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探索了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方式与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融为一体,提高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石莹  高敏 《南方农机》2023,(21):191-195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是高职部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课题组通过分析目前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罗列课程目标,抓住主要思政元素,选择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完善思政考评体系。结果表明,通过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有序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并进,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姚瑞祺  戴璐  王锋 《农业工程》2022,12(11):122-125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迫切需要深度挖掘提炼其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形成了“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2个思政教育案例。通过案例实施和效果反馈的详细阐述,探索了授课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实践,以期为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专教育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并举的教育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为机械类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具有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文中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课程中的德育素材,进行了案例展示,并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郭宗祥 《南方农机》2021,(6):156-157
文章以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为对象,分析了"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革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为高职"毕业设计与答辩"及其他相近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专业知识教育的拓展与强化,尤其是对于农业高校,如何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度,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与匠人精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农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重点对课程思政目的、课程思政改革目标、课程思政重点实施手段等3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找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可行路径,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科学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柳剑  叶进  曾百功  李明生 《农业工程》2020,10(5):98-10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以农业机械学为例,探讨在高等院校农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途径与保障方法。以“农机文化”与“工匠精神”两个重要思政元素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这一核心目标,打造课程教学标准与课程思政体系,为提升高等院校农机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培养新时代农机装备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以教书和育人协同发展为目标,分析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课程特点和现存问题提出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措施,为园林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题组针对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从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融入方法、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线精神"来源于伟大的"三线建设"实践,所蕴含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精神瑰宝。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途径和关键课程。基于此,课题小组以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班思政育人实践为例,提出要充分发挥"自学""共学""国学"和理论性、实践性相辅相成的原则,"三线精神"融入实践教学,探索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工厂供电》课程教学为例,讨论了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路,对该课程"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从专业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人才培养要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机械原理》作为机械专业的基础课,进行思政教育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分析地方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文化环境特色以及《机械原理》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确定了河北农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目标。本文进行了课程思政总体教学设计,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案例、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将给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培育课程思政理念、重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案例实践等方面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让专业课程成为课程思政实践的主渠道,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现状与意义,并结合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及机械类专业特点,提出成立专业课研讨小组,学习装备制造业新技术、新工艺,创新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活动,创新教师评价体系等途径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史玉立 《南方农机》2023,(20):167-171+179
【目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亟需在此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方法】教学团队根据国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了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职业素养、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思路。根据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特点,归纳总结了实践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以专业群平台课程“传感与检测技术”为例,进行了深度改革和建设。【结果】授课班级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显著提升。课程由原先的难度较大、学生怕上的课程变成了学生喜爱的课程,教学满意度高于其他课程,期末成绩优良率达到85%以上,学生课程讨论参与度高,毕业生在实习调查中多次提到了本课程的学习,多名同学应用课程知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结论】本课程的建设经验可以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是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一次有效探索。能够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课程自身的德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育中。课题小组以新疆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专业课为例,将电气162班和电气172班作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教师的执行情况、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专业课程的融入方式等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定性定量评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为专业课教师如何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有效提升准确把握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做到"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虽然经过推进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逐渐实现,但在实施阶段,发现由于学科的差别导致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推进较为缓慢,隐性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从教师育人意识、思政元素挖掘动力、示范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制约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进一步推进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明确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建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坚持持续改进反馈机制的解决对策,期望实现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模具材料选择与热处理"课程为例,多角度提炼思政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其元素,规划课程专业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并给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思路、重点措施、推进步骤等具体实施方法,为同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入其中,是现在各高等院校努力探索与实践的工作,所以将课程思政应用到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十分必要。分析了在高等院校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对于课程思政在高等院校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从而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题组以“液压传动技术”课程为例,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教改结果表明: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有利于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