于鸭梨。  相似文献   

2.
据《园艺学报》2012年第3期《喷施GA3和2,4-D对留树贮藏脐橙落果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作者王雄等)报道,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测定喷施GA3和2,4-D的植株留树贮藏果实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  相似文献   

3.
刻芽和发枝素处理是梨树体整形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探究在刻芽和外源激素处理过程中侧芽内激素响应调控机理,本试验以两年生早酥梨/杜梨为试材,研究了萌芽期不同刻芽方式及涂抹发枝素对树体侧芽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发枝素可以提高侧芽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激素的含量,抑制脱落酸(ABA)激素的增长;刻芽同时进行涂抹发枝素要比单做刻芽处理侧芽内生长型激素含量高,(IAA GA ZR)/ABA的比值也较大;处理前期单芽全刻脱落酸(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后期(IAA GA ZR)/ABA的比值最大。刻芽和发枝素处理打破了树体内源激素的平衡,提高中心干中部芽体生长型激素含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长抑制型激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海南‘贵妃’芒为材料,探究了幼果期喷施噻苯隆( TDZ )和 赤霉素( GA3 )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 TDZ 可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重,但果实品质略有下降,其中20 mg/L TDZ + 10 mg/L GA3 组合会降低‘贵妃’芒果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香气成分,但对果实颜色、总酸和VC含量影响不大,处理果实耐贮性增加,果实能够正常转色,果实香甜多汁,口感与对照果实相比差别不大。因此建议在幼果期喷施20 mg/L TDZ + 10 mg/L GA3 ,尽量降低植调剂过量使用对品质下降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爱文芒果为试材,研究了正常果和败育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测量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的纵、横、侧三径及单果重,计算出同一时期内各性状的增长量,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正常果和败育果内含物含量(含水量、粗蛋白、有机碳、粗脂肪),以及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果和败育果生长发育过中各性状(正常果纵径例外)与果实发育时期高度相关,数学模型可以正确地反映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正常果和败育果在幼果期直至果实成熟(6月2日至7月22日),果肉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含水量为82.58%~90.58%,有机碳含量为40.22%~44.75%,在同一时间点,正常果和败育果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果肉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则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成熟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在同一时间点,正常果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均低于败育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大小并没有成相关性,而是与果实的相对成熟度成正相关,败育果的变异系数小,说明成熟度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疏二控三割”控穗疏花技术改善坐果和提高产量的原因。【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考察了“一疏二控三割”控穗疏花处理对开花、坐果、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并采集叶片、花蕾、小花、子房和分单果实进行了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测定。【结果】“一疏二控三割”控穗疏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妃子笑’的最终坐果率(3.17% vs 1.49%)、单株产量(为对照的2.22倍)和果实固酸比。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减少雄花量、增加雌花量、提高了雌雄花比例;二是提高了叶片N含量,减缓了叶片P元素的输出,促进了谢花前叶片中碳水化合物输出,谢花后又得到了及时恢复;三是显著提高了分单幼果中总糖含量;四是显著提高了花果器官中IAA含量和(IAA+GA+ZR)/ABA比例。  相似文献   

7.
以大丽花(Dahlia pinnata)高生型品种‘陇上雄鹰’为试材,研究矮壮素不同施用方式及不同浓度对其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并对生长发育指标与内源激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和根施矮壮素均可使大丽花株高矮化,节间缩短,茎粗、叶面积、花径和花瓣数增加,花期延长;营养生长期IAA、GA3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生殖生长期IAA和GA3含量升高,ABA含量降低;且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效果增强。各生长发育指标与内源激素间表现一定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期株高与IAA、GA3是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BA是极显著负相关;节间长与IAA是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GA3是极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GA3极显著负相关,与ABA是极显著正相关;生殖生长期花期和花径与IAA、GA3是极显著正相关,与ABA是显著负相关(P<0.01);花瓣数与GA3是极显著正相关。根施3 000 mg·L-1矮壮素对各指标影响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5/16、6/25、8/9、9/21)测定了根蘖苜蓿和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中的酯酶同工酶及根系不同组织部位中五种内源激素(Z、ZR、IAA、GA3和ABA)含量,并比较、分析根蘖植株与非根蘖植株酯酶和内源激素动态及根蘖植株根蘖芽的形成和生长与激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带数明显不同,根蘖苜蓿植株明显高于非根蘖苜蓿植株2~4条谱带,这说明苜蓿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可能与苜蓿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有关。根系中内源激素分析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颈和根组织中(Z+ZR)、IAA、GA3含量均在植物生长发育旺盛时期(6/25、8/9)最高。ABA含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呈上升趋势。根蘖植株的(Z+ZR)、IAA、GA3和AB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趋势与非极蘖植株不同,而来源于根蘖型品系中非根蘖植株与当地品种主根植株的变化规律相似。根蘖苜蓿植株根系中IAA/(Z+ZR)低于非根蘖植株。苜蓿植株根系中内源激素(Z+ZR)、IAA、GA3含量与苜蓿根蘖芽形成和生长有关。根蘖植株根系内不同组织部位内源激素分布不一致,根蘖苜蓿植株水平根膨大与内源激素GA3含量显著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桑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自然受精的桑种子的下胚轴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 ,MS +NAA( 1 0mg) +6 BA( 0 .5mg)为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正常 ,具有不定芽的分化能力。MS +2 ,4 D( 1 .0mg/L) +6 BA( 0 .5mg/L)诱导的愈伤组织没有分化能力 ,结构疏松并呈现褐变现象。愈伤组织分化培养与继代培养中 ,内源激素测定发现 :培养前期 ,前者的ABA、IAA和GA的含量均较后者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培养后期 ,后者的ABA有较大的上升 ,IAA和GA的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探索补光对阳光玫瑰(‘Shine Muscat’)葡萄冬季果实(冬果)膨大期内源激素积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阳光玫瑰葡萄冬果栽培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以2016年定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冬果膨大期进行每天夜间延长光照6h处理,分别连续延长补光4周、5周和6周,每周采样一次。测定葡萄果实中ZR、IAA、GA3和ABA 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在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的相关指标。葡萄冬果夜间补光可以提高果IAA和GA3的含量,降低ABA的含量,其中补光6周处理的葡萄果实IAA含量较高,比对照高达83.4%,ABA含量比对照低,比对照低达62.30%。补光5周、6周处理对果实GA3含量提高较为明显。补光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单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有效改善葡萄冬果的品质,可以增加冬果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生产上建议在冬果膨大期进行补光处理,能增加冬果生长类激素的含量,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其中补光时间以6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探究四种蔷薇科果树扦插后插穗的形态变化和内含物质变化,初步揭示四种果树扦插生根机制。以恐龙蛋、红富士苹果、云南红皮梨和大樱桃四种蔷薇科果树代表品种的一年生硬枝为插穗,扦插后定期观察插穗形态变化,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取样测定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对插穗形态观察发现,四种蔷薇科果树愈伤组织出现时间不一致,恐龙蛋插穗最早出现愈伤组织;扦插后60 d统计时,恐龙蛋插穗愈伤率为50.67 %,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三种果树的愈伤率;恐龙蛋生根率为18.67 %,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而其余三种果树插穗在观察期间未形成不定根。扦插后恐龙蛋插穗IAA含量、IAA/ABA和IAA/ZR比值呈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而其余三种果树插穗呈升高-降低变化趋势;四种果树插穗ABA和ZR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GA3含量整体呈下降变化趋势(恐龙蛋插穗后期GA3含量有升高);IAAO和PPO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变化趋势,POD活性整体呈升高变化趋势。综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种蔷薇科果树中恐龙蛋更适合扦插繁殖,插穗生根需要低含量的ABA和ZR,高含量的IAA和GA3,高活性的IAAO和PPO调控IAA含量,使得IAA/ABA和IAA/ZR比值增大,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12.
以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为渗透调节物质模拟干旱胁迫,通过外源喷施NO释放剂硝普钠(SNP)和清除剂(cPTIO),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分析研究PEG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和根系中4种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水杨酸(SA)和赤霉素(GA3)对NO的响应。结果表明:1)PEG胁迫下施加外源NO能促进紫花苜蓿叶片和根中NO含量的增加,其清除剂明显降低了紫花苜蓿叶片中NO含量;2)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根中的ABA和SA含量逐渐增加,而根系中ABA和SA含量的增加较叶片晚。在胁迫第8天,叶中外源NO处理的ABA含量比SA含量高6.68倍,而喷施NO清除剂的ABA含量比SA含量高77.22%,并且叶中外源NO处理的ABA含量明显高于根中;3)NO会在短期内诱导叶片和根系中IAA和GA3含量增加,在胁迫的第4天,叶片中外源NO处理的IAA含量高于其清除剂1.65倍,而根中喷施NO清除剂的IAA含量比NO处理高8.70%;叶片和根中NO处理的GA3含量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后降低,比喷施NO清除剂的GA3含量分别高54.49%和84.65%。综上所述,NO可通过诱导紫花苜蓿IAA、ABA、GA3和SA四种激素的代谢水平及根中的相互转化调控植物的生长与抗逆性,尤其是ABA和SA在紫花苜蓿中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奇  冷亦峰  夏超  周树峰  兰海 《草业学报》2015,24(12):213-219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个不同休眠性的玉米自交系鲜种子内源激素ZT、GA3、IAA和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了各种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玉米种子休眠的影响,为阐明玉米种子休眠机理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ZT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性,具有对种子萌发抑制物的拮抗作用;GA3具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必需的;IAA与休眠不具有相关性;ABA具有拮抗GA3的作用,诱导种子休眠,抑制萌发。种子的休眠是几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种子休眠程度与种子内起促进作用和起抑制作用的激素之间的比例密切相关。强休眠特性玉米自交系具有以下特征:ZT和GA3含量低,ABA含量高,ZT/ABA值与GA3/ABA值较小,各激素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相连克隆分株在差异光周期下内源激素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在相反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植物内源激素在生物节律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野牛草内源激素IAA、GA、ABA及ZR含量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变化规律,同时,在差异光周期下,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叶片的内源激素水平趋向于同步化,并且倾向于内源生物节律较强的分株。其中,差异光周期处理1周后,在全光照条件下,野牛草克隆分株在断开状态时,叶片中IAA、GA、ABA及ZR含量在24h内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野牛草克隆分株叶片中IAA、GA、ABA及ZR含量在24h内的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内源激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为了高效获取桑种子萌发的子叶和胚轴作为桑树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以"桂优62号"杂交桑种子为材料,观察与检测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萌发状态及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观察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发芽态势可见,振荡培养的桑种子萌发快而整齐,其发芽率高达99%,发芽势为81%,分别比静置培养高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测定桑种子萌发过程中的SOD活性为静置培养组高于振荡培养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萌发过程中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至发芽高峰时都检测不到IAA;虽然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萌发分先后,但2组桑种子萌发第1天的赤霉素(GA)含量均较高;在整个萌发期,抑制型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含量表现为静置培养组高于振荡培养组,但2组桑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ABA含量始终低于GA的含量。试验结果提示:采用振荡培养方式能加快桑种子的萌发和提高发芽率,获得桑组织培养所需的外植体;IAA和GA均参与了桑种子的萌发过程,且相对较低浓度的IAA和较高浓度的GA能促进桑种子的萌发;当GA含量远高于ABA含量时,能大大促进桑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三个砂梨品种四个芽组织的需冷量及内休眠期间可溶性蛋白、脯氨酸、H2O2、POD、IAA、GA3和ABA等生理指标变化趋势。需冷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翠冠’叶芽、‘圆黄’花芽、‘翠冠’花芽、‘翠玉’花芽。可溶性蛋白、POD、GA3和IAA随休眠加深而下降,随休眠解除而上升。进入内休眠后,脯氨酸总体呈上升趋势;H2O2和ABA随休眠的加深而上升,随休眠的解除而下降。其中,H2O2含量与四种芽样本的萌芽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秋眠型苜蓿(Medicago sativa)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秋眠型苜蓿品种为材料,设计3个不同的CO_2浓度梯度(700、550μmol·mol~(-1)和正常大气CO_2浓度350μmol·mol~(-1)),对苜蓿的4个生育期进行处理,测定各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CO_2浓度越高叶片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越高,脱落酸(ABA)含量越低。整个生育期内高CO_2浓度处理有利于提高苜蓿的IAA/ABA和GA3/ABA的比值,解除休眠,保持生长。初花期和盛花期时,高CO_2浓度处理对苜蓿的内源激素有显著影响(P0.05)。高CO_2浓度处理对半秋眠苜蓿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其次为非秋眠型苜蓿,此外,高CO_2浓度处理能减弱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延长其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