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热风循环式烘烤烟房建造与烟叶烘烤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烤房构造与工作原理1.1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由炉膛、弧形耐热铸铁传热板、水泥预制板、瓦火管、落灰池等组成。耐热铸铁传热板安放在炉膛顶部,与炉火相接触。在炉膛的两侧及传热铁板上面(离铁板一定距离),用水泥预制板隔成预热换热空腔,空腔底部留有进风口,与外界相通;顶部预制热风出口,与热风导管相连接。当炉灶生火烘烤时,外界冷空气由进风口进入,流经炉膛两侧空腔进行预热,再进行炉膛顶部的传热板表层进行换热,尔后由热风导管将热风均匀地输送到烤烟房各个部位。由于传热板的热传导系数达0.764,炉膛内燃烧的热能会迅速地传递到炉膛两侧预热换热空腔。空腔温度升高,与外界产生温差,因而空气自然由进风口流入热交换器。温差越大,空气流入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
优化设计紧凑交换器时,应该考虑各种不同传热表面的板翅式紧凑热交换器的优化计算,要求建立起的程序是通用的并且有创新性。该优化程序不仅适用于常见的地面热交换器,同样也适合大型机器的热交换器。优化设计与传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相比较,进步了很多,具有传统设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效果更加显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断优化的热交换器与未优化前相比,芯体之间间隔更佳紧密,传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刘建禹  陈立  冯江 《农机化研究》2000,(3):40-42,47
分析了用于回收畜禽舍通风系统余热的板翅式热交换器的传热特性,提出了其传热过程的计算方法,为今后畜禽舍通风系统余热回收板翅式热交换器传热性的试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渐开线式油水热交换器是一种新颖的机油冷却器。本文扼要介绍其结构原理并论述设计和传热计算。在台架对比试验的基础上,证实散热性能良好,为解决4115L_1发动机机油温度过高问题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发动机功率对发动机传递给冷却液热量的影响,通过4A3L-T10发动机外接温控热交换器,对冷却液出口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得到相同冷却液出口温度下发动机不同功率冷却液传热量试验曲线。研究表明,冷却液的传热量随发动机功率升高而升高,传热量占燃烧热的比例随发动机功率升高而降低,比油耗随发动机功率升高先降低再升高,涡后排温随发动机功率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套模拟畜舍环境条件下的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台,此试验台不仅可以对干、湿工况下热交换器的热质交换特性及阻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而且还可以进行热交换器的标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7.
向衡  朱明  刘相东  谢奇珍  师建芳  刘清 《农机化研究》2013,35(6):202-205,209
将自激脉动燃烧技术应用于生物质燃烧,既能够提高生物质的燃烧效率,又能减少烟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针对生物质燃料与脉动燃烧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有关生物质燃料脉动燃烧器设计的理论研究,分别对外形尺寸、炉膛结构、进料装置、炉箅子、清灰以及除渣装置等进行分析与设计.实验证明,所设计的燃烧器能够稳定与持续燃烧,炉膛温度保持在800~1 000℃之间,避免了高温结团和结渣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对流的情况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典型结构进行优化。在对吸热板进行改良后,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太阳能集热器的强化传热特性。分析热性能效率曲线可知:吸热板添加筛网和墨绿色涂层的集热器集热效果较优,可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PID的犊牛代乳粉奶液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犊牛饲喂过程中冲调代乳粉奶液温度的有效控制、提高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的准确率,设计一款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动态温度控制系统,主要应用PID参数在线模糊自整定和PID温度控制模糊算法等实现动态调节被控对象(代乳粉奶液)温度,从而保证犊牛饮用代乳粉冲调奶液温度控制在(37±1)℃的可控范围内.设定热交换器温度为42℃...  相似文献   

10.
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与阻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紧凑式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和流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平直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翅片长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间距对传热和流动阻力影响较小,而翅片长度和高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有重要影响。同时对11种翅片的220个试验数据点进行了j因子和f因子的试验关联式拟合,拟合关联式的误差范围为±10%。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新型小管稳流器的水力性能及其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取稳流器流道的7个结构参数作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制定了16组方案,在50~250 kPa等6个不同工作压力下进行水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6组试验方案下流道的流态指数为0.475~0.498,其水力性能良好.利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得知流道第2组分水板与过水板间距对流态指数的影响最大,第1组分水板与过水板间距对流态指数影响最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7个结构参数与流态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明其相关性良好;t检验显示,第1组分水板与边壁间距、第1组过水板中部过水孔径和第2组分水板与过水板间距对流态指数影响显著;同时验证试验表明,该回归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5%,能准确可靠地预测流态指数.  相似文献   

12.
内燃机余热利用及其热交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燃料燃烧的大部分热能,通过排气、冷却介质释放到大气中,造成能量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本文以能量转换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内燃机余热利用的两种方式——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通过4135AD-8型柴油机热交换器系统的试验和测量,较详细地讨论了利用热交换器回收余热的方法、紧凑式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等。 实际应用表明,装有热交换器系统的电热并供柴油发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3.
微通道换热器内分流板流量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朱春玲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12):257-261
以水为工质,以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为模型,试验研究了1孔、5孔、12孔3种不同结构分流板的流量分配特性,并与无分流板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集流管的入口雷诺数小于3 000时,无分流板和1孔分流板的流量分配受雷诺数的影响很大,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较差,但无分流板时的均匀性好于1孔分流板,当入口雷诺数大于3 000时,无分流板时的均匀性最差,1孔分流板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变好;在入口雷诺数小于4 000时,5孔分流板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当雷诺数大于4 000时,均匀性和稳定性变差;12孔分流板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和稳定性始终最好,均匀性随着雷诺数增大而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缸盖水腔流动与沸腾传热的流固耦合数值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CFD软件STAR-CD和FEA软件ABAQUS对226B型柴油机缸盖冷却水腔内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为反映沸腾传热的影响,基于FORTRAN语言开发了单相流沸腾传热模型,将其嵌入到STAR-CD中.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加入沸腾传热模型可以大幅度提高模拟计算的精度,最大误差由18%下降至7%,为柴油机冷却水腔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脱不净 1.凹板栅条间隙过大。正确的栅条间隙应是花生果不能从间隙中通过,而花生米能顺利通过。应选用适宜栅条间隙的凹板。 2.滚筒与凹板间隙过大,减少了对花生果的搓擦与挤压,应适当调小滚筒与凹板的间隙。 3.滚筒转速太低。皮带打滑或电机转速不够,应当适当张紧皮带轮,打皮带蜡;检查电机转速低的原因并排除。  相似文献   

16.
对200 t/d的秸秆直燃炉排锅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一、二次进风风量比例.计算出不同工况条件下床层顶部各组分的温度、速度和浓度分布,以及床层燃烧效率和炉膛气相的燃烧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当一、二次进风风量比例为1.3:0.7时,炉瞠出口CO浓度最小为0.29 mol/m3,此时炉膛出口烟气平均温度为1180 K,O2浓度为2.18 mol/m3.模拟结果与有关文献测量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牧草同向异形堆存方式的优势与合理性,进行了苜蓿同向异形制备与堆存理论分析及试验。通过苜蓿同向异形制备试验,分析了抄板高度、抄板数量以及旋转筒转速3个因素对苜蓿同向异形单元单位长度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分析牧草同向异性堆存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牧草同向异形堆存的传热传质模型;通过与散草堆存热质传递模型的对比,证明了同向异形堆存的热质传递较快,牧草的同向异形堆存有着能够改善牧草自然通风干燥品质的实际意义。通过苜蓿同向异形堆存试验,测定了堆存过程的温度变化以及腐败变质比例。结果显示:经过同向异形调制整理后的苜蓿,在堆存过程中,牧草的植物活性提高,短期内部的发热较为严重,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苜蓿同向异形堆存的温度下降;苜蓿同向异形堆存比散草堆存的腐败变质减少23.7%~76%。  相似文献   

18.
板式预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器,由于其传热系数大,传热阻力小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长期以来,对其研究只停留在实验和经验的基础上,缺乏预见性.对平板预热器的物理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利用数值计算软件,采用SIMPLEC算法和标准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三维方程和能量方程对CMR预热器内板片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气墙越长,换热效率越大,阻力损失也会越大;增加流速,热效率降低,阻力损失增加;板间距离减小,换热效率增大,阻力损失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在对生物质热风炉进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在原换热器模型进行了增设折流板的优化设计。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优化后换热器的三维模型,模拟了其管壳程流体的流动传热过程,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换热器温度场、流场分布图以及传热量、总传热系数等相关数据。将上述数据与原换热器模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换热器传热效果明显增强,验证了换热器结构优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相关产品的设计、模拟、优化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对蒸汽-热风混流消毒设备中基质与混流气体之间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CFD技术建立了基质颗粒在升举和撒落运动阶段的传热过程模型,进行了基质颗粒在不同阶段的传热过程和温度变化的模拟仿真分析,确定了其变化规律.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