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粗枝云杉学名 picea.asperate mast,又名云杉、大果云杉、白松 ,属西南高山林区特有树种 ,产于四川的岷江、大小金川江和甘肃白龙江流域 ,此外 ,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及陕西西南部海拔2 4 0 0~ 36 0 0 m之间也有分布 ,较喜光 ,稍耐荫 ,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 ,在气候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上生长良好 ,是分布区内重要的森林更新造林树种。昭苏林场于 1987年从四川购进一批粗枝云杉种子 ,在海拔180 0 m的山区苗圃中试种。在原床苗时未显出生长特点 ,后与天山云杉一起移植 ,由于苗圃技术人员更换 ,档案数据不全 ,无法了解在…  相似文献   

2.
青海云杉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长福 《中国林业》2010,(14):56-56
<正>青海云杉,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0米,属浅根性树种,是青海省天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也是青海高原高寒阴湿地带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集中分布于祁连山东段,湟水、大通河、黑河流域的河滩、谷地、阶地或阴坡、半阴坡中下部,垂直分布海拔2400~3800米。笔者根据青海林区青海云杉育苗实践,对青海云杉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海云杉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常绿针叶树种,在青海省分布较广,多生长在海拔2,400—3,550米处。青海云杉能耐干冷气候(年平均气温低于2℃),生长快,材质好,是青海省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绿化观赏的优良乡土树种。青海云杉历来用种子繁殖,苗期生长缓慢,7—9年方能出圃。采用露地扦插则很难生根。为了缩短育苗周期,加速苗木生长,我们于1981年开始,在本省大通县东峡林场(海拔2,680米)的塑料大棚内,连续六年进行扦  相似文献   

4.
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天保工程中所造人工林生长状况,对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林区海拔1 800~2 800m营造针叶树种时应选择细叶云杉和粗枝云杉,海拔1 800m以下宜选择油松;阔叶树种中应选择山杨与其他树种混交造林,以增强林内生物多样性;选用灌木造林时,应以柽柳、中国沙棘为主,同时配置其他树种。  相似文献   

5.
云杉picea asperata Masr又名粗枝云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也是我省西部地区重要更新造林树种之一,主要产于四川岷江上游,大小金川流域和甘肃东部,陕西西部,水平分布北至温带草原,南达亚热带亚高山湿润森林地区。垂直分布在海拔1600—3600米,我省多在海拔2500—3400米。常生长在阴坡、半阴坡和宽阔谷地。 调查区松潘县地处川西亚高山地带,东径103°15′—103°50′,北纬32°06′—33°09′,海拔2800米~35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分高山峡谷和高原丘陵两个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气温5.8℃最低温为-20℃,最高温38℃,全年无霜期154天,林木生长期年平均99.5天,年平均降雨量526毫米,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年平均相对湿度65%,属于干湿交替的  相似文献   

6.
林木种子是育苗更新造林的物质基础,要营建速生丰产林,必须有良种,生产林木良种必须建立林木良种基地,粗枝云杉是黑水林区的优良乡土树种.我局在芦花施业区营建了粗枝云杉种子园三百亩;在马河坝施业区规划了粗枝云杉人工母树林一千一百亩.母树林经疏伐改造,已试花结果.种子园经选优嫁接,接穗成活率81%,当年生接穗平均高生长14.8cm,最高达26cm,本世纪末,可实现采种基地化.  相似文献   

7.
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俗称铁杆松,为高大针叶乔木,喜阴湿、耐寒和较干燥的气候条件,幼林耐阴性强.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和甘肃.在甘南广泛分布于白龙江林区、洮河林区和大夏河林区海拔2 800~3 600 m的阴坡、半阴坡及河谷地带,形成高山独特的森林景观.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优良的乡土树种之一,是甘南高原高寒阴湿地带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根据甘南林区紫果云杉育苗实践,对紫果云杉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2日讯: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为我国特有云杉种,是川西高原、甘肃南部和陕西西南部等亚高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粗枝云杉目前以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为主,但是,其结实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现象,扦插繁殖也存在繁殖系数低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些实际困难,我院林业所、林木遗传育  相似文献   

9.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麦吊云杉群落类型与垂直格局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带(2 100~2 900 m)主要的建群种之一。以第3次大熊猫调查植被数据为基础,以树种重要值为指标,分析了白水江保护区麦吊云杉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麦吊云杉群落按乔木重要值的大小可划分为10个亚群系,其中与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形成的混交林分布最广;麦吊云杉的主要伴生树种为糙皮桦和红桦,其次为铁杉(Tsuga chinensis)、岷江冷杉(Abies chensiensis)、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泡花树(Meliosma dilleniifolia)、华山松(Pinus armandi)等;麦吊云杉群落从低海拔向高海拔的递变规律是由与温性针阔叶树种华山松、铁杉、糙皮桦、红桦等组成的亚群系向与寒温性针叶树冷杉等形成亚群系递变。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秋季造林成活率高王惠洮河林区从1967年开始引种华北落叶松,1970年造林。根据历年更新造林检查和我们调查研究,华北落叶松幼年期比同龄乡土树种粗枝云杉速生。15年的华北落叶松高生长竟然是同龄粗枝云杉的3.5倍。但是在姚河林区春季造林成活率较...  相似文献   

11.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 200~2 600 m范围内分布最多。其天然林分以成熟林为主,占调查总量的64.04%,很少发现天然更新的幼苗,表明麦吊云杉群落处于衰退期,且缺乏天然更新能力。生境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N、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在1.78~4.45 g·kg-1、0.46~1.16 g·kg-1、4.56~12.35 mg·kg-1和84.40~105.60 mg·kg-1之间。麦吊云杉多生于阴坡面,调查共发现林下植物17种,分属10科13属,其中蹄盖蕨等构成了草本植物本底,荚蒾类、冷箭竹等耐阴性很强的矮小灌木为灌木群代表种,高山杜鹃等较高的灌木也是林下常见的灌木种。混交乔木层较为复杂,主要有冷杉、云杉、桦木、槭树和其他阔叶树等5大类,且麦吊云杉的组成均在70%以上,蓄积在90%以上。综合分析,应对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进行人为的遗传保育和人工促进更新,以实现麦吊云杉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分布区内82块标准地的调查和分析,1)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发现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林龄、海拔、密度和坡位;2)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粗枝云杉人工林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之间的优化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麦吊云杉(Picea brchytyta)系松科云杉属鱼鳞云杉组植物,国家的三级重点保护树种,材质致密,韧性大,可供建筑、飞机、机器、家具等用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我国已有从地理分布、群落结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引种栽培等方面对麦吊云杉作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未见有从种群动态、生理生态、生殖生态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报道。为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在理论上为珍稀濒危植物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试图从麦吊云杉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个体的分布特征出发,论述卧龙自然保护区麦吊云杉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4.
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亦称粗枝云杉,幼龄稍耐荫,根系浅,耐寒冷的环境条件,在气候凉爽湿润,年降水量400-800mm,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是甘南高原林区分布广泛的树种之一,也是甘南高原荒山造林、森林更新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5.
临江林业局从1966年起即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列为主要更新树种之一。二十年来,共营造红皮云杉人工林80,559亩,其中已郁闭成林的有14,179亩,通过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该树种材质优良,树干通直高大,树形优美,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天然更新能力。人工育苗造林容易的特点,适合营造用材林和城市绿化,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6.
<正>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常绿大乔木。分布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完达山林区及大兴安岭东坡的河谷地带。是用材林和绿化的优良树种。绥棱林区地处小兴安岭南坡,是红皮云杉的故乡。这里海拔250—666米;无霜期106天,年平温气温2.5℃,年降雨量604毫米。为了摸索红皮云杉的人工更新造林技术,我们于1957年春播种育苗0.2亩(按一般针叶树育苗方法),留床2年后,于1959年春在2公顷皆伐迹地上进行植苗更新试验。当年的成活率达到了75%,使我们初步认识到人工更新红皮云杉是可行的。又经过了3年试验,1962年开始大量育苗,大面积更新。以后又总结提出了红皮云杉人工更新造林的四项新措施即:实行半明穴整地,促进顶浆造林;在育过樟子松和落叶  相似文献   

17.
蔡平 《甘肃林业》2013,(1):39-40
云杉,松科,常绿乔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四季常绿,树形美观大方,即可上山造林搞绿化,又可做城镇绿化树种。材质坚硬,树干通直,是建房用做梁、檩、椽的良好材料。因此,培育优质健壮的荒山造林和城市绿化美化的云杉苗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云杉的生物学特性耐寒耐荫,最适宜生长在空气湿度大、排水良好、土层肥厚的山坡坡麓或小谷地,垂直分布海拔200米~2700米之间,喜肥沃带偏酸性的土壤生长,生长慢,寿命长,特别是幼林期生长缓慢。系浅根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约有3/4以上根系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中。  相似文献   

18.
以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03和05为母本,分别与欧洲云杉(Picea abies)、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白云杉(Picea gluca)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调查了杂交坐果率,对F_1代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测定,测定了苗高、地径、侧枝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等遗传参数,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筛选出了表现优良的亲本是粗枝云杉05和欧洲云杉,粗枝云杉03×雪岭云杉子代特殊配合力高于其它组合,6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力均为侧枝长大于苗高,苗高大于地径,说明侧枝长较苗高和地径更易受遗传控制,能够较为稳定的遗传给F_1代,可作为杂交子代生长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 亦称粗枝云杉,幼龄稍耐荫,根系浅,耐寒冷的环境条件,在气候凉爽湿润,年降水量400-800 mm,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是甘南高原林区分布广泛的树种之一,也是甘南高原荒山造林、森林更新的理想树  相似文献   

20.
红皮云杉人工林高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龙  吴福田 《林业科技》1993,13(3):8-10
红皮云杉(Picea koriensis Nakai)是东北林区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培育,长势良好.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高生长与水、热气候因子的关系,确定出影响其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并建立起红皮云杉生长与气候田子的数学模型,为树种区划、造林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