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研究热应激对公兔下丘脑-垂体-睾丸(HPT)轴神经介素B(NMB)及其受体(NMBR)基因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质醇和睾酮分泌的影响,探讨热应激对神经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建立热应激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兔NMB和NMBR m RNA在HPT轴的表达情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兔血清中皮质醇和睾酮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兔NMB和NMBR基因在HPT轴中表达;NMB和NMBR m RNA在HPT轴的表达模式相似,且热应激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NMB和NMBR基因的表达,并按时序在下丘脑(热应激0.5 h)、垂体(热应激1.0 h)和睾丸(热应激2.0 h)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热应激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并抑制睾酮的分泌,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增加(热应激2.0 h)逐渐恢复正常。表明热应激可能通过NMB/NMBR系统调节HPT轴的功能,进而影响动物繁殖。  相似文献   

2.
高温易引起绵羊热应激,热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和交感-肾上腺髓质轴(The sympathetico-adrenomedullary axis, SAM)兴奋,引起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变化,以抵抗热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同时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等信号通路,调控抗氧化酶及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分泌。高温引发的热应激最终会导致绵羊生长和繁殖能力降低。本文主要阐述了热应激时绵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减轻热应激对绵羊机体氧化损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热应激影响乳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机能的研究加以综述,并且从营养调控饲养管理,培育耐热品系等方面阐明了降低乳牛热应激的措施,以便在生产中更好的降低乳牛的热应激,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4.
高温环境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热应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营养需进行合理调整,从高温环境下奶牛的营养需要出发。综述了奶牛热应激阶段日粮的营养调控。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奶牛热应激问题日益凸显,对乳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热应激是一复杂的生理应答过程,奶牛在温热环境下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加快,直肠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对其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严重降低奶牛泌乳性能。目前关于奶牛热应激的报道多集中于生产试验,特别是饲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应激的缓解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介绍了热应激对国内外不同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广泛影响,并从能量代谢、内分泌、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方面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机制。能量代谢方面,从奶牛采食量减少、脂质分解和能量代谢紊乱等内在分子学机理角度解释了奶牛在热应激下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的原因;内分泌方面,介绍了热应激对奶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生长轴的调控,分析了激素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氧化应激方面,重点阐述了热应激通过影响机体内ROS水平从而产生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激活的相关防御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自噬方面,介绍了高温胁迫引起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引发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细胞凋亡,而过度自噬引发的细胞损伤也对乳腺泌乳起负面调控作用。笔者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热应激将是奶牛养殖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应建立可控的奶牛热应激模型运用于生产实践研究,并加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水平的基础研究,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技术,系统揭示热应激的发病机制,为缓解热应激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肽S(NPS)及其受体(NPSR)mRNA在兔全身各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热应激对兔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轴NPS及NPS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方法克隆出兔神经肽S及其受体的cDNA序列,以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NPS及NPSR mRNA在兔体内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热应激对NPS及NPSR mRNA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表达的影响,【结果】克隆出兔NPS及其NPSR cDNA序列,兔NPS cDNA全序列为270 bp,NPSR的部分序列为847 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978456和FJ713102;经DNAStar软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NPS及其受体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NPS与大鼠和小鼠亲缘性最近,符合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NPS及其受体在兔各组织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唾液腺和乳腺。持续热应激处理后,下丘脑和肾上腺中NPS mRNA的表达均为先升高后降至对照组水平,且分别在热应激1 h和0.5 h时表达丰度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垂体中试验组NPS mRNA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NPSR与NPS mRNA在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中的表达模式相似。【结论】兔NPS及其受体基因在进化上是保守的;NPS及其受体在兔体内广泛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热应激时NPS及其受体mRNA在HPA轴上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雏鹅冷应激反应中HPT轴HSP70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冷应激处理时,HSP70基因mRNA在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HPT轴)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以7日龄皖西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分析(12±1)℃室温条件下雏鹅HSP70 mRNA在HPT轴中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下丘脑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1.5、6和9h显著升高,其它时间点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应激结束后6h内HSP70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应激结束后6h转录水平最高,随后又迅速下降到室温下的转录水平。垂体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0.5、1.5、6和12h时显著降低,其它应激时间均升高到应激前的水平,应激结束后0.5、3和6h转录水平也显著低于应激前的水平,随后逐渐升高到应激前的正常水平。甲状腺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0.5h时显著升高,随后迅速下降到应激前的水平,应激3、6和12h时显著降低。应激结束后0.5h和3h转录量显著升高,其它时间点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雏鹅冷应激反应中,HSP70基因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中的表达规律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组织中有不同的调控规律。下丘脑HSP70 mRNA转录水平最高,表达量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是冷应激反应时的正调控基因;而它在垂体和甲状腺中的表达总体是被抑制的,是垂体和甲状腺冷应激反应时的负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8.
冷应激对家禽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应激可引起家禽生产性能下降,诱发多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研究家禽冷应激发生机制,探索科学的应激监测方法,对提高应激预防水平,保障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冷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几乎涉及所有器官和组织,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行为和生产性能等均发生改变,其中,神经内分泌在整合调节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综述了寒冷应激对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SAM)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为主的神经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夏季高温作为一种热应激源,严重影响肉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给畜牧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因此,亟需对发生热应激的肉牛进行精准有效的诊断,进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损失。该文简要分析了热应激对肉牛的影响,并总结了在实践中切实有效的肉牛热应激诊断方法,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反季节生产期鹅催乳素(PRL)和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表达情况,选取经反季节调控处于产蛋期(试验组)和未调控处于正常休产期(对照组)母鹅,采集垂体、下丘脑和卵巢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PRL和PRLR基因mRNA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PRL和PRLR基因在垂体、下丘脑和卵巢组织均有表达,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PRL基因在试验组鹅垂体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RLR基因在试验组鹅垂体中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RL基因在试验组鹅下丘脑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RLR基因在两组鹅下丘脑中表达元显著差异;PRL基因在两组鹅卵巢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PRLR基因在试验组鹅卵巢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反季节调控可增加鹅垂体和下丘脑中PRL基因表达,抑制垂体PRLR基因表达,增加卵巢中PRL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菜心耐热性评价及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耐热品种CX10、中等耐热品种CX17和不耐热品种CX13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发现,37 ℃高温胁迫时菜心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CA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从增加幅度来看,耐热材料中的电导率、MDA含量增幅明显低于不耐热材料,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CAT基因表达量则以耐热材料中增幅最大。在胁迫恢复3 d时,与胁迫时相比,所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高温胁迫影响了菜心酶促抗氧化系统的正常代谢,即使高温解除后也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耐热材料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促系统减轻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热应激对内蒙古草原不同品种放牧肉牛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法对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不同品种放牧肉牛进行了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状态,蒙古牛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P0.05),而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蒙古牛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P0.05);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的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有高于蒙古牛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试验牛之间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热应激状态下,蒙古牛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较强,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  相似文献   

13.
以3个耐热品种(“意大利全能生菜”、“耐抽薹生菜”和“辛普森-精英”)和3个不耐热品种(“生菜王”、“大速生”和“嫩绿奶油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散叶莴苣在人工模拟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情况、细胞膜透性、保护酶相对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幼苗热害指数是鉴定散叶莴苣的耐热性的理想指标,高温导致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下菠菜种子萌发特性及耐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个菠菜品种的种子在萌发期进行15、30、35℃处理,研究高温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胁迫温度下各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活力、发芽势和发芽天数进行分析,并对各品种耐热系数α作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耐热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是菠菜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30℃和35℃的高温下各菠菜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15℃处理,但不同高温对不同菠菜品种的平均发芽天数的影响不同;30℃是适宜菠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胁迫温度;通过耐热性综合评价,将菠菜品种分为耐热、中耐热和不耐热3类,"史贝斯"、"圣菲尔"、"群多"、"至尊宝"和"东京绿"属于萌发期耐热品种,"班德"和"世纪绿"属于萌发期中耐热品种;其余品种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15.
李燕鹏  杨膺白  李启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53-1453,1487
[目的]分析利南牛和利鲁牛的肉品理化性状和营养品质,为生产实践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利木赞牛与利南牛、利鲁牛的肉品质特性,测定利南牛和利鲁牛牛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熟肉率、嫩度、pH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理化性状以及肉品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利鲁牛较利南牛有更好的商品特性,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风味较好,其他各方面指标均很理想,且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含量均较高,营养价值比利南牛更加丰富。[结论]利鲁牛的肉品质较利南牛更佳。  相似文献   

16.
分子育种是家畜品种改良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牛的肉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等研究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概述了与肉牛相关的分子标记与分子育种的最新研究成就,重点介绍了肉牛生长及与生产性状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肉牛候选的分子标记、全基因组选择,生产性能有关的微卫星标记,非编码RNA作为分子育种新标记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改良肉牛重要生产性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不同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及其肉用群体肉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草原红牛的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和进一步开展草原红牛肉用新群体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高营养水平显著增加了肉用群体的总氨基酸含量(P〈0.01),提高了牛肉的营养价值。[结论]高营养水平下,杂交改良提高了草原红牛的生长性能和牛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慧兵  马娟  张杰  李浩  郭磊  冯斌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7):1795-1801
【目的】牛只体重数据是衡量牛体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定期对牛只称重对实施精细化养殖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带围栏的地磅称重、月龄推算、体尺估算测量以及采用保定架等方法对肉牛进行静态称重。【结果】可以实现肉牛全程无障碍通过,在肉牛自然行走状态下监测出肉牛体重信息,有效避免了肉牛产生应激反应;称重效率高,系统锁定肉牛有效体重数据在2~4 s。平均每头牛从进入通道排队到称重结束,时间在10 s之内。肉牛速度较快通过称重平台时,误差在0.5%以下;肉牛在行走—停顿运动状态和平稳行走运动状态下,误差在0.2%以下。【结论】肉牛无应激自动化动态称重系统,主要由主体机械结构框架、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供电系统、称重系统、数据传输5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热应激严重影响公畜的繁殖机能,显著降低种公畜的精液品质,从而影响受胎率。本文阐述了热应激条件下不同公畜精液品质的变化,以及热应激蛋白对畜禽抗应激机理的影响和缓解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技术,为实际生产中如何缓解热应激、提高种公畜精液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