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对广东地区某鸽场疑似鸽新城疫病毒感染的鸽群进行病原学诊断,试验采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F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等一系列综合试验对其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这种血凝性可被新城疫病毒(NDV)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禽流感病毒(AIV)-H5、AIV-H7、AIV-H9阳性血清抑制;用针对NDV F基因设计的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可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该分离株与天津分离株AG/Tianjin/07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9%。说明该分离株为鸽新城疫病毒,命名为Pigeon/Guangdong/SD54/2006。  相似文献   

2.
1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地区发病鸭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这种血凝性可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AIV-H5、AIV-H7、AIV-H9、EDSV阳性血清抑制;用针对NDV F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可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由此,初步鉴定该分离株为鸭源新城疫病毒,并命名为NDV/DUCK/SD/2006。另外,通过毒力测定,该毒株的MDT、IVPI分别为51.75 h、2.44,判定为强毒力株。  相似文献   

3.
采集送检实验室的鸡和鸭的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处理后进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的RT-PCR检测以及病毒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分离株进行F基因高变区测序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采集的样本经RT-PCR扩增得到NDV特异性目的条带,接种鸡胚获得的病毒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两株NDV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ERQERF117,符合弱毒株的特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属于NDV ClassⅠ类的1.1.2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西藏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病死藏鸡中分离到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为新城疫病病毒(NDV),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毒对鸡具有致病性;分离毒株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DT为120h,EID50为10-8.44、IVPI为0.5、ICPI为0.6,均符合NDV弱毒株特征。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显示:各分离株的血凝解脱时间短,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差,符合NDV弱毒株的特征。F基因的序列测定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西藏分离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与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为90%;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8同源性为81%。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各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112 G-K-Q-G-R-L117,具有NDV弱毒株特征,与毒力测定结果相符。本研究首次报道了NDV西藏分离毒株遗传进化情况和生物学特性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缺氧环境下NDV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分离株的基因型及遗传变异,试验对广西某鸽场疑似感染PPMV-1的临床样品进行RT-PCR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并对分离株进行F基因测序、相似性分析及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临床样品经RT-PCR扩增可得到特异性目的条带,病毒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并能被特异性新城疫(ND)阳性血清抑制。分离株能引起非免疫鸽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10%。对分离得到的PPMV-1(命名为pi/CH/GX1026/2016)进行序列分析,该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的特征。pi/CH/GX1026/2016分离株与毒株Grey heron/Ch/GD/GZ333/2015和European turtle dove/Ch/GD/GZ23/2015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较高,核苷酸相似性分别是99.6%和99.4%,氨基酸相似性分别是99.3%和98.9%;与疫苗株La Sota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较低,分别是83.8%和88.3%。分离株与基因Ⅵ型NDV毒株Grey heron/Ch/GD/GZ333/2015和European turtle dove/Ch/GD/GZ23/2015遗传关系亲近,与基因Ⅱ型疫苗株La Sota的遗传关系较远。说明pi/CH/GX1026/2016分离株为基因Ⅵ型的PPMV-1,该毒株与NDV常用疫苗株La Sota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a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7.
新城疫病毒(NDV)的F蛋白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为了了解朱鹮源NDV陕西分离株的变异情况及进化地位,采用RT-PCR方法对NDV陕西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扩增,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树构建。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扩增片段的长度为535 bp,与预期扩增片段长度大小一致。其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112R-R-Q-K-R-F117)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NDV分离毒株为基因Ⅶ型,与近年来报道的我国家禽流行的NDV基因型一致。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珠三角地区某鸽场的发病鸽群采样,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JP株。系列微量血凝和微量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NDV)阳性。测序结果显示,该NDV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 R-R-Q-K-R-F117,具有强毒株序列特点;F基因分型表明,JP株属于基因Ⅵ型。Blast结果显示,JP株F、HN基因序列均与基因Ⅵ型pi/CH/LGD/110208株同源性最高,均达99%。同源性比较发现,F和HN基因、蛋白都与基因Ⅵ型新城疫毒株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2.5%~99%、95.5%~99.1%和90.6%~98.7%、91.9%~99%,而与国内常用疫苗株B1、La Sota、Mukteswar等同源性较低,分别为83.2%~85.9%、89.2%~91%和79.3%~83.4%、86%~89.5%。分离的JP株属于基因Ⅵ型,并与国内常用疫苗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春季活禽市场新城疫病毒(ND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携带情况,2016年3~4月采集华东某活禽市场健康家禽的泄殖腔新鲜棉拭样品100份(鸡源样品40份,鸭源28份,鹅源32份)。以鸡胚接种方法分离病毒,接种后5 d收集鸡胚尿囊液用于血凝试验,共获得7株具有HA活性的病毒,均来源于水禽。采用双重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同时对NDV的F基因和AIV的M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的测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NDV 4株,为ClassⅠ系列毒株;分离到AIV 3株,M基因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其中2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6亚型AIV遗传关系较近,另外1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9亚型AIV毒株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用RT-PCR方法从3株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新疆分离株中扩增出F基因裂解位点前后482 bp片段,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对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与国内外相关的NDV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9.8%和99.4%~100.0%,与其它鸽源NDV F基因相应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4%~98.1%和90.6%~98.1%,而与国内代表性弱毒疫苗株LaSota毒株和NDV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6.3%和87.6%及90.0%和92.5%。遗传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分离株属NDV基因型Ⅵ,与法国株(Pigeon-France-99)、意大利株(Pigeon-Italy-00)形成同一细分支,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8.1%,F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都为112R-R-Q-K-R-F117,是典型的强毒株共有序列,新疆鸽流行株与欧洲鸽流行株有很近的遗传亲缘关系,为同一基因亚型。对疫病流行时间、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病毒基因遗传衍化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2000年开始在新疆地区流行的鸽NDV和欧洲国家上述流行株具有共同的遗传起源,推测通过从国外引种或者候鸟迁移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nflection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of Xinjiang wild birds, through analysis of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variation, to prevent the outbreak and spread of Newcastle disease, isolation of the virus was performed in 9 days old 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chicken embryos, detected the wild birds in Fuhai county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migration line of East Africa-West Asia by HA, HI test and RT-PCR method. And then 1 strain of NDV from wild birds was isolated, named as NDV/Pintail/CH(XJ)/01/2016. As the result, ORF of F gene from the NDV isolate was 1 662 bp, encoding 553 amino acids. The motif of the cleavage site was 112G-R-Q-G-R-L117,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irulent NDV strain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NDV/Pintail/CH(XJ)/01/2016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ies of F gene between reference strain Doneck/3/968 and mule Simeonovgrad strain homology were high and reached 99.7%, it belonged to genotype Ⅱ of Class Ⅱ NDV. All of the three viruses had high homology to the vaccine strain La Sota,which were 99.5% to 99.8%.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conclusion w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poultry NDV outflowed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从吉林省通化某地发病死亡鸭子病料中分离到1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融合蛋白(F)基因的扩增测序,初步鉴定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TH-1株。该病毒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3.4 h、1.85和2.575,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新城疫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进一步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F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TH-1株与中国野鸭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mallard China HLJ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达到了99.3%,同为新城疫基因Ⅶ型毒株,与目前新城疫流行的主要基因型Ⅶ型相一致,为鸭源新城疫的有效防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野鸟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情况,分析其分子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防止新城疫的暴发和蔓延,本试验用9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传代,HA、HI试验和RT-PCR方法对位于"东非-西亚迁徙线"福海县的野鸟进行了NDV检测,分离到1株野鸟源NDV,并命名为NDV/Pintail/CH(XJ)/01/2016。结果表明,该NDV分离株F基因ORF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碱性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弱毒株特征;遗传进化分析显示,NDV/Pintail/CH(XJ)/01/2016与乌克兰鸽源分离株Doneck/3/968、比利时鸭源分离株Simeonovgrad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属于NDV ClassⅡ基因Ⅱ型。而上述3株病毒均与疫苗毒La Sota具有较高同源性(99.5%~99.8%)。本研究结果为家禽NDV外流进入自然环境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目前中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优势基因VIId型的毒力机制,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将我国优势流行基因VIId型强毒株I4的F基因替换弱毒LX的F基因,获得表达NDV强毒株I4F基因的重组病毒NDV/LX-If。测定重组病毒的致病指数和组织分布,结果发现,重组病毒NDV/LX-If毒力比骨架病毒有了显著的提高。NDV/LX-If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56 h,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49,属于中等毒力,毒力比亲本病毒毒力低,但都能使自然途径感染的鸡100%死亡,同时获得了亲本毒株的组织嗜性。可见,新城疫病毒F基因是毒力和组织嗜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其它基因对新城疫病毒的毒力也可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鹅副粘病毒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CEM^R载体,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将所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进一步进行了序列鉴定。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F基因片段的长度为1695bp,共编码53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P-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实验结果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与国内外其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2%~89%之间,表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F片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乌鲁木齐市郊区养禽场发病禽群中分离到4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1株鸽源 NDV。经血凝HA试验鉴定,NDV分离株均具有血凝性,5个毒株的血凝特性均可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与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本试验通过RT-PCR扩增了5株NDV全长F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5 株 NDV 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1662、1589、1676、1589和1662 bp,均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分別编码 553、528、553、520 和 553个氨基酸;根据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鸡源XJ/10/08株属于强毒株, XJ/3/07株、XJ/7/07株、XJ/9/08株和XJ/11/08株属于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5 个 NDV新疆分离株与 La Sota 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 83.7%~99.8% 之间,与 TaiWan95 株核苷酸同源性在 84.7%~93.3% 之间;遗传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 分离到的4个弱毒株与LaSota、Clone30、B1、BEA-45在同一亚群,属基因Ⅱ型,强毒分离株与TaiWan95、广东株(GD-1-98)、江苏株(JS-5-1)在同一进化分支内,属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掌握中国新城疫病毒的变异情况和新城疫的流行规律,对2008-2009年从中国部分省市养殖场分离的9株新城疫病毒毒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和HN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有8株为基因Ⅶ型,1株为基因Ⅱ型,F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662 bp,强毒株同La 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5%~84.2%。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或1734 bp,强毒株在538位缺失1个糖基化位点。结果表明,近年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Ⅶ型NDV引起,F和HN基因的变异可能与频繁的疫苗免疫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中国分离株分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从健康家鸭中分离到的一株Class 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Duck/China/08-004/2008进行了遗传进化特性研究。利用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EU589149。该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组成为112E-Q-Q-E-R-L117,具有典型新城疫弱毒株的分子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国内普遍使用的弱毒疫苗株LaSota和V4核苷酸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55.4%和57.7%)。通过构建F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ClassI,与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弱毒疫苗株LaSota(Class II中的基因II型)和V4(Class II中的基因I型)处在不同的进化分支。通过构建57株ClassI新城疫病毒的遗传进化树,表明本分离株与近年来香港活禽市场分离株较为类似,同属于基因3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RT-PCR技术对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9-014分离株完整的融合蛋白(F)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进行了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F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基因全长为1 792 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弱毒株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F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95.2%,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0.6%~72.4%。HN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N基因全长2 001 bp,可编码61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HN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2.7%~94.7%之间,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同源性较低,为70.7%~71.5%。根据完整的F基因和HN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均表明:本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Ⅰ类新城疫病毒基因3型,因此Ⅰ类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和HN基因具有相似的进化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