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结合条石鲷养殖的实际情况,较系统地介绍了条石鲷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流行情况、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条石鲷的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条石鲷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海产鱼类.文章简述了国内外对条石鲷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条石鲷的养殖生态学研究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养殖条石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锋 《中国水产》2009,(5):44-45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属鲈形目,石鲷科,俗称石鲷,日本鹦鹉鱼,为暖温性近海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名贵海产鱼类,其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2007年5月,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源育苗场引进条石鲷鱼受精卯,成功育出条石鲷鱼苗,并工厂化养殖试验成功。现将条石鲷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条石鲷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型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的北海道以南等海。条石鲷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产鱼类。条石鲷为温热带沿近海鱼类,在北方可采用海上网箱、池塘与室内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南方可以在海上进行网箱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条石鲷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性早熟以及几种常见的病害,如何进行防治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条石鲷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海产鱼类。该鱼栖息在岩礁密布、海藻丛生的海区,一般较难捕捉。目前,条石鲷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已获成功,这为海水鱼养殖业提供了一个优质且具有国内外市场潜力的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  相似文献   

7.
条石鲷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名贵海水鱼类,养殖前景广阔。条石鲷生存水温为6~32℃,最适生长水温为18~26℃,水温高于10℃时正常摄食,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养殖16~18个月可达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8.
<正>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属鲈型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俗称日本鹦鹉鱼,为温热带近海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条石鲷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可与石斑鱼媲美,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海产鱼类,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9.
养殖条石鲷消化道形态构造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解剖学和光学显微镜检术研究了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性。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条石鲷口咽腔较大,颌齿愈合成鹦鹉喙嘴状,舌半椭圆形。食道较短,显微组织可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上皮含有极少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膨大,呈V形,和食道一样分为4层,粘膜层表皮下含有发达的胃腺。小肠组织分为3层:粘膜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直肠组织结构类似于小肠。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文章对养殖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适应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工厂化养殖模式,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各体长阶段的密度梯度饲养试验。经过为期60的饲养管理后,对条石鲷的增长率及饵料系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条石鲷工厂化养殖的各体长阶段放养密度:体长在10-13cm,养殖密度为80ind/m3;体长在14-16cm,养殖密度为52ind/m3;体长在17~20em,养殖密度为36ind/m3;体长在21—24cm,养殖密度为24ind/m3。  相似文献   

11.
李国江 《齐鲁渔业》2009,26(2):58-59
近年来,工厂化养鱼成为莱州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是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适应市场需求,莱州市水产苗种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为工厂化养殖提供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先后繁育和推广了大菱鲆、半滑舌鳎、漠斑牙鲆、星突江鲽、条斑星鲽、圆斑星鲽、条石鲷等渔业养殖新品种。大力改善提高工厂化养殖模式,其中,工厂化养殖和配套池塘的搭配生产对地下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厂化养殖和海上网箱养殖的结合使条石鲷等新品种在莱州的养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日本静冈县栽培渔业中心建议:为防止养殖五条(鱼师)的网箱中着生无用的生物,可混养条石鲷和丝鳍粗单角鲀等鱼类。研究人员认为:网箱中混养10%左右的条石鲷,网箱上的海藻类、海鞘类、藤壶、苔藓虫等附着生物可减少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越冬技术,在室外地埋式水泥池进行了一龄、二龄条石鲷的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中空PC阳光板保温,越冬期间越冬池的水温可维持在10 ℃以上;条石鲷的越冬成活率在90 %以上,最高达99.7 %;条石鲷的平均体质量有所增加,平均增重率最高14.28 %,最低6.09 %。通过试验还发现,条石鲷的日平均摄食率与日平均水温存在相关关系,日平均摄食率随日平均水温的上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条石鲷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条石鲷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水温18~22℃下,通过“控温+控光+强化营养”的方法,3龄以上的亲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在培育池内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时的水温控制在23±1℃为好。条石鲷受精卵为浮性,在孵化水温23±0.5℃的条件下,受精卵大约27.5~32小时孵化出仔鱼。条石鲷的生存水温为6~32℃,最适宜水温为18~26℃;生存盐度5—35,最适宜盐度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工厂化养殖模式,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水质环境因子(溶解氧、水温、光照、盐度及pH值)梯度饲养试验,经过30d或60d饲养,对条石鲷的增长率及饵料系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工厂化养殖条石鲷的水质环境为溶解氧≥6mg/L、水温24~26℃、光照300~900Lux、盐度25—30‰、pH值7.5-8.5。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区养殖条石鲷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较高温度下对南海区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受精卵进行观察,详尽记录和描述了发育时序和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条石鲷受精卵的卵径为0.860±0.023 mm,油球径为0.191±0.009 mm.在孵化水温为25.64±0.77 ℃、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22 h 30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孵化后10~15 min)体长为1.836±0.078 mm.根据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将其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孔关闭期、克氏泡期、尾芽期、心跳期、孵化前期和孵化期等9个时相.其中卵裂期、囊胚期和原肠期分别历时3 h、3 h和4 h 45 min.对比不同温度下条石鲷的胚胎发育,认为原肠期、尾芽期至孵化期这2个时期的发育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条石鲷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石鲷在室内水泥池成功人工育苗的关键是控制仔鱼密度、适口饵料的选择和水质调控.条石鲷苗生长速度快,在水温23.8℃~27.7℃时,40天的苗全长可达50 mm.  相似文献   

18.
臭氧对条石鲷幼鱼鳃组织结构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O3)在工厂化养殖水处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解臭氧对条石鲷幼鱼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臭氧毒性试验装置(授权利号:ZL 200920122441.3),对条石鲷幼鱼进行了不同质量浓度(0、0.08、0.13、0.17、0.22、0.28和0.32 mg/L)和不同时间(0.5、1、6、12、18和24 h)的急性胁迫试验,并分析了臭氧对条石鲷幼鱼的行为响应、半致死浓度、幼鱼鳃的组织形态学、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臭氧胁迫浓度的升高,条石鲷幼鱼在水层中的分布位置逐渐上移,呼吸频率逐渐加快,受惊反应逐渐迟缓;条石鲷幼鱼的开始死亡时间与臭氧浓度负相关,12 h的半致死方程为Y=16.815 8+20.340 5X(r=0.998 7),半致死浓度为0.262 5 mg/L。24 h的半致死方程为Y=17.614 1+17.898 3X(r=0.950 0),半致死浓度为0.197 4 mg/L;条石鲷幼鱼鳃SOD和GPX活性与臭氧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负相关,并都在胁迫24 h、质量浓度0.32 mg/L时降至谷值;MDA含量与臭氧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正相关,并在胁迫24 h、质量浓度0.32 mg/L时达到峰值;在臭氧胁迫下,条石鲷幼鱼的鳃小片细胞排列不规则并萎缩,鳃小片上皮细胞脱落或粘滞于鳃小片间,鳃小片末端膨大,鳃丝血管固缩无腔或变空腔,管壁粗糙、干缩,血细胞固缩、坏死,零散分布或紧贴血管壁。  相似文献   

19.
条石鲷的生物学特性及增养殖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 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条石鲷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海产鱼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