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百事     
《水禽世界》2006,(1):61-62
茶叶小知识茶叶的贮存与保鲜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引起茶叶陈化劣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在诸多的因素中,茶叶水分(空气湿度和茶叶自身的含水量)是导致陈化变质的主要原因,温度、氧气起加速或延缓陈化变质的作用。为保持或提高茶叶的饮用价值,必须妥善贮藏和保管。1冷库贮存:以采用低温、低湿、封闭式的冷库贮藏为宜,其保鲜效果好而经济。茶叶经8个月贮藏,品质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是常规的2倍以上,维生素C含量是常规贮存的4倍以上。家用冰箱贮存茶叶也有同样效果。2罐装石灰块贮藏:即利用石灰块的吸…  相似文献   

2.
以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为检测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分析9.5%、15.2%和17.3%水分含量对食用鱼粉品质及其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是影响食用鱼粉货架期的1个重要因素,9.5%、15.2%和17.3%水分含量条件下的食用鱼粉的货架期分别为18、9和8 d。通过对食用鱼粉贮藏过程中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分,认为在食用鱼粉贮藏时,应要控制鱼粉的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常用的家庭保存茶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脱氧保鲜贮藏法脱氧包装是指采用气密性良好且避光的复合膜容器,装入茶叶后再加入一小包FTS茶叶专用保鲜剂或脱氧剂,然后用宽边封口机封口。FTS茶叶专用保鲜剂或脱氧剂是经特殊处理的活性氧化铁,该物质在包装容器内可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耗掉容器内的氧气。一般封入茶叶专用保鲜剂或脱氧剂24 h左右,容器内的氧气浓度可降低到0·1%以下,可使容器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茶叶处于无氧状态。采用这种方法贮藏绿茶80天后,茶叶品质新鲜度的指示内含物———维生素C,其含量基本上无变化。因此,这种方法是目前…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关于茶叶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国内外早有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不同等级鲜叶的光照处理,探索绿茶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为提高成茶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牛肉作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材料,对牛肉的贮藏和运输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冷却牛肉是牛肉作为消费产品的一种形态,在当今社会的消费行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牛肉的品质和保存会受到屠宰与分割工序和真空包装的影响,并且这些过程也会导致牛肉表面的微生物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牛肉变质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商,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担忧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屠宰加工厂的基本条件,对肉牛屠宰企业生产的冷却牛肉的微生物多样性展开分析,同时在低温贮藏的条件下,运用传统的微生物分析技术,对污染微生物种群的来源做出具体的分析,并且相应的提供一些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马铃薯的精深加工是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的关键,原料品质是加工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马铃薯在生长和贮藏阶段一些营养成分如蔗糖、还原糖、干物质、维生素C、蛋白质等都发生变化,这些成分的含量影响所有马铃薯加工产品的质量、品质和产率。马铃薯加工前的块茎贮藏是马铃薯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了解马铃薯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对马铃薯品种贮藏过程中主要技术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制定贮藏保鲜技术规程,以期为马铃薯的妥善贮藏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谈茶叶的色、香、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品质是指茶叶外形和内质的综合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形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主要内容。各种茶叶无论是名优茶还是大宗茶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品质特征,也就是有着不同的色、香、味、形。茶叶品质的好坏,是由制茶原料(茶树芽叶)和采制技术决定的。制茶原料的优劣受茶树品种、栽  相似文献   

8.
茶叶贮藏包装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名优茶发展迅速,名优茶价值大,如果包装贮藏不好,轻则品质下降,重则不能饮用,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多数企业都非常重视茶叶的贮藏包装。  相似文献   

9.
茶叶饼干保持饼干原有风味,增添了茶叶的药理及营养功效,改善了原有饼干的品质。这种功能性食品为人们吃茶提供了条件,同时弥补了云南省在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马铃薯的贮藏、精深加工是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的关键,原料品质是加工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马铃薯在生长和贮藏阶段一些营养成分如蔗糖、还原糖、干物质维生素C、蛋白质等都发生变化,这些成分的含量影响所有马铃薯加工产品的质量、品质和产率。马铃薯加工前的块茎贮藏是马铃薯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了解马铃薯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对马铃薯品种贮藏保鲜综合技术进行探究,以期为马铃薯的妥善贮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家庭用茶包装和贮藏的特点是数量少,条件简陋。如何搞好家庭用茶的包装和贮藏,笔者进行了如下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茶叶:2012年4月生产的仙芝、碧螺春。包装贮藏材料:聚乙烯塑料袋、马口铁罐、铝箔复合袋、冰柜、硅胶。1.2试验方法1.2.1试验茶样水分测定和感官审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干茧贮藏的温湿度和贮藏时间对茧丝品质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通过设置不同的贮藏温度、相对湿度和时间开展对桑蚕干茧的质量、解舒率和缫折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干茧贮藏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时间均对桑蚕干茧的质量、解舒率和缫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当相对湿度在70%~75%时,随贮藏时间的不同,蚕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霉变,直接导致茧丝品质严重下降;贮藏温度对茧丝品质的影响仅次于相对湿度,在10~25℃的较低贮藏温度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对蚕茧质量、解舒率和缫折的影响较小,而在25℃以上贮藏时,对解舒率的影响较大,解舒率随贮藏的时间不同,降低1~3个百分点;贮藏时间随相对湿度不同,主要表现为对蚕茧质量的影响,其中以60%~65%的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相对湿度在55%~60%时,蚕茧质量变小,而相对湿度在65%~70%时,蚕茧质量变大。综上,桑蚕干茧的贮藏条件以贮藏温度15~25℃,相对湿度60%~70%为适宜,有利于在长时间的贮藏中保障蚕茧的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13.
茶叶贮藏运销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并产生出各种不利于茶叶色、香、味的物质,从而导致茶叶陈化变质.感观表现为茶叶的色泽由鲜变枯,汤色由亮变暗,滋味由甘浓变淡,香气由重变轻.这是由于与色、香、味等感观质量相应的化学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色素、芳香物质等性质大多不稳定,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自动氧化,使茶叶质量发生劣变,失去原有的色、香、味缘故.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维生素C、叶绿素等.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景宁农村的主导产业,"以茶富农"是县委、县政府深入研究景宁山区地域条件后,提出的发展全县农村产业的远大战略.为了打造"茶乡景宁",规范茶叶培育管理,提升惠明茶品质效益,实施县委提出的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县茶叶办针对景宁山区的土壤、气候条件,提出"五优化"栽培技术,在全县进行普及推广取得了可喜成效."五优化"生产技术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正>据《园艺学报》2014年第12期《不同低温贮藏对砀山酥梨货架期组织褐变和品质的影响》(作者王志华等)报道,以山西太谷和临猗地区的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1.5和5℃低温对贮藏后20℃货架期砀山酥梨虎皮病、果心褐变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虎皮病主要出现在低温贮藏后期(200 d以后)出库的货架期果实上,而且贮藏温度越低,货架期间虎皮病越严重。在-1和5℃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李思义 《饲料广角》2000,(17):23-25
调制优质青贮饲料是贮藏利用粗饲料的重要条件。青贮饲料品质,一般根据发酵成分的含量组成判定,青贮饲料发酵生成的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VFA)。通常评价品质的方法根据乳酸、醋酸及酪酸的含量比。作为青贮饲料中有机酸的定量法,多是采用气相色谱法与高速液相色谱法。但是,这些方法须进行诱导体化等前处理,分析时间也长,并且对某种有机酸异构体(iso-及n-)分离困难,因而,用作常规实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中的脂肪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脂肪氧化酶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意义,茶叶中脂肪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贮藏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摘锦集     
1 绿茶原料保鲜技术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张正竹等,将微波杀青后的茶鲜叶原料与鲜叶、干茶分别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后,在不同温度下贮藏2个月。检测结构表明,贮藏2个月后的杀青叶在主要品质因子上,均优于对照。因此,茶鲜叶微波杀青后,迅速低温去湿,在-5℃下真空包装,可保鲜2个月以上。摘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2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的夏涛等为了实现悬浮发酵红茶工业化生产,对影响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容量传质系数(KLa)的因素及KLa对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国内外比较有系统地开展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却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当中,随着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激光等高新技术产品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茶叶生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人们对茶叶生产、贮藏、...  相似文献   

20.
加工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名优绿茶的重要品质因子之一,良好的香气品质主要在茶叶加工中形成.本文分别叙述了茶叶摊放、杀青(青锅)工艺、揉捻做形、干燥(辉锅)及干燥后增香对香气物质转化和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并对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糖苷酶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