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药间作对土壤化学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桐药间作(油桐+玉竹、油桐+黄精、油桐+桔梗、油桐+麦冬、油桐+石蒜)对土壤化学特征影响,采取了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各套种药材对土壤化学特征有显著影响,而套种药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最高达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土壤pH值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前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森林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药国际化形势下,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广阔前景,并指出林下药材能促进山区群众增收,利于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中药国际化和规模化的需求。亦分析了发展林下药材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宣威市田坝镇脱贫攻坚时期5个村林下药材种植种类和模式及产量进行总结,并与常规农作物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田坝镇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3种运作模式,核桃幼龄林下种植紫丹参、核桃幼龄林下种植魔芋、核桃幼龄林下种植白芨、木瓜幼龄林下种植紫丹4种种植模式均实现...  相似文献   

4.
药材连作障碍是影响药材生产的重要问题,而连作障碍的重要表现是连作病害,通过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是一种有效且环保的防治措施,对生物有机肥在药材连作病害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及展望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药材产业发展优势、种植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长阳药材产业发展应当从加强基地科学规划、药材基础研究、品牌建设、专业性人才培养、产业链延伸和土家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针对长阳土家药的特色提出相关建议,为长阳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非法贸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药材市场上的沉香、冬虫夏草、肉苁蓉、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玳瑁、熊胆、麝香、虎骨、豹骨、犀牛角、羚羊角和穿山甲片等15种常用或曾用的濒危物种药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对国家明令禁止贸易的濒危物种药材公开摆卖现象并不突出,但其地下交易具有普遍性;虎豹骨和犀牛角的贸易已非常少见,仅0.8%和1.4%的药材经营者声称有售,而且他们都提及了贸易禁令,显示出从业人员较强的保护意识;"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标识物种药材的非法贸易;药市上部分濒危物种药材来自境外,走私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能力建设和打击力度、加强贸易和市场的监测、开展公众教育,以遏制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非法贸易。  相似文献   

7.
为找出适宜湖北省鄂西核桃林下套种模式,作者调研分析目前襄阳市保康县林农的种植习惯和核桃林下种植主要模式、经济效益及各种植模式对核桃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全县核桃林下套种模式主要有核桃+药材、核桃+蔬菜、核桃+茶叶、核桃+苗木4种套种模式,其垂直分布范围分别为900 m左右、600~1 000 m、600 m左右和400 m左右区域,各模式各有优缺点,适宜在不同海拔区域推广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药材涨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发展药材种植的经验与注意事项,从市场调研、气候环境、保健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发展药林种植产业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油桐林下套种5种药材,分析不同套种模式下油桐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鲜果出鲜籽率麦冬石蒜玉竹油桐纯林桔梗黄精;干籽出干仁率分别为麦冬黄精玉竹石蒜桔梗油桐纯林;干仁出油率分别为麦冬黄精玉竹石蒜桔梗油桐纯林;桐酸含量油桐+黄精、油桐+玉竹和油桐+桔梗模式较高;经济效益以玉竹最高,每667 m~2达到了14 100元,桔梗为11 560元,黄精为9 050元。  相似文献   

10.
泸溪县木本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泸溪县发展杜仲、黄柏木本药材产业的优势,从木本药材杜仲、黄柏产业分布、规划、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充分挖掘潜力,扩大产业规模;发展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才基础薄弱,科技服务和研发工作落后;发挥产业优势,形成品牌效应等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木本药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野生药材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保护理念、目标举措和宗旨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当前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存在着资源依赖及消耗严重,产供不稳定;药材资源管理薄弱,制种技术落后;人工种植技术体系不完善,“农作物式”种植普遍化等问题。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可行路径,需要加大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加强特定生境保障与规模化发展,推动道地药材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进程;科学生态种植与规范化传播,谋求绿色可持续开发;严格技术规范与接地气传授,完善野生道地药材种植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三木"药材建设药谷支柱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黄冈市抓住“黄冈·华中药谷”建设机遇 ,大力发展“三木”药材生产。本文阐述了“三木”药材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通过对该市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初步探讨了推动“三木”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抚顺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中药材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现在抚顺市的主要林源药材产业有人参、龙胆草、五味子、细辛和刺五加.抚顺在发展林源中药材产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促使林源药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认为林下药材仿生栽培是挽救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模式之一。提出道地药材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道地药材的区域性,系统掌握道地药材与伴生植物的作用机理,系统掌握道地药材栽培技术,开展药效质量评价研究、打造道地药材品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为推动各民族地区农村的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从而有效解决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药材的短缺问题,使中医药在健康中国的战略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药材种植的产业化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藏药材是我国中药材领域的重要分支,因此,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对于藏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为给湘南地区千年桐林药间作提供技术支撑,在湘南地区选择已进入盛果期的4年生千年桐,分别设置千年桐+草珊瑚(Ⅰ)、千年桐+玉竹(Ⅱ)、千年桐+山豆根(Ⅲ)、千年桐+金银花(Ⅳ)、千年桐+菊花(Ⅴ)、千年桐纯林(Ⅵ,作为对照)这6种种植模式进行了林药间作试验,观测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千年桐的产果量、药材产值、林地土壤水文效益和土壤冲刷量,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Ⅱ和Ⅳ的千年桐单株产果量最高,分别为7.17、7.13kg,其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2)模式Ⅳ的药材产值最高,每hm2可达10.8万元;3)模式Ⅰ、Ⅲ、Ⅴ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分别为1799.7、1776.4、1817.2t·hm^-2,且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4)模式Ⅰ、Ⅱ、Ⅲ、Ⅳ、Ⅴ的土壤冲刷量分别为299.3、329.2、396.7、423.7、410.3t·km^-2,都显著低于模式Ⅵ(对照,504.5t·km^-2);5)模式Ⅳ的综合效益最高,而模式Ⅰ、Ⅱ、Ⅲ、Ⅴ的综合效益依次次之,综合效益最差的为模式Ⅵ(对照)。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三木药材"的产业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了四川“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的分布、适生环境,产业发展现状。讨论了制约“三木药材”发展的主要因子,并指出了完善产业链、适宜区域和适度规模、规范化种植和加大扶持力度对四川“三木药材”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下经济属于新时代的产物,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环境问题和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 工具。林药复合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 , 已取得明显成 效。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林药复合系统的研究结果,结合实施该复合模式所取得的经验及成效,从林地环 境对药材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林下药材种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林下种植药材对林木生长生理的影 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指出江西省中药材资源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道地药材和GAP要求,提出江西省中药材GAP基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共收集了16批手参药材样本,采用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手参药材的整体~1H-NMR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从代谢物组水平上系统分析了不同产地手参药材的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差异,从而对不同产地手参药材的质量进行了整体评价。通过比较发现,GC-1、GC-2、GC-3、GC-4、GC-5、GC-6、GC-7、GC-8、GC-9、GC-10产地的手参药材有更好的质量,研究建立的~1H-NMR图谱为手参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研究结果为手参药材的人工种植、品种选育、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