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省复种指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国 《湖北农业科学》2011,(17):3653-3656
复种是区域粮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研究复种指数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有现实意义。该研究计算了河南省复种指数和潜力复种指数,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近30年河南省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二者之间显著相关,且复种指数是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2)河南省再依靠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余地不大;(3)现有潜力复种指数计算未考虑人为因素,值偏低。  相似文献   

2.
以洛阳市为例,探讨粮食产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粮食产量分别与生产资料、消费能力的关系模型。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洛阳市未来5年的粮食产量,结果显示未来5年该市粮食产量具有平稳增长的良性趋势,据此可为粮食生产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耕地资源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分析1978-2012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模型以及预测理论研究耕地资源变化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耕地资源的变化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探究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数量底线。结果表明:1978-2012年山东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出现波动变化趋势,人口在逐年增加,有一段时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增加趋势明显,说明此段时期山东省粮食供需差距增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未来15年内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不会受到威胁,主要是由于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耕地承载压力减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决山东省耕地合理利用和粮食安全之间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分析了其在1991-2008年期间的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河南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系数,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程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河南省粮食消费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3.61%,高于同期粮食产量平均增长速度0.15%;其中口粮消费量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略微下降的趋势;(2)1991-2008年期间,河南省饲料粮和工业粮消费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其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7.94%和12.06%,分别为粮食产量增长速度的2.20倍和3.34倍;2004年之后饲料粮消费量首次超过口粮消费量,成为粮食消费的最大主体;(3)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工业是河南省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产业,今后一段时间河南省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必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将对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4)研究期内,河南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系数经历了下降、波动、下降和快速上升四个发展阶段,其平均值为4.43%,表明18年来河南省不但维护了人口大省自身的粮食安全,而且还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可以应用灰色理论对其进行预测。基于河南省1978-2006年的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粮食生产、人口、耕地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理论对河南省未来14年内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耕地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河南省未来几年内,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呈不断下降趋势。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对应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深入了解陕西省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探究影响陕西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粮食安全政策构建提供科学合理理论参考。本文选取陕西省1999—2019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GM (1,1)预测模型对未来5年(2020—2024年)陕西省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为波动型增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与粮食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灰色GM (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24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模型平均相对误差Δ=0.03370.10,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依据四川省21个市(州)的2001年到2015年的面板数据,我们将2001年至2015年分为"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期间三个时期使用引入时间变量的变截距模型分析在2001年至2015年期间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四川省化肥施用量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两者为正向显著相关关系;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增产弹性先为上升趋势再呈下降趋势;单位化肥投入量引起的实际粮食增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1995-2014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西省1995-2014年统计年鉴,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粮食产量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以来,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作物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粮食作物单产量依次为 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粮食结构和粮食产量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显示,玉米对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贡献最大,稻谷单产的提高对粮食平均单产增加的贡献率最大;地膜使用量和平均单产呈显著正相关,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使平均单产对总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从自然、科技和经济3个宏观层面选取10个影响因素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粮食及其所包含的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大豆5类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近10年的粮食产量以75.831万t/年的趋势逐年递增,平均年增长率3.06%;(2)对安徽省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受灾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指数;(3)由于不同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抗灾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相同生长环境下受到多种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同;(4)从宏观层面来看,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而不同作物受经济刺激和科技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从自然、科技和经济3个宏观层面选取10个影响因素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粮食及其所包含的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大豆5类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近10年的粮食产量以75.831万t/年的趋势逐年递增,平均年增长率3.06%;(2)对安徽省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受灾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指数;(3)由于不同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抗灾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相同生长环境下受到多种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同;(4)从宏观层面来看,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而不同作物受经济刺激和科技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