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永明 《养猪》2005,(6):45-46
对仔猪进行猪口蹄疫BEI(二乙烯亚胺)灭活苗和猪瘟犊牛睾丸细胞苗的梯度剂量免疫,分别以肌肉注射和后海穴注射,定期采血检测血清抗体。结果表明,不同的免疫途径所产生的抗体效价及抗体持续时间不同,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于肌肉注射;大剂量免疫时,其抗体高峰出现比正常剂量滞后,剂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免疫抗体水平不再上升,似有免疫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灭活疫苗(H9)不同注射部位免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5、95日龄2次禽流感灭活疫苗(H9N2亚型)的免疫,探讨不同免疫途径对禽流感(H9)HI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腿部肌肉注射免疫效果相对较好,抗体滴度平均值较其他组约高0.5~2.0个滴度,抗体维持时间也较长。而颈部皮下、胸部肌肉、翅根部肌肉3种注射部位免疫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免疫乳研究及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免疫乳及乳抗体的特异性免疫乳(Immune Milk)是指给哺乳动物(主要是指奶牛)选择性地接种一些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疾病(主要是肠道疾病)的细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或其它一些外来抗原(如隐性孢子虫等)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以分泌特异性的抗体(Specific antibody)进入乳中,这种含有特异性乳抗体的乳称为免疫乳。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除了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之外,机体还会产生一些淋巴因子,其中的一些也会随泌乳进行而进入乳中,如在免疫乳中发现的抗炎因子(Anti-hypertension F…  相似文献   

4.
1—3月龄段小牛,处于哺乳期,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让产出后的小牛及时吮食母牛初乳,使小牛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是1—3月龄小牛获得免疫的最佳方法。 4-6月龄段小牛,已断奶,改吃人工饲料,母源抗体低下或消失。由于是初次免疫.抗体应答没有重复免疫牛强烈,高抗体效价(≥32^x)维持时间不长,需要每年免疫2次(注苗3次)。才能使此月龄小牛群在4至11月份,长达8个月可能发生流行热的季节里.获得≥64^x的高抗体效价免疫期。 7—18月龄段中牛,在一年适时一次免疫的奶牛场,与4—6月龄段小牛,基本同属初次免疫牛,这类牛母源抗体已消失殆尽,最为易感,免疫程式与4—6月龄相同.也是每年免疫2次(注苗3次),这种免疫程式可使此类牛群在4至11月份长达8个月的流行季节里。获得高抗体(64^x)免疫期。 19月龄段以上奶牛,在坚持每年一次流行热疫苗免疫的奶牛场,属于重复免疫牛.这类牛具有免疫回忆反应的特点,抗体应答强烈,高抗体持续期长,每年坚持一次预防接种,可使此类牛绝大多数获得12个月高抗体免疫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免疫程序对京白鼠进行免疫试验。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采用明矾佐剂、腹腔注射(IP)、30天免疫间隔的试验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用弗氏佐剂、皮内注射(EP)的试验组和用明矾佐剂、腹腔注射(IP)、15天免疫间隔试验组,也比用明矾佐剂、皮内注射(EP)、30天间隔免疫组高。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7.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IDEXX公司阻断ELISA实验方法,在同一猪场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3种常用猪瘟免疫程序免疫后不同时间的猪瘟免疫抗体阻断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0、60)的免疫效果比其他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好。不同疫苗免疫的仔猪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仔猪平均抗体阻断率差异极显著(P〈0.01),因而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应该根据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而定。  相似文献   

8.
1原理农兽药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待测药物的共性结构或共有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突出其结构特征的半抗原,半抗原偶联大分子蛋白质作为全抗原并免疫动物,通过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收集并纯化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类特异性抗体,利用抗体建立酶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胶体金(GICA)等免疫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新城疫(ND)疫苗对贵州三穗麻鸭的免疫效果,选用NDⅠ系活疫苗(CS2株)、Ⅳ系灭活疫苗(LaSota株)和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分别对三穗麻鸭进行免疫实验,检测疫苗最小免疫剂量、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消长规律,以及病毒感染免疫鸭后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活疫苗CS2株、灭活疫苗LaSota株、灭活疫苗A-Ⅶ株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1.0 mL/只、0.5 mL/只和0.2 mL/只;3种疫苗2次免疫要高于1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滴度,但各免疫组不同免疫次数鸭的抗体滴度均在第60天达到高峰,其中以灭活疫苗A-Ⅶ株1次或2次免疫诱发的抗体滴度最高(分别为7.5log2和8.1log2),并且抗体持续期长,在免疫后第150天抗体水平仍能达到免疫保护要求;对免疫鸭的排毒检测发现,活疫苗CS2株免疫后的鸭持续排毒,灭活疫苗LaSota株免疫后的鸭排毒量少且时间短,而灭活疫苗A-Ⅶ株免疫后的鸭未检测到排毒。试验结果表明,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在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抑制免疫鸭排毒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ND疫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楚雄州部分地区的猪瘟免疫情况,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楚雄市、南华县和禄丰县随机采取的393份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并对各县(市)的调查数据加以比较,了解猪瘟在楚雄州部分地区的免疫情况。结果显示,楚雄州部分地区均有较高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各县(市)的猪瘟抗体阳性率都在80%以上,有的县(市)猪瘟抗体甚至达到了100%。说明楚雄州部分地区的猪瘟免疫效果较好,猪瘟免疫成功。  相似文献   

11.
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的免疫应答与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免疫应答和发情的影响及免疫后抑制素的组织分布,将60只大鼠分为5组,每只分别肌肉注射10(T1)、50(T2)、100μg pCIS(T3),50μg pcDNA3.1(V)和生理盐水(S)。ELISA检测抑制素抗体水平,阴道涂片法检测大鼠的发情状况,免疫组化分析抑制素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不同剂量抑制素基因2次免疫10 d后抗体P/N值均显著升高(P〈0.05),3次免疫10 d后T2和T3组抗体P/N值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T3组抗体水平有高于T1和T2组的趋势(P〉0.05);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的发情无显著影响;3次免疫2周后心脏、肝脏、接种肌肉部位均未检出抑制素;卵巢、肾脏和垂体部位均检出抑制素;而脾脏部位,抑制素质粒免疫组检出抑制素,对照组则未检出抑制素。这些结果表明,免疫剂量和次数的增加没有导致大鼠产生明显的抑制素免疫耐受,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是相对安全的,抑制素的组织分布结果亦为抑制素基因免疫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免疫失败是指用某种疫苗免疫过的动物在免疫保护期内又发生该疫病的现象,即免疫没有起到保护动物抵抗该病的作用。目前动物抗体水平监测已逐步得到推广,并成为许多地方评定免疫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抗体水平监测中可能会出现免疫动物虽表现健康,但抗体水平监测不达标的现象,这也属  相似文献   

13.
猪的免疫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免疫学基础章金钢(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学院,长春130062)钱爱东(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丘鹤英李万猛(英特威[香港]有限公司)第三讲免疫分子(上)免疫分子是指能够直接发挥各种免疫效应的分子。猪的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干扰素、淋...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某鸡场免疫鸡群鸡禽流感(H5亚型)的免疫效果我们用微量HA、HI试验对210份不同日龄鸡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306天)、2#(76天)、3#(324天)、4#(186天)、6#(304天)、7#(243天)、8#(236天)鸡舍鸡群禽流感(H5亚型)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5lg2、9lg2、4.3lg2、4.2lg2、7.5lg2、7lg2、2.2lg2.禽流感抗体滴度最高为10lg2,平均滴度为5.61lg2,抗体滴度最低为0.  相似文献   

15.
免疫是预防动物发生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伊犁地区各养禽场、养禽专业户都对禽的各种疾病进行了预防接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蔓延、流行,但免疫后依然发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养禽场(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免疫失败主要有疫苗因素、接种因素、母源抗体因素、动物因素、疾病因素、外界因素等多种因素,养禽场(户)在对家禽免疫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合理有效的进行防疫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成年雉鸡体内的ND抗体水平,监测不同种类雉鸡的免疫效果。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xeeresii)5只,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arstiae)5只,白鹇(lophura myothemera)3只,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3只,孔雀(peacock)11只,临床检查健康,同时用L 系弱毒冻干苗和ND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接种,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成年雉鸡在免疫后26 d,ND抗体即可达到很高水平。其中白冠长尾雉抗体效价为9.8 log2,白腹锦鸡为10.0 log2,白鹇为8.0 log2,红腹锦鸡为10.7 log2,孔雀为8.2 log2;孔雀在免疫后0、8、15、20、25 d,ND抗体水平分别为3.8、5.0、6.2、7.5和8.2 log2。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免疫程序对京白鼠进行免疫试验。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采用明矾佐剂、腹腔注射(IP)、30天免疫间隔的试验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用弗氏佐剂、皮内注射(EP)的试验组和用明矾佐剂、腹腔注射(IP)、15天免疫间隔试验组,也比用明矾佐剂、皮内注射(EP)、30天间隔免疫组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同一栋蛋鸡饲养场内7日龄的鸡群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操作,检测鸡群在完成免疫程序后21d时的抗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强化免疫程序的试验组鸡群其新城疫和禽流感(H5、H9)的抗体血凝抑制(HI)值显著高于应用农业部制定的标准免疫程序的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各个病毒抗体的HI值离散度均低于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病原核酸进行检测,排除因主动感染而导致抗体效价上升的个体,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强化免疫程序相较于标准免疫程序能够产生更高、更稳定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兽药残留免疫分析及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兽药残留免疫分析及其进展李俊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钱传范(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免疫分析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免疫反应涉及抗原与抗体分子间的立体化学、电荷、氢键和偶极间的综合作用,因而具有常...  相似文献   

20.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应用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INH和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pCIS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大鼠的2个系列试验,检测了免疫鼠抑制素抗体水平及抗体阳性鼠的比例。结果,抑制素质粒pcINH经脂质体介导免疫大鼠,50%(13/26)的个体产生了抑制素阳性抗体。40μg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pCIS免疫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的大鼠,2次免疫获得了38.9%(23/54)的抗体阳性率。3次免疫获得55.6%(20/36)的抗体阳性率,100μg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加强免疫可提高抗体的水平。但免疫剂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抗体阳性鼠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