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子荣 《食用菌》2017,(4):48-49
<正>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一般5℃  相似文献   

2.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3.
孟庆国 《蔬菜》2011,(2):16-18
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进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和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因此,掌握转色的正确方法,明确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香菇代料栽培过程中,转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转色失败,则明显减产且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无收。 1 转色失败原因 ①培养料配方中麸皮用量偏多,造成菌丝营养生长过盛。②脱袋时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脱袋后菌丝继续营养生长,造成菌丝徒长。③脱袋后气温偏高(25℃以上)造成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徒长。④脱袋后气温偏低(18℃以下),表面气生型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滞。⑤脱袋后菇床内湿度不足或遮阳不够,造成菌棒失水,抑制了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的正常生长。⑥发生病虫害前三种情况往往造成菌棒转色太慢,菌皮过厚,颜色发黑,出菇明显推迟,菇量少个体大,潮次不明  相似文献   

5.
郝永趵  陈家水 《蔬菜》2001,(1):15-16
菌丝转色是香菇较为独特的现象,是香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转色的好坏除了与菌种品质有一定关系外,还与生长期管理措施不当有关。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菌丝转色异常现象做简要分析。 一、转色太残或一直不转色 1.表规及影响菌袋表层为黄褐色或灰白色,加杂白点。此种菌袋多数出菇少,质量差,后期易染杂菌,易散团。 2.原因(1)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没有按照脱袋的标准综合掌握。(2)菇棚或专设的转色场所保湿条件差,菌袋偏干,导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并探索香菇菌棒工厂化转色新技术。试验利用工厂化设施设备,对香菇菌棒转色期菌丝细胞呼吸所不断产生的热量加以蓄积和调控,在不用空调控温的情况下完成菌棒转色;并对转色期间的菌棒形态和料温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菌丝生物热进行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棒(庆科212)的转色,15~17 d即可完成;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越多,料温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料温峰值越高、料温越高、料温波动越大;转色成熟香菇菌棒其料温自然趋向香菇(庆科212)出菇适温。  相似文献   

7.
袋栽香菇接种后,经50~60天的发菌即可转入出菇期的管理。当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自然或人为)下,培养料表面逐步由白色转变成褐色,并形成褐色菌皮(菌被),这一过程称之为转色。生产实践表明,转色迟早,颜色深浅、菌皮厚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取得突破后,菌棒转色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菇产量的高低,如何确保香菇菌棒安全转色且提高种菇经济效益成为广大菇农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如何提高菌棒抗逆能力、培养气生菌丝、适时促进气生菌丝倒伏、保护菌棒不受其他杂菌侵染方面进行了传统转色技术与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发现,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转色的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属于低温变温菌类,栽培中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转色与转色后的惊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它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惟妙惟肖的作用,在栽培生产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避免香菇菌棒不转色、早产、群生、畸形的现象的出现。显而易见转色与惊蕈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的商品产量,保证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田袋栽香菇已成为发展香菇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栽培方式的生产工艺,最难掌握的是脱袋转色,可以说是大田袋栽香菇成败的主要关键。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与看法,供同行参考。一、脱袋转色的作用香菇菌丝达到一定菌龄,在营养与外界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即从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将菌袋剥离,促使菌柱表面接受空气,温、湿差和光线的刺激,以加速生理成熟的进程。随之,菌柱表面开始出  相似文献   

12.
颜振兰 《食用菌》2002,24(4):25-26
代料栽培香菇的经济效益 ,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产品质量和产量以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因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即使成品率较高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 香菇菌种接入料袋后 ,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  相似文献   

13.
在代料栽培香菇的过程中,有一个菌棒“转色”的问题。所谓转色,就是菌棒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菌棒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菌膜,并分泌色素,始为白色略带粉红,后变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这是一个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香菇菌棒转色的主要因素及防止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品种不同转色的生理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中高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快,有的品种边转色边出菇,无需特殊的转色管理。中低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慢,管理时技术要求较严格。低温型品种比中低温型品种转色还要慢,技术要求更严。 2 温度。在转色期间,小空间(如菇房或菇棚)的温  相似文献   

14.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5.
定向转色出菇是玉米芯袋栽香菇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芯结构致密坚实 ,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淀粉、蔗糖、玉米素等理化因子看 ,它应该是袋栽香菇的上好原料。但生产上的情形并非如此 ,正是由于其结构的致密坚实特性使得在制袋和出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吸水性差、水容量小 ,制袋成品率低 ,后期补水困难 ,菌棒易硬僵干死等弊病。近年来 ,笔者针对玉米芯的理化特征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 :改多面接种为单面接种 ;改菌棒整棒转色为定向面转色 ;改菌棒全暴露在空气中周身出菇为覆土、半覆土定向水平位置出菇。使玉米芯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现将主要技…  相似文献   

16.
辛颖  朱正威 《食用菌》2016,(4):31-31
正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脱袋的时期和脱袋摆菌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菌袋的转色和出菇。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设施栽培香菇脱袋时期和脱袋摆菌棒要注意问题,供大家参考。1脱袋的时期脱袋必须掌握最适合的时期。根据笔者经验,菌丝生理成熟主要从菌龄、形态、色泽、基质4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判断,也就是通常所要求的脱袋"四个标准"。菌龄:从接种日算起,经过发菌培养,到离开培养室之前的天数为菌龄。这个时间参数,因受培养期间的温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香菇菌筒栽培法目前发展较快。当菌袋通过室内发菌培养 ,菌丝长满整个袋内后 ,便要把装培养料的薄膜袋去掉 ,取出袋内菌筒 ,移至露地排放 ,这时即进入常说的菌筒转色期。正常情况下 ,脱袋后的菌筒 ,其表面白色菌丝先是倒伏 ,颜色略转粉红 ,随后逐渐变为棕褐色 ,形成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但转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往往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有必要及时处理 ,以免影响产量、质量。重庆合川市钓鱼城办事处小塔村九社黄正是种菇大户 ,他针对下列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1 菌丝徒长 菌筒表面的菌丝一直生长 ,长达 2mm时还不倒伏。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8.
为在菌棒菌丝胞外酶活性较低的时间点采取措施,提高菌丝细胞活力,促进菌棒转色,选取两个主栽香菇品种(灵仙1号和808)为试验对象,采用DNS法、酪蛋白法、ABTS法测定4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菌丝满袋到转色前,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均下降,但漆酶活性基本不变;转色初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转色中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继续上升,其他酶活性均变化不大;转色后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  相似文献   

19.
香菇转色影响因素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了解香菇转色的影响因素、掌握正确的转色方法,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影响香菇转色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以期为香菇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泰岭山脉以南和淮河流域的交叉地带,尤其豫西、豫南地区,大面积推广香菇小棚大袋立体培育花菇工艺,全力培育花菇,极大地提高了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仅河南泌阳,浙川等县已有4000万袋规模,产值近7亿元。由于此工艺不脱袋,故其菌袋转色管理与原脱袋转色出菇的管理有所差异,笔者对此工艺的转色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供试材料 选用同一批栽培(原料、菌种一致)。基本同时长满的菌袋参与试验。生产用香菇菌种为L856。原料配方:桦栎木锯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