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雌激素、雄激素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类固醇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卵泡的发育过程。双特异性激酶MEKS和ER-Shc-IGFR复合体分别通过介导MAPK/ERK信号途径降低雌激素的生成,消减其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负反馈作用,促使卵泡募集,选择和优势化过程;ER-PI3K-IGFIR复合体通过PI3K-Akt-NO信号通路激活卵巢中的原始卵泡,促进卵泡早期发育和卵母细胞的分裂成熟。雄激素通过PI3K-Akt通路和Wnt通路使卵泡募集,刺激卵泡的膜间质细胞和颗粒细胞生长,减少卵泡凋亡和闭锁的发生,调节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科学家利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负反馈机制,制成雌激素、雄激素的免疫制剂,从而达到人为控制家畜排卵数量和繁殖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动物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主要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生殖激素的分泌来实现对动物繁殖的调控.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作为下丘脑分泌的重要繁殖抑制因子,其在环境影响动物繁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针对GnIH在光照、应激和群体效应影响动物繁殖及动物机体内类固醇激素负反馈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GnIH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鸡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的基因可能比宿主自身多100倍,鸡肠道微生物在机体内参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维持肠道内稳态有利于机体健康生长,同时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先天性防御屏障。由此可见,鸡肠道微生物的聚集可对其机体各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肠道免疫系统,即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鸡肉是人类高效生产蛋白质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此鸡肠道健康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另外,当前抗生素在国内外全面禁用,因此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对家禽免疫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影响鸡肠道微生物的因素、肠道微生物群的环境因素以及家禽的免疫系统等,并进一步从肠道微生物对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及色氨酸)等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机体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阐述肠道微生物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未来研究疾病易感性、疫苗应答、家禽健康和生产力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物体内源性的昼夜节律使其能够预测周边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使机体的内在代谢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在禽类卵泡的成熟、排卵和蛋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生理进程在时间上的吻合显示了机体自身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内分泌激素的生成、能量代谢等一系列的行为和生理过程都有生物钟参与调控。文章从光照和营养两种因素入手,综述了生物钟在神经内分泌、能量摄入和能量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揭示了蛋鸡的排卵和产蛋机制。1.光信号通过调控生物钟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从而调控机体的繁殖活动。在光信号刺激下,位于禽类视交叉上核(SCN)和松果体的中枢生物钟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定时性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和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 IH),Gn RH和Gn IH继而作用于垂体调节释放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卵巢中存在的外周生物钟接受中枢的同步化信号来维持生物节律,促使禽类的卵泡成熟和定时排卵;2.除了受到HPG的神经内分泌调控之外,蛋鸡的排卵-产蛋过程还受到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中枢和外周的生物钟基因能够调控食欲调节系统,从而影响能量摄入;生物钟能够通过调控代谢过程中重要限速酶的表达、整合核受体和营养信号蛋白、调节代谢感受器和代谢物、影响肠道微生物等途径来调节能量代谢,影响卵黄前体物质的合成、转运和沉积;禽类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可通过介导降钙素、甲状旁腺素(PTH)及雌激素分泌,节律性地调节体内钙代谢,影响蛋壳的形成。能量摄入的时间和行为、机体能量代谢和能量状态也可以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一些与食欲调控和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因子反过来调控生物钟。营养-生物钟-能量代谢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使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能量利用达到最优。因此,通过调整进食时间和食物组分(如饲料能量水平和钙水平),能够改变能量代谢从而调节生物钟的功能。将环境(光照管理)和营养(饲喂时间、饲料配方)综合研究并加以运用,使机体生物钟成为连接外部环境信号和内部能量代谢的纽带,既能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又能同时调控机体能量代谢进程,从而使各项生理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这将为蛋鸡的产蛋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道发育是家禽肠道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胚胎期早期定植的微生物群可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成熟,在促进家禽肠道发育及维护家禽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首先介绍了家禽胚胎发育过程中胎膜的形成和生理作用以及物质代谢模式,并探讨肠道微生物早期定植对家禽肠道发育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旨在深入认识家禽胚胎发育的规律以优化孵化条件,提高孵化效率,并为胚胎期肠道微生物的定植与禽胚肠道发育的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动物季节性繁殖是动物适应自然选择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只在特定季节才出现繁殖的现象。野生动物大多具有季节性繁殖特征,一些家养动物虽经过多年人工驯养,但是仍保留其季节性繁殖特性。光照是动物季节性繁殖的主要调控因素,它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分泌的变化。光照延长可以促进长光照繁殖动物的繁殖活动,而钝化其他短光照繁殖动物的繁殖活动。本文阐述光照周期对动物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MLT是光照信息调节动物生殖系统功能的激素信号,其化学结构是N-乙酰-5-甲氧基色胺,MLT在黑暗环境下由松果腺产生,传递光照周期信息对动物生殖系统进行调节。MLT通过CNS和外周组织影响下丘脑GnRH神经原对性腺类固醇激素负反馈作用的敏感性,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它已成功地用于一些动物的诱导发情。  相似文献   

8.
肠道短链脂肪酸产生机制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内短链脂肪酸主要由未消化吸收的的碳水化合物经结肠厌氧菌酵解产生,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短链脂肪酸在结肠腔内不仅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还可以减少促炎因子的生成,降低结肠炎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短链脂肪酸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能起到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降低癌变的机率.对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机制、吸收代谢及肠道内的生理功效进行概述,为临床营养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褪黑激素:哺乳动物繁殖的调节信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LT是光照信息调节动物生殖系统功能的激素信号,其化学结构是N-乙酰-5-甲氧基色胺,MLT在黑暗环境下的松果腺产生,传递光照一殖系统进行调节。MLT通过CNS和外周组织影响下丘脑GnRH神经原对性腺类固醇激素负反馈作用的敏感性,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它已成功用于一些动物的诱导发情。  相似文献   

10.
贾嶶 《现代农业》2012,(12):86-87
光照对家禽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实践表明,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光线的颜色和波长,光照刺激的起始时间、黑暗期的间断等都会在家禽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激起一定反应,对家禽增重率、体成熟、性成熟、产蛋时间、产蛋率、精液的产生与交配活动等造成各种影响。适宜的光照对家禽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力都有重要作用。所以  相似文献   

11.
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营养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生长是仔猪生长发育的核心和快速生长的基础。新生仔猪肠道发育不健全,断奶引起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绒毛萎缩、通透性增加、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受损。氨基酸是小肠优先利用的重要营养物质,通过转运载体进入肠上皮细胞内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启动细胞信号,调控细胞内生理过程。氨基酸作为肠黏膜主要能量来源以及合成蛋白质和多种信号分子的前体物,对促进肠道生长发育、维持肠道结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利用,揭示猪肠黏膜形态结构发育和断奶适应性变化规律,阐明猪肠道氨基酸感应利用机制以及氨基酸促进仔猪肠道结构功能发育的作用机制,为调控肠道氨基酸代谢、提高饲料氨基酸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肠道不仅是养分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肠道的健康水平决定着动物的机能状态。谷氨酰胺(Gln)是肠道能量代谢基质,在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Gln对动物肠道生长发育及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Gln对肠道健康和功能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肠道作为畜禽营养和养分吸收的关键部位,在动物营养和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护畜禽肠道健康,是实现畜禽健康养殖的关键。从日粮营养素、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和酸化剂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在养殖业中常用的维护单胃动物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传统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针对这一问题,结合酶制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环保酶制剂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性与必要性,详细阐述了脂肪酶、纤维素酶、角蛋白酶以及其他微生物酶制剂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并讨论了现阶段应用酶制剂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该领域酶制剂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高值化利用途径与新型酶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检测动物肠道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指标,从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体内携带微生物方面分析发酵床养禽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发酵床基质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饲养舍组,发酵床养殖环境中禽的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也低于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体内携带的病原菌数量.[结论]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控制禽类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生态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元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73-16874
[目的]对姜黄素进行结构修饰,为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姜黄素与氯化乙酰在冰水浴下搅拌反应制得姜黄素乙酸酯衍生物产品。用硅胶层析的方法,分离改性合成产物。[结果]用数字熔点仪对分离组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所分离的产物为姜黄素乙酸酯衍生物产品。[结论]反应产物纯度、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家和行业的广泛关注。功能微生物可以有效替代养 殖用化学物质,取代激素和抗生素,提高动物综合生长性能,在生态健康养殖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实现我国养 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动物养殖中应用功能微生物实现生态健康养殖已成为一条重要发展路径。功能微生物的 作用贯穿整个养殖前端、过程和末端:利用功能微生物处理饲料原料,可以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转 化利用率和营养价值;以养殖功能微生物饲喂动物,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平衡,维持肠道稳态,调节机体免疫; 应用于养殖环境中,可以控制臭气排放和环境病原 , 在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发挥重要作 用。结合有关养殖功能微生物的研究成果,对功能微生物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它们在 生物饲料加工、动物肠道健康、养殖环境控制和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功能微生物在动 物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大量病死畜禽尸体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问题。病死畜禽尸体也是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因此对于病死畜禽的处理方式的导向应该是无害化与资源化结合。通过归纳我国对病死畜禽的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建议完善补偿机制,合理选择处理方法,推广堆肥发酵法、高温生物降解法等可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研发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保障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保护肠黏膜、抗氧化、调节代谢、抑菌抗炎等功能。姜黄素作为一种多效的天然活性物质,已逐渐取代抗生素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从姜黄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畜禽养殖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NH3、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恶臭气体对环境、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概述了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主要成分及来源、微生物除臭剂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微生物法降解恶臭气体机理。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菌群和畜禽粪尿中土著微生物的厌氧发酵,成分复杂,恶臭气体减排调控成为当前畜禽养殖场的重要任务。生物法除臭因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作用时间长、去除效果好而成为当前应用于畜禽养殖场去除恶臭气体的主要手段。微生物除臭剂是将除臭微生物进行组合,利用其生理代谢活动将恶臭气体作为营养物质分解并氧化成CO2、H2O、S O 4 2 -和N O 3 -等无臭、无害的终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