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在自然状况下,林丹在土壤中的降解很快,20d后,灌淤土和灰漠土中降解率分别为3991%与4122%,两个月后降解分别达9959%和9969%。棉花种子及油菜种子经林丹拌种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很低,与不拌种的土壤残留相近。用干种子重量的015%林丹拌种,拌种棉田土壤中林丹的平均残留量为00042mg/kg,不拌种土壤中为00027mg/kg;油菜种子拌种土壤中平均残留量为00038mg/kg,不拌种的土壤中为00010mg/kg。棉花、油菜采用林丹拌种对土壤的污染是微不足道的。试验结果还表明,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用药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硫双威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订硫双威在棉花上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双威在棉叶上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硫双威在棉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d和9d,施药量(有效成分)为675g/hm^2和337.5g/hm^2,施药3次,未次施药距采样间隔30d,硫双威在棉籽中残留量分别为0.075-0.103mg/kg,和0.055-0.069mg/kg,在土壤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汉文  周志红 《土壤》1998,30(1):51-52
本文用离子色谱法直接测定土壤浸出液中的NO^-3和NO^-2,为避免土壤中氯离子对测定NO^-2的干扰,采用载银树脂直接加入试液中除氯。在选定条件下含氯量50μg/ml的标准试液经除氯处理,氯残留量〈2μg/ml。用2μg/mlNO^-3和0.5μg/mlNO^-2进行标准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为100%-105%,88%-98%.  相似文献   

4.
我国酸性硫酸盐土壤中铁锰形态转化及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兆辉  王遵亲 《土壤学报》1994,31(4):376-384
酸性硫酸盐土壤酸性很强,有机质含量高,造成了这种土壤所特有的铁锰淋洗、转化和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硫酸盐土壤中全铁含量较低,一般在35-50g/kg(以Fe2O3计),全锰含量也低,一般在0.25-0.55g/kg(以MnO计),一般滩涂中全铁大于60g/kg,全锰大于1g/kg。酸性硫酸盐土壤中,铁的游离度较小,一般在37-70%,铁的活化度较大,一般在8-20%,而滩涂中铁的游离度一般  相似文献   

5.
1997年-1998年在山东省桓台县的试验表明,超过常用量50%(2.7kg/hm^2)的赛类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 ̄4d,在作物中为1 ̄2d,在收获期的土壤、玉米秆和籽粒中,残留量均小于0.01mg/kg或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540只1日龄红布罗商品代雏鸡随机分为9组,第1组饲喂以小麦为基础的诱发日粮,第2和第3组在1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μg/kg日粮)生物素和动物脂肪(前期2%,后期3%)。第4至9组饲以玉米-豆饼型日粮,前后期分别添加0,50,90,120,150,200和0,50,70,95,120,160(μg/kg日粮)的生物素。结果表明:生物素缺乏造成足底皮肤炎,肝脏脂肪酸成分发生变化: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显著增加(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减少(P<0.05)。29日龄绝食24h,饲喂诱发日粮的鸡,血糖、肝糖原和肝脏总脂肪含量下降,血浆甘油三酯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豆饼型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绝食后血糖、肝糖原和甘油三酯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随生物素添加水平提高,对足部皮肤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前期添加150或200(μg/kg日粮)生物素对增重和饲料报酬较好,而后期添加生物素影响不大。种鸡试验选用336只20周龄育成种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以添加有0,100,150μg/kg生物素的日粮。初步结果表明:生物素对蛋重无影响,日粮添加100和150μg/kg生物素可提高受精率0  相似文献   

7.
张继榛 《土壤学报》1994,31(2):153-160
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土壤有效钼含量的因素主要有:(1)成土母质的影响:硅质页岩和湖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钼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0.176和0.157μg/g;而黄土沉积物,黄土古河(湖)沉积物及紫色砂岩发育的土壤有效钼含量最低,平均为0.005-0.070μg/g,此类母质发育的土壤有90%的有效钼都在临界值0.15μg/g以下。(2)水,旱种植不同的影响:统计了140个种植水稻的水稻土壤有效  相似文献   

8.
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甲烷熏蒸大棚土壤后土壤及作物(黄瓜)中残留的Br^-,用顶空法测定土壤吸附的溴甲烷。在0.4-40mg/kg的添加范围内,Br^-的平均回收率为83.7%-94.8%,相对标准偏差为±2.5% ̄14.7%。Br^-在土壤和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5.0和14.2d(北京)、24.7和10.3d(沈阳)。土壤吸附的溴甲烷量较少,其半衰期和Br^-的相近。低于75.0g/m^2的施用  相似文献   

9.
为制订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霉能灵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霉能灵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量。2年试验结果表明,霉能灵在梨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6~10d和2d。使用15%WP2000倍,施药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为28d,霉能灵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9mg/kg~0.187mg/kg和0.526mg/kg~0.0792mg/kg。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对贵州省六个主要土类有代表性的典型土壤68个剖面,204个土样中的稀土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264.44μg/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195.7μg/g),各土类稀土元素的丰度都遵守Oddo-Harkins法则,Ce富集明显,贵州典型土壤中轻稀土元素含量(199.01μg/g)亦高于全国土壤,属典型的轻稀土土壤类型;石灰土中稀土各元素含量大于其它土类。同  相似文献   

11.
黄建国  袁玲 《土壤学报》1997,34(2):152-159
红紫泥、灰棕紫泥、红棕紫泥依次是四川盆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它们的全硒含量为79.57-298.45μg/kg,平均212.32μg/kg。其中,红棕紫泥〉灰棕紫泥〉红紫泥;并且,红棕紫泥全硒量的变幅较小,后两者的变幅较大。在土壤剖面中,全硒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分布规律,即母质〉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石灰性紫色土含有较多的Ca-Se;酸性紫色土含有较多的Fe-Se。土壤水溶性硒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湖南省主要母质类型的稻田土壤,进行土壤全硫,有效硫及其相关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在0.266 ̄0.885g/kg之间,平均0.539g/kg。土壤有效硫变动范围为17.7 ̄135.1mg/kg,平均56.7mg/kg。土壤全硫和有效硫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23(n=40)。(2)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有效硫和全硫含量逐渐减少。(3)耕层土壤C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南部大平原地区,由于周期性强烈降雨及大面积的易侵蚀土壤的存在,引起了强烈的沟蚀。在俄克拉荷马州的LittlewashitaRiver流域选取了两个毗邻的普遍发生沟蚀(4级侵蚀)并长有当地草类的小流域,坡度均为5%,面积分别为3.8、5.7hm2,同时对径流中的土壤沉积物、氨、磷的流失量进行了长达13年的测试研究(1980~1992),1983年,对试验流域的冲沟进行了治理,种植了米德兰狗牙根,并修建了1个蓄水池。治理前,沉积物、氮和磷的流失量远大于对照流域的流失量。治理后,年土壤流失量只有4900kg/hm2,氮、磷流失量分别为3,1kg/hm2、1.6kg/hm2,而对照小流域年土壤流失量为27500kg/hm2,氮、磷流失h量分别为7.1kg/hm2、4.6kg/hm2。根据径流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主要层次的土壤特性,利用动力学与丰度法。预测出治理区和对照区径流中氨、磷的流失量。根据心土层特性预测出对照区径流中氮、磷的释放量及迁移量:在治理区,也作出同样精确的预测。此后10年效益结果为:用在冲沟治理上的每投入1美元可减少土壤流失量210kg,减少氮、磷流失量为5g、3g。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的消解规律与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消解较为缓慢,苹果上的半衰期21.9-23.6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21.2-27.8d。在使用浓度为100-200mg/L,施用2次的情况下,苹果和土壤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0.5和0.05mg/kg。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耐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分别接受四种氯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四个水平(0,1.5,3.0和4.5g/kg土)的处理。结果表明四种氯盐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出苗均有不同影响。随着氯盐投入量的增加,出苗时期与对照相比,往后相应推迟1 ̄周。土壤中氯盐的增加,明显地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但在1.5g/kg土的剂量范围内氯化钙和氯化镁有促进块茎生长的趋势。四种氯盐在土壤中含量为1.5g/kg土以上时,其抑制  相似文献   

16.
代森环在黄瓜上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鲁生  邵泽启 《农业环境保护》1995,14(4):172-174,166
本文对代森环及其有毒代谢物乙撑硫脲在黄瓜及土壤中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代森环在黄瓜上的残留半衰期为2-6d,在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为3-10d,黄瓜及土壤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乙撑硫脲残留,水洗后黄瓜中代森环残留平均去除率达88.46%,结瓜期喷施7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5次,间隔3d后,黄瓜中代森环残留量不会超过3mg/kg的残留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用^14C-氢醌和^15N-尿素为标踪剂,通过棕壤盆栽试验,研究了氢醌在土壤中分布,存在形态及迁移机制。氢醌的残留量随土壤垂直深度的增加而增多,平均土壤残留量为0.041mg/kg土。由于土壤理化和生化作用,约有13%的氢醌分解成CO2和水。残留于土壤的^14C,49%进入土壤主子有机化合物,不能再被溶剂所提取。实验测定了水稻对氢醌的吸收,分配和代射,糙米和茎叶中氢醌的含量分别为0.07mg/kg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交换性NH4—沸石重新释放土壤中的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盆钵栽培和田间试验,研究NH4-饱和斜发沸石交换体重新释放石灰性土壤累积的难溶性磷。结果表明,NH4-沸石具有很强的释磷作用,溶解磷灰石和土壤难溶性磷的能力是对照的4.87-12.86倍;土壤有效磷含量啬加0.5-19.0μg/g,增长6.4%-46.3%。小麦体内磷素含量提高31-732mg/kg,磷素累积量增加29.89%-48.54%。盆栽小麦增产4.5%-29.8%,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9.
低硒茶园生产富硒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雪峰  丁瑞兴 《土壤》1998,30(1):31-35
研究了低硒茶园土壤施硒,叶面喷硒后茶株吸收和富集外源硒的特性,探讨代硒茶园生产富硒茶的途径。茶园土壤施硒后,茶叶含硒量增加缓慢。增幅小。大田推广时硒的施用剂量应为0.25kg/hm^2。在早春以此量施用,当年春,夏,秋茶含硒量可提高至0.15-0.25μg/ml,茶园喷硒生产富硒茶庆结合茶叶生产季节。头茶开采前一月喷哂1可使当年头茶含硒量提高至0.3-0.7μg/g;在春茶的整个生产季节最好不要喷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力土壤的供磷能力和磷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陇东主要土壤黑垆土、黄绵土和石灰性新积土上设置104点(次)磷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对作物基础产量贡献最大。土壤有效磷是决定磷肥增产的主导因素。高肥力土壤基础供磷能力强,小麦对土壤磷素依存率高,磷肥利用率仅8.7%;低肥力土壤则相反,磷肥利用率可达11.2%。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7),据此确定本区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6mg/kg为极缺;6~11mg/kg为缺;11~15mg/kg为稍缺;>15mg/kg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