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滨江游憩体验质量与保护滨江公共绿地资源,基于滨江公共绿地的资源特征,探索把国外游憩机会谱理论应用于滨江公共绿地的案例研究中。选取黄浦江中心段15个已建成滨江公共绿地进行调查,寻求资源、活动、设施与管理之间的内在规律,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环境条件与管理状况、体验与卫生设施供给、游憩活动的丰富度与开放度、微环境适宜性、植被状况与亲水性、导览与服务、可达性、场地空间适宜性和文化艺术9个环境因子,将黄浦江中心段滨江公共绿地划分为自然游息型、健身休闲型和人文体验型3个游憩环境类型,构建了黄浦江中心段滨江公共绿地游憩机会谱(ROS)。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口万绿园和人民公园两个城市公园的游憩行为进行观察调研,将游憩行为归纳为锻炼、观赏、游玩、聚会、休憩和艺术六大主类,总结出每类游憩行为需要的环境支持,并且指出公园环境和设施应如何建设来促进游憩行为的发生,从而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使公园今后的建设和管理更加人性化,为今后此类公园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大都市设施农业的基本发展方向,论述了设施农业生态效益评价的作用与意义,从功能结构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建立了设施农业用地规模对生态效益影响的评价体系,对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地区设施农业用地规模进行了调研,收集样本,论证了合理控制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的必要性,对设施农业项目区合理规划布局有积极的意义,对制定标准化规模的设施农业用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郊区型轨道交通对促进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及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具有显著影响.近年新建城市化地区围绕着郊区型轨交站场已具有TOD社区的部分特征,但这些地区公共绿地供给普遍不足,绿地数量与质量均低于中心城区,居民对公共绿地的游憩休闲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论文通过对郊区型轨交车站站场客流交通特征与周边公共绿地数量及质量的研究,对轨交车站进行公共绿地营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提出应将其空间与景观营造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中,在城市公共绿地营造方面发挥改善地区人居环境的作用,为周边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与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型,其发展潜力与合理布局对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禀赋、经济区位、生产条件、生态保护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作布局优化。评价结果显示,郑州市、驻马店市发展潜力评价为高等级;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信阳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中等级;焦作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周口市、济源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低等级。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开封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以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规模设施农业;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经济区位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发展都市设施农业;安阳市、商丘市、周口市因其生态问题严重适合发展有机设施农业;其他地市发展一般设施农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森林公园游憩空间需要合理规划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广大居民的休憩游览等要求。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游客对于城市森林公园游憩空间选择需求情况,以及影响游客对于城市森林公园游憩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提出城市森林公园游憩空间有关问题和解决建议:加强游憩空间对于游人的吸引力度;游憩空间环境对于游人的影响;游憩空间设施对于游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园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防灾避险及休闲游憩场所而存在,但园林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园林""设施""安全"等关键词,在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从使用者安全、设施安全和环境安全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韩丽  马长乐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0):137-142
对云南省昆明市3个滨江公园进行美景度评价(SBE),在调查的基础上,共选取73张照片样本作为评价媒介,分析包括公园入口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教育区、滨水游憩区与道路周边区5种功能分区的景观美景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滨江公园美景度的显著性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人群与不同功能区之间关于美景度的测评分值存在显著差异;(2)美景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瀑布公园、龟龙湖公园、月牙潭公园,3个滨江公园的滨水游憩区与道路周边区景观美景度值均较高,而公园入口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教育区美景度值较低;(3)对滨江公园美景度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意境美与生命力、色彩丰富度、植被视觉占有率、安全性、水体验多感官性、配套设施适宜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市林荫道道路空间适宜度、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历史文化价值、游憩设施完善度和环境舒适度6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10条上海典型的城市林荫道通过该评价体系进行游憩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空间适宜度,其次是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环境舒适度,历史文化价值和游憩设施完善度对游憩适宜度的影响较小。衡山路和复兴中路综合评价得分最高(87.377、83.867),襄阳南路和乌鲁木齐南路综合评价得分最低(62.908、67.797)。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影响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为林荫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休憩、教育等功能。优质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以及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对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景点设计的一系列调研,分析探讨了包括园内各景区的综合布局、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的空间围和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代都市构建一个完善、和谐、生态和游憩的森林公园,一个满足蜀山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一个改善城市环境的都市绿肺,一个体现合肥新时代的休闲旅游胜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风景道作为一类线性景观空间,对于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带游憩空间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选线是评估城市景观印象、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指标。以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导向,选取水域因子、地形坡度、绿地斑块、旅游资源、交通道路5个因素作为风景道选线的指标因子,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适宜性及其效益研究,得出风景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立旅游带风景道最优选线的普适性思路,为环巢湖风景道旅游空间的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关环湖区域布局分析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游憩绿地是市民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游憩绿地节点的位置、内容与规模配置必须以市民的游憩需求与行为特征为依据,游憩廊道则有效地将分散的节点连接为有机的绿地体系。以广州为例,以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游憩绿地体系为目标,从游憩绿地数量、质量、分布以及廊道建设方面探讨了广州游憩绿地体系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服务建筑设施是公园开展游憩服务、科教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国公园设计规范对公园内的建筑设施有着严格的指标控制.本文意图全景式地分析北京公园服务建筑设施的类型、数量分布和空间分布指征,总结规律,发现问题,以期对我国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和设施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309个主要公园...  相似文献   

14.
水体验空间是指为人们提供看水、听水、戏水、乐水等丰富的游憩活动,并兼具一定的文化性与生态性的滨水空间。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总结了水体验空间的特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体验空间质量评价模型,并以上海浦东滨江公园水体验空间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其在亲水度舒适度与美感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对滨江绿地水体验空间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典型的高密度老旧城区公共空间,激活老城厢滨河空间活力是城市更新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视觉美感度、游憩适宜度、历史人文丰富度、环境协调性和可达性5个层面构建活力测度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10个研究案例实证验证测度路径的可行性,根据结果总结老城厢滨河空间的特征与现存问题,并从提升河流显示度、重塑历史人文氛围及实施居游共享理念3个方面提出活力提升策略,为老城厢滨河空间活力测度与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导致全球变暖、游憩空间缺失等一系列生态及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处城市边缘地区的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进行基于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提升的郊野公园环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基于RS与GIS技术,首先利用CASA模型计算区域提供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用以表征区域内生态空间可提供的碳汇量的时空分布趋势;其次,应用核密度分析模型与邻域分析探究区域综合游憩功能的时空分布强弱,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帮助识别潜在游憩廊道;最后,应用CA-Marcov复合模型预测2023年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全面支撑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优化选址。【结果】综合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碳汇服务及游憩潜力的差异,结合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现状生态空间分布情况以及2023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模拟结果,共筛选出59处以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发展为导向的郊野公园拟建用地范围。【结论】协同提升碳汇与游憩两类功能的郊野公园选址方法具有一定的空间定量化研究优势,相关评价结果可为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其他生态空间建设提...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了解开放型休闲林地的需求,以上海市嘉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结合调研中访谈情况,调查研究了嘉定区小区居民对开放型休闲林地在抵达时间、抵达便利性、林地状态、林地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的需求。结果表明,居民休闲游憩的主要目的在于放松散心、亲近自然和健身锻炼;影响居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因素是离家距离的远近和是否有足够的闲暇时间,70%左右的居民希望在15 min通过步行抵达开放型休闲林地场所;居民希望看到的休闲林地状态是开放式的,能够自由观赏的形态;对于现有的公园绿地和开放型休闲林地,居民希望在对绿地中的健身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步行道、休息椅、卫生设施、指示牌等)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众感知的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65张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由213名公众作为评价人员,使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绿地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群体差异与美景度的关系发现,专业、性别等群体差异对美景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江滨绿地进行景观要素分解,分为15个要素,每个要素2~4个类目,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保留的景观要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沙滩比(24.7%)、亲水性(24.1%)、植物生长状况(15.7%)、色彩对比度(14.3%)、天空比(12.3%)、景观硬度(8.8%),以此建立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视觉景观评价模型。对美景度评分最高的3个样地景观进行分析发现,6个筛选的景观要素对公众喜好作出了良好的解释。本研究可为江滨复合型绿地的设计、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游憩绿地需求及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西安市市民的游憩意向调查对该市的游憩绿地需求及布局进行了进一步的量化研究,并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市民对游憩绿地有多样化的要求;人均3.85m^2的公园绿地、3.91m^2的小游园绿地、21.5m^2的近郊风景点绿地、675.64m^2的远郊风景区绿地是基本符合市民当前游憩绿地需求的量化指标;综合性大公园以及小游园的服务半径分别以3.5km和0.75km为宜;对市内小游园的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