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能提高地方猪的繁殖力?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殷宗俊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分子生物技术来改造基因,不断培养出高产基因,以提高母猪的产仔率。据悉,目前已经选育成功高繁殖力圩猪新品系和安庆六白猪新品系。安徽安泰农业集团曾饲养的地方圩猪的产仔数很低,平均仅10头,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12,(17):11
<正>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殷宗俊教授经过数年的攻关,终于培育出高繁殖力地方猪新品系——圩猪和安庆六白猪。安徽省安泰农业集团总裁余大华说,地方圩猪的产仔数很低,平均10头,采用高繁殖力圩猪新品系技术以后,产仔数上升到12头。  相似文献   

3.
在212头淮猪新品系母猪群中进行FSH β亚基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头胎产仔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淮猪新品系母猪群中,FSH β亚基基因的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6085。在淮猪新品系母猪头胎产仔数性状上,FSH β亚基基因的AA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AA型的头胎总产仔数比BB型高1.47头(P<0.01),AA型的头胎产活仔数比BB型高1.15头(P<0.05)。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定远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等五个地方猪种Ag-NOR s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g-NOR s均数分别为3.69、3.67、3.17、3.73、3.50,众数为4;2个引进品种大约克夏和长白Ag-NOR s均数分别为2.14、2.11,众数为2。Ag-NOR s均定位于10号和8号染色体次缢痕区。从研究结果可以推断皖南花猪和圩猪的品种纯度较高,聚类分析可将5个地方猪种分为2类: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和圩猪为第1类,定远猪和安庆六白猪为第2类。此外5个地方猪种和2个引进品种Ag-NOR s多态性还为中国猪种起源于亚洲野猪,欧洲猪种起源于欧洲野猪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猪产仔数是重要的经济性状,提高产仔数可以增加猪肉的产量,为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美系大白猪(633头)和法系大白猪(963头)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ES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均检测到ESR基因存在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初产和经产母猪ESR基因B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综合来看,ESR基因变异对美系和法系大白母猪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以应用于大白母猪产仔数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纯种安庆六白猪和杜安猪(杜洛克猪和安庆六白猪的杂交组合)进行屠宰性能测定,比较分析胴体性能和肉品质,为保护及开发利用安庆六白猪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杜安猪瘦肉率比安庆六白猪高8.197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屠宰率分别比安庆六白猪高2.731 cm~2、3.620百分点。杜安猪的失水率比安庆六白猪高3.060百分点,且差异显著(P0.05);在pH、肉色、熟肉率、滴水损失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陆川猪和大白猪LEPR基因对产仔数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LEPR基因对猪产仔数效应大小,采用PCR-SSCP技术在陆川猪和大白猪群中进行了LEPR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检测及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效应分析。结果表明,LEPR基因对陆川猪头胎和头4胎平均总产仔数(TNB)及产活仔数(NBA)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大白猪头胎的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对大白猪头4胎平均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4,(9):142-142
<正>1科技研发结硕果1.1由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主持完成的"安庆六白猪新品系选育与产业化"成果通过鉴定2014年8月26日,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主持完成的"安庆六白猪新品系选育与产业化"项目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9.
安庆六白猪俗名六花猪,原产于安庆,因其毛色特征为全身黑色,额部、尾端和四肢下部为白色,故得名安庆六白猪。安庆六白猪是在以青粗饲料为主的舍饲条件下,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选育形成的耐青粗饲料,肉质优良的地方品种。近几年来,太湖县畜牧兽医局、太湖县安庆六白猪保种场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通力合作,有计划地实施以安庆六白猪为母本的杂交选育,以开发利用促进保种。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们连续以杜洛克、长白猪、英国大白猪和苏联大白猪作父本,与北京黑猪及长北、内北、福北等杂交母猪进行杂交,比较杂交组合的繁殖力和杂种猪肥育性能,对其杂交模式和效果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一、以我国地方猪种及兼用型猪种与北京黑猪的杂交效果从繁殖性状看,在二元杂交组合中,以我国地方猪种福州黑猪和内江猪作父本与北京黑猪杂交,其产仔数高于引进猪种的杂交效果,如内北、福北杂交组合平均窝产仔数分别为11.5和10.5,头比杜北8.88头分  相似文献   

11.
基于FSHβ、ESR和PRLR基因功能位点的报道,将3个基因作为母猪产仔数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关联分析,旨在为猪繁殖性状分子遗传标记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淮猪新品系母猪FSHβ、ESR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初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多基因合并基因型对初产仔数的聚合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在该猪群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ESR和PRLR基因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FSHβ、ESR和PRL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FSHβ、ESR基因的AA基因型为该猪群的优良基因型,两基因的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分别提高产仔数1.54(P>0.05)和2.13头(P<0.01),分别提高产活仔数1.55(P>0.05)和1.82头(P<0.01);PRLR基因AB型个体产仔数比AA型和BB型个体分别提高0.77(P<0.05)和1.59头(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65(P<0.05)和1.8头(P<0.01);合并基因型与产仔数的关系表明,以FSHβ、ESR和PRLR基因AAAABB型的总产仔数最高(14.5头)。在种猪选育时提高FSHβ、ESR的A等位基因频率以提高产仔数,PRLR基因是否能应用于淮猪新品系选育中,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城猪是湖北省地方猪种之一,具有早熟、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放等优点。现有核心群108头,公猪15个血统,多数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通城猪生长缓慢,达75kg体重日龄为213d,测定期(25kg~75kg)日增重约490g,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为8.5头,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为11.38头,哺乳期一般为30d,初生窝重平均为11.15kg。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色鲜红,肉质细嫩。现多作为母本与外来猪种,如长白、大约克等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或者利用其肉质优良的特点,与其他品种杂交级进选育优质猪新品系,以供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27-2234
为比较繁殖性状主效基因对不同品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以便在不同品系大白猪选种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促卵泡素亚基β(FSHβ)、催乳素受体(PRLR)、视黄醛结合蛋白(RBP4)、核受体辅激活蛋白Ⅰ(NCOA1)、瘦素(LEP)等5种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英系、美系大白猪群体中进行了检测与关联分析。结果显示:NCOA1和LEP基因多态位点分别在英系和美系大白猪中未检测到BB基因型,其他基因多态位点均存在AA、AB、BB等3种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5个基因多态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而在英系大白猪群体中除在FSHβ、NCOA1、LEP基因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外,在PRLR、RBP4基因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各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英系大白猪还是美系大白猪,FSHβ基因多态位点在窝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中均表现为BB型为有利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中BB型较AA型总产仔数高1.6961头(P<0.05),产活仔数高1.696 9头(P<0.05),但在英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LEP基因在英系大白猪中BB型为有利基因型,分别较AA型母猪总产仔数高0.790 7头、产活仔数高1.409 3头(P<0.05),而在美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PRLR、RBP4、NCOA1基因对产仔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地方猪种资源,培育优质、高效的专门化母本新品系,以长白猪、梅山猪、通城猪和湖北白猪为遗传资源,进行了湖北白猪新品系的选育。经过6个世代持续选育,各品种在品系的血统比例分别为45.15%、23.39%、7.08%和24.38%。湖北白猪优质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12.13头/窝,经产母猪达13.52头/窝,经产母猪产活仔数12.74头/窝;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621.39 g,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9.26 d,料重比3.15。90 kg体重阶段屠宰率为74.96%,屠体背膘厚为2.64cm,瘦肉率为58.69%,眼肌面积为38.02 cm2,肌内脂肪含量3.05%。  相似文献   

15.
四川白猪Ⅱ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白猪Ⅱ系是在四川省第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的瘦肉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4年来,本课题在种猪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示范推广效果显著。新品系猪产仔数13.3头,日增重732 g,耗料指数2.81,胴体瘦肉率58.2%,氟烷应激基因频率为0。示范推广原种猪1500头,父母代30000头,配套生产商品杂优猪54万头。  相似文献   

16.
此研究发现,在淮猪新品系Ι世代中具有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多态性。FSHβ基因中A基因频率(60.53%)高于B基因频率(39.47%);ESR基因中C基因频率(64.47%)高于D基因频率(35.53%)。不同基因型与初产产仔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AA基因型的产仔数最高(11.58头),比AB基因型高1.68头,比BB基因型高1.51头;FSHβ基因和ES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以BBDD型和AACD型产仔数最高,分别为12头和11.83头。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6,(1)
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从加拿大引进了原种猪,经过3年多的适应性驯化后,对引进的原种猪及其子一代的后代繁殖和生长性能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管是引进原种猪还是其后代在西南地区繁殖性能表现都很好,其中大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3.2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4头以上;长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2.8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1头以上。子一代大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1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0头;子一代长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3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2头。杜洛克母猪初产窝产仔数达9.5头,经产窝产仔数达10.0头。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3.5 d,长白猪为162.1 d,杜洛克猪为157.9 d;子一代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8.9 d,长白猪为167.6 d。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3.7 mm,长白猪为13.5 mm,杜洛克猪为12.6 mm;子一代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2.6 mm,长白猪为13.1 mm。说明引进新加系猪只已适应西南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当地的饲养管理,保持了其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长期选育的成熟的SⅡ系大白猪为试验动物,采用现场测定的方法探讨该品系的性能潜力,评价其种用价值。SⅡ系大白猪测定群总产仔数达(11.24±2.52)头/窝,活仔数(10.40±2.42)头/窝;统计总产仔数14头/窝以上、产活仔数13头/窝以上的母猪在群体中占比分别达18.67%、18.63%,繁殖优势与潜力明显;且种猪未见繁殖障碍;环境适应能力强。以SⅡ系大白猪为基础可研发出新一代高繁殖力、高适应性、高抗逆性的母本品系,但受品系选育规模、环境制约,其良好的优势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必要改变育种场体制,以效益促进选育进展。  相似文献   

19.
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改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浙江省4个瘦肉型猪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和浙白DⅢ系)五个品系(大约克包括2个品系)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纯系选育改良,结果显示,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达到100kg体重的日龄为156-164天,平均日增重761.0g-875.0g,饲料利用率2.21-2.93。高繁殖力的浙白猪DⅢ系达到90kg体重179.8天,生长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707g,饲料转换率为2.88。与1995年相比,各品系平均改良幅度为:日增重17.24%,饲料利用率10.13%,瘦肉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浙白猪DⅢ系的经产母猪产仔数达到14头,大约克猪繁殖性能有显著改良,初产母猪产仔数从9.l61头提高到10.50头,经产母猪产仔数从10.77头提高到12.0头,初产和经产分别提高0.89和1.23头,选育新品系11个杂交组合13批912头商品猪的生长与胴体性能试验表明,平均日增重最高组合为924g,所有组合平均为768.23g;饲料利用率最优组合为2.36,所有组合平均为2.68;胴体平均背膘厚最优为1.28cm,平均为2.20cm;瘦肉率最高65.54%,平均为62.02%,所有组合商品猪的肉质均在优良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猪繁殖性状尤其是产仔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育肥猪数量和猪肉供给量。据世界著名动物数量遗传学家Chris计算,若母猪的每胎产仔数提高1头,英国养猪业就能多获纯利润近7亿英镑,欧共体养猪业就能多获纯利近20亿欧元。按照我国的养猪规模推测,每胎产仔数提高1头,则整个行业增加纯利润190亿元。中国太湖流域聚集着我国优良的地方猪遗传资源,素以繁殖力高著称于世,二花脸猪是全球已知产仔数最高的猪遗传资源,最高窝产仔数记录为42头,平均为15.69头。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