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白前提取物水剂对越冬代梨木虱成虫的控制效果.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白前提取物水剂对越冬代梨木虱成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处理后24 h,0.07 mg/ml白前水剂对梨木虱成虫的田间控制效果达66.8%,室内生物测定效果达100%,并且制剂浓度与越冬代梨木虱成虫的致死作用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梨园越冬代梨木虱成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绿色防控药剂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兰菊  纵玲  岳兰凡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57-357,369
试验结果表明 ,根据梨木虱不同虫态及生活习性 ,落花 70 %时选用强内吸性杀虫剂 10 %吡虫啉对消灭在幼叶卷边内危害的梨木虱 ,效果较好 ;第 2代后的粘液中的梨木虱若虫用 1.8%齐螨素防治 ;3月 15日前后即梨木虱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和 5月上旬第一代梨木虱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梨木虱的最有利时期 ,用触杀剂即可达到理想防效。人工防治 ,7月中旬以后人工摘除重叠叶、贴果叶 ,以免梨木虱粘液污染果面  相似文献   

3.
正梨木虱成虫、若虫均能在梨树幼叶、果梗、新梢上群集吸食汁液危害。梨木虱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型和夏型两种。冬型成虫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少数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越冬,在冬季对越冬场所进行综合治理,就能在防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危害症状梨木虱若虫取食时可分泌黏性物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有机梨园中国梨木虱发生特点及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发生早期的农业及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梨木虱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发生盛期实施冬季清园、刮树皮并树干涂抹石硫合剂、植物源药防治和种植趋避植物等多项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梨木虱发生。这些措施对控制中国梨木虱的发展与为害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梨木虱是梨树上的最主要害虫,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型、夏型两种,冬型成虫大部分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小部分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越冬。冬季对梨木虱越冬场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可消灭80%以上的越冬成虫,为来年梨树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梨木虱是梨树上的最主要害虫,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夏型2种,冬型成虫大部分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小部分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越冬。冬季对梨木虱越冬场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可消灭80%以上的越冬成  相似文献   

7.
梨木虱是梨树上最主要的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梨叶,造成枯斑,早期脱落,使树势衰弱,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梨木虱食性专一,主要危害梨.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夏型两种.冬型成虫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少数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针对其越冬场所进行综合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梨木虱的发生与为害近年来,梨木虱是我市梨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梨木虱以成虫在树皮裂缝和杂草落叶中越冬,春季花芽膨大、鳞片露白时越冬成虫出蛰,花序分离时成虫产卵,落花结束时第一代卵孵化,初孵若虫集中发生,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集中发生,6月以后出现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梨木虱的有效防治技术,于1994~1995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经生活史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梨木虱最有效的防治时期为越冬态成虫产卵前,即延边地区为4月5日之前,其次是第一代印刚孵化而大量分泌粘液之前(5月中旬).梨木虱防治效果,以40%水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木虱净乳剂1500倍液和20%螨克乳剂1000倍液较好,室内药效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分别达95%以上和75%以上的防治效果,经SSR测验与其它几种农药防治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梨木虱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自1997年首次发现后,现已遍布自治州境内所有梨产区.为筛选有效防治梨木虱药剂,进行了阿克泰与功夫混用防治梨木虱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果树木虱主要有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柑桔呆木虱(Diphorina citri Kuwayama)、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危害的果树主要有梨、柑桔和龙眼.木虱的防治技术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应用较为广泛,但研究不够深入,尚待完善.综述了危害果树的木虱种类、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田间测定了0.2%增效甲胺基阿维菌素微乳剂(顽完)对梨树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0.2%增效甲胺基阿维菌素微乳剂(顽完)对梨树梨木虱防治效果较好,在0.40~1.00 mg/kg范围内,药后3~7d防治效果为64.44%~94.56%,好于对照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性显著。最佳用药量以0.50~0.67mg/kg为宜,施药适期为梨木虱发生盛期,用药后3-7d可有效控制虫害。对梨树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耿坤  张斌  李德友  余杰颖  莫莉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26-7727,7774
[目的]筛选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方法]选用黄色、黑色、红色、蓝色、紫色、白色、绿色、灰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枇杷果园内的昆虫进行诱集。[结果]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昆虫种类9科,对梨木虱、蚜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5科,对梨木虱和蚜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同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结论]为利用粘虫板进行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宣城市早熟梨的产量和品质,介绍了梨木虱、黄粉蚜、梨小食心虫、梨茎蜂等虫害以及梨干腐病、轮纹病、黑星病等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0~2001年,对延边大学农学院试验苹果梨园昆虫种类进行了普查,并对历年来梨园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咨询和有关资料的查询工作.初步查明,该生态系统内主要昆虫种类包括昆虫纲的9个目、33个科、47个种和蛛形纲的2个目.主要害虫为梨木虱、梨黄粉蚜、梨叶锈螨、梨二叉蚜、红蜘蛛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梨木虱分泌物霉变条件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梨木虱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分泌物产生霉变的条件及其霉变后梨叶的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木虱分泌物只有在高湿、高温的自然条件下,才发生霉变,在附有分泌物的叶片、叶柄、新梢或颗粒产生黑色霉状物。梨木虱对梨树的直接刺吸危害症状不明显,分泌物霉变后的间接危害,破坏表皮结构,使有序排列的胶质和蜡质被打乱,皮孔消失,造成早期大量落叶。  相似文献   

17.
几种农药对梨木虱若虫和卵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8种农药设 8个处理对防治梨木虱若虫和卵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药后 3d ,虱螨净 2 0 0 0×、特杀 15 0 0×、蚍虫啉 15 0 0× +氧化乐果 80 0× ,莫比朗 15 0 0×以及巨力杀 10 0 0×对若虫的防效均达 10 0 %。其中以虱螨净 2 0 0 0×和特杀 15 0 0×的残效最佳 ,用药后 14d对若虫的防效仍达 10 0 %。除果蔬利 35 0 0×外其它参试药物的各个处理 ,对梨木虱的卵防效均好 ,药后 14d防效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梨木虱分泌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中国梨木虱分泌物的研究,明确了中国梨木虱若虫产生分泌物的过程分泌物的主要成份及其田间消长规律,分泌物与叶片被害程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洮南市危害枸杞的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介绍枸杞白粉病、根腐病、蚜虫、负泥虫、婴螨和木虱6种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并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一系列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