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醇洗花生浓缩蛋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pH值、料液比、温度及改性时间对花生浓缩蛋白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9.0、加热7min、温度75℃、料液比1:11。在此条件下得到水浴加热改性的花生浓缩蛋白的NSI值为72.33%。  相似文献   

2.
醇法菜籽浓缩蛋白的微波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醇法菜籽浓缩蛋白(RPC)进行了微波改性的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探讨pH值、菜籽浓缩蛋白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及改性时间对菜籽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菜籽浓缩蛋白质量分数5%、微波功率300 W、改性时间1 min和pH值10.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菜籽浓缩蛋白的NSI可达到73.38%,起泡稳定性为91.25%.  相似文献   

3.
对醇法菜籽浓缩蛋白(RPC)进行了微波改性的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探讨pH值、菜籽浓缩蛋白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及改性时间对菜籽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菜籽浓缩蛋白质量分数5%、微波功率300W、改性时间1min和pH值10。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菜籽浓缩蛋白的NSI可达到73.38%,起泡稳定性为  相似文献   

4.
醇法菜籽浓缩蛋白的超声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醇变性菜籽浓缩蛋白(RPC)进行超声波改性的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pH值、改性时间、超声波功率和菜籽浓缩蛋白质量分数对菜籽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并与微波改性菜籽浓缩蛋白的理化指标和功能性质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菜籽浓缩蛋白质量分数3%、改性时间5min、超声波功率300W、pH值为11.在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菜籽浓缩蛋白的NSI可达到86.94%,起泡稳定性为80%.  相似文献   

5.
以脱皮率和脱皮芝麻中蛋白质NSI值为考核指标,确定的芝麻湿法脱皮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碱量1.5%,碱液浸泡温度60℃;以压榨饼残油和蛋白质NSI值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螺旋榨油机低温压榨生产脱脂芝麻蛋白和芝麻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9%、压榨温度65℃、压榨次数5次和榨轴转速30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芝麻饼残油为14.73%,芝麻饼蛋白NSI值为7.39%。冷榨芝麻饼的蛋白质NSI值较压榨前无明显变化,且色泽浅,风味清香,经粉碎后是优良的食用蛋白粉。脱皮冷榨芝麻油的品质优于国标一级芝麻香油和一级芝麻成品油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其色泽、酸值和过氧化值显著优于现有芝麻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花生冷榨饼为原料,采用乙醇洗涤法制备花生浓缩蛋白。以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主要指标,蛋白质回收率为次要指标,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浸洗温度、浸洗时间、液固比和原料粉碎度对浸洗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温度55℃、时间60min、液固比8.5v/m和粉碎粒度过60目筛。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花生浓缩蛋白产品中蛋白质含量64.36%,蛋白质回收率94.49%。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性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定化MTG添加量3.84U/g、反应温度49.57℃,pH值6.03、反应时间2.04 h时,响应面优化后的SPC凝胶性为7.33 kcp,比未改性时提高27.26%.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花生蛋白粉、醇洗花生浓缩蛋白和改性花生浓缩蛋白在肉灌肠中的应用,并与改性大豆浓缩蛋白在肉灌肠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将花生蛋白粉、花生浓缩蛋白、改性花生浓缩蛋白和改性大豆浓缩蛋白分别添加到不同瘦肉配比的肉灌肠中,对肉灌肠成品进行质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低瘦肉比例(小于31%)的肉灌肠,添加改性大豆浓缩蛋白的肉灌肠质构优于添加花生蛋白的肉灌肠;对于高瘦肉比例(大于38%)的肉灌肠,添加花生浓缩蛋白和改性花生浓缩蛋白的肉灌肠质构与添加改性大豆浓缩蛋白的肉灌肠相当。在不同瘦肉比例的肉灌肠中添加花生蛋白粉的肉灌肠质构差于添加其他3种蛋白的肉灌肠。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吐鲁番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强化复合溶剂提取葡萄籽油工艺,将所得葡萄籽油与复合溶剂回流提取法所得葡萄籽油进行比较。通过试验,确定了正己烷和石油醚复合为最佳溶剂,最佳配比为正己烷/石油醚=7∶3。在正己烷/石油醚为复合溶剂条件下,以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等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复合溶剂提取葡萄籽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即固液比1∶12g/mL、超声时间35.5min、超声功率290W和超声温度51℃。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19.19%。所得葡萄籽油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复合溶剂回流提取法所得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10.
以冷榨芝麻饼为原料,以芝麻浓缩蛋白的粗蛋白含量和残油率为主要指标,研究醇洗芝麻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冷榨芝麻饼醇洗制备芝麻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浓度7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5min、料液比1:4和萃取次数2次。在最佳条件下得到芝麻浓缩蛋白的粗蛋白含量67.29%和粗脂肪8.73%。  相似文献   

11.
郭永  申森 《农业工程》2017,7(5):76-78
将大豆分离蛋白(SPI)经过微生物源中性蛋白酶和谷氨酰转氨酶(MTG)二种酶相结合进行修饰改性,结果分析发现,经双酶结合改性后,SPI的溶解度、吸水性、持水性、吸油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各功能特性明显增强,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5%、50%、180%、38%、40%和22%,但凝胶性下降了19%,同时探讨了人造蛋粉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高凝胶性大豆球蛋白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玉杰  范淼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10):124-130
以脱脂豆粕为材料,分离纯化后得到大豆球蛋白(11S).通过添加葡萄糖进行糖基化改性,单因素试验初步得到改性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定并分析了改性产物在各个条件下的凝胶强度.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8.61℃、反应时间60.36 min和葡萄糖质量分数2.84%,凝胶强度达到271.37 g.根据实际情况,将反应温度设定为80℃,反应时间设定为60 min,葡萄糖质量分数确定为3.0%,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凝胶强度为270.52 g,是未改性大豆球蛋白的3.07倍.试验证明优化工艺能有效且显著提高大豆球蛋白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3.
苗敬芝 《农业机械》2012,(33):88-90
本文探讨超声水提法和超声结合酶提法提取花生粕中总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功能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水提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功率150W和时间为15min,花生粕总膳食纤维提取率为80.51%;超声结合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4%、料液比1:15、超声功率150W和超声时间15min,花生粕中总膳食纤维提取率为83.83%。花生粕中总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87%,膨胀力为4.45mL/g。  相似文献   

14.
以淀粉糖生产中的副产品米渣为原料,采用酸法水解制备米渣蛋白水解产品。以水解度和乳化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水解条件:盐酸浓度0.3mol/L、米渣浓度20g/L、水解温度90℃和水解时间4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米渣蛋白水解产品的水解度为27.81%,乳化性为19.8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乙醇浸出工艺生产米糠蛋白,研究乙醇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蛋白质凝胶性的影响。对乙醇浸提过程中影响产品中蛋白含量和蛋白质的分散性指数(PDI)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50℃、固液比1∶6和浸提时间70min,此条件下米糠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为27.9%,PDI为17.9%,蛋白浓缩率为48.7%,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黑花生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获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花生中的蛋白质和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84 W、温度45℃、料液比1∶9、提取时间8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黑花生蛋白质的提取率为29.25%,色素含量为5.75 mg/g。  相似文献   

17.
花生粕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酚和维生素等,若将碳水化合物降解,可得到小分子的糖,所得的糖化液中保留了花生粕中的部分营养物质,不仅可被直接饮用,还可为酵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进一步用于制备花生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糖化酶用量、糖化温度、液料比、pH值和糖化时间对糖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以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最佳工艺条件是:糖化酶用量为500.12U/g、糖化温度为50℃、液料比为15∶1、pH值为4.0和糖化时间为25h,糖化率可达到92.98%。  相似文献   

18.
以硼酸、丙三醇为原料,通过微波酯化法制备了硼酸双甘酯。以硼酸双甘酯和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硼酸甘油丙烯酯,以此作为含硼功能单体,成功制备了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骨架的硼缓释型高吸水性树脂。根据吸水倍率筛选含硼功能单体最佳添加量,并对产物的吸液倍率、吸液速率、保水性能以及基团结构和表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由红外光谱曲线可以看出,试验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键结构的硼酸甘油丙烯酯,并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含硼高吸水性树脂;当含硼功能单体添加量为丙烯酸质量的1%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含硼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为344. 06 g/g、吸盐倍率为44. 71 g/g; 35℃条件下,该含硼高吸水性树脂可保水72 h;重复使用6次后,该高吸水性树脂重复吸水率仍可达到60%以上,重复吸盐率仍可达到40%以上;该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硼缓释性,在去离子水中可持续缓释10 d,缓释硼总质量达182. 77μg,在育苗基质中可持续释放25 d,当添加量为育苗基质质量的0. 5%时,混合基质淋溶硼量比普通基质多0. 80μg/g。此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含硼高吸水性树脂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表观形貌特征有利于促进对液体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苏俊烽  程建军 《农业工程》2010,(12):367-372
为了提高可降解性玉米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并获得玉米挤压淀粉酶法改性制膜的最适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普鲁兰酶为酶制剂来改善玉米挤压淀粉膜,以酶作用温度、pH值、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及玉米挤压淀粉浓度为试验因子,膜的抗拉强度为响应值,采用中心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酶改性挤压淀粉膜抗拉强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玉米挤压淀粉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值>酶作用温度;最佳酶解制膜工艺条件为:酶作用温度46.57℃,pH值4.44,酶添加量6.63 u/g,酶解时间9.31 h,玉米挤压淀粉浓度7.00%,在此条件下,膜抗拉强度的预测值为24.3654 MPa,验证试验所得膜抗拉强度为24.2539 MPa,比未改性膜的抗拉强度提高了338.01%。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膜的抗拉强度与酶解挤压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3。  相似文献   

20.
王乃馨 《农业机械》2011,(26):45-4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超声提取柏子仁油工艺中的液料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5mL/g、提取时间154s和微波功率340W。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37.95%,与理论计算值38.33%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柏子仁油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