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棉蚜天敌捕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988年7月6日至8月26日在玛纳斯棉田的调查资料,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棉蚜消长曲线,并就棉蚜日增长率与天敌数量间做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棉田棉蚜呈指数消长;棉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为食虫蝽和多异瓢虫。  相似文献   

3.
在纱笼隔离下的盆栽试验表明,受密度效应的影响,棉蚜种群的增长为S形的逻辑斯谛曲线,使用氰戊菊酯,促进了棉蚜的繁殖,和群高速增殖的惯性使棉蚜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突破了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抑制而呈指数形增长,氰戊菊酯还促进棉花生长,使棉蚜比对照有更多的空间和食物满足种群增长的需要,小区试验表明,对照棉蚜受包括天敌在内的广义密度效应的影响,种群仍按S形增长,氰戊菊酯大量杀死天敌,氰戊菊酯小区的棉蚜失去了天敌  相似文献   

4.
棉蚜具有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种群数量大、群居性危害的特点。近几年,奎屯垦区棉蚜危害成灾(特别是2003年),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根据气候的演变,掌握棉蚜的发生危害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和降低棉蚜对棉花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棉蚜酯酶与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北京和山东高密地区木槿和棉花上棉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体内α-乙酸萘酯(αNA)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密地区木槿和棉花棉蚜对甲基对硫和久效磷的耐药性高于北京地区寄主植物棉蚜,同时高密棉花棉蚜对2种杀虫剂的耐药性高于木槿棉蚜,高密地区木槿和棉花上棉蚜的蛋白含量分别是北京地区对应棉蚜的3.86倍和1.73倍,北京和高密地区棉花棉划α-NA酯酶活力分别是木槿棉虹的1.74倍和2.1倍,说明棉蚜α-NA酯酶活力的变化与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田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害虫发生了较大改变。大田生产中,由于抗虫棉田用药次数与用药量大幅度减少,失去了对棉蚜的兼治效果。从而使棉蚜发生呈现加重趋势。成为抗虫棉田的重点防治对象。为有效控制棉蚜的危害,我们于2007年在大田进行了不同杀虫剂防治棉蚜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7.
苹果棉蚜又称白色蚜虫、赤蚜、棉蚜,属同翅目,棉蚜科。该虫原产美国,后随苗木传到世界各地。棉蚜主要以1~2龄的若虫在果树根部、枝、干、病虫伤疤边缘缝隙、剪锯口、残留的蜡质棉毛下越冬。受害皮层肿胀成瘤,易感染其他病害。树干、枝条和根系受害严重处,逐渐形成瘤状突起,被覆许多白色棉絮状物,用手拨去棉毛状物,可见红色蚜虫体。  相似文献   

8.
棉蚜对几种杀虫剂抗性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5年系统监测了河北省广平、冀县、献县、辛集和定兴棉蚜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5年内,各地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在1100~17000倍的超高抗范围内波动;对久效磷、氧化乐果和呋喃丹的抗性多在10~40的中抗范围,个别年份及个别地区为低抗或高抵。5年内,棉蚜对上述3种药剂的抗性无明显发展。对另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涕灭威,各地棉蚜仍基本上敏感。不同地区棉蚜的抗药性水平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棉蚜的防治上,国内外主要依靠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但难以控制棉蚜的危害,还带来诸多副作用。在新疆,棉蚜大发生的最初几年,在防治上采用大量喷施化学农药,不但效果不佳,反而引起更加严重的发生。在吸取了单纯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棉蚜的惨痛教训之后,各地开始重视自然控制的作用,于是注意了消灭蚜源,采取多项措施,协调化学防治与自然控制因素的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不能很好地控制棉蚜对棉花的危害。几年来,在充分了解棉蚜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和天敌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强化对害虫不利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棉蚜在新疆各地频繁大发生,尤其2003年北疆棉区棉蚜大暴发。棉花减产20%-60%,给棉花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棉蚜发生过程中,全面采用化学防治或一味强调生物防治而拒绝化学防治,都不能有效控制棉蚜危害。实践证明综合防治不能抛弃化学防治,关键在于提高化学防治效果,重在掌握用药时机和用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多点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组建了棉蚜危害棉花1~3叶期、4~8叶期和伏蚜期棉花卷叶株率(x)和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式,分别为y=20.021e~(-8.9287/x)(n=29,r=0.8066,p<0.001)、y=19.925e~(-13.3779/x)(n=19,r=0.9006,p<0.001)和y=23.272e~(-12.2155/x)(n=12,r=0.7469,p<0.01)。结合目前我省棉花产量水平(亩产120~150斤皮棉)、防治费用等,提出上述三个时期棉蚜的防治指标分别为卷叶株率4~5%、7~8%和7~8%,均较我省过去的防治指标有所放宽。  相似文献   

12.
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的烟田有翅蚜迁飞,越冬毒源、烟草不同移栽期、不同品种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有翅蚜的第1次迁飞期的长短;早晚和有翅蚜量密切相关;有翅蚜的第2次迁飞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相关性不大;同一烟草品种移栽越早,大田发病越重;不同烟草品种间存在不同的抗病性;越冬蚜量和越冬毒源似乎不是影响烟草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转野生荠菜凝集素基因棉花对棉蚜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工网室对45个转野生荠菜凝集素(WSA)基因棉花工程植株进行抗棉蚜鉴定,结果表明,38个转WSA基因棉花工程植株对棉蚜虫口密度的控制效果达到65%以上,蚜害级别均为Ⅰ级。南繁种植转化一代,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检测结果,38个株行抗、感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WSA基因是以单一位点整合到棉花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多个位点的整合方式;纤维品质测定结果,其中的9个株行达到高品质棉标准。与受体品种相比,9个高品质转WSA基因棉花株系对棉蚜虫口密度的控制效果达65.23%~74.39%,蚜害指数减退率皆达到80%以上,对棉蚜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并对转WSA基因棉花植株上未出现死亡棉蚜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菜缢管蚜是甘蓝型油菜苗期的主要害虫,对菜苗越冬和产量影响很大。本文利用三种分布型的频次拟合测定,扩散型指数及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系数和Taylor指数等方法研究菜缢管蚜在油菜苗期的田间分布型,得出其分布属聚集分布;同时利用蚜株率估算平均每株蚜量和百株受害叶片数,简化抽样。这对提高测报效率和准确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适乐时 锐胜等4种不同种衣剂为试验材料,对棉花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研究包衣前后棉种发芽、出苗的变化以及对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的包衣效果差异较大,适乐时 锐胜效果最好,具有明显促进棉花种子发芽的作用,而且对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在渭北生态区进行苹果绵蚜防控工作,于2009年秋至2010年春开展其越冬状况调查。在试验园内选取苹果绵蚜发生较重的果树,定株调查,10d调查1次,分别观察记录取样部位、各虫龄虫量、被寄生数量。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渭北地区11月中旬进入越冬,次年3月中旬开始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根部越冬,树干略次之,枝条处最少。苹果绵蚜以2龄若虫越冬为主,平均比例达65%左右;1龄和3龄若虫所占比例较少,各约占13%和17%;4龄若虫极少,只占4%左右;成虫不能越冬。对管理状况不同果园,越冬虫口基数没有明显差异,树干处越冬虫较易被寄生蜂寄生,枝条次之,根部最低。标准化管理果园苹果绵蚜被日光蜂寄生的寄生率高于普通管理果园30%左右,被寄生率达75%以上。可见,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利用天敌防控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7.
调查表明,遵义烟区常见的烟草害虫种类有8目33科77种;天敌有6目14科25种,其中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和斑须蝽为主要害虫,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烟蚜种群增长作用明显。研究表明,烟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6月下旬到7月中旬田间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指数均为最高,所以此时是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时期,从而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双七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大豆蚜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试验测定了双七瓢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双七瓢虫捕食大豆蚜的数量与大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双七瓢虫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日捕食量最大,3龄幼虫和成虫次之2,龄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双七瓢虫成虫及1~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1305Nt1/(1+0.0137 Nt1),Na2=0.8564 Nt2/(1+0.0491 Nt2),Na3=0.7158 Nt3/(1+0.0142 Nt3)。Na4=0.9983 Nt4/(1+0.0097 Nt4),Na5=1.1309 Nt5/(1+0.0089 Nt5)。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主要虫害预测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棉蚜预测预报模型,为棉蚜防治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方法]利用1983~2005年棉蚜发生的始发期、高峰期、消退期、危害强度资料,结合对应时段的气温、湿度、降水、日照、积温等气象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棉蚜发生不同时段的预测模型,并由此制作出相配套的棉蚜预报、查询服务产品。[结论]预测模型准确,防治有效。  相似文献   

20.
伏毛铁棒锤根提取物对4种蚜虫的杀虫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试伏毛铁棒锤根的乙醇提取物对4种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伏毛铁棒锤根提取物对4种蚜虫的杀虫活性依次为:枸杞蚜虫〉桃蚜〉杏蚜〉麦蚜,其对4种蚜虫的LC50分别为0.0051、0.0106、0.0165、0.0214 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