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硬头鳟(O.mykiss)为同一种的不同生态型,都属冷水性鱼类.为探讨急性高温胁迫对虹鳟和硬头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虹鳟[体重(22.76±2.89)g]和硬头鳟[体重(23.2±1.22)g]幼鱼,分别在不同温度梯度(16℃、20℃、22℃和24℃;16℃、19℃、...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密度对网箱养殖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在水温8.2~19.1℃下,将体质量1.02 kg的硬头鳟鱼种养殖在5m×10m×6m网箱中,网箱放置在松花江上游的松山水库中,密度分别为5尾/m~2(Ⅰ组)、8尾/m~2(Ⅱ组)、11尾/m~2(Ⅲ组)和14尾/m~2(Ⅳ组),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2%、粗脂肪22%的颗粒饲料,常规养殖。145d的养殖表明: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对硬头鳟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第Ⅳ组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放养密度为5~11尾/m~2时硬头鳟的生长与密度呈正相关,大于此密度范围则呈负相关。第Ⅲ组鱼的终末体质量、日增重、增重率、利润和利润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4个密度组硬头鳟的产量随放养密度增加而递增。本试验表明:网箱养殖硬头鳟的放养密度为11尾/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丰宁天河龙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硬头鳟人工孵化和硬头鳟人工种间杂交试验。通过成熟卵和受精卵、过熟卵受精前后比较,受精卵不同时间卵径变化比较,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出苗率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在不同时期卵径变化不大,在5.21~5.27mm,只是颜色由浅变深,由橘黄色或淡黄色变成微红色;在平均温度为4.82℃时,从授精到发眼需51.7d,有效积温达248.5℃·d;发眼后平均温度为6.11℃时28d破膜,有效积温达391.8℃·d;发眼后63d有效积温达599.7℃·d上浮;而在温度为7.5℃时,发眼后17d就破膜,29d就上浮,温度对冷水鱼胚胎发育影响明显;硬头鳟纯亲本人工孵化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分别是90.2%、88.4%、85.1%、80.4%,比硬头鳟和金鳟杂交人工孵化分别高出23.1%、17.2%、15.7%、19.2%;初孵仔鱼,全身透明,背鳍原基出现,血液循环和心跳清晰可见,心跳次数80~81次/min。  相似文献   

4.
为测定锌对硬头鳟Salmo gaiscl的安全浓度,本文以鱼类在96小时的毒性试验中所出现的呼吸频率变化反应来加以评估。试验采用美国俄勒岗州的两种硬头鳟,在不同水温(712,17℃)和不同硬度(25,125毫克CaCO/升)的条件下接触锌溶液。呼吸频率是根据口腔和鳃盖的张合而产生的生物电势来计测的,在10次试验中有5次表现出在高浓度情况下呼吸率显著增加。当水温12℃,硬度为25毫克CaCO3/升时,锌的浓度达到144微克/升便出现呼吸频率变化的反应;而对于胚胎和幼龟来说.安全浓度的计测有一个缓慢的接触过程,其值在444~819微克锌/升之间。这就表明,呼吸频率的计测至少象长期的毒性试验一样可作为一种测试手段.也许还能用来检测对鱼类有害的其它潜在的化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林易  陆露 《内陆水产》2003,28(12):12-12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接近0℃的水温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金鳟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能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池塘流水养殖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每667米2产量可达1万~2万千克,经济效益极高。现将金鳟池塘流水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建设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水库底排水等,均可作为金鳟池塘流水养殖的供水水源。这类水源水温冬季在0℃以上,夏季在22℃以上,水体溶氧在…  相似文献   

6.
硬头鳟的英文名称SteelhardTrout,鱼类分类学上属于太平洋鲑(Oncorhynchus),属洄游型鱼类,与虹鳟同为一种。它在海水中生长的速度比淡水中还快。曾有人把250g的鱼放入海水网箱,在水温适宜情况下,一个月净增重500g。 还有报道,放养 800g的鱼,8个月后体重达3~3.5kg。当前沿海城市有些人有意于开展海水养鲑,开辟鲜活鲑鱼市场,硬头鳟就是一个很好的海养品种。硬头鳟鱼种在淡水中养成,不能直接投入海水,需要一个过渡。掌握可靠易于操作的“过渡” 技术,成了海养鲑鱼的关键。鉴此,…  相似文献   

7.
正硬头鳟(steelhead,salmon gairdneri)身体呈长纺锤形,吻圆,背部和头部呈苍青色或深灰色,腹部呈银白色或苍青色,体侧、背部和鳍都有分散的小黑点。与虹鳟相比,头部较宽大,且头骨较硬,沿侧线无明显彩虹带,生殖季节具较短彩虹带,虹鳟头背部呈灰黑色,硬头鳟头背部颜色较虹鳟浅,尤其在非生殖季节更明显,呈青灰色,身上斑点较虹鳟大而稀疏。硬头鳟的肉色和肉质优于虹鳟,在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山女鳟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4年5月30日-2005年2月30日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观察阶段为山女鳟初孵鱼苗至11月龄。实验期间水温为自然常温(4.7~16.8℃)。结果表明:在这一生长阶段,山女鳟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质量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高峰出现在5月龄(2004年8月),水温为16.83℃,但山女鳟的最适生长温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体质量增长量、相对增长率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的变化相一致;山女鳟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并显现出规律性;从体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认为山女鳟幼鱼阶段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基本同步,生长式型为匀速生长;山女鳟幼鱼阶段的肥满度与水温变化不一致,随着月龄的变化而波动;饲料的营养配比满足不了各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因此,对山女鳟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60-164]  相似文献   

9.
硬头鳟(Oncorhy nchus Mykiss),大麻哈鱼属,原为洄游性冷水鱼类,鱼类学家经过系统选育、驯化,并运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其洄游的习性,使其可以终生生活于淡水中,为人工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硬头鳟与虹鳟亲缘关系较近,体形也与虹鳟相似,但体表有差异:硬头鳟沿体侧侧线无明显的彩虹带,上半部暗绿色,下半部银白色,  相似文献   

10.
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8-17℃的春夏季,用白色糊状福尔马林沉淀和正常液福尔马林1/2000浓度全池药浴10-15分钟,取得了100%杀灭寄生於山女鳟、金鳟、虹鳟、白点鲑稚鱼体表的细鳞鱼三代虫(Gyrodactylus lenoki)的治疗效果,每10-15天药浴一次避免了造成稚鱼批量死亡的危害。细鳞鱼三代虫寄生於生女鳟、白点鲑和金鳟的病例尚属首例,该三种鱼是本虫的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硬头鳟为大麻哈鱼属,洄游性冷水鱼类,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的Kuskokwin河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和平河等水域。硬头鳟与虹鳟亲缘近,体形相似,体表有差异,沿体侧侧线无明显的彩虹带,上半部暗绿色,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养成体重140g的硬头鳟鱼种,取得了成活率90%,饲料系数1.1的好成绩。硬头鳟生长快,经济效益高,是比虹鳟更好的养殖新品种。作者针对国内养鳟业的鱼病预防和推广商品饲料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硬头鳟(steelhead,salmon gairdneri)拉丁名为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太平洋鲑属(Oncorhynchus),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的kuskokwin河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和平河等水域,属冷水性鱼类。硬头蹲和虹鳟同为一种,虹鳟为陆封型,硬头鳟为洄游型(广盐性),后经过驯化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养鳟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养鳟业的技术特点1959年原国家水产部将朝鲜赠送的虹鳟鱼发眼卵和稚鱼交给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时,国内还没有一个字的养鳟技术资料,养鳟研究从零起步。此后历经30年之久,立足于自行研究又先后汲取了俄罗斯大麻哈鱼人繁技术,日本、法国的养鳟和饲料加工技术,至80年代中期,确立了以人繁、养殖、常见病防治、全价硬颗粒饲料加工以及养鳟设施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全人工养殖技术,开创了养鳟研究这一新的水产科研领域。至今这套技术仍然是养鳟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繁殖适宜水温是2~13℃,繁殖盛期是12~1月份。…  相似文献   

16.
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苗种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养成体重140g的硬头鳟鱼种,取得了成活率90%,饲料系数1.1的好成绩。硬头鳟生长快,经济效益高,是比虹鳟更好的养殖新品种。作者针对国内养殖鳟业的鱼病预防和推广商品饲料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钢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俗称钢头三文鱼、斑点鳟鲑,属于硬骨鱼纲、鲱形目、鲑亚目、鲑科、鲑亚科、太平洋鲑属。属冷水性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2~23℃,最适宜生长水温8~16℃)、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主要分布于美国、丹麦等地。钢头鳟肉呈鲜橙色,肉质结实爽滑,做生鱼片味道和口感可与大西洋鲑媲美,市场价值较高;肌肉中含有很高的EPA和DHA,EPA能加速伤口愈合,DHA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药用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人工养殖的金鳟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末从日本引进的发眼卵繁育的后代,经过了五年的饲育,金鳟以其特有的生长和市场优势而得到较迅速的推广。为使有意养殖金鳟的读者能尽快熟悉和掌握苗种培育技术,本文将金鳟的人工繁殖和稚鱼培育技术要点叙述如下。一、饲养环境条件金鳟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同虹鳟鱼类似。生长水温在6~20℃,最佳生长水温在14~18℃,低于6℃或高于20℃鱼摄食受到影响。饲养水质要求清澈、洁净无污染,溶解氧要在6毫克/升以上,pH6.5~7,总硬度8~12德国度。饲养池规格:稚鱼池3…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5月进行了金鳟自繁试验,获得金鳟受精卵9.55万粒.在同一孵化室内培育至发眼卵,分别置于室内和室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孵化,结果显示:受精卵在孵化室内(水温6.1℃)经40~42 d的孵化,全部发眼,发眼率96.8%,发眼积温达244~256℃·d.发眼卵在孵化室内的积温达到336~34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91.2%;在凉棚下积温达到315~32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89.1%.试验证明:在金鳟发眼卵孵化时适当提高水温可缩短孵化期,昼夜温差对金鳟发眼卵孵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系统介绍了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技术要点,从山女鳟的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采卵、人工孵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来自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的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过程及一些相关资料。池养山女鳟2年性成熟,产卵排精后死亡率很高,寿命2—3年,多为2年,及少可达4年。山女鳟繁殖时间是10月至11月份,繁殖水温在13℃以下,水温15℃左右开始产卵,怀卵量与鱼体大小成正比例,多在300粒左右,卵重占鱼体重的23—24%。满2年的山女鳟大的可达500g左右。416g重亲鱼,可采卵1360粒,760g重的亲鱼,可采卵2799粒。卵为端黄卵,球形,沉性。直径3.5—6.0mm。卵黄淡黄色或橙黄色,受精卵孵化积温达200℃进入发眼期,积温400℃破膜孵出。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1周年生长最高可达130g,平均值为56g。采用挤腹采卵,取精,干导法人工授精,待受精止水膨胀后放入桶式孵化器进行流水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