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主要侵染宿主成熟或未成熟的髓系白细胞,是蜱传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感染放牧牛群,舍饲牛群较少发,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对全球的养牛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就当前常用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子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埃里希氏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均是由蜱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的血液病原菌,其所致疾病为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该类血液原虫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埃里希氏体病是由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液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动物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动物患该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表情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硬蜱携带无形体的流行及菌株变异情况,于2015年5月~7月从该地区山羊体表共分离到54份126只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长角血蜱,分组研磨提取DNA后,利用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的16SrRNA(ribosomal 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及进行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4份样品PCR阳性扩增率为48.1%;序列分析表明,该地区无形体存在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3类与该地区以往报道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序列保持密切的遗传关系,还有1类与日本长角血蜱体内检出的牛无形体序列遗传关系较近。由此可见,山东沂源地区长角血蜱存在较高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并且变异株较多;应该加强该地区对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宣传力度,防止该病大规模暴发。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不同饱血状态下中肠菌群结构的特点,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分别采集饱血、半饱血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RNA V3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后,切取优势条带纯化、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细菌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饱血、半饱血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4个肠内容物样品中共检测到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大肠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5种细菌,其中半饱血草原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和大肠杆菌;饱血草原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半饱血森林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大肠杆菌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饱血森林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4个样品中的共有菌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蜱种中肠内菌群的结构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本研究将为防治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及相关蜱传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新发蜱传人兽共患病。为诊断一例以高热、全身大面积皮下瘀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病例,笔者采用犬四合一快速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患犬无形体抗体为阳性,初步诊断为犬患有吞噬细胞无形体病,经过临床治疗后患犬痊愈。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00-1903
为了进一步了解吉林省牛东方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吉林省洮南,松原,珲春3个地区的103份牛血液样本,采用PCR和巢式PCR方法分别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东方泰勒虫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8.7%,12.5%和92.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0,7.5%和12.5%。本研究首次在吉林省洮南地区和松原地区牛体内检测到东方泰勒虫,首次在松原地区和珲春地区牛体内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本研究结果为吉林省控制和预防牛东方泰勒虫病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提供了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东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评估蜱媒病在广东省的传播风险,对该地区3个生境点(湛江、汕头、清远)的牛体寄生蜱进行了调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体表检视法和布旗法分别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牛体表寄生蜱和牛舍环境周围游离蜱样本共109只,并进行实验室鉴定、检测。通过特异PCR方法分别检测无形体、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5种主要病原携带情况。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09只蜱虫样本均为微小牛蜱,其中湛江样品中检出6份无形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5%(6/109);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均检测阴性。研究表明,广东省牛体寄生蜱种类相对单一为微小牛蜱,携带有阳性蜱传病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提示:广东省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更深入的生态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牦牛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以该地2个镇作为样品采集点,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采集牦牛血液样本,使用PCR法检测牦牛无形体病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收集到的29份样本中共检测出20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68.97%(20/29),牛无形体、中央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率分别为48.28%...  相似文献   

9.
蜱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蜱作为人与动物疾病的第二大传播媒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免疫接种来控制蜱及蜱传疾病,但蜱对宿主产生了一系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抗蜱免疫接种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文章就蜱对宿主的免疫调节方式,减弱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扰乱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阻碍宿主B细胞的增殖与抗体产生;抑制补体旁路的激活;破坏NK细胞的杀伤功能;抑制巨噬细胞引起的炎性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对目前已发现的一些免疫调节蛋白如IgG结合蛋白(IGBPs)、唾液腺抗补体蛋白(Isac)、IL 2 结合蛋白(IL 2BP)、免疫抑制剂(Iris)等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抗原的进一步筛选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主要引起牛的呼吸道、生殖道等炎症反应,也可以引起呼吸困难及流产。IBRV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发现IBRV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糖蛋白与病毒毒力相关,不但影响病毒的复制及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同时也与病毒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除此之外,IBRV通过诱导宿主细胞凋亡造成持续性感染及激活炎症复合体诱导严重的炎症反应,造成宿主广泛病理反应的发生。因此,探索IBRV毒力蛋白结构功能、IBRV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宿主炎性复合体激活的分子机制,将成为未来IBRV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笔者对栗园草场牛耳大黄蔓延挤占其他牧草生存空间状况进行了调查,目前该草场已处于牛耳大黄蔓延最严重阶段,危害区域集中分布在草场平坦肥沃的地块和道路附近,尤其是水肥充足的区域。该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繁殖特征表明,它可以利用种子向外进行远距离随机扩散,占据一定位置后,再以无性繁殖方式和种子扩展侵占范围,  相似文献   

12.
碘伏毒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强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具有高效、广谱、贮存稳定、毒性低等特点。小鼠的LD50大于5000mg/kg·BW,属于实际无毒。蓄积系数均大于5,为弱蓄积作用。慢性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00mg/kg。碘伏无致突变作用。过敏反应很少见,出现口腔粘膜瘙痒、肿胀和灼痛感,并伴有头痛、头昏,嗜睡等症状。碘伏有效浓度为5%时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阴道粘膜有极轻刺激性。有效浓度大于2.5%时,对角膜上皮产生明显损伤作用,用1.5%有效浓度注入前房即可产生内皮毒性作用。有效浓度小于1.0%时对角膜上皮和内皮无毒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学者也相继从肌肉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和遗传学等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网络运行时如果出现故障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VRRP就是一种用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协议。本文基于eNSP环境研究了VRRP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草地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和P肥均使草地生产力显著提高;N肥以225kg/hm2尿素较为适宜,P肥以150kg/hm2过磷酸钙较为适宜;在混播草地中,施N肥和P肥对羊草+草原2号苜蓿草地与无芒雀麦+草原2号苜蓿草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相对来说前者比后者更好.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欣然  牛翠娟 《饲料研究》2001,(10):20-21,27
大蒜素(Allitridi)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具有防癌、降压、健胃、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在我国医疗上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大蒜油治疗家禽疾病的记录,现已广泛用于医药、兽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中,近年来已开发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的作用广泛、效果显著、无残留、无抗药性,不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对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改善动物产品肉质及预防疾病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影响,我们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进行了鲤鱼养殖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试验分别进行预防对比试验、雏鸡治疗试验及阳性种鸡治疗试验三种类型,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分别各选取400只1日龄的健康雏鸡,阳性蛋种鸡治疗试验选取400只240日龄确诊为鸡白痢的种鸡,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两个类型各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100只,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及CK,试验为期30d;种鸡治疗试验则选取400只240日龄经检测呈阳性蛋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自由饮水5d,间隔5d重复治疗一次,共治疗3个疗程,以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试验期间各组的饲养管理均相同。结果表明:(1)对雏鸡预防效果方面,试验Ⅰ成活率为89%,试验Ⅱ成活率为85%,试验Ⅲ成活率高达97%,CK成活率为55%,试验Ⅲ的成活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提高了8%(P0.05)、12%(P0.05)和42%(P0.01);(2)在雏鸡治愈率方面,试验Ⅰ治愈率为80.46%,试验Ⅱ治愈率为66.67%,试验Ⅲ治愈率为85.39%,试验Ⅲ的治愈率分别比试验Ⅰ和试验Ⅱ提高了4.93%和18.72%;(3)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Ⅲ的死亡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及CK降低了11%、16%及26%。产蛋数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多产692枚、727枚和1810枚,检测阳性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降低了52%、70%和77%。使用白头翁和微生态制剂结合起来,对预防和治疗鸡白痢,提高雏鸡提成率和产蛋量,降低阳性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