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SPSS13.0对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与其生长部位和生长年龄进行方差分析,评价不同生长部位和不同叶龄紫杉醇积累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木质部、幼枝、叶及枝皮等这些部位中,除木质部与幼枝中紫杉醇含量无明显差异外,其它各部位间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一、二、三年生枝上叶中紫杉醇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差异性十分显著,而且树皮与不同年龄枝上叶中紫杉醇含量之间的差异性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钒酸钠对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一种潜在的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重要途径,然而和其它植物细胞培养一样,红豆杉细胞的紫杉醇含量较低等问题,限制着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寻找提高和稳定紫杉醇产量的方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筛选合适的生物或非生物诱导子(如真菌培养物、茉莉酸甲酯、水杨酸、Cu2+、Ce4+、Ag+),提高细胞的紫杉醇产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酶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杉醇(Taxus)是一种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抗癌药物。笔者简要介绍了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 重点介绍了紫杉二烯合成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酰基转移酶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等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酶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通过稳定微管而诱导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为一疗效确切的抗癌药物,但其水溶性较差,有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肌肉毒性等副作用。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的药物运输工具,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方面等优点,对于紫杉醇的运输非常有效。综述近年来紫杉醇纳米运输的研究进展,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RCA3是一个受MeJA诱导的调控植物基础和次生代谢的转录调控因子。本文拟探讨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旨在为创制紫杉醇稳定高产的红豆杉细胞系,解决细胞大规模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低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从长春花中克隆ORCA3基因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红豆杉细胞中,通过PCR、组织化学活性染色等检测法,筛选得到20余株转基因细胞系。HPLC检测转基因细胞系内紫杉醇含量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转基因细胞系的紫杉醇含量增加了0.5~2.5倍,最高可达159.315μg/g。因此,ORCA3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  相似文献   

6.
红豆杉体外培养生产紫杉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该文从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培养基中不同添加物对红豆杉细胞培养和细胞中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以及在提高紫杉醇产量中有关酶代谢调节、细胞株系选择和培养方法的改进等方面 ,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毛状根培养、冠瘿瘤组织培养、水培根培养和瘤培养等培养材料的扩展方面 ,对国内外所作的尝试性研究和新的报道进行了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红豆杉体外培养方法优化、提高紫杉醇产量等问题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为利用红豆杉体外培养进行紫杉醇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从国内8个不同产地采集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枝条和林下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taxol)和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10-DAB)质量分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矿质元素及肥力结构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和10-DAB质量分数差异很大,紫杉醇有随北纬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紫杉醇和10-DAB与多数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紫杉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北纬纬度呈显著负相关,10-DAB与土壤矿质元素钴和锰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紫杉醇与10-DAB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 = - 0.197);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紫杉醇质量分数的回归方程。推测: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与红豆杉属其他种相似,受生长必需环境因子影响明显。图2表3参23  相似文献   

8.
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法,不仅产量低,而且会对红豆杉野生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组织与细胞培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紫杉醇生产技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工作中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外植体选择、诱导子以及褐变等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综述。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及其前体在中国红豆杉植株中合成和积累部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紫杉醇及其重要前体物质巴卡亭Ⅲ在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esis)中合成和积累部位,通过HPLC分析代谢产物在中国红豆杉植物中的空间分布,定量PCR技术研究代表紫杉醇合成途径中不同步骤的6种关键酶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巴卡亭Ⅲ主要分布在针叶中,而紫杉醇主要分布在树皮和树根皮中;针叶中,紫杉醇代谢途径上游步骤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树皮中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酶转录表达水平高,而树皮中能检测到较高含量的6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表明紫杉醇的骨架结构主要在针叶中合成,而树皮中转化这些前体物质生成紫杉醇的能力较强,树根中含有完整的紫杉醇代谢酶系,暗示根组织培养是生产紫杉醇很有前景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了组织扦插培养红豆杉离体组织体外生产紫杉醇的系统。在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下,红豆杉针叶在体外能够生产紫杉醇;树皮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前体物质,离体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不断下降;枝叶培养中,产生的紫杉醇主要集中在树皮中。上述研究结果暗示,紫杉醇及其前体物质在中国红豆杉体内存在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紫杉醇类药物的优良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液质联用(HPLC-MS)等方法,对秦巴山区中国红豆杉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H-21),为极细孢枝孢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其代谢产物中存在紫杉醇,含量为163.5μg/L。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紫杉醇在水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室温条件下紫杉醇在水中的半衰期只有15h,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分析发现,pH比温度对水环境中紫杉醇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明显。水环境中的紫杉醇在低温和中性偏酸条件相对稳定,而温度提高和强碱性条件强烈促进紫杉醇的降解,紫杉醇在pH中性的水中60℃条件下半衰期只有8h,而在25℃、pH10条件下半衰期缩短到5h。  相似文献   

12.
稀土化合物影响红豆杉细胞紫杉醇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短期释放行为的研究,发现细胞内外紫杉醇的分布均呈振荡变化。稀土化合物的加入对紫杉醇细胞内外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对如何使东北红豆杉细胞转化为紫杉醇分泌型细胞进行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境内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紫杉醇含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了中国境内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和同一群体内不同单株的紫杉醇含量,以及不同树龄或不同季节的紫杉醇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群体之间紫杉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差异高达2.7倍; 群体内个体间紫杉醇含量的变异与群体间相当,同一群体(汪清)内不同单株之间紫杉醇含量差异高达4.3倍. 说明紫杉醇含量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和群体内,其变异组成是群体间为84.6%,个体间为15.0%, 并且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广义遗传力(H[[sup]]2[[/sup]])为82%。 因此,群体选择或单株选择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同时,紫杉醇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升高;在生长旺季植株内紫杉醇含量较低,进入休眠期含量较高。 紫杉醇含量与生长量、积温、无霜期、降雨呈负相关(-0.646 8、-0.479 6、-0.240 5、-0.119 2),与针叶长度显著正相关(0.717 7),与经度和纬度正相关(0.277 8和0.332 1)。 随着纬度升高,生长量降低,紫杉醇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为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三尖杉宁碱、7–表–10–去乙酰紫杉醇、7–表–紫杉醇、巴卡亭III、10–去乙酰巴卡亭III)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25∶36∶39)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7 nm,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在35 min内完全分离;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紫杉醇和7–表–10–去乙酰紫杉醇在种胚中含量最高,分别为866.47、722.50μg/g,10–去乙酰巴卡亭III、巴卡亭III和7–表–紫杉醇在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01.20、234.08、11.74μg/g,三尖杉宁碱含量最高的部位是枝,为392.69μg/g。  相似文献   

15.
紫杉醇抗肿瘤机理与毒副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合叙述了紫杉醇的抗肿瘤机理和它的毒副作用。紫杉醇的抗癌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管解聚使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终止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最后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紫杉醇体内免疫调节功能也可以对肿瘤细胞起杀伤或抑制作用。另外,对紫杉醇的一般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抗癌机制的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因其独特的抗癌机理及其显著疗效而倍受重视.目前紫杉醇主要来自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获得紫杉醇必须的技术手段.在此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紫杉醇的提取纯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试验用和临床用紫杉醇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差异。[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试验用和临床用紫杉醇处理肝癌HepG2培养细胞后,通过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凋亡。[结果]临床用紫杉醇在终浓度为0.5、1.0和2.0 mg/ml时,24 h非常显著性诱导细胞凋亡,48 h诱导细胞凋亡更剧烈。试验用紫杉醇24 h在终浓度为2.5、5.0和10.0 mg/ml时,非常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当试验用紫杉醇浓度为2.5 mg/ml时,48 h诱导细胞凋亡更剧烈。当试验用紫杉醇浓度为5和10 mg/ml细胞凋亡率逐步变低,可能走向死亡。[结论]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试验用紫杉醇要比临床所用紫杉醇的浓度要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对陕西省秦巴山区的14个红豆杉居群的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南坡生长的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含量显著的高于巴山北坡;在同一地区内,大多数居群之间紫杉醇含量并不都存在显著差异,柞水县红豆杉群体中的紫杉醇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居群。  相似文献   

19.
紫杉醇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是迄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首选天然抗癌药物。鉴于紫杉醇抗癌机制独特,疗效显著,现有红豆杉资源远不能满足需要,本文综述了紫杉醇的植物资源和通过红豆杉人工栽培,细胞培养,真菌培养以及半合成,全合成的途径开发紫杉醇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白蛋白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紫杉醇质量浓度,以二氯甲烷为有机相,采用萃取法分离白蛋白微粒与游离药物,测定其包封率。结果表明:紫杉醇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6%~101.0%;有机溶剂萃取法测定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包封率的平均回收率,达94.80%~101.67%。这种方法测定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回收率准确可靠,适用于沉淀法制备的白蛋白微粒的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