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发光细菌法用于乐果浓度快速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为菌种,对不同浓度下有机磷农药(乐果)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与乐果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作乐果浓度的快速检测。同时初步考察了菌体浓度,p H等条件对该检测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福建省福农生化有限公司排污口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乐果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阴沟肠杆菌,为了使该菌能更好的应用于乐果残留污染的治理,采用正交试验法L16(44×23)研究各培养条件对该菌降解乐果的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降解乐果的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碳源为蔗糖、离子为CuCl2(10 mmol·L-1)、乐果浓度100 mg·L-1、培养时间36 h、培养温度30 ℃、pH值8、氮源(酵母3 g·L-1),降解率达到58.90%;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各类因子对菌降解乐果的影响,得出离子对其影响最为显著,pH值、培养温度、乐果浓度、培养时间等也依次对菌降解乐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有机磷农药乐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时,乐果在水-气界面的挥发行为,以进一步认识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复合污染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对有机物挥发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乐果水溶液在水-气界面的恒温挥发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并且其挥发行为受到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作用显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乐果挥发的影响不同,与未加入表面活性剂时乐果的挥发情况相比,当加入的SDBS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对乐果的挥发具有促进作用;当SDBS浓度超过CMC,乐果的挥发行为受到抑制,挥发速率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4.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乐果对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5±0.5)℃条件下,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6.97mg/L,67.85mg/L,56.61mg/L,52,80mg/L,并呈现出线性关系,安全浓度 (SC) 为5.28mg/L。由此得出,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当乐果残留量超过安全浓度时,将会影响昭觉林蛙蝌蚪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采用2 d种群增长和生命表参数实验评价了乐果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净生殖率均随乐果浓度的升高显著下降,净生殖率与乐果浓度显著相关。以3 d种群动态参数(种群增长率、混交率、携卵雌体/非携卵雌体)、7 d休眠卵产量、孵化率及孵化后增长率为指标研究了低剂量乐果(0.000 5~1.562 5 mg·L-1)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果对种群增长率、休眠卵产量和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0.000 5 mg·L-1浓度组种群增长率显著上升了10.81%;0.012 5 mg·L-1和1.562 5 mg·L-1浓度的试验组休眠卵产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64.71%和76.47%;0.062 5 mg·L-1和1.562 5 mg·L-1乐果试验组休眠卵孵化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6.84%和21.05%。母体暴露于乐果中,对其后代恢复生长的3 d种群参数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净生殖率是检测乐果毒性的敏感指标,实验中未发现乐果对萼花臂尾轮虫产生明显的传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乐果降解菌株L3的分离鉴定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常年施用农药乐果的土壤中,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稀释法,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能力的真菌菌株L3,通过形态观察及真菌的ITS检测,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Aspergillus nomius。是以共代谢方式降解乐果的。在查氏培养基中最高能耐受6 000 mg.L-1的乐果;在28℃、pH6.0的条件下生长较好,120 h对乐果的降解率达29.2%,并且对其他有机磷农药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120 h对乙酰甲胺磷和辛硫磷的降解率分别达65.9%和95.3%,初步确定菌株L3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有一定的广谱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应用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对乐果测定的参数进行比较,为乐果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应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乐果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对这两种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线性相关性、稳定性及添加回收率的等参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乐果最低检测限为0.01mg/L,比用气相色谱法(最低检测到0.1mg/L)测定时有更高的灵敏度;HPLC检测(r=0.9990)较GC(r=0.9937)有更好的线形相关性;在乐果浓度低于0.1mg/L时,用液相色谱法对乐果进行测定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浓度高于0.1mg/L,两种测定方法的稳定性相当.[结论]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乐果完全可以达到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它比气相色谱法更适合乐果的微量及常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乐果和杀虫双污染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药的滥用造成的,目前农药对土壤动物(尤其是蚯蚓)的影响受到极大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为评价土壤的农药污染程度,选用乐果和杀虫双及其二者复合对蚯蚓进行染毒试验,采用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农药污染对赤子爱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在乐果污染24h和48 h均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随着乐果浓度的升高,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随杀虫双浓度的升高,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浓度处理24 h和48 h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固定乐果浓度( 60 mg/kg)分别和不同浓度杀虫双处理24 h和48 h,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随着杀虫双浓度的升高,均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锯齿型变化曲线,各复合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与乐果和杀虫双浓度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其关系曲线均为抛物线型,乐果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杀虫双.因此可利用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较好的指示乐果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对杀虫双的毒性作用指示效果较乐果差.  相似文献   

9.
设食品中细菌ATP(三磷酸腺苷)提取液发光强度值与含菌量的比值为比发光强度,研究基于细菌ATP比发光强度检测辐照食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等强度振板0.2 min适宜ATP充分反应于检测;当细菌ATP提取液的颜色较深时,可以通过稀释提取液的方式减轻颜色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调味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去除或减轻调味品影响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氰戊菊酯、乐果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氰戊菊酯、乐果在小麦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提取,硅胶柱净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在乐果和氰戊菊酯标准液添加水平为0.05~1.00 mg/kg时,麦穗和麦秆的回收率在88.79%~101.88%之间,变异系数最大为7.73%。该方法对氰戊菊酯和乐果在小麦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和0.014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一卓 《贵州农业科学》2012,(8):138-140,144
为乐果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及为乐果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介绍了近年来在食品、土壤、血液等多种样品中的乐果残留含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主要从乐果的提取和样品的净化两方面阐述,分析检测方法则包括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光度法、酶联免疫法等,最后对乐果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简称SERS)与快速溶剂提取前处理技术,建立茶叶中乐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以金纳米粒子为增强基底,分别采集不同浓度乐果溶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不同浓度以茶叶提取液为基质的乐果溶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采用无水硫酸镁、四氯化三铁、石墨化碳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基质中叶绿素、矿物质、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干扰;762、902、1 050、1 160、1 210、1 310、1 653 cm-1这7处谱峰可作为鉴定乐果农药的峰。结果表明,茶叶中乐果农药最低浓度能达到1.0 mg/L以下;对不同浓度以茶叶提取液为基质的乐果溶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发现762 cm-1处特征峰强度与乐果浓度在1~10、8~25 m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配制3个浓度样本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平均回收率为93.89%~96.36%,相对标准差为2.59%~4.87%,均小于5.00%,说明用该方法检测茶叶中的乐果农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在芹菜中喷施乐果的安全性,研究了乐果和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以40%乐果为喷施药物,设置低浓度(600 g a.i/hm2)和高浓度(900 g a.i/hm2)2种施药剂量,在生长中期施药1次、采收期分别施药2次和3次,采集成熟的芹菜样品进行检测。样品采用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采收期按登记最高剂量喷施乐果1次,乐果的残留量3天后低于芹菜上的允许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值),但氧乐果高于MRL值。安全间隔期至少在21天以上,可以保证芹菜中乐果和氧乐果残留量低于MRL值。生长中期喷施乐果,乐果和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MRL值。采收期施药2次,喷施2种浓度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量在7天时均低于MRL值。施药3次,喷施低浓度乐果的残留量在7天时低于MRL值,喷施高浓度乐果的残留量超过MRL值。无论施药2次和3次,氧乐果的浓度在7天时均高于MRL值。[结论]采收期多次喷施乐果,会造成氧乐果残留超标,建议在芹菜采收期禁止乐果施用。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介质中,鲁米诺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化学发光,而砷Ⅲ对该体系发光强度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一种测定饮用水中砷Ⅲ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砷Ⅲ对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的发光强度有明显增强作用,而发光强度的增强随着砷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即砷Ⅲ浓度为8.0×10-4~7.0×10-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4×10-5mg/mL。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容易实现在线检测以及即时预警等优点,可用于饮用水中砷Ⅲ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对氧乐果和三唑酮混合农药制剂中的氧乐果的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以适当展开剂的薄层法分离样品以后,以化法氧化、间接碘量法测定氧乐果有效成分含量是有效、可靠和简便的分析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良好,s为0.083,RSD为0.31%,对氧乐果回收率的测定结果为98.93%~100.14%。  相似文献   

16.
党娟 《农技服务》2022,(6):67-72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药残留检验检测技术水平,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盘水6种蔬菜中20种农药在0.08mg/L、0.4mg/L浓度下的响应强度,观测基质效应大小,探明基质效应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蔬菜中氧乐果、乙酰甲胺磷的基质效应表现较为突出,基质明显增强农药分析物的响应,氧乐果在低浓度0.08mg...  相似文献   

17.
ATP生物发光技术快速测定农产品辐照灭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ATP生物发光技术测定待辐照样品的含菌量,从取样到ATP发光强度的测定,整个过程只需1~2 h;样品中细菌ATP的生物发光强度与含菌量之间显著相关。该方法对辐照样品的检测结果是产生了辐照产品的发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的异常现象,分别从γ射线对ATP的影响、对发光动力学以及发光强度增高的途径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光强度的增加并非由细菌ATP所造成,而是由农产品中含有的细菌经辐照后引起的干扰所致;荧光素酶—荧光素制品中存在的能引起光辐射的物质是形成干扰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检测蔬菜中敌敌畏、毒死蜱、乐果、氧乐果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试样经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4种有机磷农药在质量浓度10~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5~0.40μg/kg和0.73~1.00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98%,相对标准偏差为2.4%~9.7%。该方法简便、快捷、可靠、稳定,可用于蔬菜中敌敌畏、毒死蜱、乐果、氧乐果4种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乐果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从长年施用乐果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浓度乐果中生长且能以乐果为惟一碳源的细菌菌株L-39。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乐果的平均降解量为1 306.33 mg.L-.160h-1。经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即绿脓杆菌。该菌株能耐受浓度达10 000 mg.L-1的乐果农药,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在(18 ̄42)℃的广泛温度范围内仍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值为7.0左右,同样具有广泛的pH值生长范围(pH6.0 ̄9.0)。初步确定菌株L-39具有广谱的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因其在基础培养基摇瓶培养中可降解辛硫磷446 mg.L-.15d-1,乙酰甲胺磷31 mg.L-.15d-1。田间小区试验表明,菌株L-d的液体摇瓶发酵菌制剂在土壤中有明显的有机磷农药降解效果(15.0 mg.kg-.17d-1),即乐果去除率为63.6%。  相似文献   

20.
有机磷农药乐果降解菌的分离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可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dimethoate)的细菌G1,初步鉴定为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该菌专性好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7.0,以共代谢方式降解乐果,还能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ichlovos)和对硫磷(parathion),不降解甲胺磷(metharnidoph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