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RNA差异显示技术自1992年建立以来,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阐述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其现存的问题及近几年该技术的改进、完善与发展.如引物设计、PCR参数优化、假阳性克服、cDNA片段克隆测序及完整基因的筛选.此外,对其在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中东部地区的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 品种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花部形态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河南地区目前栽培的蜡梅品种有 156个。按照蜡梅花内被片紫纹的多少分为 3个品种群,分别为素心蜡梅品种群( Ch.praecox Concolor Group)、乔种蜡梅品种群( Ch.praecox Intermedius Group) 和红心蜡梅品种群( Ch.praecox Patens Group),同时编制了河南地区蜡梅品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蜡梅花色色素种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研究了15种颜色表现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的色素组成,并将颜色反应结果进行数量转化,采用类平均的方法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属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橙酮、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15个样品按照内被片有紫纹(乔种)、满布紫纹(红心),中被片白黄色、金黄色及其它被聚成了5类,这与实际颜色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分离水稻抗性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赵森  肖国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20-3821,3845
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问世至今,在分离水稻抗性基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阐明水稻的抗性机理.对近年来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水稻抗性基因的研究做了总结,并从引物改进、PCR退火温度、dNTP浓度的改进、胶浓度的选择、标记方法的改进和差异片段验证方法的改进7个方面对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蜡梅花香及花色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吸附6个蜡梅基因型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45个成分,其中鉴定了37个,只有18个共同出现在6个样品中。帖烯在花香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反式β-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含量丰富,另外苯环型化合物乙酸苄酯也在花香成分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各个主要组分在不同的基因型中相对含量差异很大,结果表明不同蜡梅基因型的花香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此外,选取在颜色表现性状上具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200~600nm范围内的扫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橙酮或/和查耳酮、二氢黄酮或/和二氢黄酮醇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杏黄色和黄绿色的花被片(包括中被片和内被片)中还含有微量的叶绿素a,而其他色泽的花被片中不含有叶绿素a;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中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且颜色的深浅与其花色素及苷类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属间杂种形态与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花形态、结实性、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比较了属间杂种与母本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父本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之间的差异;另外,对濒危园模拟生境条件下生长的夏蜡梅和苗圃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生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花外形、颜色和气味,花被片形态,外、内花被片(数量、大小、颜色、形状和质地),雄蕊(可育雄蕊、不育雄蕊和食物体),雌蕊(花柱和柱头)等方面,属间杂种均表现出双亲的中间性状,结合了双亲优异之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②夏蜡梅在南京地区结实正常,美国蜡梅在南京地区的结实能力差,而属间杂种7年生植株开花的2a中都表现为不结实;③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特性上,属间杂种与父本美国蜡梅相似,较母本夏蜡梅有明显优势,没有严重的光合午休现象和灼伤叶片、花苞片现象。另外,濒危园中遮光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尽管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较小,但没有午休现象,而且表观量子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乃至美国蜡梅及属间杂种,显示出夏蜡梅的喜阴习性。图1表3参17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辣椒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性相关基因,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探讨抗、感辣椒在接种CMV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对获得的87个差异片断进行回收、重扩增和克隆后共获得26个阳性克隆.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仅有7个cDNA克隆在GenBank中找到了相似的功能,与能量代谢、转录因子和代谢酶有关,其余cDNA片断在数...  相似文献   

8.
棉花银染mRNA差异显示分析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技术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优化了棉花mRNA的银染差异显示体系,以陆地棉苏棉12为材料,分别提取叶片和开花期后10 d左右的纤维中的总RNA,利用差显技术筛选出了在棉花纤维中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夏蜡梅Sinicalycanthus chinensis、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glaucus及两者杂交后代的花色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导致花色差异的代谢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夏蜡梅、光叶红蜡梅及两者杂交后代花瓣中相关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解析花瓣呈现不同颜色的代谢物质基础。【结果】(1)花色表型测量显示:夏蜡梅内外轮花瓣明度(L*)、黄度(b*)、色相角(h)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夏蜡梅外轮花瓣红度(a*)显著低于光叶红蜡梅,夏蜡梅内轮花瓣彩度(C*)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杂交后代花瓣L*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a*显著高于双亲,b*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C*显著低于夏蜡梅内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夏蜡梅外轮花瓣和光叶红蜡梅,...  相似文献   

10.
李亮  朱庆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3):341-343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丝羽乌骨鸡(SK)与引进的快大型肉鸡品种爱拔益加肉鸡(AA)之间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方法分离差异片段,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验证差异显示片段的重扩增产物成分的单一性,采用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对获得的差异显示cDNA片段进行了差异真实性的鉴定.共获得了丝羽乌骨鸡与AA肉鸡差异表达cDNA片段38条,其中26条为丝羽乌骨鸡肝脏表达,而AA肉鸡不表达;其余12条为AA肉鸡肝脏表达,而丝羽乌骨鸡不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丝羽乌骨鸡特异基因的表达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光抑制差异表达基因的遗传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杂种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及其母本培矮64S和父本9311在光抑制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变化,共得到了杂种的167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对这些差异片段进行分类和遗传来源分析表明,杂种光抑制差异表达基因多数为父母本所共有,是母本和父本共同遗传的结果。少数基因表现为母本或父本的单亲特异性,或无明显亲本来源,说明某种未知机制可能参与了光抑制相关基因从亲本到杂种的遗传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与番鸭就巢性状相关的表达基因,了解其就巢调控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cDNA-AFLP (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遗传背景相近的RF系白羽番鸭就巢个体和非就巢个体脑垂体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筛选到与就巢行为相关差异表达片段82条,选取其中15条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较和分析,发现 8个片段(53.3%)与已知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涉及与繁殖性能紧密相关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上的功能基因,如GnRH基因、FSH基因,同时也分离到位于GH/IGF轴上的功能基因,即GH基因;以及在功能上属于信号传导、转录调控、代谢的调节基因,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硫氰酸酶释放硫基转移酶基因等。2个片段与未知功能的基因有同源性,5个与数据库中现有的基因没有明显的相似性。随机选择3个片段进行RT-PCR验证,检测片段的表达模式与cDNA-AFLP结果一致。【结论】揭示番鸭不同就巢性状基因表达调控模式,进一步阐明番鸭就巢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3.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筛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败育关键时期花药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棉花雄性不育机理,更好地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奠定基础。【方法】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败育关键时期,即花粉母细胞时期之前的花药为研究材料,应用cDNA-AFLP技术分离和鉴定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片段,并对差异片段进行验证、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108个差异表达片段,其中67个被成功克隆,通过BLAST分析发现,29个片段可以在NCBI数据库中找到同源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Gene Ontology分析后得知这些片段主要参与信号转导、转录、能量代谢、细胞壁发育等相关过程。其中,在两材料间还分离到一些与RNA编辑和雄配子发育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而这些可能与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cDNA-AFLP的分析,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分离到了108个差异表达的片段,通过对这些片段的分析,对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信息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这些结果为更好地了解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过程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揭示棉花雄性不育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H(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对接种灰霉病菌后不同拟南芥生态型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分析,对SSH产物条带进行回收和二次扩增,得到6个差异表达条带。经反式NORTHERN杂交检测均为阳性片段。对其进行克隆、序列测定,获得了7个差异表达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们与转录、膜内外物质转移、蛋白合成、信号传递等生命活动相关的基因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1个片段的序列与拟南芥乙烯信号传递途径有关,推测其可能关联到拟南芥对病菌的抗性。对这些基因片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功能研究,将会对拟南芥与灰霉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为材料,分离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从而揭示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GZnn与其近等基因系TM-1在纤维发育上的差别;采用差异显示RT-PCR方法寻找GZnn与TM-1之间的差异表达片段,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用扫描电镜观察突变体GZnn与TM-1的胚珠表面纤维细胞起始发生的情况,发现GZnn不仅在纤维细胞发生和延伸上延迟,而且纤维细胞总数也明显减少。利用差异显示PCR进行比较筛选,获得了12个差异表达的EST片段,其中,DS3只特异性地在GZnn 开花前(-3~0 DPA)的胚珠中特异表达,而在其近等基因系TM-1中没有表达,推测DS3可能是一个纤维启动过程中的MYB类负调控转录因子。【结论】本研究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发现,棉纤维细胞在早期分化和形态建成过程中大量基因表达,对其中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棉纤维分化发育的分子机理,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以陆地棉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期愈伤组织为材料,对RNA提取、PCR反应体系、银染条件等影响mRNA差异显示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一套适合棉花组织培养的mRNA差异显示体系。最终确定了优化体系(50μL)为:随机引物0.4μmol/L,锚定引物0.4μmol/L,dNTP 250μmol/L,Mg2+1.5 mmol/L,Taq酶1.5 U,退火温度为39.3℃。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材料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特异性好、条带清晰、背景干净。该体系简便、快捷、灵敏、高效,可用于分离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7.
To provide th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choice of molecular marker used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drought toleranc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more candidate genes and fulfill the information gaps in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In this study, we isolated fou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fragments from leaves of a droughttolerant inbred line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and reverse Northern hybridization, and validated thei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atterns among six inbred lines with different drought tolerance in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Sequence similar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wo of fou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showed homology to gene DegP encoding trypsin-like serine protease, and gene PGAM-i encoding cofactor-independent phosphoglyceromutase, respectively. Expressions of the genes corresponding to four cDNA fragments was decreased at 6 h after drought stress treatment in most of the six inbred lines,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control level with further stress in three of the tolerant inbred lin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PGAM-i and the genes corresponding to fragments E4 and F4 were increased to a high level in tolerant inbred line 81565. In the two drought-sensitive inbred lines (Dan340 and ES40),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genes was still down-regulated. The probable mechanisms of these genes in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were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rought-tolerant inbred lines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drought-tolerant candidate genes, in contrast, drought-sensitive inbred lines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草莓与恶疫霉互作的分子机制,以接种后3、5和7 d的感病草莓品种‘FDP821’的冠部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FDP821’与恶疫霉亲和互作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获得78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通过分析从中分离出恶疫霉侵染诱导表达的10个草莓基因cDNA片段。BLASTX在线分析表明,这些草莓基因的功能涉及呼吸作用、衰老和核苷运输与代谢等。为阐明草莓与恶疫霉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抑制消减杂交( SSH)高灵敏、易操作、高效富集低表达丰度基因和均一化目的基因片断,广泛用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cDNA文库构建.在实验操作中常出现低表达mRNA和cDNA丢失、大片断连接效率低等问题,构建的文库质量差,文章通过改进萃取操作提高目的产物(mRNA和cDNA)回收率,回收率增加30%以上;通过采用PVPP、高浓度KAc专一性结合和LiC1沉淀等措施除去RNA中的多酚和多糖、进而增加可分离mRNA种类和含量,对应的Uni-EST种类增加近3倍,通过采用胶回收并分段连接保护大片断cDNA等措施使文库中转录本丰富度增加,大片段(500 bp以上)比例增大,cDNA平均长度增大,文库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